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之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企业之殇-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2节: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犹太人牢记历史,善于创新,所以在现代的各类教科书上,不断发现他们的名字,可以说,犹太民族出了大量人类的精英人物。为什么人们喜欢拿一个国家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来评说这个国家的能力呢?这就是因为,诺贝尔奖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拥有多大程度的竞优能力。而记忆力发达的人,由于不能创造知识,永远只能记住别人创造的知识。他们在世界分工中,只能从事竞优者懒得从事、不愿从事的工作,如低附加值的加工业,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而竞底者从本质上说,由于善于记忆别人制定的操作规程,习惯于服从别人的指挥,也很适合于做操作工,也就是打工仔。中国人由于长期的思想束缚,从小强化死记硬背,因此广泛地缺乏想象力,只有短期记忆力(中国人似乎从来不能从历史长河中吸取教训,中国人的精神从未突破儒教的束缚),因此没有高水准的创造性。中国以血汗工厂为主的世界制造业,扮演的正是为世界从事低附加值打工的角色。从古到今,中国人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正由于没有科学精神,所以中国人缺少改造自然的利器,而没有提升国民价值的持续有效的手段(和产生工业革命的西方人相比),因此落后的生产力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竞底!中华民族以前是给皇帝打工,现在是给洋人打工。皇帝以前用鞭子、锁链、连坐法等奴役中国人,洋人现在用iso标准、wto框架、反倾销调查以及各种产业、政治标准(如人权大于主权、维持台海均势)来管理中国人。虽然形式变了,但实质没变,中国人还是被竞底者,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就是这个民族的dna。生物学早已表明:dna不改变,品种就不会改变,品种不改变,命运也不会改变。兔子生来就是被掠食者吃的,即使没有华南虎,也会被西北狼吃掉,这是兔子这个物种的既定命运。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不升级中国民族的文明、战略和思维模式,中国人还将长期扮演这样的被竞底者角色。
第53节: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也许,一个令人悲哀的结论似乎是:中国人很聪明勤劳,所以能成为优秀的打工仔;中国人缺乏大智慧,所以也就只能成为世界的打工仔。仰望天空,有时会发现天空是灰色甚至黑色的,所以很多人干脆不作仰望,只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地终其一生,不必作此痛苦的努力,正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鲁迅在《呐喊》自序就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对于这个问题,鲁迅自己回答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为了重新进入世界先进文明行列,中国人剪掉了辫子,放开了小脚,将文言改成了白话,改变过政体(民国、共和国),玩过各种经济形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但黑屋子打破了吗?没有!因为这间黑屋子,是无形中束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竞底!它从中国人的胎教时代起,就开始对中国人进行熏陶、感染了,中国成|人生活在一个竞底角斗场,为了生计和成功,不得不磨炼竞底功夫,一直到死,还惦记着重孙子能不能传宗接代。竞底,早已是一个深深沉淀在中国人头脑中的基因。如果不打破这个思维的黑屋子,提升民族的dna,那么中华民族在世界社会的形象,虽然有时是对抗的、反叛的、抱怨的;有时是非主流的、想成为老大的;有时是低调的、内敛的;有时是负责任、合作的(如200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时的中国)。但在这些形容词后面,跟着的永远是打工仔这个定位。
第54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
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如果问中国企业家们对手下员工的印象,他们一定会普遍认为:中国员工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操守不够,因而执行能力不足,献身精神太差。在此,竞底者对被竞底者的定位,实在不高。无独有偶,中国当今的总理,对中国企业家们的印象,也希望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并多达五次向社会高调推荐: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名著《道德情操论》。显然,他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观感,也非常不好。实际上,从古到今,上层对下层的评价,从未达到过欣赏的高度的。为什么会这样?员工为何敬业精神不强?企业家为何缺少道德?还是从中国人的孩提时代说起。从懂事开始,中国的孩子们花费最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巨大的作业压力和迅猛的死知识灌输速度,使他们根本无暇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也不可能在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许有人会说,班级排在前10名之内的同学,还是有快乐的。这话虽然不错,但那些孩子得到的快乐,不是因为学习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的嘉奖、父母的表扬和其他同学的艳羡。如果没有了这些,孩子们爱学习,那才是真正的爱。中国的孩子,有吗?因此,在中国,就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小学生学习很努力,中学生学习最拼命,大学生学习相当轻松,而在工作之后,中国人除了在职业方面接受不得不进行的考证学习和培训外,根本不再考虑学习之事,他们抓紧时间打麻将、看电视、玩游戏、打牌、搞婚外恋,疯狂地将青少年时期被竞底掉的娱乐,加倍补偿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小时候,被竞底式学习害得太苦了。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可怕的梦魇,意味着考试、压力、紧张、付出、排名,甚至挨打挨骂、跪搓衣板。现在终于没有升学的压力,谁还愿意把那沉重的枷锁,套在脖子上?正是竞底式的学习,造就了一个不爱学习的民族。正是在这样不爱学习的国度,两千多年前孔丘总结出来的儒家思想,才能在二千多年后依然横行无碍。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但可叹的是:中国人在小学、中学、大学所学的,不过是些专供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且中国应试教育所传授的大多是死知识,极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而最重要的还是靠大学毕业后,在工作中不懈的专业学习和钻研,因为学习是成功适应变化的唯一途径。
第55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
例如工科大学生经过努力学习,可以将流体力学考100分,但真的要将流体力学活用到潜艇外形的设计中,必须靠工作中的学习。但中国人工作后却不爱学习,自然难以成功适应变化。因此,在和善于学习、真正热爱学习的西方人较量时,只能依靠竞底式的苦干,同时忍受底线式的待遇。要想获得非凡的感知与洞察力,必须具备开放性。开放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但这一点对于竞底人群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中国人在内心深处,不爱学习。为什么中国员工难以享受工作呢?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难以享受他们的事业?在此我们只分析员工的情况,企业家的情况照员工情况类推即可。和学生学习的情况类似,由于竞底式的工作压力巨大,单调乏味,中国的员工们也不能享受工作过程。他们之所以要工作,不论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绝大程度上是受物质收益的驱动。为此,他们不得不甘愿承受体力、精神的巨大负荷,和时间的大量透支。1。工作量方面的因素:所谓的享受,只有在保留一定备用资源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如果员工常常被迫付出100%的身心资源,那么他只有心力交瘁,而不会身心愉快。竞底企业往往倾向于要求员工多付出,或让员工彼此竞底。这样他们不仅要付出100%,甚至付出130%,最好多多益善。如此一来,员工如鞭打快牛,何以能享受工作呢?其实,中国企业家很清楚其中国员工的底线式生存状态,因而他们大多努力为自己的后代多聚敛财富,以便使子孙远离被竞底的困境,不去做别人的员工。能安排好子女,也是中国企业家们互相攀比的一个内容。谁出了事,没有事先安排好子女,是要被人看不起的。因此,可以理解,华人富豪的财富再多,也绝不可能出现像比尔·盖茨那样的裸捐,即把自己所有的财富捐出来,因为那样他们的子女将沦落到被人竞底的窘境,他们会被戳脊梁骨。
第56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
2。工作性质方面的因素:竞底企业的工作由于没有创造性,通常枯燥乏味,很快就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这当然不能谈什么享受。既然不能享受,那就只能鼓励大家忍受。案例:ibm和华为对工作的比较中国的企业界津津乐道于任正非对研发人员的号召板凳要坐十年冷。但十年板凳坐了之后,有什么激动人心的结果吗?这种结果有什么机制上的保障吗?对这一点,任正非之类的竞底者是不会,也不可能给予承诺的。那么,员工就只能凭一种愚公移山的傻劲,去坐冷板凳。他们这些活生生的聪明人,该怎么去享受这种坐法呢?任正非喊了几句大而空的口号后,没有再指导下去,他也不可能再详细具体地指导,否则竞底战略就穿帮了。同样是从事it高科技行业,也是华为榜样的美国ibm公司,他们从不号召员工坐冷板凳,更不用说坐十年冷板凳,其高层非常清楚和认同新生一代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的劳动大军之中,他们非常不习惯等级森严的结构,而且希望能快速建立合作关系,不希望受制于公司的架构或者时区。因此ibm常常在公司内部发动创新大讨论,并设有一个思想空间,用于发挥员工的智慧和专长,鼓励无论哪个事业部,不管进ibm时间多长、级别多低的员工,都可以去发表评论,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