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英雄- 第6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翻译官重复后,高尔察克和杜托夫等人都暗暗惊讶,不知什么事会让这位中国将军这么严肃。他想想又看看四周,伸出手说道:“徐将军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吗?”

他的手还是很白,指甲也修得很整齐,但却无法掩饰白卫军日薄西山的态势。徐树铮本来想单独和他说,但既然人家自己都放心身边的军官,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向副官使了个眼色将整理好的情报递给了过去。

说道:“高尔察克将军,这是我们刚刚得到的情报。莫斯科已经做出决定,将于半个月后向克里米亚半岛、乌拉尔山和哈萨克发动全面进攻,试图在年底前结束战争!敌人正在从西南、东南抽调部队赶来这里,我们的判断,他们最快将在数日内对克里米亚半岛贵军发动进攻。彼列科普地峡的确地势险峻牢不可破,但敌人的数量太多,肯定无法长期坚守,所以……您必须尽快下令撤退!”

“撤退?”

“不。彼列科普地峡是高加索的凡尔登,不可能被攻破的!”

“是啊,只要他们被拖在地峡几个月,我们就能强攻乌法、察里津,对他们实施大包围。”

等翻译重复完徐树铮的话,在座的俄国军官纷纷叫嚷起来。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彼列科普地峡是世界上最难被攻破的天然屏障,所以觉得可以利用地理优势让邓尼金部拖住敌人,学习凡尔登等敌有生力量被消耗后发起反攻。这些荒谬的言论让徐树铮暗暗冷笑,也不看看自己部队是什么情况,如果不是总司令支援,早就被穷党从内部攻破了!士兵已经无心恋战的情况下,还想着反攻……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还好高尔察克总算有些见识,明白地峡是不可能长期拖住已经摆脱西线困扰的莫斯科政府的,但他又不甘心就这么撤退,看看手中的情报,半晌后追问一句:“徐将军,这些情报可靠吗?”

“如果您相信,那么这些情报就是有效地。”徐树铮很巧妙地将避开情报话题,扫了眼众人后提高声音:“莫斯科的总兵力已经达到骇人的500万,依靠向富农征集和摊牌粮食,他们已经储备了足够物资和弹药。如果继续守在这里,就会遭到至少80万以上的敌军进攻!目前军队中的气氛相信大家比我这个外人清楚,乌拉尔山守住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不立刻撤退,敌人只要打开缺口,就可以从西哈萨克绕道进攻鄂木斯克甚至托木斯克、巴尔瑙尔这些地区,切断你们的后路……将数十万自由战士全部杀死!”

高尔察克等军官觉得这些话有些夸张,且不说从哈萨克斯坦绕道一千多公里袭击托木斯克有多困难,光是国防军暂时管理的巴尔瑙尔就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但部队里的情况他们也的确很担忧,穷党思想正在迅速蔓延,大批大批已经无心恋战的士兵变得焦躁激进,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等敌军攻来或许会出现大批倒戈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撤出乌拉尔正面,拉开和穷党的距离,逐步瓦解军队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但这个距离到底需要多长呢?鄂木斯克还是托木斯克?或者……直接退过叶尼塞河进入中国领土,由国防军提供庇护?最后一个想法意味着他们这些人彻彻底底成为中国的附庸!谁舍得放弃权利,去另一个国家流亡呢?

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徐树铮哪会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大步走到地图前手指缓缓移到叶尼塞河旁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我国和贵国的领土分界线,也是西伯利亚铁路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相信这里的重要性诸位很清楚。我的建议是,立刻开始撤退行动,拆除和破坏铁路防止被敌军利用实施快速追击,不要在鄂木斯克等地多做停留,直接越过叶尼塞河。有这样一道天然分界线,我军就可以保护诸位前往贵国的北方领土休养生息,敌人失去铁路后没有三五年别想威胁诸位的安全,有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先解决内部问题,然后伺机反攻重回圣彼得堡。”

重回圣彼得堡谈何容易!其实就连高尔察克都已经绝了这个心思,自从把追随自己的百万难民送往中国就已经做好失败准备。但为了保护手下这几十万人马,撤退已经是必然。只是……他看看徐树铮,再看看地图上串联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动脉,实在是有些舍不得。要知道当年为修造这条铁路,整个俄国都动员起来,耗时近十年才勉强打通,还花重金聘请大量英法工程专家解决永久冻土层和严寒酷暑的问题,可以说这条铁路凝结了整个斯拉夫民族的心血!

现在却要亲手将它破坏,他是真不舍得。而且他也清楚,徐树铮这番建议根本没安好心,就是准备破坏铁路,防止被莫斯科利用威胁东方安全。因为只要铁路被破坏,以内战后元气大伤的俄国国内情况,或许十年内都无法重返东方。

徐树铮见他还在犹豫,心底冷哼一声:“将军,我的建议就到这里,撤不撤退最终由您决定。但我想提醒您,我国刚刚才渡过白银危机,损失非常的严重!国内也出现很多自然灾害,已经不可能越过叶尼塞河支援贵军,希望……诸位为那些追随你们的将士们想一想,暂时的失败并不重要,失去了人心才可怕!”

几句话让高尔察克和杜托夫等人都心底一震,目光沿着铁路逐渐向东缓缓移动。

#####

徐树铮努力说服高尔察克搞破坏时,国内大部分地区也都迎来了春耕高潮。

无论工商怎样发展,春耕都是中国最紧要的大事之一。以前满清时期,每逢这个时候官员们也都要亲自上阵,何况是现在的民国。所以上到总统下至地方官员,几乎全体出动保障农业需求,军队也停下大部分训练,腾出油料给越来越多的拖拉机使用。

湖北是国防军的发源地,也是革命火种的起源之地。最早受惠于扶民政策的湖广大地是全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不仅建立起以汉阳集团和湖北钢铁厂为核心的庞大工业体系,农业方面也不甘人后。昔日厮杀的战场,迎回了当初在这里鏖战的领袖,杨秋和众多官员们回到孝感,站在田埂上对远处几台手扶拖拉机指指点点。

手扶柴油拖拉机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最后完成的项目,这个项目可没靠资料机,完全是杨秋依靠在汽车厂镀金那几年累积的知识,结合小时候弄过的东方红拖拉机自己琢磨的,最后由汉口拖拉机厂完成设计和建造。与后世的手扶双轮拖拉机外观一模一样,15马力单缸柴油机,三档变速,采用越野汽车使用的充气宽齿纹轮胎,既能犁田耕地,也能拖挂斗车拉货,非常方便。

“副总统,这个东西好啊!比履带拖拉机小,灵活,不需要专供大农场,旱田水田都能用,还可以拉货,差点的泥路都能走几个来回!呵呵……好,好!”远道而来的郑廷襄之前并不知道汉口在悄悄研制这个东西,首次见到就没彻底吸引,不顾满地泥浆挽起裤管就冲到田里,抢过拖拉机厂技术员的活,仔仔细细体验了一把后又拉住正在给大家讲解的袁钟铨:“钟铨。快跟我说说,这东西制造起来难度大吗?能不能全国推广?”

袁钟铨是吴青度的同学,不仅是汉口拖拉机厂总设计师,还是坦克技术专家。杨秋提供资料、外形和主要设计指标后,就由他带领大家摸索两年终于完成手扶拖拉机项目。所以听郑廷襄询问也很高兴,介绍道:“郑部长放心,技术全部是我们自行开发的,还都注册了专利。制造工艺和流程不算复杂,材料要求也低,拆掉挂斗就能犁田耕地,挂上挂斗可以拉一吨散货,关键时还能当水泵用,只要接两根管子就行。按照我们汉口现有规模,年产两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汉口每年两千,重庆、郑州、沈阳(改名,呵呵)也起码两千。安庆、广州、哈尔滨都有造火车和汽车的经验,熟练后每年一千应该不成问题。好家伙!这就是小一万的产量了!”

其它官员也不是傻子,上百亩田几台这样的拖拉机一上午就全搞定,还有比这个效率更高的吗?所以纷纷拍手叫好,就连汤觉顿也是大声称赞:“我国绝大多数农户还在靠牛马人力,比欧美差距太大,有这种拖拉机就有希望了!就是……造价如何呢?”

袁钟铨笑道:“具体的价格还没算,但要是原材料和产量能跟上,每台也最多200民元。”

“多少?”这个价格连杨秋都被吓了一跳。他知道手扶拖拉机便宜,基本上就是钢管和铁皮,单缸柴油机在这个时代也不是多费力的事情,但对这个数字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要知道,一辆履带拖拉机最少也要几千。

“年产能到2000的话,两百顶天了!”袁钟铨不担心价格,反倒挠头柴油来源,苦笑道:“不瞒副总统,我不担心造价,也不担心维修,就怕柴油来源。虽说我们测试下来这种拖拉机很省油,可要是干一天也要耗两升柴油,一两千不成问题,要是全国几万、几十万那就吓人了。”

他说的有道理,至今民国年产石油只有30万吨左右,主要依靠汉江和延长两大油田。玉门关油田和炼油厂动工才一年,因为铁路没通设备运进去困难,投产至少要三年后。安集延奇米翁油田据说可以扩大到年产5万吨规模,但那是给西北准备的。克拉玛依至今还没定位,最大的北海(伊尔库茨克)油田年产量倒非常有可能达到500万吨,可没五年也别想投产。至于库页岛油田中日双方还在讨价还价,沙特的世界第一大油田产量还很少,在油轮制造技术也没突破,三都澳炼油厂建设好前,基本不考虑扩大产量的问题。

目前全国石油消耗已经达到150万吨,其中三分之一是民用照明煤油,剩下则是汽柴油和海军需要的石油储备。按照八年的增长速度算,到1930年全国年用油至少要在1000万吨以上,所以在加快油田和炼油厂建设的同时,也是时候寻找新油田了。

总不能眼看着国家发展被石油扼住脖子吧?所以婆罗洲,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