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绘春-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参评者的坐位在看台的右侧;一共摆了八张桌;现在已经有五个位子有人;杨大师也在其中;正微笑着冲她点头。看台正面的贵宾台摆了十一张桌椅;后边的雅台也已经大半座满。

苏雪在会场婢女的带领下;来到她的坐位;杏儿拿着她准备的颜料和画具跟在她身后;梅大师到评审的位子去了。

正在苏雪有点好奇哪个是姜才子时;人群有些骚动起来;抬眼一看;台阶上走上来的;竟是花魁会那天坐在太子妃身边;送了莹涵三千朵金花的妖孽美男。

正文、第一百八十八章 遭到质疑

“姜才子早。”

“姜才子,久仰……”许多人向他高声打招呼。

坐在苏雪左边的中年男子也说:“姜才子的仪态;真是令人望尘莫及啊!

原来他就是姜才子!苏由不由得仔细打量。

他身着一袭玉白锦缎长衫;袖口和衣襟边缘,以及衣摆上绣着金色的云纹;头带玉冠;腰系玉带;挂着一块翡翠玉佩;仍旧是那般悠哉淡然的姿态。

姜才子的身后跟着一名十分秀美的婢女;而苏雪发现除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是带着书童来的。

难怪齐景轩说他喜欢出风头。看着不少女子对他表现出的崇拜和痴迷,这姜才子也算得上偶像级的人物了。不过这也不奇怪,长的比女人还好看;又是才高八斗;家境必然也极为不凡。

她自己倒不怎么喜欢这种偏阴柔;又太过讲究的男人;用现代话来说;他应该是较为‘闷*骚’的类型;明明很喜欢出风头;却又表现得好像很低调的样子。

姜才子的座位刚好在苏雪的右边;走过她桌前时;竟然冲她微微一笑;苏雪只好礼貌地点点头。

另一个空位的人也随即到了;也是位年轻才俊;衣着比较普通;气质有些忧郁;还带着几分落魄。

苏雪发现八位入选者中;只有自己是女的;真是阳盛阴衰啊!大宣的女子虽然可以去书院读书;却没有多少人真的去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还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只要学会相夫教子就成;这倒显得她很奇葩了。

评审台的人也陆续就坐;苏雪看了一眼;她只认得梅大师而已。这时苏雪发现长乐公主从台阶一边走上来;让她感到诧异的是,长乐公主竟然也坐到了评审席上。

长乐公主今天的打扮有别于平时的华贵;显得极为庄端清雅;淡绿色的裙衫上绣着各样的菊花,和自己的风格有几分像;大概是宫中尚仪局的人;专门为她参加诗画会设计的。

只是她为何会是评审呢?苏雪立刻有了答案,皇家的王子公主;哪个都不会才疏学浅;这些人可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看着人都到齐了;一位青衫老者走上台:“莫青庭在此感谢诸位赏光;今年的诗画双绝会现在就开始了。”台下传来一片掌声。

莫大继续说:“先请诸位欣赏一下初评入选者的作品;如有疑问可以提出。”

莫大师说完;十六个书童打扮的美少年;两人一幅展开画来;走到看台的前边。

一阵短暂的议论后;众人开始喝彩;似乎这些入围的作品他们都十分满意。

“如无疑问;老夫向诸位介绍一下。”那些书童退到了莫大师的身后;然后莫大师从左起第一幅开始介绍。

“这幅名为《清夏荷香》;水墨;是马冲;马才子的作品。”那位略显忧郁的男子站起身向看台拱拱手;台下不少人拍手表示称赞。

苏雪看向那画;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左岸上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画面重心却在右半部;用墨极尽浓淡干湿变化,并以落叶表现荷叶,别具匠心。远处烟霭出没。峰峦树木,隐约可见。笔法颇为细腻;整体有些灰调;有种思悠悠、怨悠悠的感觉;真是人是画如其人呢。

莫大师这时指了下第二幅作品:“这幅名为《寒山孤峰》;水墨;是杨文远;杨大师的作品。”杨大师也起身施一礼;除了掌声,还有几声欢呼喝彩;想是支持他的人不少。

苏雪也拍拍手;杨大师的个性是属于比较豪放的;画作十分大气;重于写意。

接下来莫大师依次介绍:“这幅名为《游鱼落花》;淡彩;是蔡青杨;蔡大师的作品。”

“这幅名为《思远亭烟雨》淡彩;是董河;董才子的作品。”

莫大师边介绍;苏雪边看;原来年轻点儿就叫才子;年纪大一点的就叫大师啊;而且苏雪仔细看了下他们的画作;果然都各有千秋;画法也颇有个人特色。

正琢磨着;听莫大师说:“这幅名为《云亭啸傲图》淡彩;是姜墨风;姜才子的作品。”姜才子起身施礼;台下欢呼一片;苏雪有些诧异;她还以他的画风也应该是极细腻优雅的呢;没想到极有气魄。

仔细看那作品;数株苍松盘旋;古拙而有生趣,落笔不多而勃勃的气象已弥漫纸端。松下一亭。临水相望,中有高士独坐,舒啸自然。最为奇特的是画中密布云雾,绕崖穿松,层层涌动,一望无际,将远山大半隐去,只露出几座苍翠的山头。而桥畔叠石开流,与画中云彩又颇为和谐。

整幅画作朴实稳健技巧多变,不落俗套。这种大处用心、小处下笔、法中求变的良苦用心,实在难得;这姜才子果然名不虚传。

正在看得出神儿;听到莫大师说:“这幅名为《秀媚峡小景》设色;是苏雪儿;苏小姐的作品。”

苏雪起身向看台施了一礼;却是鸦雀无声;这让她有些尴尬起来;不至于吧!连一个鼓掌叫好的也没有?是自己没有亲友团的系吗?还是说到设色;这些人一时搞不清状况。

原本只是水墨和淡彩;至于画的什么内容题材都没关系;但梅大师和苏雪商量后;有意地注上了此画为设色;因为在色彩上;苏雪与一般概念的淡彩有很大的不同;用色极为大胆;所以区分出来;让人更能注意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现在她看到效果了!终于,苏雪听到几声清脆的掌声;她偱声看去;竟是梅大师;而这点掌声;实在显得势单力薄。

忽然雅台上有位老者高声问道:“莫大师;是不是搞错了?这画当真是这位苏小姐所作?”

莫大师回道:“张大师;绝对不会搞错;此画的确是这位苏小姐所画;苏小姐是袭承了画坛奇人余大师的设色之风;融合了多种技法;自成一家,此画是梅大师亲自装裱送来的。”

苏雪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奇人余大师;这些大概都是梅大师帮她安上的。

台下更是轰然一片议论声;甚至要比之前的掌声还高出许多。

杨大师也在一旁说:“此画的确是出自苏小姐之手;老朽曾看过几幅苏小姐的作品;设色要求对色彩有极强的协调的掌控力;这些年已经少有这样的佳作;而苏小姐显然做到了。”

听莫大师确认;又提到了梅大师;而杨大师又出言解释称赞;议论声才平静下来;然后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

这前后反差,让苏雪一时有些难以适应。而一旁的姜才子也出声道:“苏小姐竟能画出如此意境高远而有气韵的作品;用色更是大胆;却是美极。实在令人佩服。”

苏雪淡淡一笑,暗嘘了一口气;原来不是自己的画有问题;是这些人不相信这作品出自她这样一位女子之手;真是够让人气结的;不过现在他们大概会正视自己了。

正文、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树秋霜

莫大师也已经介绍完初评画作;让人在台前放置了一个香炉;里边插着一支扁宽且长的香,立上挡风板。然后让人拿上统一准备的画纸、砚台等用品;每桌发一份。

“第一轮比赛开始;请各位参评者在两柱香时间内;完成一幅与初评作品同类型的画作、题材不限。”

随着话音落下,香被点燃了;屏风也被人半合起来。

苏雪早已经心中有数;杏儿帮她研磨时;她便用小笔在画纸上比了下位置;然后开始画。

这幅作品名为《春树秋霜图》;乃是自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大作;在看过唐伯虎点秋香后;她便被戏中那幅画深深吸引;还特意到诗画鉴赏中找出来看过;研究了许久。搬出唐才子的这幅传世名作;不怕这些人不惊艳。

此画画得是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人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

单只是凭记忆画;自然不行;苏雪用了唐寅的构图没错;但她也曾看过许多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几次和云非凡出游;加上自己在这段时间对生活的追求和历练;都让她有能力画出气势雄浑,并又带着几分潇洒奇美的作品来。

苏雪集中精神;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险峰峻岭;楼阁溪桥;草树红花;虽然越画越觉得不像唐寅的作品了;但是她也没有犹豫;因为这是她心中的春树秋霜。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苏雪已经浑然忘我;而看台下的人也都保持着安静;盯着台上的人看;他们的目光最后不约而同地停留在了苏雪身上。

她那么沉静;那么坚定;那么从容;那么投入;那么的美;似乎不用看;所有人就觉得她笔下的作品必然不俗。

梅大师因为紧张;不停地捻着胡须;而一旁的长乐公主;更是被苏雪这一时刻的表现震惊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她能有这样的气势;这样的自信;连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被她牢牢地吸引。自己是天之骄女;她只是一介平民或者算是一个小商人罢了;而她身上的那种自信与潇洒竟然超越了这世间的一切;她是天上来的吗?

两柱香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已经燃完了一柱半;苏雪满意地露出微笑题上: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这诗就照样搬来了;反正她也不会作诗;但自己的字总算有不少长劲;开心地拿出自己的印;沾上胭脂盖好;想起周星弛画画的速度和那大印;竟不自觉地面露笑意,让人更加期待着她这幅画是不是和她的人一样美。

“莫大师;我这幅《春树秋霜图》已经画好;交给您就可以吗?”苏雪见其他几位还在画;走到莫大师坐前浅施一礼轻声问。

莫大师有些惊讶:“这么快。”

苏雪微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