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凳驹诩崾档臓澅谏涎u造出「宽广裂缝」的景象。由此可见,他不仅能够掌控个桉的恐惧感受,还有办法变更对方的知觉信念|!藉由栘转其视觉幻象以达目的。他将宽广裂缝的幻象与开阔感受连成一气——「你可以安然坐在门户大开的房间内。」接着,当他「转变内心图像」时,便可以暗示个桉即使「宽广裂缝」逐渐消失,原有的安全舒适感受依旧存在。
故事20:琴键上的血迹
某位医师有两位儿子与一位女儿。他决定大儿王子利必须继承衣钵,成为一位医师。母亲却认为这儿子应该成为钢琴演奏家,因而规定他每天必须练琴四小时。由于父亲对此并无异议,亨利体会到自己必须以智取胜,设法逃过母亲的严格要求,遂将指甲啃咬到极为细致敏感的部分,弹钢琴时便在琴键上留下了斑斑血迹。未料,他的母亲竟是个铁石心肠的人,依然要他按照规定行事,完全无视于血迹的存在。亨利只好愈发啃咬他的指甲,只下过,再多的血迹也无法达到中止练琴的目的。他继续不断地啃咬指甲,却依旧每天必须练琴四小时,否则不准上学。他渴望去上学,因而不得不乖乖从命。稍后,他渴望继续上高中,于是每天练琴四小时。随后,为了继续上大学,也只好每天练琴下辍。
大学毕业后,亨利的父亲强迫他进入医学院就读,但亨利却百般下情愿地遵守父命,千方百计令自己遭到退学的命运。末料,他那交友广阔的父亲却利用关係将他转入另一所医学院,不过他再次遭到退学。此时,亨利已有自己的主张,他决定攻读政治学,进而在医学院中公开作弊,刻意地违反校规,使他成为所有医学院拒收的黑名单。他的父亲只好带他来见我:「将他催眠,让他停止啃咬指甲。」
当时,亨利已二十六岁了,他向我表示:「我想要研读政治学,但我的父亲却下再提供我任何经济支援。」
他随后在殡葬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对这份工作恨之入骨,每天必须开着救护车上下班。我告诉他的父亲:「我会照顾你的儿子。我有一套进行心理治疗的方式。」
那位父亲回答:「我不在乎你用何种方式进行心理治疗,只要你能让亨利的指甲长回原状。瞧他那些可怕的手指头,我怎麽可能把他弄进任何医学院就读。」
我对亨利说:「你对自己啃咬指甲的习惯作何感想?」
亨利回答:「这是我自小发展出的模式。我不得不啃咬指甲,一定是我在睡觉时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我也不想把指甲弄成这样。它们实在丑陋不堪!我根本下愿让美丽的女孩看见我手指的模样。」
我说道:「亨利,你有十隻手指头,对吧?我绝对相信九隻手指头即可以供给你十隻手指头所能提供的指甲来源。你应该可以让其中一隻指甲自由生长,而专心啃咬另外九隻手指甲。」
  亨利说道:「言之有理。」
  我继续表示:「事实上,你可以放过两隻手指甲,而让其馀八隻手指甲满足你的口腹之慾。」
亨利立即体会我话中的含意:「我知道你的伎俩。你将步步进逼,最后告诉我只需啃咬一隻手指甲即可。真是该死,我竟然掉入了你的逻辑圈套中。」不多久,他的十隻手指甲均恢复了正常。
我随后对他说:「亨利,你的父亲不再提供你经济支援,如今你必须自立更生。而你依旧每天练琴四小时!」
他说道:「我热爱音乐,但憎恨钢琴。我真的非常热爱音乐。」
我提醒他:「钢琴并非是惟一的乐器。如今,你已拥有二十二年弹奏乐器的扎实经验。」
亨利接口:「我要买部电子琴。」
他弹奏电子琴的技巧纯熟出色,随即下断受邀至婚礼与宴会中层现琴艺。靠着此一技之
长,他半工半读地完成了法学院的课业。他的父亲对我感到大为光火。
至于家中次子,这位父亲决定将他培育成基督教圣公会的牧师。未料,这位儿子却娶了一位犹太女子,并找到了一份推销二手车的工作。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以转卖二手车过活,而且娶了一位犹太女子!
家中惟一的女儿也有其既定的任务,她应该成为一位护理人员。可惜,这女孩十六岁即跷家前往卡罗莱州亨利的弟弟认为,如果亨利可以自行攻读政治学与法律,他和犹太妻子也不必勉强继续过着憎恨彼此的日子。他们俩均受不了这段婚姻生活,他也不见得非要酗酒不可,于是他选择与妻子仳离。圣公会的牧师原来不该离婚才是,他却表示:「我根本就不是担当圣公会牧师的料——我准备以卖车维生。我要转行卖新车!」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个中好手,他的卖车事业相当成功。
身为律师的亨利以及他这位成功的车商弟弟,随后联手为妹妹与年仅十六岁的妹夫争取权益。他们拜访了双方家长并替小俩口争取权利。妹夫继续上大学而且获得好成绩,他有权利研读任何喜欢的科目。妹妹也应同时进人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她与丈夫有权利共同计画两人的未来。
   ※   ※  ※  ※  
这则故事当中,父母的压迫特性彰显无遗。父亲非要儿子成为医生,母亲则一心一意逼迫儿子成为钢琴演奏家。父亲甚至命令艾瑞克森:「将他催眠,让他停止啃咬指甲。」即使亨利早已名列各所医学院拒收的黑名单中,固执的父亲却依然盲目地坚持是他啃指甲惹的祸,多年来,亨利一直利用类似啃咬指甲的方式对应父母的压制。当然,他并不认为他应为这种症状负责。他说道:「我不得不啃咬指甲。」现在且看艾瑞克森如何处理他——以及他的家人。
首先,艾瑞克森主动负起责任,呈现出「好父亲」的形象。他表示:「我会照顾你的儿子。」他随即显现出较理性的引导模式,使得身为儿子的人可以与之认同,却下必压抑内在合理的期待与渴望。藉用「双重束缚」技巧(告诉他可以咬,却又下必去咬指甲),艾瑞克森要亨利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尽早承认:「我竟然掉入了你的逻辑圈套中。」亨利十分明白如果他遵照艾瑞克森的指示而行,既可以满足个人咬指甲的需求,又能令大部分的指甲安然生长。换句话说,他被允许表达冲动,却同时得将冲动引向——就此例而言,其中一个手指甲。接下来,艾瑞克森又将相同原则用在弹钢琴的问题上。他判定亨利确实喜爱音乐,因而鼓励亨利设法表达与满足个人的兴趣所在。亨利同时有权利选择属于他自己的乐器。一旦亨利发现自己能随心所欲时,就有能力决定个人的前途,以及利用早已发展出的才华与兴趣让自己完成法学院的课业。
当亨利突破父母局限的牢笼,并且寻获比啃咬指甲更有效的反叛方式时,他转而有能力协助弟弟争取自我肯定。两兄弟最后甚至联手(事实上是包括年轻妹夫与其父母在内的整个家族》向父母争取权益。他们有此表现不仅因为获得了联手的力量,也因为他们已经代表着理性的价值与「健康」的目标。有趣的是,他们并未坚持要妹妹离开年仅十六岁的妹夫。相反的,这位年轻妹夫也被纳入了这家人一向看重的自我改善计画中。如此自我改善之道也正巧是艾瑞克森极为重视的目标。
艾瑞克森在此描绘出史宾格所谓的「连锁效应」,如此效应可以在文中每位当事人身上以及整个家庭中看出端倪。亨利解除了啃咬指甲的习惯后自信心倍增,而充分的自信令他行事果断。他终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当某位家族成员自非理性的压制中获得释放时,其他的家族成员势必一一循线发展、破茧而出。即使是始作俑者的焦虑父母,也终于能从对子女的过度关心中得到解脱。由此可见,在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即使我们的治疗焦点在于当事人本身,当事人的改变终将影响与改变他所属「世界」或「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
 


第六章 重新建构

 
心理治疗著述中,有关重新构建程序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维多?佛伦科在其著作《死亡集中营到存在主义》中所提到的事件。当绝大多数狱友失去希望而逐一死去时,佛伦科却始终怀着一旦获得释放他将公开演讲的演说内容——以集中营为题材的演说内容。他藉此将个人所处的死亡幽谷重新构建成充满希望的情景。他在脑海中将各种垂死挣扎的经验,转化成协助他人克眼心理或生理困境的丰富资讯。
当然,许多怀疑论者可能对此说法下以为然——他们认为积极的思考模式与他最后死裡逃生的结局并不直接相关,而放弃希望也不见得就是那些狱友走向死亡的肇因。话虽如此,积极的思考模式却令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精神与斗志。他的身体也因此深受激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佛伦科採取的重新建构程序与他个人的人生定位相当一致。他确实重视教育,而且也曾拥有丰富的演说经验。他自然而然地渴望运用现实经验当作公开演说的宝贵资讯。
华兹拉韦克、韦克兰与费司克在《改变》一书中说道:「重新建构意味着改变原有的观念或情绪架构,或是转换有关当下处境的观点——将整件事置于符合相同情境中各项「事实」的另一框架中加以审思,从而彻底改变其意义。」
这些作者并曾摘录哲学家伊比克塔特斯的话:「困扰我的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我看待它们的观点。」他们同时指出:「我们的世界经验,总基于我们对事物分门别类的认知过程。」以及:「一旦某事物被归入某项类别,便很难被同时列属另项类别。」藉由重新建构过程,我们一旦眼界大开,开始眼见「得以转换的类别属性」时,便很难再回复到先前深受局限的「观点」。
以下故事内容则提供了许多艾瑞克森用重新建构技巧的例证。
故事1:提升他们的「长大情况」
我的儿子罗勃曾在家中加盖二层楼,他和妻子搬到二楼居住。五岁的小道格拉斯与两岁的小佩姬感到非常害怕,因为父母的房间在楼上。罗勃前来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