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篡唐- 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V匾皇屎纤羌绦粝隆

“什么意思?”

李言庆凝目直视长孙无忌。

“大家当年是因为你,才聚在了一起。

又因为你,而归附了关中……而今,他们因你,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而你自己,又要远赴岭南。养真,恕我直言,交情交情,要常常交往才行。三五载光景,足以令沧海桑田变化。你就一定能够保证,克明不会改变主意,世绩会不会心怀不满?”

李言庆倒吸一口凉气,缓缓坐下。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但似乎没有长孙无忌想的这么周全。

或者说,他过于相信友情,却忘记了,有的时候,友情更需要经营……

“那你说怎么办?”

“给他们一个希望!”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脱口而出。

“希望?”

“对,就是希望!”

言庆闭上眼睛,沉思不语。

长孙无忌又道:“养真,我知你心中有顾虑。

其实,舍陛下之外,李氏宗亲之中,何人能比你更加适合?当年,你年纪不够,所以空有声名,却难以自立。三五载以后,谁还敢说,你的年纪资历不够呢?”

说完这些话,长孙无忌似乎轻松了许多。

“克明曾与我言,如若你愿插旗,他可为你外援。

蓟州苦寒不假,却是精兵锐士辈出之地。只要你能给他希望,他就能安心等待。

还有老徐,亦是如此。

论交情,你和老徐的交情,比我还早……你可知,老徐视你为不二之选,天底下能令他服气的人,再也没有。但若你不给他一个希望,他又如何能为你效命?”

说实在话,言庆有点懵了!

长孙无忌这些话,分明是逼他挑明态度。

其实,李言庆的心思,长孙无忌不是不清楚。但有些事情,他也好,杜如晦也罢,还有徐世绩、罗士信、王伏宝、刘黑闼、姚懿……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态度。

含含糊糊,终究会令人产生误会。

这些人或是才华出众,或是野心勃勃。

他们愿意臣服李言庆,是因为他们相信,李言庆会给他们一个光明未来;可如果言庆就这样一直含糊下去,迟早会令这个团队分崩离析。就好像李世民,抢战功也好,争夺权力也罢,正是因为他的目标明确,才使得天策府,犹如铁板一块。

现在,长孙无忌需要李言庆,表明他的态度。

真的要表明吗?

李言庆长出一口气,睁开眼睛,凝视着长孙无忌。

“无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至多五载,我一定杀回长安。”

这句话一出口,长孙无忌顿时笑逐颜开。

他连连点头,拉住李言庆的手臂,“如此,我们就等你五载……养真,休要令我等失望。”

心头骤然变得轻松了许多!

李言庆迈步走出大厅,站在竹楼的门廊上,仰望苍穹。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

我,真的可以成功吗?

第十九章 安南都督

是夜,长安未眠。

李世民是在第一时间获悉李言庆同意南下的消息,这心里的滋味,却是五味参杂。

原以为自己会很高兴,可事到临头,又有些失落。

不可否认,李言庆在长安给他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哪怕言庆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却让李世民有种无法喘息的感受。调走了李玄霸,抽走了李靖,生生折了他的左膀右臂。而太子趁势崛起,已渐渐的掌控了大局,羽翼丰满……

而现在,李言庆要走了!

可自己为什么没有感到半分的快活?

相反,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让李世民生出极度的疲乏感。

夜深了,屋外起了风,更显萧瑟。

李世民站在回廊上,看着园中枯黄树叶,久久不动。

身后,传来脚步声。

一件大袍,轻轻的披在了他的身上。

李世民没有回头,突然问道:“秀秀,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温王妃温婉而笑,轻声道:“秦王,你并没有做错!如果说错,那只能说,你太出色了!”

“是吗?”

“河南王即将离开长安,你为何闷闷不乐?”

“我不知道,我一直觉得,我应该很高兴……秀秀,你也许不知道,养真给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我不知道我这样让他离开长安,究竟是对还是错……本来我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种针锋相对的局面?”

这个问题,温王妃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知道!”

温王妃奇道:“秦王知道什么?”

李世民长叹一声,“天下攘攘为利而来,我错就错在,我以为养真和我是同一种人。”

从实际上说,李世民是个很功利的人!

对他有用,他会费尽心思获取;对他无利,他绝不会有半点怜惜。

这原本也算不得什么错误,不过是一个正常的选择。当初他招降尉迟敬德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李言庆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世民认为李言庆,和他是同一种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只可惜,他没有想到,会言庆会做出这么激烈的手段。

一步错,步步错!

当他想要再去挽回的时候,他和言庆,已成为对手。

哪怕李言庆并没有旗帜鲜明的表示投靠太子,李世民也知道,他不可能收服言庆。

除非……

李世民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

但旋即,他立刻摇头,想要把这念头驱赶走。

“你什么时候动身?”

温王妃问道。

李世民想了想,“最迟入冬之后……我必须在除岁前抵达夔州。而后还需做各种准备,恐怕难以在长安过年了。”

“如此,我着人准备行囊。”

李世民回身,看着这个几乎可谓青梅竹马长大的女人,心中不由得生出万般柔情。

他伸出手,用力将王妃搂在怀中。

目光深邃而悠远,李世民突然露出一抹笑意:不管怎样,这一次我却抢了先手!

……

对李世民而言,把李言庆赶出长安,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只要言庆一天在长安,他就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殊不知,这正中了言庆的下怀。

长安虽大,对言庆而言,却有些小了!

诏书还未发出,所以李言庆也趁机偷闲数日。

此一去岭南,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裴翠云、长孙无垢还有小念,都无法跟随前去。三个儿女也要留在长安,若非如此,李渊又怎可能安心的放李言庆离开呢?

所以,言庆正好趁着清闲,整日陪伴家小。

不过,趁着空闲,李言庆又接连邀请了一干相识好友。

如当年从麒麟馆走出的孔颖达等人,如今也在朝中崭露头角;还有窦威、窦奉节、窦贤等人,得空了便前去拜望。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一干心腹做出妥善安排。

比如宋令文被送去了北衙。

王正的侄孙王虎,也被调到了长安。

雄威一家,在长安开了一家商户,通过武士彟的关系,在长安迅速站稳了脚跟。

除此外,长孙无忌也在李言庆的安排下,进入了崇文馆,官拜直学士。

崇文馆是东宫所属,言庆借由这种方式,获得了李建成的信任,可保证家中无忧。

而郑大彪和柳亨,也都获得了一个上好的出身。

武德三年九月,李道玄奉旨出任荆襄道大行台,襄州总管,兼刺史一职。

上任之初,他就向朝廷要求,将徐世绩、苏定方调往襄州。李渊毫不犹豫,同意了李道玄的请求,封徐世绩为左武侯将军,苏定方为左屯卫将军,前往襄州协助李道玄行事。

九月十八日,李渊再次下诏,敕令河南王李言庆为天雄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赐旌节,经略岭南五十四州县,并置安南都督府,封李言庆为安南大都督。

李言庆接旨后,不由得乐了!

“陛下若是去做生意,定然是一本万利啊!”

朵朵好奇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官职不好吗?”

长孙无忌连连摇头,向朵朵解释道:“不是不好,应该说是非常好……呵呵,只是你可知道这岭南五十四州县,是怎么一回事吗?”

莫说朵朵不清楚,就连李言庆自己,都说不明白。

裴翠云让人取来一副岭南地图,长孙无忌在上面画了个圈,“从区域上来讲,这安南都护府几乎是把岭南道一分为二,包括了近半个岭南地区。不过,这其中有一大半地区,都属于蛮荒之地。没有城镇,没有村落,为当地土著俚蛮所控制。”

“啊?”

“剩下那一小半州县中,如交趾、陆州、峰州、福禄州、武安州等十余个州县,如今还在萧铣治下。

前朝开皇年间,隋文帝平定江南之后,曾试图开发这些地方,所以设立了五十四州县,并招抚钦州俚帅宁猛力入朝。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宁猛力最终没能前来,而是让他的儿子宁长真入朝觐见……隋文帝对钦州宁氏颇为看重,还封了宁长真做钦州刺史。后来杨广登基,先是对吐谷浑开战,而后又接连向高句丽用兵……以至于岭南各州县就听处于荒废状态,一直由宁长真执掌这个区域。”

“那不就是说,这所谓的安南都督府,什么都没有?”

朵朵不由得惊呼一声,“那养真过去,又能有什么用处?”

李言庆笑了笑,并没有出声。

他站在地图前,静静的观看,一言不发。

“也不能说什么都没有。”

长孙无忌笑道:“其实在仁寿年间,还有大业初年,为保障岭南道的开发,朝廷甚至把当地的土皇帝冯盎调到了中原。只是三征高句丽失败后,天下大乱。冯盎又趁机返回岭南,使得开发不得不中止。如今,钦州,邕州两地,还有一些根基。

但除此之外,其他各州县不免就有一些荒凉……”

“什么荒凉,要我说,就是一个烂摊子……养真,要不然你和陛下说,不要去了。”

裴翠云蛾眉紧蹙,忍不住抱怨道。

“什么也没有,还要面对两个地头蛇……俚人也好,冯家也罢,如今都还没有决定立场。养真这么赤手空拳的过去,岂不是任人宰割?不行,太危险,还是不去的好。”

原以为这岭南是一趟好差事,如今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