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元1042-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迹还有勇敢地扑灭了酒窖内的大火,保住了几百坛陈酿的‘大内酒’,将窜入宫中的羊羔抓回羊圈,在瓦砾堆中发现了一名受伤的苗才人,这位苗才人是仁宗陛下儿时|乳娘的女儿,可能是受惊过度居然得了失忆症,连她天天都盼望相见的仁宗陛下都不记得了。错把长孙木铃当成了自己的姐姐,而长孙木铃呢还以为她是个小宫女,救醒后便带到了自己的住处。

地震后三天,汴梁城下了一场小雪,天气开始转冷。

三司修造案会同工部有司官员连续三个日夜不眠不休,制定出了一个修缮汴梁的折子,名为:重振汴梁。

折子从三司使衙门发出,经由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递到了吕相爷手中,过程看似复杂其实很快,没到半天吕夷简就收到三司使会同工部的《重振汴梁折子》了。

内容到没什么,先是长篇大论我朝多灾多难,官员应该自省,这是上天的惩戒,还连带着暗示仁宗要大赦天下,救济灾民,然后才是具体的重建步骤,大致是分三步,由内而外,先发动汴梁无家可归的百姓加入到重建城池的大军中,初步估算要征募三十万民众,争取在半年内将外城修补完工。

然后是内城的重建,在这一条上,有司颇有争议。

三司使修造案的知事们觉得应该先把大内修好,全部人力先集中在这里,然后再去修缮外城。可是工部的人觉得唇亡齿寒,汴梁不可一日无城郭,先修缮外城才是重中之重,内城可以慢点。

不过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工部的后台是中书省,三司修造案的后台是三司衙门。

若论实力,还是三司衙门强大,毕竟钱袋子攥在三司使姚仲孙手里,工部有司官员的反对甚微。

为了统一意见,消除分歧,折子才递到吕夷简手里,他思量了一下觉得姚仲孙表面上对自己惟命是从,可是暗地里总是跟他背道而驰,就拿前段时间给环庆路一带发送军器就是一例,这姚仲孙居然以地震为借口,暂停了漕运的船只,改为向各州县征调民夫装运砖木石材昼夜发往京师。

“这只老狐狸”

吕夷简气愤地将奏折扔在地上,在院子里走了几圈散了散心,随即又俯身拾起奏折,弹落上边的灰尘。

接着,看到了三司使姚仲孙提出的办法,说是内城外城的重建也可以同时进行,就是压力大了点,今年国库的税赋剩余不多,若是现在就同时开工,恐怕汴梁的钱粮不足以支持,还有就是外城、内城街道的重建、修整,百姓民宅的修整,若是一律由朝廷承担怕是不可能了。

所以,三司使建议先内城,外城派一部分人先行清理,并不立刻修筑,等内城完工了,冬天过了再修缮也来得及。

“混账,简直是大逆不道”吕夷简看完奏折后气的呼呼直喘,差点想撕烂这封奏折。

“姚仲孙,你真以为本相拿你没办法吗!”

第221章 御史之梦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怕死,谏院的欧阳修不是哭喊着要进宫面圣吗,被内侍拦了下来,说是他什么时候不哭了,再放他进去,可是欧阳修是个倔脾气,眼泪断了线般的掉着,愣是哭了一个晌午,才红着眼睛进宫去了。

见到陛下后先是一顿慷慨陈词,接着说了一件事,让陛下很震怒,说是西夏使节李文贵在汴梁地震的第二天,走上了街,并放声大笑,据路人讲李文贵大笑不止,惹得路过的百姓异常愤怒,差点将此人暴打一顿,扭送开封府,幸好李文贵跑得快,这是他亲眼所见。

仁宗生了半天的闷气,本想命人把李文贵传进宫中质问一下,如果属实就刺面赶出汴梁,派出去的内侍都走到西华门了,被站殿的侍卫追了回来。

欧阳修的意思是,李文贵绝对会矢口否认,打死也不会承认这事,反倒会让他有机可乘向仁宗进谏,说是有意跟大宋讲和,那他的一番心血就白费了,欧阳修不是来做和事老的,他是来激怒仁宗的,要仁宗坚定信心跟西夏开战,直到把元昊一党彻底铲除,扫平河西,恢复河套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才力劝仁宗不要质问李文贵,只是派人盯着他记录下他的一言一行,留下观察就知道此人来汴梁到底是干什么了。

仁宗倒没想得太多,觉得欧阳修讲得也有道理,现在汴梁都够乱了,西夏的事,他暂时没空去考虑。

吕夷简想着想着走了神,片刻后,才冷静下来,理顺了下思路,觉得要想让姚仲孙乖乖的听话,就得找人帮忙,环顾朝中的大臣,枢密使杜衍这个临时挂名的倒是可以拉过来,尽管长久不了,可是能够一用。

另一个就是御史台的人,贾昌朝虽然去了河北路代天巡视,失去了一大臂助,但是王振拱这个老御史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叫人随便透露点消息给他,搬弄点是非,相信姚仲孙便会如热锅上的蚂蚁,洗也洗不清。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吕夷简微笑着,望了望树梢上一蹦一跳的小鸟,仿佛姚仲孙就是他鼓掌中的一粒沙,任他神通广大也逃不出去。

翌日,帝都汴梁,天下的中心。它巨大的城郭在朝阳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劫后余生的九扇城门象巨兽一样吞吐着天下汇流而来的人力与物资,也汇聚着野心与梦想。许多人看到城墙上的汴梁二字,便已感到满足,而有人却希望能俯视那重重楼阙,至高皇权。

三年了,终于可以回京了!

京东路转运按察使沈邈沈子山踏上了回京之路,那一天他收到了吏部的调令,便连夜动身,都没来得及辞别应天知府明镐、以及朝夕相对的同僚,只是留书一封叫下人代为转呈。

没办法这是密令,陛下叫自己回京复命,顺便听一听京东路的情况。他心里早已有了计较,知道该如何答复陛下,如何叫陛下放心。

“天真冷啊”

沈邈裹紧皮袄,朝风雪中望去,只见前路渺茫,道路上一片雪影,不见半个行人。

“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雪满山,此心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红颜安在,红颜安在!”

沈邈闲来无事,独自念叨着心事,排遣着连日来行路的苦闷之气,他端坐在马背之上,半睡半醒回忆着在应天府郊外遇到的美娇娘:兰珏儿的情形。

马蹄陷入雪中,发出悦耳的声音,画面一转红颜知己兰珏儿手抚素琴跃入眼帘。

那是入秋时的事,他独自一人漫步在清新的郊外,牵着马缓缓而行,身边只有一坛美酒,一盏玉杯。

清晨的阳光,轻抚着大地,略带几分寒意,透亮的水珠偎依在花瓣上,冷香袭人,跟浮在半空中的寒烟一样,朦胧得让人心醉。

走过田野、走过树林、走过不知名的野径,峰回路转,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溪边,这里环境清幽美得如同吴道子的水墨画,青山、绿水、飞瀑、鸟鸣,一叶落而知秋。

马儿低头饮水时,沈邈看到了满山的红叶、看到了雨后的彩虹,隐现在半山腰。

林中闪出几只长臂小猿,它们攀在枝头上嬉戏着,时而发出嗷嗷的鸣叫,时而倒挂枝头去捞那水中的游鱼。

忽然,一道白光闪过,跳出一只小兽,稳稳地落在溪边,影定时,沈邈发现那是一只肥头肥脑的狸猫?

“着实有趣!”

沈邈弯弓搭箭,射了过去,眨眼间木箭飞过了小溪,呼啸着落下来,眼看着就要射到那只肥猫,只听对岸林中有人呼唤道:“小胖你在哪啊?”

肥猫听到主人的呼唤,一转身的功夫,堪堪躲过了箭矢,捡了一条命。

林中人影晃动,一个艳丽的女子风情万种地出现在小溪边,柔软的抹胸内隆起两团白雪,让人垂涎欲滴,小胖见到这个女子后乖乖地跑了过去,扑入她的怀里。

“真不乖,你跑这来作甚?”艳丽的女子亲昵地掐了一把小胖肥嘟嘟的屁股。

小胖舒服地眯上了眼,将头埋在女子胸前的沟壑里。

小溪清澈见底,到对岸只有十几步的距离,沈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幕,他的心躁动起来,口中的津液流出了嘴角。

一见钟情,爱就是这么奇怪,说来就来,沈邈忽然有了种占有此女的冲动,这是原始的欲望还是唐风依然,不这不是唐风,是宋朝文人特有的风气,沾花惹草没什么不好的,这也是一段值得称道的佳话,特别是能获得一个美艳无边的小娇娘的垂青更是人间幸事,想到这,他终于打定了主意,这、这才是他朝思暮想的红颜知己啊,一定要追到她。

美人、醇酒

自从结识了柳永,沈邈也变得风流起来,虽然已过而立之年,虽然已经有了妻室,可是红杏出墙并不是女人的特权,他也要尝尝风流的味道,也许是甜的,也是酸的,也许根本尝不出味儿来。

秋虫叹、更篱落,雨壁、风灯,云低翠帐,烟销素被,签动重幔。

沈邈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想要的佳人,尽管不是兰珏儿,而是兰珏儿的主人张温卿,这也不错,张温卿是应天府的名角,风流寡妇,一般的富商想一亲芳泽不知要花多少银子,哪像他只送一首艳词,就将此女抱在了怀里。

第222章 落魄县令(1)

妙啊,不愧是南京第一红人,见者无不心醉的风尘女子。

至今,沈邈还记得,那首词是这样写的:

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等闲临照。潘郎鬓、星星易老。

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长安西笑。臂上妆痕,胸前粉泪,暗惹离愁多少。此情谁表。除非是,重相见了。

不过,真的是这么简单吗,沈邈偷笑不语,天才知道是他的词写的动人,还是他的官威惹来美人的垂青。

“哈哈哈…”

沈邈正在得意之时,被仆人打断了美梦

“老爷,老爷!”仆人提高嗓门喊了起来,风雪吹散了他的声音。

“老爷,出事了,快醒醒啊!”

……

仆人停下脚步,将护送的军兵唤了过来,大家伙轮班呼唤,叫了好久才将沈邈弄醒。

“哦…”

沈邈痛苦地睁开双眼,见到了给自己牵马的远房亲戚沈三明。

沈三明见老爷子醒了乐得眼泪都掉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