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胜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辩胜术-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

科恩不当心跌了一跤,格农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

科恩说:“怎么,难道你没有读过《圣经》里‘不因为敌人跌倒了而高兴’这句话吗?”

格农说:“对啊,‘不因为敌人跌倒了而高兴’,可是,并没有说不应该因为朋友跌倒而高兴呀!”

将以上的诡辩形式恢复完整,分别是:(1)如果是流水,就是不腐的;不是流水,所以就会是腐败的。

(2)如果敌人跌倒,则不可高兴;不是敌人跌倒,所以可以高兴。

 566



65。论 辩 胜 术

它们都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形式,因而是荒谬的。

 567

论 辩 胜 术。

75。

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式诡辩就是诡辩者故意使用由肯定某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从而得出肯定其前件结论的错误形式来为其谬论辩护的诡辩手法。

请看某车间小组长和工人小王的一段对话:组长:小王,不能只知道休息,不知道工作啊!

小王:请问组长,这里的“知道”是不是懂得的意思?

组长:是呀,你问这个干嘛?

小王:那就好了,你说我只懂得休息,不懂得工作,这话自相矛盾啊!

组长:何以见得?

小王:列宁说:不懂得休息的,就不懂得工作。你说我不懂得工作,这就必然得出我也不懂得休息的结论。

可是,你又说我只知道休息,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组长:你这是狡辩!

小王所以是在狡辩,因为他使用了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错误形式: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工作,

 568



85。论 辩 胜 术

我不懂工作,所以我不懂休息。

一个真实的条件命题前件真则后件必真,后件假则前件必假,但后件真前件却不一定真,比如,“如果被砍头,就必定会死”

,某人没有死,就必定是没被砍头;但某人死了,是不是就被砍头了呢?

不一定,也许是出于其它原因。

因而,肯定后件式诡辩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论证形式是荒谬的。

这种诡辩形式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从语言形式来说,有时会将某个前提省略掉,我们必须注意辩析。比如:(1)一个乡村旅店的门上挂着一块敬告旅客的牌子,上面写着:“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这是无可置疑的。

如果在这里您还不能入睡的话,那么您准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2)一名旅客到旅馆投宿。他仔细地察看了房间后,对服务员抱怨说:“这房间又黑、又闷,连窗都没有一个,像监房一样。”

服务员:“先生,看来你这个人一定当过犯人了。要不怎么这样熟悉监房?”

他们使用的诡辩方式分别是:(1)若是做了亏心事,就不能安然入睡;你不能安然入睡,所以你做了亏心事。

(2)若是囚犯,就熟悉监房;你熟悉监房,所以你是囚

 569

论 辩 胜 术。

95。

犯。

都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形式,因而是荒谬的。

 570



065。论 辩 胜 术

滥用合取

合取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在论辩中,诡辩者往往使用一些虚假的或不恰当的合取命题来将对手制服,这就是滥用合取式诡辩术。

滥用合取式诡辩的表现形式有:(1)诡辩者所使用的合取命题是虚假的。比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这么一则论辩:苏:……打架的时候,无论是动拳头,还是使家伙,是不是最善于攻击的人也最善于防守?

玻:当然。

苏:是不是善于预防或避免疾病的人,也就是善于造成疾病的人?

玻:我想是这样的。

苏:是不是一个善于防守阵地的人,也就是善于偷袭敌人的人——不管敌人计划和布置得多么巧妙?

玻:当然。

苏:是不是一样东西的好看守,也就是这样东西的高明

 571

论 辩 胜 术。

165。

的小偷?

玻:看来好像是的。

苏:那么,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就善于偷钱?

玻:按理说,是这么回事。

苏:那么正义的人,到头来竟是一个小偷!

玻:老天爷啊!不是。我弄得晕头转向了,简直不晓得我刚才说的是什么了。

苏格拉底通过一连串的类比,得出“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就善于偷钱”的结论,结论中他将正义的人强行和善于管钱又善于偷钱牵扯在一起构成一个合取命题,这个合取命题就是虚假的,因为正义首先必须以排斥不义之举如偷窃等为前提。

(2)诡辩者所使用的合取命题是不恰当的。

在生活中,虽然有些事物情况是同时存在的,但如果将它们牵扯在一起构成合取命题,该命题虽然是真的但却又是很不恰当的。比如:海涅因为是犹太人,经常受到各种非礼,在一次晚会上,有个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他在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那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新奇?

那就是: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如果是这样,那只要我和你一块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

 572



265。论 辩 胜 术

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虽然,这个小岛上没有犹太人可以是真的,没有毛驴也可以是真的,当然还可能没有其它的许多东西,但这个旅行家硬是将这两件事物牵扯在一起构成“没有犹太人和没有毛驴”这么一个合取命题,这个命题虽是真的却又是很不恰当的,表现了对海涅极大的无礼。

当然,在天才的诗人面前,蹩脚的诡辩者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生意人将商品搭配销售也是滥用合取式诡辩的一种表现。比如:某人丢失了一头骆驼,找了许久也没找到,他便发誓说:只要能找回来,就一块钱卖掉它。后来这头骆驼真给找了回来。

他非常后悔,于是就在这头骆驼的脖子上拴了一只猫,牵到市场上高声叫卖道:“这头骆驼卖一块钱!

这只猫卖一千块钱!

谁要买就得一齐买,我决不分开卖。“

一个知情人走过来说:“你的猫卖这么贵,这不是变相涨价么?你违背了你的骆驼卖一块钱的誓言!”

他反驳道:“我的誓言是骆驼卖一块钱,现在我的骆驼售价是一块钱,并没有违背誓言;我的猫价钱是贵了些,可我并没有发誓不以一千块钱的价格卖猫呀!”

这个人滥用一个合取命题:骆驼卖一块钱,并且猫卖一千块钱。他的誓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573

论 辩 胜 术。

365。

滥用析取

析取命题就是列举几种可能情况,表示要从中作出选择的命题。运用析取命题的形式来将对手制服,也是诡辩者常用的手法之一,我们称这种手法为滥用析取式诡辩术。

滥用析取式诡辩术有时可表现为,诡辩者列举一些游移不定的可能情况组成难以选择的析取命题,要求对方作出选择。

云南白族流传着这么一个民间故事:有一个年轻美丽而又聪明的姑娘,名字叫美貌女,有一次,皇帝足踩马蹬,挺身悬空,问美貌女说:“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

美貌女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不慌不忙地一只脚踩在门外面,一只脚踩在门槛上,反问皇帝说:“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

皇帝无法回答。

皇帝要美貌女在“上马”与“下马”之间作出选择,如果美貌女说“上马”

,皇帝会下马;如果说“下马”

,皇帝又会上马,企图以这种游移不定的析取命题使美貌女陷入困境。

 574



465。论 辩 胜 术

美貌女看透了这一点,将计就计,反问一句,要求皇帝在“进门”与“出门”之间作出选择,说“进门”

,她会出门;说“出门”

,她会进门,所以皇帝也只能是哑口无言。

滥用析取式诡辩还可表现为诡辩者列举虚假的析取命题要求对方作出选择。比如:一个法官和一个商人在路上碰见朱哈,他俩想羞辱朱哈,便问:“你是一头驴子,还是一个骗子?”

他们俩使用的这个析取命题就是虚假的,因为一个真实的析取命题必须至少有一种情况是真的,而这两种情况对朱哈来说都是虚假的,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是耻辱。但是,聪明的朱哈听后,站到法官和商人中间说道:“我既不是驴子,也不是骗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朱哈的精彩答辩,不但将这一虚假的析取命题全盘否定,而且巧妙地用“介于二者之间”将他俩的脏水泼回到他们身上。法官和商人听后,只好怏怏而去。

滥用析取式诡辩还可表现为诡辩者运用错误的析取推论形式为其谬论辩护。比如:有一件凶杀案,本系甲、乙、丙三人合伙作案,于是这三人被列为嫌疑对象。后来材料证实,甲作案无疑,于是乙和丙便狡辩道:“既然已经查明本案是某甲所为,所以我们俩就是无辜的,请立即把我们放了!”

 575

论 辩 胜 术。

565。

由于侦查员没有认真分析,居然听信了乙和丙的话,结果放走了坏人,发生了错误。从论辩的角度来说,乙和丙使用的形式是:本案系甲或乙或丙所为,已查证系甲所为,所以不是乙和丙所为。

由于析取命题所列举的几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因而不能由肯定某一析取肢而得出否定其余析取肢的结论。乙和丙使用的正是这种错误的形式,因而导致诡辩。

 576



65。论 辩 胜 术

全盘否定

一个析取命题如果所有的析取肢均为假,该析取命题就是假的。诡辩者有时会将某一析取命题的所有析取肢同时加以否定,以此导致某一析取命题的虚假来达到其诡辩目的,这就是全盘否定式诡辩术。

从前有个狡诈的财主,找来一个相马的人,对他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