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灿烂 作者:金波滟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花灿烂 作者:金波滟滟-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表哥和涂三爷自是患难之交,互相照应是应该的。他们既然好,我和方太太自然更好。”
正说着,涂三爷和肖鹏已经喝过了送别酒,向车子停放之处走过来。方太太便下了车,与肖鹏打了个招呼,他们过去都是相识的。
肖鹏回了礼,又蟹教沼Υ夯āM咳胪刻不亓怂堑某瞪希づ舯阆虼夯ㄊ┝艘焕袼担骸叭羰怯惺裁词拢还苌有呕乩矗壹热蛔隽四愕谋砀纾突岬F鸨砀绲脑鹑卫础!
春花在车上回礼道谢,又笑着说:“表哥,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须臾,车队向挪动了,春花向肖鹏挥了挥手,放下了帘子,她如今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新生活了!
此时已距靖难之役近二十年了,四海升平,山海关内一路安泰,涂三爷又是长在外面经商的人,熟识道路,极富经验,因此他们一路非常顺畅,八月中,他们就过了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城刚刚修建了几十年,建筑整齐有序,他们一行住的客栈极大,有很多来往的商户,他们包了其中的一个小院落。
车辆、货物堆放在院子中间,涂三爷一家与春花分住了主屋的东西两侧。春花所在的西侧是两间相连的房间,春花住在里间,范娘子带着大丫和留儿住在外间,而伙计们和车夫们则住了两侧的厢房。
大家刚刚把行李铺好,东西收拾妥当——在这里出门时要自带行李的,就是吃饭,也可以自己带了米粮,借客栈的炉灶做。方太太走了进来。
她打量了一下炕上的铺设,笑着说:“三爷也总与我说,于娘子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是千户的亲戚,出身也是不凡。只这一会儿的功夫,看这屋子里的布置,透着不一样的气韵呢?”
春花迎过去请她坐了,又拿出路上买的新鲜果子请她尝尝,也笑着说:“方太太,您的晕车好了,又恰好今天赶的路少,就有了精神来打趣我?”
方太太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刚走上一段路就吐得稀里哗啦,结果原来肖鹏请她来照顾春花,现在倒是正好反了过来,一路上春花还得顾着些方太太。
但好在,方太太平素身子健壮,虽然吐得很重,但并没有生病,也没影响行程,而且这两天还渐渐好些。
从京城出来,一路上城镇日渐萧条,况又疲累,今天到山海关城,倒是让商队和车行的人都打起了精神,刚过午时就进了客栈,因此方太太兴致也是出奇的好,她拿过一个梨子吃了,说:“一路上得你照顾,感激还来不及,我哪里是打趣你,说的是实话罢了。”
春花也吃着梨,见方太太已经换了整齐的衣服,就问:“想来方太太要出去走走?”
方太太本是最爱热闹的,无奈一直晕车,有心无力,现在有半天的时间,哪里能不到处看看呢?因说:“我听三爷说这里古称榆关,中山王奉命修关,因此地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最为险要。三爷去见一位故友,我们不如也出去看看?”
春花自然答应,因留儿这时要睡午觉,范娘子便留在客栈,春花便带着大丫出去了。其实范娘子本也不喜出门走动,就是留儿不睡午觉,她也很少出去,春花倒也习惯了。
方太太带着两位少爷,一起出了客栈。
山海关城以最闻名天下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罗城、翼城以及卫城、哨城等诸多部分组成,城墙巍峨高耸,敦实雄厚,只可惜现在由兵士把守,春花她们不可能登上城楼,只能在下面仰视一番。
他们沿着客栈前的大街向城中心钟鼓楼走去,山海关钟鼓楼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的中心,下为方台,高三十余尺,台上设大钟大鼓,台上建双层文昌殿。
“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已经有了数千年,但在山海关这座军事重镇的钟鼓楼更重要的作用是不只是报时,更是报警之用。
大家围着大钟大鼓转了一圈,都被如此巨大的钟鼓所震摄,涂家少爷和大丫不住地赞叹,方太太与春花也兴致盎然。
方太太叹道:“京城也有钟鼓楼,里面的钟鼓与这个倒相仿,但楼上可没文昌殿。”
京城的钟鼓楼春花没去过,她一路上也见了几座钟鼓楼,但比起眼前的这一座,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山海关城这种在钟鼓楼上建文昌殿,她确实也没见过,其实这是非常独具特色的,在全国都很少。
慨叹了一番,大家又在城内东、西、南、北“十”字相交的四条大街上逛了逛,四条大街生意也颇兴旺,但比起京城却相差甚远。 
春花这些天也走过几个城镇,并有着前世的眼界,很是淡然。方太太虽然是妇道人家没出过门,但毕竟是京城人士,也没什么觉得稀奇的,两人随手买了些果子点心提着,又见路边的食肆饭庄都打着浑锅的招牌,知道是此地的物特色,便挑了一家干净的店面进去。
店内的客人不少,尤其是军人最多,因为一路北上,所见的军人也越来越多,想到皇上亲征瓦刺尚没进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方太太与春花也都不以为意,找了店家问清了浑锅是什么。
原来浑锅与后世的火锅非常接近,用鸡汤吊味,加上肉、豆腐、酸菜等,烧得热热的蘸了各种的调料吃。八月的辽东夜晚已经很是寒冷了,吃点浑锅里的肉菜,再加上几个大馒头,喝上几盅小酒,虽然还没到冬天,已经很是受欢迎了。
店家看出方太太与春花是第一次见到浑锅,热情地介绍,“这浑锅还是从塞外传过来的,虽是蛮夷人之物,但却甚合辽东这里的口味,太太们初次到此,正该尝尝。”
一席话说动了方太太和春花,涂家的两位少爷和大丫正是少年心性,自然盼着买回去尝尝,于是方太太和春花便问价格如何。
店家笑着说:“这浑锅也分几种,看太太们的气度,小的便不说那最差的几种,只拣好的说上两样。”
店家会做生意,嘴也巧,方太太便笑着说:“你倒识相,我们从京城过来,什么没见过,只是见你这浑锅新奇罢了,其实说穿了也不过是炖菜而已。”
“太太,这浑锅滋味鲜美,远胜那炖菜,总要亲口尝了,才知道。”说着详细介绍了两样浑锅,“这最好的浑锅用鸡汤吊味,并要将一整只鸡煮熟扯碎加入,再加上五花三层的肉、豆腐、酸菜等十余样东西,每只浑锅加上各色调料三百钱,若是再加上我们这里出的香蘑菇,那味道,可是飘出十里地,就要五百钱。”
方太太高声问:“你哄我们外地人,哪有什么蘑菇这样贵?加上些竟要二百钱?”
店家一手指天说:“我岂是骗人之辈,这香蘑菇只在我们这里山上有,每年也采不出太多,只有指甲大小,可味道却出奇的好,确实就是这个价。”说着让店内的几位客人给他做证。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九章

店家这一番话,让方太太和春花马上就心动了,既然如此味道鲜美的东西,自然应该买。更何况涂三爷把大家安顿好了就去见故友,估计不会回来吃晚饭了,她们买了这浑锅不是正好。
春花已经拿出身上的荷包,里面装着些散碎银子,她不原意带钱出门,一吊钱就是一千个铜钱,重量可不轻,哪有带些碎银子省事,又比较值钱。挑一块二两多的碎银,递给店家说:“给我们做两个五百钱、六个三百钱的浑锅,再配上些馒头,让人帮我们送到客栈。”
店家见有这样一宗大生意上门,更是笑容可掬,急忙接了银子,细细看了一眼,又用手掂掂,知道只多不少,便收了起来,准备浑锅去了。
这边方太太推了一把春花道“于娘子也甚是客气了,本该我请客的,却哪一次也比不过你的手快,总是先把银子付了!”
春花笑着说:“方太太这样说,我便无地自容了,这一点小东道哪里还值得说上一回。一路上还不是靠着涂三爷和方太太照应,我才能顺利地到这儿。”
与方太太相处近十日,春花也知道了她的脾性,人是爽快利落,又擅言辞,心肠也不坏,只是小气些。不过春花完全理解,前世自己创业时也是一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有时候出门,连好吃的都舍不得吃。
人总是有了底气,才能大方起来,就像她现在,有几万两银子的身家,多花一些没什么。涂三爷和方太太当然不知道自己是福记大东家,但他们知道肖鹏将一千两银子的货款让他们交给自己。在平民百姓间,一千两银子并不是小数,足够平常人家过一辈子的,这也是肖鹏和春花商议的数目,再多了,恐怕也容易生出事端。
春花还有一种切身的感受,自己挣到的钱,花起来确实心痛,但没经过辛勤劳动得来的,却不那么珍惜。自己到了杨家,花起嫁妆来从来就没手软过,就是这个原因。
再有涂三爷和方太太夫妻真算是好人,自己顺顺利利地到了辽东,也是借了他们的光,所以请客也是应该的。
方太太又客气几句,便与春花专心等着浑锅。其实,春花是冤枉了涂三爷,涂三爷给了方太太二十两银子,让她一路上花用,还特别嘱咐她不要让于娘子破费。肖鹏的表妹,又特别托了自己,涂三爷是个讲义气的人,办事大方。只不过他一个男人,不可能跟着于娘子一个寡妇多来往,自然不知道方太太将这二十两银子都变成了自己的私房。
说起来也要怪涂三爷,他给的是两个十两的元宝,方太太见了成色十足的元宝,哪里舍得剪开用!再说她得知于娘子有一千两银子后,把原来对这样一个年轻轻就守寡的于娘子的一腔怜悯消得差不多没了。
只要把孩子送回夫家,有一千两银子做嫁妆,人如此的年轻,还长得那样娇俏,于娘子再嫁个什么样的不行?自家还没有一千两银子的家底呢,真的用不着同情于娘子!
一时间,几个浑锅好了,店家亲自带了几个伙计送到了客栈。春花要的两个贵一些的浑锅是给自己这边一个,方太太那边一个,另外六个是给涂三爷的两个伙计和十个雇来的车行人。
要是依春花的本意,大家一起出门,自然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