《春花灿烂 作者:金波滟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花灿烂 作者:金波滟滟-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正门前下了车,一个相貌清秀的二十多岁青年带着三四个年纪小些的青少年,还有几个再小些的男孩,并十来个管家模样的人在门前迎着他们入了府,口中均称哥哥、嫂子,不用说是泰宁侯的子侄们。
卢梦生扶着春花,也笑着打着招呼,春花感到他的行动要比平时僵硬多了,她自己也一样,面对着这样的热情,她努力地展示着笑容,留儿紧紧地跟在她的身边。
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门,最后终于到了顾家人齐聚的福寿堂,宽敞的屋子正中坐着一位头发全白了的老太太,身穿朱红寿字纹缂丝通袖袄,头上带镶珍珠的抹额,插几只象牙簪子,精神矍烁,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
泰宁侯坐在老夫人的一侧,见顾梦生与春花进来,便嘴角含笑地说:“母亲,这就是梦生和媳妇了。”又对梦生和春花说:“这是你们的祖母,给祖母行礼吧。”
顾梦生与春花携手跪了下来,还没拜下去,老夫人已经叫人道:“赶紧将梦生媳妇扶起来,看样子没两个月就要生了,可要小心些。”
马上,几个媳妇上来扶住春花,只让她福了一福,顾梦生自己行了礼,两夫妻站在一起,又给泰宁侯行礼,泰宁侯夫人病了没过来。然后就是泰宁侯的弟弟二老爷和二太太,眼下因为老夫人还在,并没分府出去。
与长辈们见过了礼,顾梦生唤过留儿来,说:“这是鲁留儿,我的养女,给曾祖母、祖父、祖母、叔祖父、叔祖母见礼。”
留儿乖巧地给大家行了礼。
福寿堂里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落到了春花身上,在明朝,再嫁的妇人不少,带着女儿再嫁也很寻常,还有人带着儿子再嫁的。不过,那都在平民百姓家,而达官贵人中就非常少见了。眼下的这种寂静更像是一种无声地批判,但春花仍旧镇静自若地站在梦生身边,而刚刚行过礼的留儿也站起来与他们在一起,诺大的厅中,他们三人就像一个小小的孤岛,被茫茫大海包围了。
泰宁侯打破了这种僵局,他指着梦生说:“小一辈里梦生是最大的,你们都叫哥哥。”
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少男少女上来叫梦生哥哥,□□花嫂子,留儿又给叔叔、姑姑们行了礼。
春花知道了带人接他们入府的青年在泰宁侯府孙辈中排行第二,是泰宁侯的同胞弟弟二老爷的嫡长子顾东城,大家都叫他二爷,他成亲几年了,娶的是江阴侯家的嫡女,也是泰宁侯老夫人的侄孙女,正是搀扶春花的几个媳妇之一。大爷就是死去了的世子,三爷是泰宁侯的嫡二子,也成了亲,娶的是襄阳侯家的嫡女,也是泰宁侯夫人的外甥女,不过今天他没有露面。
四爷、五爷是泰宁侯的庶出三子、四子,六爷是二老爷所出,今年都十几岁,侯府的大小姐、二小姐已经出嫁,三小姐是泰宁侯的庶出女儿,今年十四,四小姐是二老爷的嫡出小姐,十三岁,再以下还有几个幼的弟弟妹妹们因为人数众多,不能完全记住。
二奶奶有一个三四岁大的女儿,一个几个月大的儿子,因为太小没抱过来,三奶奶膝下尚虚。
府上还住着一位姑奶奶,是泰宁侯的妹妹,带着孩子到京城国子监读书,还有老夫人的一房远亲,丁忧期满后到京城谋职位,现在都寄住在侯府。
至于那群在下面打帘子、递送东西、穿得花枝招展的姨娘通房们,根本就不在认亲的范围内。
真是一个大家族,几十个主子都见一面,每人问了声安就用了半个多时辰。
认了亲后,男人们去了外院,留下女人和孩子们。
大家围着老夫人团团坐下,春花拉着留儿在下首落了了座。就听老夫人问她,祖籍在哪里?家中还有什么人?
春花就按琼花的说辞一一说了,又说:“我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是姑母派人找到了我。”
大家都很好奇地问她在辽东镇那边的生活。对于这些七嘴八舌的问话,春花便一一笑着答了。
“在那偏僻的地方过了这么多年,也真不容易!”老夫人叹了口气说:“进了侯府,就是一家人,缺什么东西只管找二奶奶和三奶奶要,如今她们俩管着府里的事。”
“少不得要麻烦两位了。”春花站起来点了点头,客气地说。
二奶奶和三奶奶分坐在老夫人的左右,也都赶紧起身笑着对春花说:“只要侯府里有的,嫂子只管吩咐!”
“把我给梦生媳妇准备的东西拿出来。”老夫人吩咐说。
早有丫头们捧出东西来,老夫人一件件指着让春花看,“这几件首饰,是我年轻时戴的,给你拿去用吧;这些锦缎,你们裁衣服穿;这几样都是药材,外面不一定能买得着这样好的,你有了身子,一定能用得到;这一千两银子,你收着慢慢用。”又拿起一个金锁递给留儿,“这是给你的。”
春花带着留儿笑着谢了老夫人,“老太太的慈心孙媳妇领了,东西孙媳妇留下用,只是这银子就不必了。”
“老太太的好东西多着呢,我们哪一房都得过,嫂子只管收下。”二奶奶笑着对春花说。心里不禁有些疑惑,侯爷新认的儿子是从辽东镇来的,按说那个地方荒凉贫苦,这个嫂子也是小家子出身,怎么看到这些东西并不动心呢?
她再次细细地打着春花的衣饰。大红缂丝衣裙是新做的,因为怀着身孕,这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还真舍得这样好的料子。珍珠头面上的珠子都有莲子大小,颗颗圆润光泽,裙边没有系玉佩,而是别出心裁地用珍珠和丝绦打了络子,络在最中间的一颗珠子比龙眼还大,尤其地耀眼。
这样的东西在侯府也不算什么,自己也能拿着出来,刚一见面时自己以为她不过是从于夫人那里得了些好东西而已,可是嫂子穿起来能够压得住,还是让自己有些吃惊。
三奶奶心里想的也差不多,可她们更吃惊地还在后面。
春花推让不过,便将银子收下了,长者赐,不可辞。她笑着示意彩霞,将一个锦盒捧给老夫人,“这是梦生得先帝赏赐的东西,孝敬老夫人。”
老夫人让二奶奶接过来打开,锦盒中放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黄晶,在金黄缎子的衬托下光彩夺目,满屋子的人都被晃花了眼睛。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这样的东西侯府也找不出几个相比美的;连老夫人都怔了一下,“果然是御赏之物;你们有心了。”
“梦生军功所得;自然要孝敬祖母。”昨晚春花和梦生在一起为侯府的人准备礼品,别人都好说,就是侯夫人;也因为她从没有抚养过梦生;而不必特别上心。只是老夫人和侯爷;是梦生的亲祖母和亲爹;一定不能轻忽。
卢梦生军功所得的东西;他们自然有资格用。于是春花挑出这块黄晶来孝敬老夫人;而卢梦生则挑了两匹好马孝敬父亲。
“虽说这东西难得;可也没什么稀奇。”三奶奶笑着说:“我娘家有一块完全透明的晶石;比这一个还大一些,见了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二奶奶也赶紧说:“我娘家的宝贝也不少;当年破了元蒙的帝都时;洪武帝高兴;大赏众将,我曾祖父就在其中,这些事情老太太最清楚了!”
对于这样的话,春花从来不会去反驳,她和梦生孝敬老人是出于本心,并不想与谁攀比,她只是笑着听听。
但正是她这样的气度,反倒让老夫人又多看了她几眼,这个孙媳妇可不简单!
二太太突然问:“听说于夫人给侄媳妇添妆了?”
“是。”春花笑着答。于夫人给侄女添妆的事是公开的,但比不了出嫁时大张旗鼓,所以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侯府的人倒是知道了,但没有人太在意,眼下二太太先想通了,春花为什么看起来一点也不穷困。
于是二太太问道:“于夫人一向大方,给娘家侄女的添妆一定不会少,不知添了些什么?”
春花大约地说了说,侯府里的人面上淡淡的,其实都在心里吸了一口冷气,这些太太奶奶们的嫁妆自然不少,但听了这个数目还是又羡慕又嫉妒。
可这不算什么,春花又笑着说:“梦生和我也有些产业,有酒店、畜群、还有专门生产辽东特产庄子,我带了些东西分给大家。若是喜欢哪样,只管到我这里取。以后我还打算在京城开专门卖这些东西的铺子,那时候就更方便了。”
说着让人把送给大家的皮毛、毛毯、肉干、野味等东西拿出来分给大家。
不是春花想炫富,而是她必须先将他们的家产分说明白。现在不说清,进了侯府几年后,可能就说不清了。梦生对亲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想亲近,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而侯府里的人未尝不是这样。若是将来再有了财物上的纠纷,那可十分不必要。
在这一方面,梦生和春花的想法一致,除了孝敬老人以外,其余的,他们不想与侯府搅在一起,而将来,他们也不想分得侯府的一文钱。当然他们也有不同的观点,那就是春花认为他们的财产是夫妻共有的,而梦生认为那都是太太的嫁妆,就是他挣到的,那也已经送给太太了!
老夫人很快就明白这个孙媳妇没说出来的话了,于夫人给的添妆当然算是嫁妆,但是梦生原来的家产,自然算顾家的。侯府富贵荣华,当然不会贪小夫妻的东西,甚至将来,老夫人早就打算好了,也会分给梦生一些家产,毕竟是顾家的血脉。
“你们年纪不大,又在辽东那个穷乡僻壤,能有多少产业?”老夫人笑了,把自己的意思透出来些,“以后在京城开什么铺子,我给你们拿本钱。”
“老太太赏我们的不少了,做生意的本钱就不敢再领。”春花笑道:“我们的产业里面还有别人的股,怎样投资开新店,大家都有约定。”
听着这样的拒绝,老夫人心生不快,这是不想要侯府的东西了!
侯府有多富贵,大约梦生和他媳妇并不知道,老夫人未免有些后悔今天她出手有些轻了,竟没压过小辈的孝敬。可她又分明感觉到孙媳妇就是知道侯府的富贵,也不会改变态度的。她想说几句责备的话,可想了想竟无话可说,孙子和孙媳妇所作所为没什么错的。
老夫人便问:“给梦生收拾的折柳院里都妥当了?让梦生和媳妇先回去整理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