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你的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启超说〃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本书的写作非为遍行于市的众多励志书增添数量,本人更不是要以〃青年导师〃自诩,只是想通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观察和研究,结合自己的体会,为愿意阅读本书的人,尤其是人生刚刚起步的青年人和还在奋斗中前行的人带来一些启发。
 谨以《开放你的人生》献给开放时代30年的过去以及更加开放的未来,也献给不断加入开放行列中奋勇前行的人们!
 王辉耀 2008年5月 
  第6节:导言 开放的时代 成就开放式人生(1)
导 言 开放的时代 成就开放式人生
 这些年来,特别是在做社团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经常接触青年人,有时去各大学演讲,也经常会有很多人来向我倾诉自己的失败: ◆一个寄宿中学的高中生说: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因为他在生活当中没有成就感和被尊重感。父母规定好了一切:读哪所学校,选哪个专业,假期培养什么爱好,甚至交什么样的朋友;学校又规定必须留短发、穿校服、接受寄宿的封闭式管理,甚至连喜怒哀乐都作要求一次考试发挥不好,他没有表现出沮丧,老师因此当众不点名地批评他没有上进心。
 ◆一个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说: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他在一个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的小城市读书,处处讲人情关系,假期找不到好的企业兼职或实习;学校三流,老师们不能给予任何就业帮助;学的是最冷门的哲学专业,市场没有这方面需求,能提供就业机会的研究教育机构已经饱和。而如果跨专业找工作,大学等于白读了,工作也一样不好找。因此,他认定自己很失败,认定自己将来会加入〃毕业就失业〃的百万大军。
 ◆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说: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很失败。他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从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一帆风顺,读研也顺理成章,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读研后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结果,毕业之后,他发现那些已经工作三年的大学同学,有的已经开始创业,有的已经成为中层主管或经理,就连一些工作一般的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脉、业绩和资金。而自己这个过去的〃尖子生〃,在相关专业和职位上的竞争力却反而〃高不成,低不就〃,创业更是不敢奢谈。
 ◆一个毕业后立刻回国的海归说: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获得成功的感觉。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从美国留学回来,发现自己花掉父母几十万的大半积蓄后,却陷入于〃失败〃的包围当中。他没有成为无业的〃海带〃,也没有成为〃金龟〃,但跟身边的人比,明显付出与产出不成正比。他所在那个中产社区的不少童年伙伴,用相当于他学费的钱做生意,早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因此,社区里的人凡谈〃留学无用〃和海归〃水土不服〃,就必举他为例。
 ◆一个工作已经几年的年轻人说:他觉得自己天天就是在混日子。虽然专业对口,并且从一毕业就做这份工作,富有经验,但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学是被调剂录取的),也不喜欢这份工作。这类技术型工作永远是年轻人的〃专利〃,他迟早也要面临转型。可是,创业缺乏条件,转行转业又没有经验、业绩、专业,以他现在的〃工龄〃,如果要像一个新手一样低薪换行又于心不甘,即将三十成家而立的现实状态也不许可。于是,他也只能一直这样混着:不满意现状却又一直安于现状。
 ◆还有一个呆在机关的中年朋友告诉我:他很迷茫。到了他这个年龄,升职的希望已经很小,做现在的工作又没有激情,每天朝九晚五,日日机械重复,时刻应付办公室内复杂的〃人际政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可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多年没有经历过市场〃风雨〃。所以,风险和压力又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他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
 这些疑惑都只指向一个问题如何拥有自己的成功。
 成功的人生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
 成功的途径也是多元而各式各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
 有人渴望的成功是拥有身份、地位、名誉、权力,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有人渴望的成功是豪宅、跑车、亿万的家产、完美的伴侣,得到大多数人都想要的成功;有人渴望的成功是成为魅力领袖,总是被掌声和鲜花包围;有人渴望的成功是使人生有更大的社会意义,能够服务公益和慈善事业乃至拯救世界;有人渴望的成功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通过卓越的成就获得个人意义;当然也有人渴望的成功就是平凡也不为衣食担忧,居于市井或山林,一杯清茶几许安静。
 事实上,成功是没有标准的,但有个双重认可的原则:一是时代和社会的最底线认可;二是个人内心的高层次认可。
 人之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正是为了成就〃社会中的自己〃和〃内心中的自我〃。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生本就是追求〃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
 每个人都期望拥有自己渴望的成功,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但我不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是都像我一样,经常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成功?我想要什么样的成功?我应该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吗?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成功?
 我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去了解我们的时代、世界、周围以及自我的内心。
 开放的时代,人生也需要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正值30周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从内地走向沿海,从沿海走向北京,又从北京走到海外,最后海归回国。其中,我留学、工作、访问和游历过几十个国家,对于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及多年来对中国印象的改观和变化,乃至中国以及中国人带给世界的影响,都有着很深刻的感受。
 
  第7节:导言 开放的时代 成就开放式人生(2)
交织在中国身上的目光是复杂多样的:佩服、羡慕、嫉妒、担忧、恐惧……兼而有之。但无论是哪种看法,就算中国被误解成只是一条到处张牙舞爪的〃龙〃,我从中也能感受到欢欣鼓舞,因为比起百年前的〃东亚病夫〃来,世界起码已经正视中国的〃大国崛起〃。而这个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正是起始于中国将〃开放〃树为基本国策的那一刻。
 国际上目前普遍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和印度将在21世纪中崛起为新的世界性大国,〃龙象之争〃将成为世界舞台的新生主剧目。事实上,中国和印度在内里还是有着很多的差异,但在〃开放〃才能带来国家崛起的这一点上却有着惊人的共识。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发表主题演讲:〃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印度总理辛格立刻在其国内表示:希望温家宝总理的这篇演讲稿成为〃印度举国上下人人捧读的基础材料〃。
 其实也不仅仅是中国和印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整个世界都意识到这是一个以开放为主流趋势的全球化时代,也都努力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个开放的世界。日本是个典型例子,国小,资源少,人口众多,背负二战包袱,也不像新加坡那样拥有交通咽喉的地利,但依赖国家的开放,依赖大多数拥有大国心态的国民的人生开放(日本在经济大萧条前每年出国人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进而融会东西方之长,把握机遇,得以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对宏观〃开放〃没有分歧的形势之下,今日之中国能否继续大国崛起,能否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有利的一环,能否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乃至内地能否与另一体制的台湾找到和平统一的共同基点,以及与港澳在〃50年不变〃之后走向共荣……这都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继续开放下去,而更多地在于〃开放〃能否在更广阔的层面深化即我们大多数个体能否将〃开放〃定为个人的〃基本国策〃,能否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人,取得自己开放的成功,并最终汇融成民族和国家整体的开放,进而才能解决一切重大问题。
 中国开放的深化和发展,必然呼唤一场个人层面〃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开放〃的最终命运,都必须要落实到个人开放上。
 我们当然也无法不为此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
 开放式人生十大典型现象 从封闭式经济到开放式经济:中国经济在〃文革〃时期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中国的开放当然首先得益于经济的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有益补充〃、〃重要组成〃、〃主体地位〃三个阶段变化。同时,外企大量涌入,世界500强企业几乎全部到中国投资。中国自身也受益良多,2007年GDP已达到3万多亿美元,比30年前增长了17倍;国际贸易2007年则达到2万多亿美元,约为开放前1978年的200倍。中国人在开放式经济中,还诞生了大批的开放人群体。据估计,中国目前约有一亿五千万的创业者、专业人士、中介机构人士、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面向市场经济的职业群体。这批新阶层群体没有〃铁饭碗〃和〃皇粮〃可依赖,都必须走向自由工作和生活的开放式人生。
 从国内化到国际化:曾几何时,中国人的流动主要局限在国内。如今,开始大量走向国际的中国人已经遍布全世界。中国在海外有5000万的华侨,其中至少有3000万加入了当地国籍。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中国2006年仅出入境旅游人数就达到8000万人次。2008年,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将超过140万,而回国总人数也将超过40万。此外,中国人同跨越国界的有色人种的交往也日渐增多,涉外婚姻不再是新闻,如2006年上海市民政部门办理的涉外结婚登记就有2960对,共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
 从区域人到国际人:世界越来越平,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地域和国界不再成为区分人的标志,欧盟(国家层面)、跨国企业(企业层面)、互联网(技术层面)、多重国籍(个人层面)等各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