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多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多娇-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想到五皇子的出身,各家思虑再三,不免将礼金又加厚一成。

三姑奶奶见卢氏忙的团团转,便主动留下来帮忙打理。小喜鸾被送到福哥儿那里玩耍,表姐弟俩语言不通,倒也能玩到一处去,就是那两个表弟整日不见人影,据说是看见正德留下来的练武场,心里痒痒,每天都在那里嬉戏。

到了初八这日,徐夫人亲自过来询问,见席棚扎的妥当,丫鬟婆子们井然有序,不禁笑赞道:“我还怕你们忙不过来,没想到却处处透着章法。门口那几盆牡丹开的也鲜艳,正是个好彩头。难为你们从那里寻来的!”

十月天可不是牡丹开花的日子,不过徐夫人一进门便瞧见了那二十几盆,就算不是名种,但凭着开的火红烂漫的样儿,也足以夺人眼球。

卢氏笑道:“是东山的庄头们送来的,说是图个喜庆。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大约没少花心思。”

徐夫人心下一动,马上到了年底,进宫正不知送太上皇些什么,若是那花儿能开到年关该有多好?

不过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徐夫人自己也笑自己异想天开。那牡丹是五月正盛,挪到十月绽放已是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再推出三个月?

徐夫人收了杂绪,只问酒席料理的如何,如厨子不够,徐家的灶上娘子们都可过来搭把手。

卢氏笑着谢过,把四家酒楼请的师傅说与徐夫人听,又拿了酒席单子给徐夫人看,讯问可有不妥的地方。

纵然如徐夫人这种见惯大世面的人,乍见邢家的酒席单子,也不禁咋舌,暗叫大手笔。这么粗略算来,一桌酒席差不多就要四十来两,一百二十席就是四千八百两,邢家连摆三天,一万多的银子。

像徐家这种勋贵之家,一年下来,也不过三万多的开销,邢家三日的功夫,足够他们徐家过半年。

徐夫人面色迟疑:“这会不会太丰盛了些?若宋家没个准备,怕到时候难堪。”

卢氏早笑道:“宋家早把酒席写了单子拿来给我们瞧,我比照着上面减了两样,这才敢叫外面预备。”

徐夫人实在没想到宋家会这样大手笔,不过她记起宋家大少奶奶和二少奶奶的婚宴,便有些了然。徐夫人打趣的看着卢氏:“怕这多出来的钱是你那好姑爷自己添的吧?我可记得宋家大少奶奶成婚的时候,也不过十两银子一桌的酒席,哪比得上这个?”

女婿给女儿长脸,就是给自己长脸,卢氏岂有不高兴的?她又拉着徐夫人看了岫烟的嫁妆,一样一样险些没晃花徐夫人的眼睛。

等徐夫人家去和丈夫说起的时候,还是满心的羡慕。

徐大人放下手里的邸报笑望着妻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当初你出嫁的时候,那丰厚的嫁妆不也震慑住了咱们一家子老少?不过老邢这人确实是个疼爱女儿的,怕是一场婚事,邢家一半家当都随着陪嫁了过去吧?”

徐夫人想到听到的那些传言,不禁道:“不止,听说邢家将来的产业都是要留给大姑娘的,那小儿子倒分的极少。”

 307、妯娌不和初现端倪

徐大人不以为然的一笑:“这怎么可能!邢家又不是没有儿子,也是正儿八经嫡出正宗,老邢不是糊涂了,就是你听错了消息。”

徐夫人怪叫了一声,偏挤在丈夫身边坐下,口中喋喋道:“我要是有邢家那么个精明的女儿,也心甘情愿把家业都给她。有个不省心的儿子,不如换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好歹女婿还知道孝顺我这个岳母,不像几个媳妇个顶个儿的在我这儿斗心眼,生怕吃一点亏似的。难道我这个当婆婆的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徐大人尴尬一笑,连忙起身安抚妻子。徐家自太妃娘娘去世后就开始丁忧隐逸,徐大人整日在家闲着,为防御史们的口舌喷溅,轻易不接任何人家的请帖。至多偶尔带了小厮们往大愿寺去烧香礼佛,顺道散心。

这人一闲,便有了大量时间在家自省。徐大人才知道妻子在府里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每日孝敬老太太不说,还要和几个面和心不合的儿媳斗法。那几个媳妇都是权贵之女,谁也不服谁,徐夫人略偏心哪一个,余下几人必定拉帮结伙,闹的内宅不宁。

可惜,这几个儿媳妇多半都是太妃在世的时候帮着选的,徐大人也知道妻子对此颇有微词,可如今连孙子都有了,他们还能有什么法子?

知道妻子是借着邢家姑娘的事儿发泄心中的不满,徐大人连连陪笑道:“咱们虽然没有女儿。将来养几个暖心的孙女们也不错。便如我听说那荣国府,虽然贾家的爷们不着调,但听说荣国府的老太君将几个孙女的教养倒是极好。”

徐夫人长叹一声:“我也不盼着几个孙女都拔尖。只希望有一个如邢家丫头那般出息便好了。还有件事和你商量,这邢家的礼金送多少合适?薄了我怕不好看,厚了,我又怕外人察觉咱们两家的关系。”

徐大人脸色渐渐凝重:“咱们和邢家的关系不比别人,当初有难的时候,邢家可是倾囊相助的。”徐老太妃去的时候,邢家就拿过一大笔银子悄悄送来徐府应急。徐大人铭记在心。

“况且,邢家的婚事连万岁都曾亲自过问,更准几位皇子前去观礼。我看少说也要拿两千才过得去。”

徐夫人立即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家才还上内府的债务,若拿出太多,反而叫人生疑。两千银子算是公中出,我再从咱们自己的库里挑几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单独做贺礼。”

徐大人听着妻子对邢家小姐的盛赞。不由得生出几分好奇来。

在徐大人看来。老邢那人,憨厚却不乏精明,诚恳又不失狡黠,在官场上内外吃的开,关键是为人忠义,有一股子侠肝义胆的精神。他的妻子,徐大人也见过,怎么瞧也不如自己的妻子好。听说也是小家子出来的女儿,但是在买卖上很有天分。

这夫妻俩生出来的闺女。怎么就透着一股子不同寻常呢?

如徐大人这般好奇的可不止是他,可惜邢家不常和外面走动,大伙儿对这个抱养了五皇子,一跃嫁进尚书府的姑苏丫头情绪复杂。

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恭喜的有,看热闹的更有

转而到了送嫁妆的这天,十里长街人满为患,红毯从街口一直铺到邢家大门。二十几个小厮个个英伟挺拔,看的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面红耳赤。这些小厮是邢家的门面,是卢氏从各个铺子里精挑细选上来的,不但个头不相上下,而且临时请管事培训了礼仪,穿上同样的行套,很是夺人目光。

新油的大门左右各贴着红红的双囍,十个可爱白净的小童子挎着糖果篮子,见到街上有看热闹的孩子便抓一把花生糖塞过去。角门处更是热闹,邢家二门管家带着十几个人在此处舍米舍面,从角门到胡同西口,排着长龙似的队伍。

门口领了米面的人便聚在大门处看热闹,从正门进的都是各家来送贺礼的管事。那些箱子虽然被封的紧,但管事们一个个锦衣华服,且挺胸叠肚,想也知道不会送差的东西。

这还只是新娘子家,听说新郎是尚书府的公子,热闹肯定比这边更甚。

于是人群中议论纷纷:“瞧瞧这人家的闺女,一辈子活成这样才不枉此生。”

“可惜咱们没托生个好爹妈,不然”有人满口的酸话,虽然手里拎着邢家舍的米面,但话里话外却透着不忿。

也有人感激邢家的义举:“你懂什么,这邢家祖籍在苏州,听说原也是贫寒之家,全托赖夫妻俩勤勤恳恳,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你不知内情就别说刻薄的话。”

更有羡慕向往的:“你们说,这邢家嫁女儿得花多少银子?”

“我叔叔家的婶子就在天香楼帮忙,据说邢家一共摆了一百二十席,连开三天,一桌便是四十两。另外还请了四大戏班,真是花钱如流水。”

人群里哗然一片。

时至正午,从门内又出来十个老妈妈,挎篮里装着苏子叶包的糯米团儿。这糯米团里都是货真价实的好料,红豆、绿豆、腰果、杏仁芯儿里还有化开的红糖。老妈妈们逢人便发,笑着解释,这叫十全十美糖心包,是主人家答谢各位街坊邻里的。

围观的人群何尝见过这样新鲜的婚礼,又是小童子发糖,又是什么糖心包,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甜意。

才发完一圈儿,就见门内传来嘈杂的声音。围观的人纷纷抻着脖子往里看,小厮们恭恭敬敬的站在台阶上,里面陆续抬出一顶顶红木箱子。打头的一抬用金黄色的绸子扎了,上面却是一株红珊瑚树。

人群里惊呼阵阵。金黄色的绸缎,显然用来区分明黄色,一般送嫁的时候在头一抬用这种颜色,说明是宫中赏赐的陪嫁,贵不可言。

大家这才想起邢家的背景。

后面便是各色家具,朱漆带门六柱架子床、泥金雕花三屏风式镜台、三斗房前桌,甚至是浮雕龙凤戏珠的子孙桶要么是紫檀的,要么就是黄花梨,最不济用的也是黑酸枝。看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还不打紧,最后面十几抬的首饰才叫耀眼夺目。赤金的项链,翡翠镯子,珊瑚头箍,螃蟹簪,盆景簪,祝寿簪也有叫得出名字的,也有叫不出名字的。

珍珠宝石玛瑙几乎从首饰匣子里冒出来,绫罗绸缎是几辈子也穿不完。

吹吹打打的队伍在贾琏带领下,一路奔向尚书府。

宋家早在门口供应,七大姑八大姨聚在后院,听说新娘子的表哥送来了嫁妆,纷纷好奇往前来看。

宋夫人虽然心里也期待,但矜持劲儿却压住了她的脚步,只和几个年迈走不动的老婶子坐在正堂说说笑笑,看样子并不打算起身。

不大会儿,高家来贺喜的几个小姑子便笑嘻嘻折返回来,都说从没见过这样丰厚的陪嫁,今儿可算开了眼界。宋夫人脸上浮现笑意,等她两个儿媳妇缀在人群后面进来的时候,就见婆婆笑得脸上像开了花儿似的,更加的不舒服。

虽然知道邢家不会亏待女儿,但前后对比之下,她们当年的陪嫁也太逊色了些。

两位少奶奶晚上便和丈夫们诉苦。

二少爷倒没什么,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