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御用闲人-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允同,拜谢了王钰的皇恩浩荡,前往封地去了。

王钰一家,离开靖王府,入住禁宫。不久,朝廷举办了册立大典,王钰正式册封太师童贯之女,他的正妻童素颜为大燕皇后。母仪天下,为后宫之主。册立耶律南仙为贵妃,赵出云为德妃,楚红秀为淑妃。又追封他地堂姐李师师为济安公主,连他好好的活在一千年以后的父 母,姐姐都被写出名字来,追封为先皇,皇太后。长公主。

这皇帝,皇后,嫔妃都有了,可似乎还少了一些什么。没错,少一个皇太子。

本来王钰是想立长子王战为皇太子,可这个事情后来起了争议。以吴用为首的几位大臣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王战是德妃娘娘赵出云所生,是“庶出”,又有赵家的血脉,不适合立为太子,更不适合成为储君。

其实庶出还好办,虽说“废长立幼,自古皆为取祸之道”,话是这么说,但历史废长立幼的例子数不胜数。关键问题,就在于赵出云的血缘上。吴用这些大臣。是王钰一手栽培,一手提拔的。他们对赵家没有丝毫感情,只忠于王钰。他们不能容忍一个有赵家血缘地人,成为他们的皇储。

另外还有一点,淑妃娘娘楚红秀临盆在即,如果生下皇子,他们宁愿立这个出身卑微的淑妃娘娘的儿子。

王钰虽然是大燕帝国的皇帝了,可大臣的意见,他不能不注意。再加上。自己正值壮年,立太子一事。晚些再说也无妨,遂立王战为汉王。岂止是太子之位有异议,就连童素颜地皇后之位都有人质疑,因为有人认为童素颜一来双目失明,二来没有生育,在母凭子贵成为理所当然的时代,这样的人能成为皇后么?可后来一比较,发现除了童素颜,还真没有人能立为皇后。耶律南仙是契丹人,赵出云是前朝皇族,楚红秀出身卑微,比来比去,也只有童素颜合适了。

登上皇位以后,王钰没有忘记替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们。在他成为皇帝的第一次早朝中,他就宣布了几项重大的人事变动和政治改革。

太师,如今贵为国丈的童贯,因年老体迈,奏请辞去一切职务。王钰恩准,允许其辞去一切公职,改封为江宁郡王,赏赐颇丰,供其安享晚年。

童贯一辞职,尚书左仆射一职悬空,王钰登基,尚书右仆射一职也空缺。遂擢升商仲扬为尚书令,主管尚书省。擢升尚同良为中书令,主管中书省,握有实权。擢升孟昭为门下侍中,主管门下省。此三 人,都称宰相,为三省长官。

同时,取消了中书省设立政事堂的特权。将政事堂设在政资殿旁 边,今后,凡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会聚政事堂,在皇帝的主持下共同商议。其他官员,得到皇帝的特旨,也可以进入政事堂参政议政,这种官员,叫“参知政事”,“参知机务”。

王钰还重新明确了三省长官地职权,尚书省起草政策,门下省审议政策,中书省执行政策,三权分立。其中,又特别强调了门下省的审 议,国家一切政令,包括皇帝地圣旨,若没有门下省长官的签字,不能生效。

果然不出吴用所料,尚同良成为实际上地朝廷首脑,而眼睛里不揉沙子,直言敢谏的孟昭,也果真成为门下省长官。但吴用本人,却在王钰成功称帝之后,功成身退,从此闭门谢客,安心读书。王钰没有忘记他的忠心耿耿和丰功伟绩,将他的两个儿子,提上高位,显赫一时。

改朝换代以后,国内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除了极少数地区,发生一些忠于赵家的读书人有一些诸如题反诗,写反书,怀念赵家统治之 外,整体上国内局势很平稳,地方上的行政长官,军事长官都上奏表示效忠。

有大臣就此事上奏王钰,建议严办这些文人。但王钰想起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有一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地文人,对国家来说,是好事,不但不能罚,还要赏。赏赐的诏命一下达,再没有文人说东道西了。

大燕兴武元年在和平过渡中过去了,在听闻王钰登基称帝之后,西辽国,高丽国,日本国,吐蕃诸部或派遣使臣入中原上表恭贺,或国王本人亲自入燕,表示继续效忠。甚至连盘踞在安南国,号称大周朝皇帝地柴桂也派遣使臣,递交国书,要求与大宋建交,并承认他的合法地 位。并要求与大燕通商,互派使节。

兴武二年五月,王钰迁都北京。开封到北京,不过数日路程,但因为整个国家中央机关全部迁移,这次迁都,耗时一月有余。在兴武六 月,才全部迁完。从此,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大燕帝国,正式开始了对天下的统治。

第十桶 第两百八十三碗 先打越南?

不好办不好办!”北京皇宫,尚书省内,新任尚书令着周国皇帝柴桂的国书,连连摇头。尚书省的职责是管决策起草,现在周国的国书递过来,又因为迁都搁置了近半年时间,该怎么答复,可让商仲扬伤透脑筋。

“大人,兹事体大,据枢密院说,周国在广西云南边境动作频频,似乎在调动军队。上个月周国水师部队,居然渡海逼近琼州(海南 岛)。南海水师部署在雷州的飞虎战船闻讯前去阻击,双方在海上对峙了整整三个时辰。”尚书左仆射吴弼在一旁说道。他是吴用的次子,王钰一称帝,他就被委任为尚书左仆射,参与政事。

不过,现在的尚书左右仆射,都只是尚书省的副长官,早已经不是宋朝时期的模样了。

“是啊,真不知道这个柴桂想干什么。罢了,报上去,御前会议 吧。”商仲扬拉了拉衣领,摇头叹道。这北京的六月天,也不比东京好多少嘛,一个字,热。最要命的是,这北京的新皇宫,跟东京皇宫相比,因为是新近修筑,圣上又再三叮嘱,尽量从简,条件自然就差一 些。

商仲扬刚揣着国书出了尚书省大门,迎面就撞见内侍省都知王欢王公公。那王公公似乎近来心情不好,走路也不留神,与商仲扬撞了一个满杯。

“哎哟,我说商相爷呐,您这是着急忙慌的要去哪儿啊?”王欢没好气的问道。他能不郁闷么?圣上称实,升赏群臣,连那些牢城里的囚犯们都赦免了,就他没捞着一点好处。先前还想着自己好歹是王家的男丁吧,现在不但没封着王,这位置还一直没挪动。

商仲扬连忙告罪:“王公公,真对不住,我这里碰见一遭难事,正要去面见圣上。”

“嘿,巧了哎,圣上正命我来召见三省长官,尚相,孟相已经先走一步了,商大人,请吧。”王欢走完,也不等他答复,径直向宫内走 去。商促扬望着他纤细的背影,狠狠翻了一个白眼。

北京皇宫落城之后,王钰倒也没有刻意避讳原来赵氏东京皇宫的名字,北京皇宫内的许多宫殿,都延用了东京皇宫的名字。如资政殿,保和殿等等,并无二致。

政事堂就设在资政殿旁边,早朝一结束,文武百官报上来的军国大事,皇帝就在这里与三省长官并参知政事等人商议决策。拿出方案之 后,尚书省就回去根据御前会议的精神,主持起草诏命,然后发往门下省审议。如果门下省同意,则门下侍中孟昭签上名字,再发往中书省执行。当然,“御前会议精神”自然是只有皇帝点了头才算数。

商仲扬一踏进政事堂,就拱手对先到一步的大臣们说道:“诸位,本官迟来一步,见谅。”

“哈哈,商相何必如此?你那尚书省里,闷如笼屉,我等岂能不见谅?”尚同良取笑道。他这话是有典故的,中央机构刚迁来北京的时 候,因为条件有限,大家办公居住的场所,自然就寒碜了一点。这位商相爷,在前朝是当过三司使的,也就是最高财政长官,过惯了安乐日 子,自然是不适应,一直在抱怨说他的尚书省“闷如笼屉”,久而久 之,文武百官都知道了。

听见尚相打趣,商仲扬苦笑道:“尚相休要取笑,你那中书省来风去浪,地势极佳,我尚书省占错了位置,一过晌午,太阳指着晒,苦 啊。”

“想凉快?要不要搬到大街上去办公?”正当两位宰相互相打趣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问道。

众人心中一震,知道是圣上驾到,同时起身施礼道:“臣等叩见陛下!”

王钰坐上龙椅,挥手道:“免礼平身,都坐吧。不要成天抱怨,你们的福利来了,朕已经下旨,即日起,在京各衙门,每日分发一定数量的冰砖,驱除暑气,内侍省下午就会挨个衙门送到的。”

几位大臣一听,喜上眉梢,这皇宫冰窖储存的冰块,是圣上与娘娘们享用的。没想到现在你我大臣也能沾沾光。

商仲扬抱怨被皇帝亲耳听到,心中不免忐忑,见圣上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赶紧岔开话题,取出周国国书呈上前去:“陛下,这是去年周国柴桂遣使递交的国书,一直压在尚书省。”

王钰一边接过,一边说道:“朕今天就是要跟诸位爱卿商量这件事情,刘爱卿到了吗?”

枢密使,参知政事,宁安郡公,文华殿学士刘三石起身道:“臣 在。”

“好,坐,你把枢密院收到以的情报给列位臣工说说。

吩咐道。

“臣遵旨。”刘三石重新落座,略一停顿,即朗声说道:“枢密院日前收获谍报,五月上旬,周国军队越过边境,进入我广西境内。广西卫杨效祖将军命部下率军阻击,周军避而不战,退出边境。中旬,周军水师部队出面在我领海之内,逼近琼州。我南海水师部署在雷州的飞虎战船,前往迎敌,周军水师与我军对峙三个时辰后退回。据情报称,周军水师部队不值一提,其战船大小为我军十之三四而已,且未装备火 炮。但其马步军装备较为精良,训练有素,进退得当,久之必成祸 患。”

王钰听罢,合上国书,向众臣问道:“诸位爱卿,议一议吧。”

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范阳郡公,保和殿学士韩世忠奏道:“一方面递交国书,要求我国通商,一方面水陆并进,挑衅我军,这是在向我国施压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