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所以停住脚步,也许是谢大人面对方清之天然有点心虚,也许是故意为之,但谁也说不清楚,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众人与谢迁就一直这样立在院门处干巴巴地聊着……方清之与李东阳单独被晾在了柯亭,孤零零地面面相觑,看起来很尴尬。

一边是众星捧月,一边是孤立的两人,翰林里九成九都是聪明人,当即就有人感到不对头了,不过没人说破。有些事情是心知肚明但不能说出来的,只能面上若无其事。

方清之根本无所谓,但李东阳长叹一口气,有点懊悔今日不该一时感怀身世闹书生气,结果成了这尴尬场面。都忍了十几年了,还差这一天么?

却说方清之又斟酌片刻,正要开口把方应物的婚事告知李东阳时,又有人冲过来,对着院子大喊道:“方编修!李侍讲!两位大人在否?”

被惊扰到的众人齐齐注目。这大喊大叫的人原来是在翰林院负责杂务的孔目,姓张。

方清之走下亭子台阶,对李孔目道:“我与李兄在此,阁下有何贵干?”

张孔目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来,对方清之道:“从宫中有诏书到了!两位大人快快去接旨!”

翰林院与内廷联系密切,有诏书过来实在是家常便饭一样的等闲事情,本不值得惊奇。但是方清之和李东阳两个人,一个是最近很有风头的人,一个是十几年的板凳人物,有什么圣意能将两人凑到了一起?这让众人很好奇。

方清之经自家儿子暗示过,心里有所预感,但李东阳却忐忑不安,两人便一起前往大堂接旨去。不只两人,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也去围观。

诏书前半段骈四俪六的可以忽略掉,在翰林院都是大家写熟也听熟的东西,关键话只有一句,“侍讲李东阳、编修方清之俱为《文华大训》编纂,皆侍班东宫”。

方清之有心理准备,早在家里闷骚完了,此刻面上不动声色,镇静如常,一板一眼地完成了谢恩仪式。让人看到后,赞一句“方编修遇大事有静气,得恩遇而不忘形”。

但李东阳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晕了,虽然他被十几年板凳生涯磨练得心性坚强,但是此刻仍旧忍不住恍恍惚惚。还好旁边有个榜样,能叫他学着方清之按部就班完成了谢恩,没有出错。

不过话说回来,李东阳没有当场晕过去,那已经可以说是心理素质非常强大了。

还是那句话,翰林中不看品级,只看有没有上升渠道。比如同样的五品,进入上升渠道的,五品就可以进内阁办事;没进入上升渠道的,就只能在翰林院当一辈子五品老学士。

这次关于李东阳和方清之两个人的任命,表面上看两人官衔品级原封不动,但主修皇家教材和侍班东宫两项差事可是千金难买。这象征他们进入了上升渠道里,不再是普通翰林,而成为有望角逐内阁坑位的翰林。

可以想象得到,只要帮皇家修完《文华大训》,两人肯定是立地升级,转为詹事府左右春坊里的官员,这是在礼节上皇家必须给的谢意。

词臣升迁与其他官员不同,有自己专属的快车道,那就是转为詹事府左右春坊官员,再外放为寺卿、侍郎……到最顶点当然是殿阁大学士。

前来旁观的众人一片哗然,今次这特殊的诏书果然有特殊意义。翰林院是精英荟萃的清流华选之地,随便一次人事升迁,都有可能影响到若干年后的朝堂走向。说得严重些,这诏书等于是在未来阁老候选人名单上增加了两个人。

哗然之后,众人蜂拥而上,一起向李东阳和方清之道喜,一时间大堂中人声鼎沸。

前一刻茕茕孑立,后一刻繁花似锦,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太刺激了……李东阳清醒过来后,没有陶醉于别人的恭维,连忙拉住传旨太监,悄声问道:“在下何以沐浴天恩?”那太监答道:“听说是刘博野举荐的。”

李东阳愕然不已,他与刘棉花八竿子打不着一撇……他也曾经梦想过,有人慧眼识珠,向朝廷举荐自己这个人才,但是做梦也梦不到竟然是由刘棉花举荐啊。其实由谁来举荐自己都不奇怪,但刘棉花是这样无私的人么?

人群渐渐散去,方清之可算找到了与李东阳单独谈话的机会,“宾之兄,关于犬子的婚事,实在要对不住了……”

第三百零二章 抉择

方清之又想了想措辞,“承蒙李兄青眼,但我那不孝子三年前年少无知,私下里答应了刘博野招婿之议,如今有些……”

李东阳点点头道:“这些我都知晓,令郎曾亲自与我分说过,我叫他多等些时日,待我仔细设法。在我看来,那刘阁老也不是很急迫,拖到春闱大比之后不成问题。”

“你我两家有意秦晋之好,我这心里也是愿意等待李兄提亲。只是最近几日,刘阁老逼迫甚急,通牒我家会试之前答应,我那不孝子又有三年前的承诺在,不好直接背信反悔,便实在抵不住了。”

李东阳下意识地惊讶道:“刘阁老何故如此相逼?”

但随即李东阳便顾不上惊讶了,更顾不上去想刘吉为什么对这桩亲事忽然变得如此性急。因为他闪过一个念头,刘吉莫名其妙地举荐自己侍班东宫,肯定和方应物的亲事有关!

刘吉给了自己如此巨大的好处,算是对自己有举荐之恩,自己还能去与他抢女婿么?那就太不仁义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仿佛是自己拿亲事换来了一个前途似的……

李东阳低头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时此刻自己应该怎么选择?是接受这个侍班东宫的美事,还是为了所谓气节拒绝?

如果李东阳是小人,肯定没有心理负担,这边好处全盘吃下,那边继续去挖方应物这个女婿。

但很可惜,他李东阳是讲人品的人,实在做不出这种事。他要么接受了刘棉花的好意,断掉抢女婿的心思;要么上疏请辞,然后继续去抢女婿。

当然,刘棉花也是算准了李东阳人品,所以才敢先行举荐示恩造成既成事实。赔了女婿又折兵的事情,刘棉花肯定不会做的。

另外在刘棉花眼里,文坛名气很大的李东阳也是潜力股,实际年纪又不老,只是缺一个进身机会。那么自己给了他机会,日后他要是乘风而起,岂能不念自己的好?

至于刘棉花所付出的,只是一次举荐机会而已。侍班东宫这种差事,对别人而言是打破头也未必抢得来,就是尚书也没多少发言权,这涉及到内廷和外朝的区分。但他刘吉身为内廷大学士,若想向天子推荐人选进东宫,真的很难么?

闲话不提,却说李东阳与方清之出了大堂,又漫步到柯亭中闲谈,别人都很知趣地没有打扰,谢迁更是已经离开了翰林院。

李东阳叹口气,手抚柯亭廊柱,眼神迷离,“此亭乃昔年掌院柯公所造,当时柯公一代宗师,人称翰苑风流。我初入翰林时,承蒙柯公早晚教诲,获益良多。怎奈天不假年,成化九年柯公便仙去了,其年不过五十。”

方清之看得出,李东阳此时很有些情绪,便没有出声,只默默地静听。

李东阳望着亭前的树木,“说心底话,我辈所学,只为辅佐君王、匡扶社稷。而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十几年了,不知人世还能有几个十几年?如当年柯公,他若不仙去,成化十一年必然是入阁人选,二刘之辈只怕难忘其项背,岂会出现纸糊三阁老这种笑谈?”

方清之继续沉默,只见得李东阳收回目光,坚定地说:“这次机会,我不能错过,我觉得以我的才华,应该得到这个机会,也配得上这个机会!

何况如今庸碌当国、万马齐喑,正该舍我其谁勇往直前,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自己努力!所以对不住了,真应了令郎一句话,我们两家有缘无分。”

为了自己前途便放弃与友人联姻这种事,按说不管怎么看也该有点不名誉,但不知为什么,放在李东阳身上,却并不显得如何鄙俗,反而别有一番性情。

方清之拱拱手:“李兄的大义,我明白了。”

又问道:“犬子托我向李兄问,他始终不明白李兄先前明知有阁老争婿,为何还有把握?李兄到底打算怎么做?”

李东阳笑道:“我本欲三管齐下,夺此乘龙快婿,如今虽然遗憾终生,但说说也无妨。其一,会试时,我为春秋房考试官,说不得令郎要从我手底下过一遭,到那时有荐卷之恩。”

方清之有所悟,如果真出现这种事,李东阳之恩德足以抵得过方应物对刘棉花的承诺了。

李东阳又道:“其二,王国丈常来我家做客,我可以请王国丈出面找刘阁老说情,并亲自做媒。”

王国丈,乃是当今王皇后的父亲,正牌的国戚,万贵妃的万家虽然号称国戚,但也只是别人抬举称呼。王皇后虽然不得宠,在宫中就是个透明人,半点势力也无,但礼法摆在这里,国丈就是国丈,身份超然得很。

所以要是王国丈出面说情,那刘棉花也不好张嘴拒绝,王国丈要亲自做媒,分量同样足以抵消方应物对刘棉花的承诺。

李东阳最后道:“其三,我昔年与商相公是文友,已经去信说明此事,请商相公来信促成我们两家秦晋之好。”

商辂对方应物的意义,更不用赘述……方清之听完李东阳这“三管齐下”,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李东阳真的布置完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当然如果是方应物听到李东阳对自家父亲的话,少不得要在心里吐槽几句,看看你李大人结识的人——已经去世八年的柯潜柯学士,已经致仕四年的商辂商相公,天子自己都不知道认不认的虚头国丈……难怪你这几年发展如此仆街。

上辈子专业方向偏政治的方应物却不知道,李东阳自祖父起寄籍京师,本人也生长于京师,算是土豪一枚。每日李宅都会大开中门,广纳宾客,以文会友。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李宅常年开文学沙龙。

而李东阳每天下了班回家后,都要与宾客高谈阔论、作诗论文、整晚不倦。在台阁派之后,大明出现的另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茶陵派”就是这样形成的,茶陵两字就是李东阳的祖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