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笑着,温声道,“还是盖着吧,您腿不好,万一进了湿邪回头又得受罪。再说屋子里热乎,到外头一吹风就凉了。”
太皇太后不情不愿的坐着,也不说话。塔嬷嬷和锦书相视而笑,崔总管击掌起辇,锦书领着一溜留宫的宫女肃下去恭送,等肩舆过了宫墙才退回宫门里。
顺子还没走,抓了一把瓜子靠在门框上磕起来,锦书笑骂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你可真够没规矩的!”
“您只当没看见我吧,我在那儿大气不敢喘,回了娘家还不让我松泛点儿?”他把瓜子皮吐了一地,招手喊小宫女,“过来,收拾干净喽。”
锦书啐道,“什么娘家,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瞧瞧,弄得满地都是,回头嵌进砖缝里头扫不出来,你就拿簪子一个一个拨出来吧!”
顺子胡乱应付道,“这个值什么!慢慢的扫,又不是什么大事。我再歇一会儿就得回去了,万岁爷那儿还有折子要批,我得在跟前伺候着呢。”
“出巡不检点折子吗?”锦书打了软帘进配殿,正好趁这当口坐会子,便让人到铜茶炊上打热水来泡茶。小柜上有下用的毛尖儿,捏了两撮出来扔杯子里,滚水一烫,上下翻滚开,一会儿就浓香扑鼻了。
顺子老实不客气的接了一杯过去,一面应道,“哪能呢!这要是积攒下来,不消两天就得压死人。三座大营离京畿又不远,奏事处太监骑上快马,一天能打个来回。万岁爷等着他们把奏折和陈条送过去,等批完了再让带回来,不耽搁功夫。”
锦书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犹豫了一下才问,“太子爷真不要紧吗?你亲眼瞧见了?”
顺子摇头道,“我哪能看见,景仁宫不是谁都能进的。我只在门上等着,看见太子爷身边的冯禄和下头的人说说笑笑的,后来又听李总管说了,倘或老祖宗问起来回一声,就说没事儿。”
锦书总算是放了心,既然冯禄还有笑脸子,又不在跟前伺候,想来没什么要紧,说不定里面还有别的说头。细琢磨,十有八九是怕太后和皇后对她不利,借口称病留下来保她周全的。
顺子看着她独个儿抿着嘴笑,也不知道她在乐什么。他不由叹了口气,愁啊愁的,张嘴就就来了句老家的天津话,“尼介笑嘛呢?横是唆了蜜了?”
锦书抬头学他的调儿应了声,“没笑嘛!我瞅着你不高兴啊,怎么了这是?”
顺子这下叹得更大声了,“我啊,愁万岁爷呢!连着三四天了,一个笑脸儿都没有,不知道是那里遇着了不顺心的事儿,弄得咱们提着心的当差,就怕哪儿一个不留神触怒了龙颜,那就得下去陪鸽子刘上麻桌儿啦。”
锦书也不当回事,随口应道,“这有什么,主子爱给好脸子就给好脸子,要是不愿意,咱们这些个当碎催的都兜着就是了。”
顺子无奈,点着头说,“是这话。可我总想着,万岁爷见了你兴许能乐……你怎么不上乾清宫请安去呢?”
锦书原本正在翻黄历,一听这话来了脾气,啪地一声就把黄历撂下了,“你胡扯什么!我这儿够乱了,你还来添柴火,存心和我过不去?这话往后别说,要是谁往太皇太后耳朵里一传,咱们都得不着好。”
顺子从没见过她生气,这会儿被这阵仗唬得直缩脖子,忙不迭道,“不说了,不说了,您别上火,气坏了身子我可吃罪不起。您忙着,我先回去了。”
锦书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语气重了点,怪不好意思的,就站起来相送,顺子笑道,“您别言语,我都知道,今儿是我没眼色,对不住您了。您留步,我走了。”
锦书搓着手道,“我嗓门高了,是我的不是,吓着您了。”
顺子向来是个大度的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放在心上,笑嘻嘻的打个千儿就下台阶往宫门上去了。锦书转回身,不经意朝廊庑尽东头一瞧,登时脑子里嗡的一声。
站窗户的宫女太监鸦鹊不闻的齐跪了一地,滴水下一个人背手站着,穿着石青色团鹤暗花绸常服褂,拉着脸朝她这里看过来。她激灵了下,暗忖怎么没听见迎驾的信号呢!总管和回事儿姑姑都不在,眼下宫里就数她最大,可她却顾着和人闲聊,误了接圣驾了。
紧赶着上前两步跪下,伏在地上磕了头道,“奴才死罪,请万岁爷责罚。”
皇帝慢慢踱过来,在她面前停下步子,也不出声,就那么低头看着她。她跪了一会儿听不见动静就小心的抬了抬眼,只看见皇帝行服带上低垂下来的高丽布佩帉,和红香牛皮佩系的中约。她打个突,心里越发惶恐,深伏下去,额头几乎杵着地面。
隔了很久才听见皇帝说话,只不过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的从牙齿缝里挤出来,“朕问你,什么叫‘主子爱给好脸子就给好脸子’?朕哪回不给你好脸子了?”
锦书立时愣住了,皇帝怎么还有听墙角的习惯?听这声气儿是大大的不悦,虽然她觉得他从来都是阴阳怪气没给过她好脸子,可这话万不能说,说了就要惹大祸了!
“奴才不敢,奴才是说主子是咱们的天,天与人归,奴才等当尽心竭力伺候,鞍前马后,不死不休。”锦书昏头昏脑就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皇帝拧眉细咂了味道,怎么都觉得这话该当是出自那些奉承拍马的太监只口才对,叫她这样的人说出来,纵是入了耳,还是非常别扭的。
“你真这么认为?怕是背后在埋怨朕吧!”皇帝来回又踱了几步,沉着脸道,“你起来回话。”
锦书谢了恩垂首站着,皇帝张了张嘴,本想再数落两句,可一看那张芙蓉绣面,立刻连一丝儿怒气都没了。她就像一剂发汗的药,在他病入膏肓的身子上立竿见影的出了效果。
皇帝好像是认了命,又得竭力维持着他帝王的尊严,于是他冷哼一声,“你就这么和朕回话?叫朕站在风口上?”
锦书猛醒过味来,弓着身子说,“请万岁爷息怒,老祖宗上景仁宫瞧太子爷去了,奴才伺候主子进明间里歇着。”
寂寞宫花红正文 第六十章 拂水漂棉
'更新时间' 20111115 08:32:20 '字数' 3329
皇帝走到紫檀大案前驻足,案条上供着文房,和一摞套有印格的白摺。小楷笔搁在鸡翅木的山型笔架上,笔尖都已干涸了。打开的白摺上是一行行娟秀的梅花小篆,极工整的写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另还有大段的经文,都是出自《金刚经》的。
皇帝回头问,“老祖宗让你抄这些?”
锦书应个是,“老祖宗说,佛经能叫人定神,能涤恶,把整本都抄上一遍,就能洗清上辈子的业障。”
皇帝的眸子深邃不见底,他看着她问,“你喜欢抄经吗?”
锦书低下头去,曲了腿道,“回万岁爷的话,奴才喜欢。”
是不得不喜欢才对!皇帝嘲讽的一挑嘴角,她这样的年纪正是活泛的时候,能喜欢抄经才怪。那些经文连篇累牍的至理名言,繁杂槽切,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兴致,让太子瞧上一眼,恐怕即刻就撂挑子不干了。依着他说,什么定神涤恶!她有什么业障可清洗的?真该抄经平性儿的是各宫的主子们,成天的计算,干些框外的事,玩蝎拉虎子,撒癔症,无所不用其极。太皇太后该下均旨,打发敬事房太监到各宫去,每天把《金刚经》、《楞严经》挨个儿念上两遍,她们不会写,听总是听得明白的,这样有事可干了,才能消停下来。
他伸手翻了翻那白摺,已然有寸把厚,便问,“抄了多久了?”
锦书低着头说,“回万岁爷的话,奴才得了空就抄上一段,写成这些花了半个月。”边说边沏茶敬献上来,“万岁爷用茶吧。”
皇帝撂了手到南窗下的条炕上坐着,太阳直剌剌照在他身上,他不耐地拿手去挡。门边恭立的李玉贵忙给锦书使眼色,她会了意放下帘子,又击掌命廊下的宫女落雨搭,把光线挡了个结结实实。
皇帝的神情这才自在起来,端了茶盏下的托碟慢慢的抿,小口的喝,锦书只觉赏心悦目。年下和年后有宗亲内大臣来给太皇太后磕头请安,太皇太后赏茶赏点心是常有的,可从没见过哪个爷们儿喝茶能是这样雅致精细的。十指白皙修长,骨节分明有力,恁么双挥刀挽弓的手,端起景泰蓝的盖碗照旧有模有样的。果然是荣华富贵堆起来的人,那尊崇叫人景仰,也叫人害怕。
她转脸往后看,不知什么时候殿里的宫女太监都退出去了,只剩她一人伺候着。她不安起来,这是在慈宁宫,也忒明目张胆了点儿,把人都打发出去了,难保别人不在背后编排她。这还是次要的,万一太皇太后回来碰上,虽没什么,却也不好看啊。
她坐立难安,偏巧十锦槅下砰的一声,一只猫头露出来,对着皇帝呲牙咧嘴的做怪腔。锦书一乐,忙启禀道,“万岁爷,奴才把大白抱出去,没的惊了圣驾。”
皇帝不喜欢那些猫猫狗狗的东西,一靠近就浑身不舒服,忍不住要打喷嚏,于是挥了挥手便应了。
锦书蹲下招呼大白,那猫很听话,摇摇摆摆就过来了,她一把捞起来抱在怀里退了出去。
李玉贵正在廊庑下眯着眼晒太阳,看见她忙迎上来,探身往殿内看,“你怎么出来了?万岁爷呢?”
锦书老大的不痛快,只讪讪道,“万岁爷在里头呢!谙达,我不是御前的人,我在跟前伺候不合规矩,还是劳谙达指派别人吧。”
李玉贵眼一横,心想真是个不开窍的丫头!她以为万岁爷做什么巴巴的跑了来?明早要出宫了,这一走十天半个月的见不着面,不免生出点离愁别绪来。他那样的万乘之尊,要想瞧个人还得费这劲儿,来了还不受待见,可不是这丫头不识时务么!
他拖着长音哟了一声,“主子点谁伺候可不是咱们奴才能做主的,我要是擅自换了,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再说这会儿慈宁宫里就你一个掌事儿,你不管谁管啊?不能叫抱猫的丫头给主子上茶吧?”
锦书还想磨蹭一会儿,就说,“我到后厨让人给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