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关榕祺心里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不可能全部说出来,起码他认为清朝的覆灭是有迹可循。虽然他不可能一一与胤礽分析,胤礽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人,不管他是不是重活一世。他所生活的时代与清朝真的是两个不同的时代,思想还是物质都不相似。
若说关榕祺之所以会帮助胤礽想要大清改变,并非想要大清一直这样的封建继续下去,他想改革,他也渴望改革。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他只能一丁点一丁点的与胤礽沟通探讨,也为汉人谋福利。
汉人在大清的地位真的不高,不说汉人,就连满人在康熙面前都要自称奴才,可见这种种的不平等。
关榕祺这时候递上奏折,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找时间又再来乾清宫,各种的礼仪烦恼充斥着。他不喜欢单独见康熙,所以他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递奏折。
康熙看完那一本奏折之后,什么都没有,而是命魏珠给胤礽看。而胤礽看了几眼,没有说话,让常宁感到十分好奇。他也想知道这本奏折再说什么,不过他有一种预感,内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康熙心里原本还有些七上八下,但是见到关榕祺的奏折,他完全只有震怒两个字可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梁九功突然打开了偏殿的门,然后四五个奴才将长桌搬入,桌面上摆放着一副十分清晰的地图,上面的标注的国家十分清楚。饶是刚刚从边关述职回京的将士,也是难掩一股兴奋以及震惊感。这幅地图的地形标得与实际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若是全部都没有出入,那大清四周的国家真的是数不胜数。
“胤礽。将你的想法说说,今日朕想知道你的话能有多少的可行性。”康熙看着众位大臣,以及胤礽。他很想知道,胤礽接下来的话,大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他十分重视军事上的事,而关榕祺刚刚递上来的奏折的事,也是他想要查实的事。如果都是真的话,此事应当重视以及好好处理。
胤礽开始指着那幅地图,开始讲述他的看法以及这几年他收集到的资料。福全、常宁和杰书都没有想到胤礽呢刚说的是海上防卫,还如此侃侃而谈,众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想法最多的大概是回京述职的那一众将士。
一直都知道胤礽当初跟随大军一同参战噶尔丹一役,但是没有想到胤礽分析起当今的局势还能如此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关榕祺之前已经与他探讨过不少这方面的事,他与大家都不同,没有那么多感触,但是他也是一直认真在听着胤礽说的话。
“大清四周的各国都对大清虎视眈眈,胤礽以为不能坐以待毙。”胤礽一口气说完了心里想说的话,看着大家的表情,他也知道这番话是给了不少人一个炸弹似的宣言。
常宁是第一个开口问:“皇上,此事重大。皇上,常宁以为应该审慎查访,确定此消息。”
常宁的话说完之后,福全立刻附议道:“确实,皇上此事关系重大。若是是真的,也该尽快想出办法,若不全是真实,常宁以为亦当重视。想我大清泱泱大国,地大物博,洋人这几年一直派人来大清传教。一方面确实有心来传播他们的宗教信仰,但是只要人一多,防不设防。”
“裕亲王,此言差矣。”杰书立即说道:“杰书以为传教本身并无什么大错。相反,洋人来大清传教,大清也能清楚洋人究竟是如何。更何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关榕祺原本并不打算说话,但是想了想,他说:“察尔祜伦以为裕亲王、恭亲王与康亲王三人的话都并无道理。只是光是约束传教士是无法真正做到富有以及强大,大清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抗敌能力。若是固步自封,那是无法真正的强大起来。西方国家一直都致力研究大炮火铳这些武器,察尔祜伦认为,大清亦应该加强武器以及将士方面的培养。”
“皇阿玛,胤礽附议察尔祜伦的话。”胤礽说道:“大清不该固步自封,而是应当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康熙看了看胤礽说道:“噢?太子以为该如何呢?”
胤礽继续说道:“胤礽认为应该成立海上军队,姑且称为海军。就是在海上作战,胤礽也命人调查了一下附近沿海的国家并没有一个国家有海军。洋人的船只制作能力十分厉害,不能保证他们没有建立海军的想法。而且他们的大炮再结合船只的话,那简直是如虎添翼。而且他们一直都有攻打大清的意图,若非如此又如何会挑拨蒙古与大清的关系呢?先是沙俄,之后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国家。”
“而且平日的军队胤礽以为还有一个弊端。”胤礽的话,让不少将士都暗暗的留意着,他的话不少人都是十分赞同的。现在的军队还有不少的不足之处,至于弊端他们也很想知道是什么。
“火绳枪的威力,相信在座不少人都见识过它的威力吧?”胤礽知道不少人都上过战场,也见识过枪支在打仗的重要性:“若是平日的军队都能配备上那威力强劲的武器,再加以训练,胤礽以为那以后的作用很深远。但是,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大清应该加大力度投入工部。工部应当要有人才懂得如何制造以及改革武器,若只是制造相信必然是无问题,但是关键是如何才能让武器威力越来越强,那真的是一件头等大事。”
“……。”
胤礽的话说完之后,整个偏殿鸦雀无声。唯有关榕祺开口了:“皇上此事重大,应当好好考虑。只是察尔祜伦赞同太子的话,大清泱泱大国人才辈出,相信只要皇上下定必然会有不少的人才出现。”
关榕祺的话十分笃定,让常宁也有了干劲:“皇上,察尔祜伦的话有道理。八旗是时候该好好整顿了!这几年皇上虽然也有派大阿哥以及七阿哥整顿,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常宁觉得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机遇了,八旗之弟闲暇了如此长时间,不劳逸一下他们,真的怎么也说不过去。”
福全一副想笑的模样,劳逸八旗之弟,也亏常宁说得出口。不过,想想胤礽和关榕祺的话,他的热血就沸腾起来了,他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而杰书心里也是很激动,确实这一字一句都让他的心里充满了想法。
康熙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直说:“福寿膏之事,察尔祜伦是否与众人说说。”
关榕祺叹了一口气,定下心来,开始与人说起了福寿膏的事。福寿膏虽然还没有到几十年后那般流行,但是只要一查就可以查出不少的地方都有这类似的烟馆。不少烟馆还是宫中的太监投资开设,八旗之弟恐怕掺合的人也不少,据他所知惠妃就有参与其中。
“福寿膏危害居然如此之大?”显然福全是知道福寿膏的事,却没有预料到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危害。
胤礽心里暗暗的笑了,说:“皇叔知道福寿膏的事?”
“不瞒皇上与太子,在广州福建等地,这福寿膏的烟馆十分受欢迎。”福全之所以会如此了解,当初她也有心想要掺合在京城整一家烟馆,现在看来幸好当初开不成,否则现在就有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这一日,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海军需要审慎之下建立,而且是非建立不可,而且武器的配备也应该想方设法的完善。工部需要再单独成立一专门研究以及生产武器的部门,而且必须秘密的进行。而这由常宁以及关榕祺两人全权负责,而福全则与胤礽一同调查福寿膏之事与沿海各国之事,其余的将士康熙都安排他们去训练军中的士兵。
康熙这几年接触了不少传教士,他知道洋人的野心,而且不管此次如何,他都想要按着胤礽所说那样好好的改善大清的武器,并且建立海上军队。至于其他的事,再一步步决定吧。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明察暗访
常宁与关榕祺一同负责工部的武器研制制造的全部过程;不得不说常宁对关榕祺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本;宗人府内的人一直都称关榕祺做事如何了得;办事如何雷厉风行;说真的常宁没有见过他不会相信。
现在一同办事;常宁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隆禧若是还在;恐怕也比不上这个孩子。做事果断细心;不拖泥带水。而且看得出来;关榕祺对洋人的事物很是了解。他也暗中派人调查过关榕祺,原来关榕祺一直都有与洋人接触;难怪会如何了若指掌对洋人的事物。
关榕祺不怕常宁也不怕康熙查他;他自从掌握了纯亲王府的一切之后,他一直都抹掉不少他的事。从小到大,不怕他们不查;只要一查都只会得出世子聪慧过人,饱读诗书之类的评价。
当然,康熙不可能不派人调查关榕祺。纯亲王的遗腹子是有本事,但是他不查心里还是无法肯定下来,查了他的心里安心多了。若说福全与常宁两人之中,他信任谁比较多?无疑是常宁。常宁不如福全年纪大,而且常宁不像福全那般,当年有资格与他争夺帝位。
常宁和关榕祺一同负责工部武器的制造以及研究,还有秘密招揽人才的事。康熙时经过深思熟虑的,常宁不如福全那般时常带兵出征。说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他就是不放心福全。
他信任胤礽,所以他派胤礽与福全搭配一同处理福寿膏之事。那天,他也发现了,福全大概是一早就知晓福寿膏的事,只不过福全没有料到福寿膏的危害会如此之大。
福寿膏,还有个美名就是芙蓉膏以及长寿膏。只是在美丽的名字也无法掩盖福寿膏的危害,若不是关榕祺的奏章一再强调福寿膏的危害,以及他暗中查探了吸食过福寿膏的人如今的状况,康熙也不曾晓得有这么危害大清子民的事物。
康熙一直致力于稳定局势,开拓河山。他不允许任何一丝一毫动摇大清的立国之本,那就是将士。
康熙命人暗中的在福建以及广州地区找了些福寿膏回京,再由太医细心的研究此药。太医院的太医期初还不晓得他的意图,试药之人都是死囚犯,他们也无一丁点怜悯之心的在试药。不出三个月,他们都为之震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