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鬓边不是海棠红儿-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就不会被程凤台这种不三不四的人勾到邪魔歪道上去了。想来想去,嗳声叹气。耳朵里忽然飘进一两句商细蕊的戏,凝神一听,还真是的——汉诸葛扶幼主岂能无忧——商细蕊真在那儿给程凤台说戏呢!
小来眉头一松,踏踏实实地睡去了。
商细蕊一开嗓子就刹不住,差不多把诸葛亮的戏都翻了一遍。程凤台过去对诸葛亮的光辉事迹虽有所耳闻但不太了解,经过此夜,他是门儿清了,连诸葛亮的老婆叫黄月英都知道了。
程凤台评论道:“难怪诸葛亮老跟丞相府殚精竭虑呢,给我这么一丑婆娘,我也不乐意回家。”
商细蕊因为崇拜诸葛亮,立刻反驳:“才不是人人都和你一样!丞相不会的!”忽然又笑道:“想必二奶奶是很丑的了,难怪你不回家。”
程凤台稀罕地瞧他一眼,商细蕊现在居然会奚落他了,真好真好,这一夜同眠虽然没能做成好事,但是在感情上果然是有进益的,故意逗他说:“我媳妇你不知道?关外第一美人!当年第一眼看见她,雪地里的一尊玉观音似的,我腿都发软。上海那些小鼻子小眼的小家碧玉,比我媳妇差哪儿去了。”
商细蕊脱口而出:“真有那么好看呀?比我呢?”
程凤台皱眉看他一眼:“你一个男孩子,和女人比什么。”
商细蕊可喜欢和女人比美了,和女人比了美,回过来还要和男人比英俊。他在台上扮女人的时候就是个地道的女人,扮男人的时候就是个地道的男人,导致下了台以后,也不在乎自己是女人还是男人了,好像从来没有这个概念,好像是可以随时地自由变幻的,他的想法和作为从来不会被男女之别束缚住。忽然听见程凤台这样说,脸上晃过一种不屑的神情。
“你总在外面过夜,二奶奶会不会吃醋啊?”
“会的吧。过去我打算娶一房姨太太,二奶奶就很吃醋,最后我只好不了了之。”
商细蕊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趴在床上眼睛锃亮地盯着他:“快给我说说。”
程凤台翻个身打个哈欠:“说什么,困死了。明天给你说。”
“明天肯定说?”
“肯定说。”程凤台道:“怎么忽然对我的事情这么感兴趣,过去打了那么多回麻将,你可从来不问我一句闲话。”
商细蕊认真道:“因为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
程凤台听见这句话很高兴,捏了捏商细蕊的鼻子。商细蕊真是个小孩子一样,一逗就乐,捏他两下他就嘻嘻笑起来:“二爷,那你在我这儿过夜,二奶奶会不会吃我的醋?”
程凤台想了会儿,说:“不会的。我与你是知己,不是和外面女人的那种关系。”
程凤台之前虽然对今夜存过那种想法,现在在商细蕊身边躺得久了,杂念已除,能把知己二字说得非常坦荡。其实程凤台自己也说不清对商细蕊是个什么想法,也不是非得按在床上肌肤相亲才算数,就是想要整个儿地占有了他,身体之外的,更彻底的占有。说是知己,实在很对。
商细蕊寻思道:“你和外面的女人还有那种关系……我要为二奶奶唱一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程凤台真有点困了,提了提被角掖住脖子:“又污蔑我。我把二奶奶当菩萨供着呢!还薄情……”
商细蕊不管他的,真就依依呀呀唱起来。程凤台听着听着睡着了。小来睡得轻,睡着了又被商细蕊的嗓子激起来,揉眼睛瞧了瞧窗户纸还暗着,心里发笑——程凤台的这一夜可是泡汤了。

21

商细蕊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起床来清茶一杯,喊嗓子练功夫。今早睁眼瞧见了枕畔人,心头一甜,扑在程凤台身上温柔地全面地磨蹭他。程凤台过惯了夜生活,不到中午醒不来,清晨时分一定睡得死死的,鼻子里哼一声气儿没有理会这份艳遇。商细蕊蹭着蹭着,胯下那玩意儿渐渐矗立起来,硬邦邦地顶在程凤台的肚子上。商细蕊紧紧抱着他,不敢再动了,但是心里面亢奋非常,有种前所未有的快活在暗涌。
小来比平时多等了一刻钟不见商细蕊出门,便打了洗脸水敲两下门送进去,也不好意思朝床上看一眼,搁下脸盆就走了。商细蕊等那个玩意儿平顺下来,起床穿衣洗脸,然后趴在枕边满怀期待地看着程凤台,想把他盯醒过来,可是程凤台老不醒老不醒的,让商细蕊觉得很失望,失望之余,小来隔着门再一催促,他就跑去练功了。
在清晨时,锣鼓巷中来往人群已经很热闹了。大多是些穿梭于街巷之中做小买卖的商贩,卖糖糕卖青菜卖冻柿子,还有箍碗磨菜刀的。百姓家早起一开门,就能买上许多东西。这些商贩们吆喝起来也是好听极了。北平作为前朝王都,深宅大院极多,商贩们需得一嗓子喊透青砖重瓦才有生意做。经年累月这样磨练下来,嗓子敞亮浑厚且余音缭绕,而且不知是谁给他们的吆喝编上了调儿,韵律朗朗上口,词儿也简明俏皮。每当晨光越过老城墙照亮了故都,他们是北平城上演的第一场戏。
商细蕊劈腿翻跟斗地练完了功以后,双手叉腰站在院子正当间喊嗓子。他既是知名的文武全才,早课下的功夫也是别人的两倍。在刚来北平那阵子,商细蕊每天早晨跑到天坛下面喊嗓子。后来住到锣鼓巷,再去天坛就远了,他腿脚又懒,索性就在家里练。凌晨五点钟天还没亮,商宅里咿呀呀一嗓子,仿佛是鬼叫,仿佛是凶杀,惊得街坊四邻纷纷跺脚骂街,联名抗议。但是商细蕊并不就此罢休,他宁可被街坊骂娘,也懒得出城去找块空地。进而很聪明地发现,在每天早晨六点钟左右,那些穿大街过小巷的商贩们是很好的掩护。他们的嗓门比他还大,而且这时候大多数的邻居都起床了。自此,商细蕊修改了生活作息,每天晚起一小时,与商贩们一块儿上班。
商细蕊一嗓子高昂绵长地喊出来,巷子那头仿佛是应和他似的,也喊了一声:“哎!卖油饼的嘞!鸡蛋饼红豆饼酱肉饼子嘞!甜口儿咸口儿都有的嘞!”
锣鼓巷位于北平城南,乃是平民聚集之地,大概也就程凤台的那座王爷府宅鹤立鸡群,上得台面。此处商贩的吆喝声因地制宜,干而且倔,硬巴巴粗冽冽,像一根大棒子,直捣进人的耳朵里,很有点秦腔的意思。
商细蕊眼神一燃,扯开嗓子吊了一个高腔。那位卖饼的大爷不甘示弱,回喊道:“孩子吃个鸡蛋饼,来年考上状元公嘞!姑娘吃个红豆饼,出门不用搽胭脂嘞!男人吃个酱肉饼,一膀子气力大如牛嘞!”
从这一段来看,卖饼的大爷一嗓子能叨叨叨搁下那么多字儿不换气,显然胜过了商细蕊一筹。商细蕊来了劲头,找出《春秋亭》中一段又急又快最考验气息长短的唱词顶过去。两人一来一回,街南街北,打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商细蕊心道好样的,翻遍我水云楼,还找不出这么一副嗓子的老生,从来山野多奇士,可惜投错了行。
小来端着茶壶在旁侍候,很无奈地微笑叹气。戏子喊嗓的本意是开音练气,而商细蕊喊到后来,只要被人一挑衅,或者他一高兴,就要变成折子戏的大荟萃。难怪现在左邻右舍都对他们热情得不得了,老大个角儿,三天两头的唱堂会给他们听,搁谁都要活活美死了。
他们这里打对台,总有好事的邻居不见其面只闻其声地给他们叫好拱火,商细蕊那就更来劲了,他一个靠嗓子吃饭的,要是在嗓子上败给一个靠手艺吃饭的,以后还在北平混不混了?到最后一回合,商细蕊使出杀手锏,把“叫小番”亮出来了。他到底是专业,卯足劲儿这么一来,那边卖饼的大爷顿时就没了声儿。
商细蕊等了等,仍然不见卖饼大爷的声响,便收势敛气,嘬着茶壶嘴儿,对小来嘿嘿嘿直笑。小来知道他想听什么,夸奖道:“咱们商老板的嗓子从来没输过,跟谁都不怵。”
商细蕊洋洋得意:“那当然!”
忽然有人敲了几下门,小来去开时,只见地下一只油纸包,巷子那头,是卖饼大爷挑着扁担徐徐远去的背影。小来打开纸包一看,各色油饼两只,一共就好大一包了,连忙对那大爷喊:“哎!回来!给您钱呐!”
卖饼大爷头也不回,扬声道:“给商郎吃了补嗓!”
合着大爷知道这儿住的是商细蕊,有意而来一比高下的。败北之后,还很有交情很有风度地留下油饼与商郎吃。小来打开油纸包给商细蕊看,露出很惋惜的表情,一包饼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在这些一毛半毛做小买卖的来说,也不算便宜了。商细蕊心里却很坦然,上台卖嗓子换大洋,与台下卖嗓子换油饼,那都是一样的,都是凭能耐吃饭,他不亏心。
商细蕊拿出一只酱肉饼咬了一口,就听见远远的卖饼的大爷在嚷:“正宗老牛家油饼嘞!皮脆馅儿多的老牛油饼嘞!商郎吃了也说好嘞!”
商细蕊愣了一下,唇角还沾着点儿饼渣子,茫然道:“我没这么说。”
小来噗地一声就乐了,昂着头,拿手绢给他地擦着嘴,目光里有种很痛惜的神情。商细蕊一会儿聪明一会儿傻的,聪明的时候一点即透,什么都难不倒他;傻起来连个孩子都不如,脑子里缺根筋儿。这么个人,可让她怎么放心。小来真是一辈子都不想嫁人了,就愿意守着他。
程凤台站在门槛儿上,抻长了胳膊伸懒腰打哈欠,那哈欠打得动静极大,像要咬人。小来立即把脸绷得紧紧的,一丝表情都不露,眼睛里冷下来,把纸包塞进商细蕊手里走掉了。商细蕊捧着油饼到程凤台跟前献宝:“二爷,你起床啦?给你吃!”
程凤台拣了一只红豆馅儿的,无精打采地吃着:“就是死人也给你嚷嚷醒了!”
商细蕊很不服气:“这油饼就是我吆喝换来的!”
程凤台眉毛一抬,看了看手里的油饼,咬一口,笑道:“哦?那真不错,以后不用登台唱戏都饿不死了。去,商老板,去给二爷倒杯水。”
程凤台用平时在家指使儿子的口气来指使商细蕊。商细蕊清脆地答应一声,蹬蹬蹬跑进房去弄来一杯热茶,双手捧着茶杯,蹬蹬蹬跑回来,唯恐跑慢了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