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的趣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史的趣味-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急速扩张。1928年之后,欧洲的重建已告一段落,对美国物资与产品的需求大减。但过去十年间发展的庞大产业架构,无法跟着外国的需求减缩,因而造成设备使用率不足(超额设备),雇用的工人数也超过产能的需求。用凯恩斯的话来说,「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大恐慌的主因。

1929年大恐慌
(2)货币政策说。这是Milton Friedman为首的见解,他们认为1929年10月的纽约股市崩盘,主因是联邦储备体系(类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造成不正常的泡沫经济。换言之,1929年末的股价,远超过上市公司的实质获利能力,泡沫的必然破灭,根源于央行的错误政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应该持续地温和增加货币供给,让经济体系自然增长。
(3)金本位说,这是以凯恩斯为首的见解,我认为相当有说服力。金本位的特性,就是各国的币值,要以黄金含量来表示,例如1英镑或1美金,等于多少公克的黄金。金本位的好处,是会员国的货币价值透明化,方便国际贸易与国际清算。第二个特点,是各国要有等值(或等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任何人只要拿1英镑,就可以到英格兰银行,要求换回公告价格的黄金。这表示会员国的货币,随时可以换回黄金,对纸钞持有者相当有保障。
但金本位有个大缺点:会员国的货币都以黄金为基准,凯恩斯说这等于是给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共同戴上一套金脚镣(golden fetters)。换句话说,会员国的货币价值,是钉住黄金价格的固定汇率制。如果美国的金融出现大问题,立刻会透过共同的固定汇率制,迅速影响各会员国的金融体系,称为「金本位的溺毙效果」。这就好像是把大小不一的船只,用金链子系绑在一起,看起来能相互扶持稳定性大,但若某艘大船失火,不就像曹操的船队一样,从头延烧到尾吗?
有人认为1929纽约股市崩盘后,金融危机就透过金本位制快速蔓延,造成世界经济的动荡。更糟的是,原本与美国经济较间接的国家(如斯堪地那维亚),也被金本位的放大效果波及了。金本位的内部规定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有保障,但也阻碍各国政府放手自救的空间。英国在强大的压力下,1931年9月宣布脱离金本位,各国积极跟进,金本位制终于崩溃了。学者认为,正是因为1931年的金本位崩溃,世界经济才有可能在19345年间复苏,如果还顽固不放弃金本位,不知大恐慌要持续到何年何月。
有了上述背景,现在要回答两个问题:(1) 192935年间经济大萧条时,中国的经济是否也受到严重的影响?(2)如果没有,是因为哪些保护性的因素呢?
国共双方的史学界都承认一件事实:1927年蒋介石北伐成功后,到1937年日本侵入华北的这十年间,可称为「黄金的建设十年」。也就是说,192935年世界大萧条期间,中国的经济反而比1927年之前还更繁荣。如果以1929年的物价指数=100,采金本位制的英美法德诸国,指数在192933年间,一路下跌到65左右。也就是说,原本可以卖100元的东西(汽车、小麦),在4年间跌掉13,只剩65元。换句话说,金本位会员国的整体财富,在4年间缩水13,必须裁掉13的就业人数才能平衡,这不就造成20%以上的失业率吗?
相对地,中国的物价指数(1929=100),竟然逆势上扬,一直涨到1932年125左右,之后实在抵挡不住世界的萧条洪流,才开始一路下滑,到1935年最低点时,指数还接近90。换句话说:(1)在192935大恐慌时期,这把大火对中国还是有影响,但相对于列强的物价跌到65,以及随之而来的超高失业率,中国的情况竟然还这么好。这就好像是来了一场H1N1大流感,原本以身强体健自豪的列强,竟然遭受严重打击。而宿有东亚病夫之称的中国,却安然渡过面不改色。(2)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这场世界大萧条,中国经济在192737年间,还不知会增长多少。

1929年发行的银币
现在要回答第2个问题:是哪些保护性的因素,让中国免于1929年大恐慌的攻击?答案有几个面向,但最重要的因素,恐怕是中国没加入金本位,还维持老旧的银本位。
前面说过,金本位的重要特色,就是会员国的币值要钉住黄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采取固定汇率制。而中国因为外汇存底不足,没有足够的黄金当作发行货币准备,就没资格参加黄金俱乐部,和外国贸易时只能用白银报价,外国商人付款时也用白银清算,所以称为银本位。1931年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主,白银在国际间并无货币功能,只是单纯的金属,地位和铜铁锡一样。中国对外的汇率与清算,都用白银来表达,但因白银的价格起伏不定,所以就称为「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有什么好处?(1)当金本位国家的物价,由于被金锁炼捆绑在一起而同步起伏时,中国可以置身事外不受影响。(2)白银价格下跌(等于是贬值),表示中国的出口品价格下跌,对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有利,更刺激国内产业的发达。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只要国际银价一跌,中国货币就跟着贬值,买外国货(进口)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现在换个高度假设但有意义的问题:如果辛亥革命后,听从梁启超的鼓吹加入金本位,请问在1912(辛亥)到1937(中日战争)之间,金本位对中国经济是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这是个「反事实的推论」,需要统计模型的设定与计量方法的模拟才能回答。如果不谈技术问题,只谈可能的结果,大致有两个方向性的答案。
(1)贸易逆差会有明显改善,原因很简单:原本是用白银报价做生意,而国际银价又长期看贬,导致贸易逆差愈来愈严重。如果改采金本位,一切用黄金计价,汇率稳定(因为钉住金价),原本的贸易逆差说不定会因而转为顺差。但这对中国的经济帮助不大,因为在1937年之前,中国是大型的半闭锁性经济,国际贸易占国民所得的比例小于7%。
(2)就算加入金本位后,可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也要考虑另一个大缺点:1929年大萧条时,中国的物价必然会跟随列强大跌13。透过统计方法所做的模拟分析,基本上支持这个推论。
1927年蒋介石北伐成功后,如果他要请教经济学界,到底应该积极加入金本位,迎头赶上世界的潮流,还是停留在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银本位,每年丧气地看着国际银价起起伏伏?聪明的你,会建议蒋委员长走哪条路?以后见之明,我建议不要加入金本位,因为缺点很明显:
(1)中国有足够的黄金存量当会员国吗?
(2)央行有足够的准备,让持纸钞者随时兑换等值的黄金吗?
(3)对外用黄金,那对内呢?还不是白银、铜币、纸钞吗?
(4)世界大恐慌时,连英美法德列强都挡不住,中国必然更惨。
(5)币制改革比想象的复杂,必须付出庞大的行政费用,引发相当的社会混乱,劳师动众耗时耗财耗力。如果好不容易才改为金本位,结果几年后(1931年9月)英国就宣布脱离,导致世界金本位崩溃,请问该怎么办?要改回银本位吗?
192935年间的大萧条,中国幸好没加入金本位,才会有黄金的十年建设。傻人有傻福,穷人有穷运,人算不如天算。银本位在192935年间,是中国经济的救生艇,而不是「银脚镣」。

参考书目
Lai; C。 and J。 Gau (2003): The Chinese silver standard economy and the 1929 Great Depression;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43(2):15568。

9美国购银法案(1934)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6月19日总统签字后生效。这项法案的重点,是「要求财政部在国内外收购白银,直到白银的市价每盎斯达到美金1。29元以上,或财政部白银存量的货币价值,达到黄金存量货币价值的13。总统授权运用各种方法,达到这项要求。」财政部依据这项法案,开始在国内外收购白银,直到1961年底为止,1963年才废止这项法案。虽然财政部努力执行,但一直没达到这两项目标:(1)让白银的市价达到每盎司1。29美元,(2)让白银的存量的价值,达到黄金存量价值的13。
这项购银法案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远因是国际银价从19世纪末长期大幅下跌:到了1928年时,每盎司才58美分;1930年因为大萧条的影响,才值38美分;1932年底和1933年初更惨,只剩25美分。美国从1873年起改行金本位,为什么还这么在意银价下跌呢?主因是有7个产银州(犹他、爱达荷、亚利桑那、蒙大拿、内华达、科罗拉多、新墨西哥),由于国际银价大跌,银矿业的收入大跌。虽然这7州人口数的总和,还比不上纽泽西州;这7州的银矿业人口,在1929年还不到3千人;但这7个州在国会占13的席位,结合起来的力量不容忽视。
但这两项因素,还不足以逼迫总统提出购银法案。或许第三个因素更重要,因为牵涉到广大的农民选票。1929年10月底纽约股市大崩盘后,美国经济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萧条。随着物价的下跌,农业部门的所得跟着大幅下滑,农民的生计困难。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救济法案」(Farm Relief Bill),协助解决农业部门的困难。他们提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如果国会能通过购银法案(1934),一方面把白银价格拉高好几倍,二方面让白银再度具有货币功能,对萧条的经济注入新血,把物价全面拉升,也把农业部门救起来。
这一招果然有效:19327年间的物价上升14%,批发物价上升32%,农产价格上升79%。简言之,1934年的购银法案,是把美国从大萧条救出来的重要英雄:白银的年产量,从1934年的3。3千万盎司,增到1940年的7千万,其它的矿业(铜、铅、锌)也跟着受惠,就业人数大幅增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