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内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招聘内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芝麻开门”转换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后,意义就变成了:成功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了。

我们所需要的敲门砖和财富之门的密码一样,其实也是很简单的。

机械专业出身的黄山从毕业后的茫然到误打误撞地做了一个HR,然后平淡如水地将自己HR的起始之旅描述了一番,里面没有你争我斗的跌宕起伏,没有尔虞我诈的奸计阴谋,没有香车宝马的幻想自恋,也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恨纠葛,一切都显得有些索然无味,好像一个没牙的老妇人在那里絮叨着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偏偏在这一片平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踏实、勤奋但又不乏聪明伶俐的职场新人形象,而这副形象身上可能就具备着开启成功职业生涯所必须具备的一些个人特质。

应聘的关键不在HR人员身上,而在于求职者的自身修行。只要自身修行够了,求职者必定能够通杀四方,HR不过是过眼的烟尘、若隐若现的浮云。类似于道家的修行,当求职者修炼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如果我们忽视了自身的修养问题,一味追求求职面试中的技巧,就好比你想练乾坤大挪移,百日筑基的功夫尚且不到家,就妄想掌握第七层的要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鸡飞蛋打、走火入魔。

这就是黄山这段职场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职场生存的要诀,是我们想踏上成功之路所必须具备的敲门砖。

只管风雨兼程,希望就在前方。

招聘内幕 第一部分 1。初涉职场(1)

半是兴奋半心酸

我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正宗的工学学士,与人事这一块其实一点都不搭界,但在当年面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

N年以前我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

我曾开玩笑说,大学生像一棵白菜,在一个大棚里生长、成熟,过去包分配的时候,不管白菜长得好不好,都会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再根据白菜的质量进行分配:哪些是晒白菜干的,哪些是生吃的,哪些是做酸菜的,等等。而现在呢,白菜同样还是白菜,种的时候也还是都在大棚里,可白菜长大之后呢,就得自己去找出路了——供销社已经不存在了,你要是没能力自己销售自己,那就等着烂在地里吧。

正因为如此,我们原本四年的教学计划,普遍都被压缩成了三年半,剩下的半年干吗呢?去找工作——自己的媳妇儿自己娶,老爹已经不管了。于是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一直到次年的整个上半年,各路找工作的大军都蜂拥而出,像一条条饥饿的猎狗四处寻觅食物的气息。

我与我的朋友们自然也不例外。

10月份的时候,我们当中已经有人在蠢蠢欲动了:有关系的托朋友、找熟人;没关系的上网投简历,参加现场招聘会。那个时候,学校里的逃课现象很严重。我记得最夸张的一次要算我们的《理论力学》大班课,100多人的课堂只去了8个学生,任课的老教授走进教室一看,长叹了声,朝我们挥了挥手,就自顾夹着书走了。当然,逃课的原因决不仅限于找工作:在宿舍睡觉的,上网打游戏的,抓紧时间谈恋爱的,不想听课情愿在图书馆里发呆的……可谓应有尽有。但不可否认,因为找工作而逃课的人肯定占了不小的比例。

到了12月份,不少人已经把工作定下来了,条件好的去了广东、上海,条件次点儿的窝在老革命根据地江西。

我当时由于没路费(上学四年耗了家里那么多银子,实在不好意思再开口了),加上我在南昌的叔叔说他们公司正在搞一个工业园,说不定有机会,于是就没怎么行动,只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并去南昌的一些招聘会闲逛了几次。

但等到来年1月份的时候,工业园还是杳无音信,眼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都把工作定下来了,我也开始焦躁起来,在宿舍里实在窝不住了,于是就计划着出去一趟。

地点选择了浙江杭州,刚好和我同去的一个同学的妹妹在那边打工,自己租了房子,我们过去可以睡他妹妹的房间,他妹妹和姐妹们回厂里睡。于是我们一人拖了个箱子,里面装着两套换洗衣服、一叠连夜打印出来的简历,毫无目的地杀向杭州。

到了杭州才发现,像我们这样新鲜出炉的毛头小伙满大街都是,而有经验的求职者就更多了。武林广场旁边人才市场的招聘大厅被求职者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把简历递过去后,招聘人员基本上一声不吭就随手把简历放在旁边了。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另辟蹊径——找那些街头信息中心的广告,然后挨个打电话过去,希望能够抓到一条漏网的小虾米。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奏效,我第一次撞上的是一家只有一个车间的小作坊,第二次去的一家玩具公司给我开800元一个月的工资,聘我做模型设计工程师,并择日上班。我那同学也找到一家工厂,据说一个月能拿1000多元钱,他面试当天都没有回来,直接睡在了人家厂里,第二天就开始上班,被子、脸盆都买好了,准备长期驻扎在那里。

招聘内幕 第一部分 1。初涉职场(2)

正当我在京杭大运河旁一边百无聊赖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一边苦苦地思考着800元一月的工资与我工学学士的身份是否相符的时候,我那同学的电话来了,他说现在正在回来的车上,让我晚上买菜的时候算上他的一份。

晚上,我们在那小房间里,一人端了杯啤酒,同学非常郁闷地开口了。原来他进的那个厂也是个小作坊,工作环境不怎么样,而且管事的都是老板的亲戚,属于典型的家庭式作坊,工作环境很压抑,他只待了一天就萌生了卷包走人的想法,并且真的把铺盖卷了回来。

我去的那家玩具公司倒是有点来头,据说是中外合资的,员工有1000多人,就是地理位置太偏了,公司位于山区,仅有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让人觉得还能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而800元的工资,我在运河旁边思考了一天,发现还是与自己的理想目标距离太远了。

眼见在杭州已经待了差不多一个礼拜了,口袋里的银子也花了个七七八八,可工作的事还是没有着落,再这样挺下去估计就要流落他乡了,于是两个人商量后决定打道回府算了。

杭州的花花世界啊,我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上一眼就要灰溜溜地离去了,这对我们这些心比天高、刚毕业出来的学生真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临行前一天,我们绕着“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转悠了一整天,却没有一点儿感觉。

本来二、三月份正是欣赏西湖美景的最佳时节:轻风温柔拂面,小草绿意盎然,兼有莺歌燕舞的太平景象和花红柳绿的勃勃生机,身处其中,真有出尘脱俗、忘却人间无数烦恼的悠然之感。难怪古人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感慨,单这一池微风吹皱的西湖水凭空生出的无边娇媚,就让人心旌荡漾、情难自禁。

我们想尽量敞开胸怀玩个痛快,但面对茫然的现实,我们虽不至于愁眉苦脸,却还是显得有点儿无精打采;别的游人都是轻衣罗裳,而我们却是西装革履,与眼前舒缓悠闲的环境实在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能让旁人觉得我们的存在实在是大煞风景。

坐在回去的火车上,我回味这几天的经历后发现,其实机会并非没有,关键是自己能否平衡自己的心态,努力适应既定现实。

我去面试的萧山工厂,虽然是一切都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手工作坊,但是除了管人事的老头儿略显古板,老板还是非常开明随和的。面对我这个刚从学校出来的雏儿,人家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而是详细地对我介绍他的现状、要求、目标,自始至终都表现得非常客气。我离开的时候,刚好他要出杭州市区,他还让我顺便搭乘他的私家车一起出去,并且特意绕了几个弯,把我送到了我要去的地方。

一边是求贤若渴的公司,一边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所谓人才,两者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空白地带,需要双方去填补。但对于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和对社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实际经验,因此容易掂量不清自己的斤两——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干什么。大多数人都是追随大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撞到哪里便是哪里。

通过在杭州几天的遭遇,我发现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是目前大多数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定位准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想通了,我对自己以后的方向就有点底了。

招聘内幕 第一部分 2。南下广东,意外进入HR(1)

从杭州铩羽而归,我的心灵受到了重创,但还没有到丧失信心的地步。由于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外面的残酷现实,自己心里反而有点谱了。这就好比在漆黑的夜里航海,你要是看不到一点光亮,肯定心里没底;如果有信号提醒说什么地方有暗礁,那即使没有明确的方向,至少你也可以小心谨慎,避免触礁了。

南昌我是不想再待下去了,权衡利弊后我打算去广东。刚好我叔叔告诉我,工业园的计划可能会搁浅,此前许的空头支票极有可能变成飞了的熟鸭子,这一消息也就更加坚定了我外出的决心。

广东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繁荣了,据去那里淘金的人说,广东遍地黄金。这次我只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车上度过了激动而又无聊的八个小时之后,我到达了广州这个陌生而又让人充满期待的城市。

我大学宿舍的一个哥们儿到火车站接我,一见到我就直奔主题:“你应该早点出来啊,现在找工作的人多得不得了。”

我说:“无所谓啦,既然来了,就准备吃定这里了,广州什么时候有招聘会啊?”

“每个周末都有,周三、周五也有,这倒不用担心。体育场、购书中心、南方人才市场、火车东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