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唐再续-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⑹泳┦Γ罹萏埔殉伞J屏Σ欢献蟮睦蠲晁臁笆蜒帷保颉吧帽拧保颉按侵疾谎贰保韭响瑁枞醭ⅲ捌母沙保踔量姑乒毕嘟倬锏教颇┓Ц烧亩シ濉

李曜伸出四根手指:“我意李茂贞必讨,乃是因其有四大不可赦之罪。因此,总想出兵之前,先做好万全准备。”

王笉轻扬柳眉:“哪四大罪?”

李曜再次一根一根伸出手指,数李茂贞之罪状:“其一,强吞山南,胁君杀相;其二、耀武阙下,扶植代言;其三,河中争帅,通宫谋废;其四,截掠京城,舆驾播迁。”然后,便一条一条详论,指出其罪之细节。

李曜数其罪一,是强吞山南,胁君杀相。

在藩镇兼并扩张的大环境下,位居雄藩、野心勃勃的李茂贞早就对山南西道凯觑己久。景福元年正月,李茂贞抓住大宦官杨复恭叛逃兴元并与杨守亮等人举兵抗命的时机,率领关中诸镇即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共五节度联合表请讨伐杨复恭,并为李茂贞讨一个“山南西道招讨使”的名号。李茂贞主动上表求加职名,这被视为他干政之始。

唐廷认为李茂贞既得山南,则不可制约,遂下诏和解。然李茂贞不听朝命,擅自伙同王行瑜举岐邠大军进击山南。李茂贞一面挥军南下,抢占地盘,以使进讨山南成为既定事实,一面继续不停地上表求加“招讨使”的名号,还向执政的宰相杜让能、权宦西门君遂施压,书信中“辞语不逊”,有“陵蔑朝廷”之言。这是李茂贞首次公然违抗诏命。李晔迫于压力,只得加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给了李茂贞一个“奉诏讨逆”的名分。李茂贞也终于尝到了干预朝政的甜头。随后,李茂贞仗持“天威”和优势兵力,于当年八月攻克兴元,至乾宁元年七月彻底吞并山南西道等四镇之地。

事实占领是晚唐藩镇兼并的潜规则。虽然取得了对山南地区的实际控制,但李茂贞明白唐廷尚在,当前的首要问题还是应该以一种朝廷任命的合法手段将战争成果确定下来。于是,他表其假子李继密权知兴元府事。唐中期藩镇滥觞以来,节度使同时兼任治所州府的刺史或府尹。李茂贞此举用意正是想让朝廷授予李继密山南西道的节旌,将山南西道一镇堂而皇之地变为自己卵翼下的属镇。

正当李茂贞自认为山南西道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时,没想到却又起波折。唐廷不欲“卧榻之侧”的李茂贞势力继续坐大,又希望朝廷能够恢复对山南的管理,故迟迟不下诏命。而野心昭然的李茂贞岂能坐等,他又于景福二年正月上表“自请镇兴元”。在李茂贞咄咄逼人的压力下,李晔竟异想天开地任命李茂贞为山南西道兼武定军节度使,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徐彦若以使相身份充任凤翔节度使,同时又割果、阆二州隶属武定军。李晔天真地以为这样的调命也许既能让李茂贞身兼两镇,满足其胃口,又能让李茂贞拱手让出其老巢凤翔镇,从而达到抑制李茂贞势力、重新控制近在咫尺的“国之西门”凤翔镇的双重目的。可是,老奸巨猾的李茂贞本欲兼得凤翔,决不会轻易将山南交给下山摘桃子的朝廷,况且他又岂能不知李晔釜底抽薪的用意。这显然是他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于是,李茂贞宣布“不奉诏”,继续盘踞凤翔,并保持对山南西道的实际占领。

景福二年七月,未遂心意的李茂贞“恃功骄横,上表及遗杜让能书,辞语不逊”,公然指责李晔及朝臣的无能。李茂贞这次上表朝廷的内容云:“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又曰:“今朝廷但观强弱,不计是非”。又曰:“约衰残而行法,随盛壮以加恩。体物锱铢,看人衡纩。”又曰:“军情易变,戎马难羁,唯虑甸服生灵,因兹受祸。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

其实李茂贞言辞固然骄慢不逊,然而其所指当时之弊政实亦如此。可年少英武的李晔不任其逼,怒不可遏,决意征伐李茂贞,并命宰相杜让能专掌其事。杜让能却认为凤翔近在国门,不可轻易构怨动武,万一不克,后患无穷。然李晔主意已决,定要于李茂贞摊牌。显然,李茂贞在权力和地域的肆意争夺上终将朝廷与一战。

同年八月,李晔任命嗣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鐬为副。九月乙亥,李嗣周率领神策军五十四都名义上送凤翔节度使徐彦若赴镇,实际用意则是征讨李茂贞,进军兴平。李茂贞遂纠集盟友王行瑜,歧邠联军近六万,驻军盐厘待战。在兵力对比上,李茂贞六万,而李嗣周仅有三万,李茂贞人数占优。从战斗力上分析,朝廷禁军多是最新招募的市井少年,而李茂贞所率的歧邠联军皆属边兵,俱乃百战之余,强悍勇猛。因此,唐廷与李茂贞的这次对决,胜败不战己知。九月壬午,李茂贞进军兴平,然禁军不战自溃,望风而逃。李茂贞乘胜进军京西的三桥,京师大震,士民逃散。

陈兵阙下的李茂贞上表请李晔诛首议用兵者,再次野蛮干政。

是日,自食苦果的李晔不得不贬宰相杜让能为梧州刺史,又流执政宦官观军容使西门君遂于澹州,内枢密使李周憧于崖州,段诩于驩州。乙酉,李晔又下令斩西门君遂、李周渔、段诩,再贬杜让能为雷州司户,极力想保全贤相杜让能之性命。然李茂贞仍然勒兵不解,甲申日竟然进逼临皋驿(临皋驿在长安城西),表示只有处死杜让能才能撤兵回镇。十月,李晔无奈只得将杜让能及其弟户部侍郎杜弘徽赐死。终于,李茂贞逼君杀相,左右朝命,淫…威得逞。随后,唐廷又屈辱地诏以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守中书令,进封秦王,最终在名义上承认李茂贞对山南的事实占领。至此,李茂贞尽有凤翔镇、山南西道、感义军、武定军、天雄军等地。加之关中的邠宁王行瑜、华州韩建等诸镇也依附于他,李茂贞在地域上势力空前。

李茂贞先是擅攻山南,坚请节旌,继而违诏抗命,言旨不逊,更甚陈兵京郊,逼杀执政。其一连串的举动都是对朝政干预的极端表现。不仅如此,在新一届执政大臣的人事任命上,朝廷以内侍骆全瓘、刘景宣为左、右军中尉,东都留守韦昭度为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御史中承崔胤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此辈也多为李茂贞属意之人。从此,朝政落入李茂贞为首的关中藩镇之手。有书载:“自是朝廷动息皆察于那、岐,南、北司往往依附二镇以邀恩泽。”又云:“有崔铤、王超者,为二镇(邠、岐)判官,凡天子有所可否,其不逞者,辄诉于铤、超,二人则教茂贞、行瑜上章论之,朝廷少有依违,其辞语已不逊。”

总之,通过此次干政,李茂贞在权力上达到一个新的顶点,自此“始萌问鼎之志”,“朝廷不能制”。

其罪二是耀武阙下,扶植代言。

景福二年之后,李茂贞在权力和地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时茂贞有山南梁、洋、兴、凤、岐、陇、秦、径、原等十五余郡,甲兵雄盛,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李茂贞干政也随即进入新的阶段。

乾宁元年(894)正月,李茂贞以拜谢李晔赐封的名义,亲率大军自凤翔入朝,“大陈兵卫,献妓女三十人”。这次入朝的真正目的是对李晔代表的唐廷进行武力示威。李晔知其来者不善,在内殿赐宴,盛款李茂贞。而李茂贞对李晔的谦恭态度十分满意,耀武数日之后归镇。李茂贞这次入朝使李茂贞的野心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在“挟天子令诸侯”的道路上又踏出一步。此时踌路满志的李茂贞已自视为大唐王朝的监护人,把李晔当作他的掌中傀儡。

李茂贞干政的方式也随即由违诏抗命、兵戎相见的极端手段变为在朝臣中扶植自己的代一言人,通过自己上表奏言来干预朝策制定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其实早在此前,李茂贞就己经为自己物色好了代言人,那就是时任宰相崔昭纬。崔昭纬阴结那、岐,为之耳目,杜让能朝发一言,二镇夕必知之。景福二年李茂贞一逼京师,迫杀宰相杜让能,就是出自崔昭纬的唆使,史云:“崔昭纬心害太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让能,密遗茂贞书曰:‘用兵非主上意,皆出于杜太尉耳。’”于是,李茂贞陈兵京西,上表列杜让能之罪,力逼李晔诛之。而李晔迫于李茂贞的军事压力,只得赐杜让能自尽。其实,这背后都是崔昭纬的主意。

至乾宁二年,宰相崔昭纬更是与“李茂贞、王行瑜深相而结,得天子过失,朝廷机事悉以告之”。二月,李晔任命李谿为宰相,与韦昭度共同…执政。李茂贞、王行瑜听信崔昭纬之言,遂上表奏称“李谿奸邪,昭度无相业,宜罢居散秩”。李晔辩称:“军旅之事,联则与藩镇图之。至于命相,当出朕怀。”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大唐天子最后一点权威。但李茂贞、王行瑜丝毫不留颜面,仍上表论列不已,并有“讥诋朝政”之言。最后李晔只得妥协,宰相韦昭度称疾罢为太傅致仕。三月,李晔被迫又罢李谿为太子少师。这次中枢人事任命的变动标志着李晔代表的唐廷在军政和人事上彻底向强藩干政妥协。

李曜论其罪三,河中争帅,通宫谋废。

此事发生不久,而且李曜自己就参与其中,过程不必赘述。但是其中也有值得一思的地方。比如说王行瑜和韩建参与武力逼宫的动因,流传世上的说法很清楚:“王行瑜求尚书令不获,由是怨朝廷。畿内有八镇兵,隶左右(神策)军,郃阳镇近华州,韩建求之:良原镇近那州,王行瑜求之。宦官曰:‘此天子禁军,何可得也?’”。所以王行瑜和韩建出兵的根本动因,是他们想要兼并神策行营的外镇兵以壮大自我实力的愿望遭到了朝廷拒绝,而狂妄自大的王行瑜不切实际地求领尚书令也未得逞。且,王行瑜和韩建对控制河中这块地盘并没有明显表示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