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英雄- 第9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刻的神州大地,如果老天爷有个定时器,那么就会发现,从最南的纳土纳到最北的庙街,所有通过收音机得到消息的人都捏紧拳头,忘情的呼喊用力挥动手臂。什么谣言,什么流语,在117万这个数字面前,全都是狗屁!年轻人已经发疯了,学校的教室里书本漫天飞舞,工厂里的工人拿起工具用力敲击宣泄激动,新兵训练营中更是传出了国歌。连很多年长者,都合着这股滚烫的节拍,高高的喊上一嗓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一洗被北方大患折磨数百年的憋屈!然后,将一代代流传“霍骠骑封狼居胥”的故事添油加醋安放到此刻,走街串巷聊得满嘴冒泡。

大捷!一场堪称前无古人的真正大捷!

117万……老天爷啊!

震耳欲聋的声响,很快冲入正在修胡子,准备前往空客公司信阳总装厂参观并再次会晤杨秋的马歇尔住的酒店。“威廉,外面怎么了?”马歇尔停下动作,听着窗外陡然猛增的声响,如用手抹开被热水雾气沾染的镜子,看着里面端咖啡,查看资料的威廉·约瑟夫·多诺万。

日德的连续出击,中苏的开战,美国情报界混乱、僵化的国务院和无法摆脱的国会羁绊,让罗斯福下定决心寻求改变。所以特别邀请当年的老同学多诺万出山,让他组建一个属于总统私人的情报网。而多诺万也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特意加入访华代表团,秘密考察中国备战和中亚战争情况,希望能为罗斯福提供一份详尽的有关技术、经济、工业规模和战争潜力组成的《中国报告》。

多诺万也被突然猛增的分贝搞得一头雾水,放下手中由美国在华外交官、技术人员和友好人士搜集的资料,刚准备开门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美国大使詹森就突然地推门冲了进来。“威廉?对不起,有没有撞到你?”

“没关系。”多诺万揉揉被撞疼的肩膀,问道:“詹森大使,外面出什么事情了?”

“出了一件大事!”詹森耸耸肩膀,表情格外严肃的走到浴室门口:“马歇尔将军,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中国军队在一周前,已经完成对咸海以东,哈萨克地区的苏军的大包围!”

“什么!”

没等他说完,多诺万已经快步冲了过来,连马歇尔都猛然停下擦脸的动作,扭头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詹森大使仿佛没看到般,继续用梦魇般的语调说出了刚刚公布的消息:“我不知道是该恭喜他们还是应该担心,因为他们不仅完成了合围,还在昨天晚上前……总计剿灭了38万苏军,俘虏了……整整79万!”

“这是真的?”多诺万张大嘴巴,马歇尔更是攥紧拳头,还是一副不信的表情:“117万的合围大歼灭?詹森……你是在开玩笑吗?难道苏联人都在睡觉?!”詹森肯定的摇摇头:“我也希望是玩笑,但显然杨秋阁下不这么认为。他已经通过电台公布了这个消息,全中国……不!全世界都会在几个小时内收到!两位,我太了解他了。能让他选择以这种方式公开并报出这么准确的数字,那么就一定是真实的!”

“上帝!”

马歇尔相信詹森,作为一位在远东已经六年的老外交官,他没有必要撒谎,更不会帮杨秋制造假消息。旁边的多诺万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要知道,原本美国预测此次会战会因为严寒陷入僵局,而杨秋的反击至少要等待明年春才可能出现,但大家都没想到,这才短短两个月,杨秋和他的军队就完成了从被入侵到大合围的超级逆转!

马歇尔被彻底惊呆了,半晌后才慢慢坐下:“詹森……请你通知他们,我有些事情,希望能晚半小时出发。”

晚半小时?詹森看看马歇尔和多诺万,抽了抽嘴角。让一国总统多等半小时,这是外交史上极为罕见的失礼行为!由此可见这位将军已经混乱到了什么程度。但他没有多说,因为他也知道,如果现在就出发,那么见到杨秋后将肯定会步步被动,所以他们需要立刻消化这个消息,想好见见面后的应对举措。

但就在拉开门走出去的瞬间,他的脑海里还在回荡着那个惊人的数字。

117万!

上帝!

第0838章 混乱如麻

半小时后,马歇尔接到了参赞匆匆从北京邮电局打来的电话,不仅确定消息的真实性,还得到了国防军的自身伤亡数字。总计15万伤亡(其中5。2万阵亡,含非作战死亡),损失飞机471架,坦克装甲车841辆……等。考虑到这是一场涉及总兵力高达两百余万,战果百万的会战,这种伤亡率已经很低。唯一能让他和美国政府庆幸的是,因中亚恶劣的天气和道路补给限制,国防军已经进入调整,无法一鼓作气拿下关键的西伯利亚和里海,这给了莫斯科和世界重新思考周旋的余地。

得到国防军自身的伤亡数字后,马歇尔没理由继续延误,立刻在中方陪同人员的带领下前往空客公司总装厂。车窗外一路见不到头的欢庆人群,让他愈加头疼,对接下来的谈判更不看好。

空客公司总部坐落于信阳东郊森林旁,总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总装厂房占地20万平方米,每天有2。3万名工人在这里忙碌。仅从面积和工人数量算,已经是一家规模可观的大企业。总装厂房内一次可以并列组装76架四发轰炸机或运输机。据介绍员说,这里目前平均每天能交付2架轰七,空客在全国同时有4家直属总装厂和2家动员后由汽车厂改进来装配厂,如果全部造轰七,每月可交付380架。这个数字不算多,美国虽然还身处事外,但马歇尔曾看过美国陆军的详细调查报告,如果美国工业能全速运转,那么每月至少可以交付500架以上和轰七同级别B…17轰炸机。

问题是……美国人还没有意识到战争在靠近。

车队驶入工厂时受到了热情地欢迎,巨大的胜利冲击波混杂在滚烫的欢迎仪式中,让马歇尔搞不清楚工人们到底是为了杨秋和胜利在欢呼,还是为自己到来高兴。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次战役的胜利,会让喜爱用古喻今的中国人在他身上安上许许多多的华丽辞藻,成为又一个“伟大皇帝”式的存在。

“非常抱歉总统先生,对于我行程上的延误给您造成的麻烦,请您原谅。同时我也恭喜您和您的军队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见到杨秋,马歇尔立刻走上前抛出想好的恭维话。说心里话,其实他也没别的开场白好说,总不能见面就询问战报真假,询问是如何完成包抄的吧?

“谢谢您的赞誉,但我认为应该将赞美送给那些为自由世界浴血奋战的士兵,是他们的勇敢和顽强才将敌人暂时赶出了国门,挡住了试图抹杀资本进步的邪恶入侵。”杨秋淡淡的勾着嘴角。越是罕见的外交失礼,越说明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对自己拥有的力量产生了严重误判。当中亚会战的战报陡然出现,不得不用这种办法来掩饰不安商量对策。但话说回来,谁又能在这份战报前保持平静呢?没有!肯定没有!连他都在得知横渡成功后一夜没睡。相信再过几个小时等欧洲进入白昼,那边会更加乱套。当然,这也正是选择在马歇尔访华期间公布战报的目的,用一场旷世大胜来明确中国的地位!让欧洲和美国的战略愈加混乱。虽然这可能会导致潜在敌意增强,但现在主动权在中国这边。

所以他的手和马歇尔一握,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自己塑造成资本主义英雄再说。然后又和老朋友詹森握了握手,等多诺万自我介绍时,佯装不认识般多看了几眼。

多诺万当然不知道世界上居然会有听到自己名字,就知道职位和新情报局这种不合常理的存在。身为律师的他对杨秋很感兴趣,尤其是一转眼就把自己比喻为自由和资本的代言人的做法,更将政客们的不要脸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秋也不会对现在这位没名没分的中央情报局长有多热情,聊了几句后开始带他们参观工厂。和马歇尔的心不在焉不同,多诺万更注重现实,不仅参观仔细还询问了大量关键问题,如果不是之前针对他有过详细准备,估计安全人员已经要采取隔离行动了。

“那个就是罗斯福的新情报局长?”戴雨农站在角落里,胳膊轻轻撞了撞认真观察的阎宝航。

“是的,听说是罗斯福的同学,之前一直在当律师。”

一听说是律师,戴雨农还有些轻视,但得到关照的阎宝航却上了心,目光一直跟着多诺万轻轻说道:“戴局长还是小心些的好,能被罗斯福看上的人,恐怕都有几把刷子。”

两人观察多诺万时,他已经拿着笔记本跟在队伍后面钻入了设计部大楼。不知道是不是心情好,这次杨秋不仅开放了许许多多重要工厂,还首次开放了一些设计部门。虽然他出身律师,但却富有敏锐地情报嗅觉,即使明知中国人不会真的掏心掏肺,但还是能通过一些细节看出端倪。

可以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形容中美航空工业。“中国在工厂,美国在实验室。”

站在他的角度,中国其实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航空技术领先世界,美国也能做到甚至更好。比如轰七,美国有同级别的B17和研制中的B24、轰五有B25、运五有DC…3、运八美国有波音307、运九有DC…4。只是在设计理念、外形等细节上有些许差异。好比面前的轰七,和B…24气动布局类似,但机体较大,机身扁平弹仓宽度增大,还把卷帘门弹仓改成固定舱门,采用效率更高视野更好的双联电动炮塔等等。

差别在于中国已经全速量产,美国还在磨磨蹭蹭。但这不代表落后,而是美国现在没有战争压力。

最关键的是,国还没能彻底完成类似英美德的工业国转换。

他看过一份详细的中国工业发展调查报告,上次欧战前借用德国杨秋发展起了汉阳和江南,后来的欧战中总计获得英法约30亿美元左右的工业资助,战后洗劫乌拉尔以东俄国大约获得20亿工业设备和约30万俄国技术人员,从战败德国引进数万人才和价值10亿左右的机器设备,又通过和犹太财团签署金融协议获得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