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篡唐-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孤家寡人。

所以,我倒认为,江都真正忌惮的‘桃李子’,乃唐国公耳。

唐国公此人,出身八大柱国,又归宗于陇西李氏。论名望,论实力,都不是那李密可以比拟。且唐国公善隐忍之道,李密反了,李浑死了,可他依旧毫发无损,反而权柄更是日重。江都即便有心对付唐国公,也不敢轻举妄动。表面上看似对唐国公恩宠无比,实则忌惮颇深。”

李言庆和杜如晦,深以为然。

不过此时,薛收仍未说出他心中的谋划,故而两人也不开口。

薛收接着说:“且看吧,王世充若要调动王氏族人之人脉,定然会请出唐国公。而在你和王世充之间,恐怕唐国公会更加倾向于你……若真的如此,你也就断然得不到讨捕使一职。”

言庆抚掌而起,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伯褒兄的意思是……”

薛收也站起来,却收起脸上的笑意,“如若唐国公举荐王世充的话,不知江都,会做何想?”

第四四章 王白牛(上)

大业十三年初,突厥犯境。

不过始毕可汗此次寇边,并不是为了劫掠,而是为了牵制太原李渊的兵马。

正月初一,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兴兵造反。这刘武周,出身于富豪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欢结交天下英雄。大业年间,他前往洛阳投奔太仆杨义臣。大业八年,隋炀帝一征高句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后更因为军功显赫,被提拔为建节校尉。

三征高句丽毕,刘武周被任命为马邑鹰扬府校尉。

这是一个卫府的基层军职。校尉以下,不在卫府报备,可由各鹰扬府自行任免。校尉以上,就必须经由卫府报备。鹰扬府有举荐权,而无任免权。隋室因此,而将卫府牢牢掌控在手中。

刘武周非常清楚,他想要在马邑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且不说别的,单只一个太原留守,就足矣令他感到压力。所以他很快就找到了出路,投靠了突厥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同样野心勃勃。

他不似他的父亲启民可汗那般柔弱,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

隋室强盛的时候,他倒还算老实;可随着中原大乱,始毕可汗也开始蠢蠢欲动。他深知当年突厥之衰落,非战之罪,实隋室能人太多。分化,操纵……等等手段层出不穷,将突厥四分五裂。咄吉若想要夺取中原,决定采取同样的手段。刘武周的归附,无疑给始毕可汗以充足的借口。

他只需牵制住李渊即可!

至于刘武周能不能将隋军击溃,那就要看他的本事。

一无所长的人,始毕可汗也不需要。事实上,刘武周也确有本领,将隋军大将王智辨斩杀于马邑。

李渊对此,却无动于衷。

他倒是想去征伐刘武周,但襟肘着实太多。

突厥人固然是一方面,不过真正的襟肘,还是来自于他的身边。隋炀帝命他出镇北疆,同时又派王威和高君雅节制监视。李渊即便是想要出手,也非常困难。同时,李渊也在韬光养晦。

至于原因,更加简单。

窦夫人在去年入秋后过世,李渊肝肠寸断,一病不起。

消息传到了江都,杨广竟对身边的人说:“这老儿怎么还不死?”

幸好杨广身边有一个妃子,是李渊的外甥女,一方面劝慰杨广,另一方面派人秘密通知了李渊。

从那以后,李渊变得更加低调,整日醉生梦死……

不过,他真的害怕了吗?

……

太原,曾是北朝霸府所在。

论其历史,也许不会逊色于洛阳长安等任何一座都城。

时仲春,万物萌发之际。位于渭水河畔的一座庄园里,李渊正坐在渭水河畔垂钓。和煦春风拂过,令人生出困倦之意。他一动不动,静静坐在河边,那双眸子里,透出几分浑浊色彩。

若李言庆在此处,定会发出‘岁月不饶人’的感慨。

如今的李渊,已没有了八年前那种风姿飒飒的状态,给人以一种垂垂老矣的迟暮感受。

不过在他身后,尚站立着许多人。

全都是垂手肃立,甚至不敢大口喘息。而为首之人,却是李孝基……

在李孝基的身边,分别肃立有李渊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除此之外,全都是李渊的心腹。

一袭青衣,相貌清癯者,名叫裴寂,是河东裴氏东眷旁支,晋阳宫宫监。

“国公,上钩了!”

裴寂突然开口,却见河面上鱼鳔一动。

李渊连忙拉杆,却不想那鱼儿太狡猾,竟脱钩而去。

“玄真,你心燥了……”

李渊浑不在意那脱钩而去的鱼儿,收起鱼竿,笑呵呵的责怪了裴寂一句。不过看得出来,他和裴寂的关系非常密切,裴寂丝毫没有在意。

“二郎,太原王氏果然派人与你说起了那件事情?”

李世民连忙上前一步,拱手道:“父亲,太原王荣通过王通王先生,把他们的意思传给孩儿。他们希望通过孩儿,劝说父亲支持王世充。还说若能成功,他王家愿增送战马,一千匹。”

李孝基,脸色顿时一沉。

李渊懒洋洋站起身来,把鱼竿随手递给裴寂。

他看了一眼李孝基,又看了看李世民,“那你意下如何?”

“王世充,豺狼也……此人如果掌控了荥阳,势必会令中原局势更加混乱。不过父亲也正可浑水摸鱼,可谓一举两得。”

“如何一举两得?”

“让王世充搅乱局面,父亲正可浑水摸鱼,此乃其一;乘势结好王氏,正有助于我们站稳脚跟,此乃其二。”

“摸什么鱼?”

“这个……”

李世民没有想到,李渊会突然对他装糊涂。

其实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李渊表面上看去迟暮老迈,可这心里,始终保持着清醒。

“老九,我昨日收到一封从荥阳送来的密报。”

似乎看出李孝基脸色不渝,李渊不再理睬李世民,笑呵呵的看着李孝基,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荥阳密报?

李孝基脸色一喜,连忙上前接过了信件。

其他人,则一脸茫然之色。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李孝基和李渊二人,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让李渊露出开怀之色。

“你们且先下去吧!玄真和老九,你二人留下,我有事情交代。”

李世民心里一咯噔,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那一石二鸟之计,似乎并没有获得李渊的认可。

可他又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分明是一件好事,为何李渊却不认可呢?

自母亲窦夫人过世后,李世民就觉察到了李渊的心思。他甚至父亲不是那种会轻易低头的人,之所以如今装作昏庸好色,迟暮糊涂的样子,却是为了更大的图谋。这一点,从李世民暗中结交英雄豪杰,李渊明明知道,却装做不知道。并且暗中资助他大量钱帛,助他行事。

父亲所谋,非小!

李世民几次探听李渊的口风,都被李渊喝斥。

不过根据他新结识的一位朋友分析,李渊之所以这样,恐怕是早就有了安排。李世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力为李渊制造声势。一俟时机成熟,李渊肯定会有所行动。李世民在筹谋许久之后,借太原王氏请求援助,再次试探李渊。出乎他预料之外,李渊好像无动于衷。

这不免让李世民,生出几分疑惑。

“三郎,你说耶耶这心里,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关系非常好。

本来,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李玄霸如今早已一命呜呼。却不成想李言庆的出现,挽回了李玄霸的性命。如今李玄霸已年满十七岁,生的单薄而瘦弱,但同时,身怀绝技,神力天成。

他挠挠头,憨憨一笑,“二哥想不明白的事情,我又如何能够想得出来?

不过二哥也不必太在意。你去年不是认识了那个王白牛王先生吗?他足智多谋,想必能为二哥解惑吧。”

王白牛,不就是那个在十几年前,被李言庆击败,遁入龙门山白牛溪畔闭关的王通吗?

王通闭关之后,世人戏称他为王白牛。

待到王通听闻之后,非但不怒,反笑而纳之。

李言庆绝对不会想到,他那次对王通的打击,给王通带来了何等巨大的影响。此后十载闭门苦读,更在大业十年时,得王氏族人之力,被举为太原户曹参军之职,与李世民结交。

而在原有历史上,王通此时,业已病故。

李世民闻听展露笑颜,“如此甚好,我正欲寻他。”

第四四章 王白牛(下)

河畔亭中,裴寂烹茶,李渊和李孝基并肩而立。

李孝基已看完书信,深吸一口气,脸上洋溢着隐隐骄傲之色。他看着李渊,轻声问道:“国公意欲如何?”

李渊笑了笑,“说实话,我确未想到,玉娃竟已成长如斯。

这件事我已有决断,既然太原王氏要我出面说项,二郎说的不错,我可顺水推舟,成全玉娃这一遭。只是王世充背后有王氏族人撑腰,即便此次争夺失败,也会给中原带来巨大变数。

老九,玉娃儿在荥阳苦苦支撑,我实不忍心。虽则我无法给予他太大帮助,但也需有所表示才是。”

整个李家,知道李言庆和李孝基关系的人并不多。

除了李渊之外,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而在这数人当中,窦夫人和李绘都已经过世了,其余人,也就是知晓一个端倪。包括李渊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也只是知道李渊在荥阳埋伏着一招暗棋。可究竟是哪一招?李渊从未向他们吐露过。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孝基揉了揉鼻子,“国公意欲如何帮他?”

“我思忖良久……二哥病逝之后,道玄一直留在朔方。虽说有老窦哥照拂,可终究是寄人篱下,不是长久之事。道玄如今也十二岁了,正可出来历练一番。我听说玉娃儿请了徐文远徐公出镇麒麟馆,所以我考虑着,让道玄前往荥阳,一方面可作为联络,二可在麒麟馆就学。

我现如今的情况非常尴尬,玉娃儿若是和我联系过多,只恐被人看出破绽。

但如果没有联系,我们就无法及时了解荥阳的状况,更无法给予玉娃儿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道玄年纪小,又是以求学名义前往巩县,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