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唐再续-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汴军的总攻,终于发动了。

如狼似虎的汴军士兵睁着血红的眼睛,举着雪亮的战刀,像疯子一样踏过尸体填平的壕沟,扑向了这座小城。

博昌守军的意志,也在这一刻彻底崩溃。

朱友宁终于进入了这座抵抗了他整整一个月的小城。他决定向青州人展示他的铁血手腕,彻底摧毁抵抗者们的意志。

他下令屠城,将这座城里所有的军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杀!

鲜血浸透了整个博昌城,被杀者的尸体被抛进了城外的小河,江水为之变色,清河为之不流。

两百多年前,著名诗人骆宾王曾经为他深深眷念的博昌父老写下了文采飞扬,情深切切的《与博昌父老书》:“风月虚心,形留神往;山川在目,室迩人遐。”

如果他的在天之灵目睹这场人间惨剧,不知道这位视博昌为第二故乡的多愁善感的诗人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

朱友宁的暴行震惊了整个青州。青州军民无不人心惶惶,如末日来临。

凶悍的汴军乘势攻下淄州,大军进抵青州城下。

连战连捷的朱友宁如今信心爆棚,他判断青州军已成瓮中之鳖。于是索性分兵三路,一路围攻青州,一路进攻莱州(今山东掖县),而自己则亲率一支兵马直扑登州(治今山东蓬莱)。

但让朱友宁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认为王师范已濒临崩溃的时候,淮南军竟然赶到了登州战场。领军的将领正是淮南大将王茂章。

当然,对朱友宁这头初生牛犊来说,王茂章这个名字跟其他被击败的青州将领并没有什么不同。朱友宁没有丝毫犹豫,继续领兵向登州发动攻击。

但对王师范来说,淮南军的及时赶到就像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特别是听说带兵的将领是王茂章,更让他分外欣喜。王师范早就听说过此人的名头,王茂章早已以勇武多智闻名于淮南,深得杨行密器重。既是此人带兵来援,对付一个朱友宁想来不在话下。

一度绝望的王师范又点燃了与汴军一决雌雄的信心。

王师范亲率登、莱二州军队与王茂章部会师,随即在登州外围的石楼布防,分别以登州军、莱州军布下两道防线,淮南部队则作为奇兵,潜伏于山后。

夜幕降临,汴军的进攻开始了。心高气傲的朱友宁根本没把敌军的防线放在眼里,一马当先,亲自领兵攻击。

汴军大胜而来,加之主将亲自上阵,士气极为高昂,转眼间,登州军的防线已摇摇欲坠。

王师范脸色煞白,他策马狂奔到王茂章处,疾道:“王将军,形势危急,为何还不出兵?”

王茂章瞟了他一眼,只专注地看着前方战事,一言不发。

王师范大急,只好又奔往第二道防线查看动静。人还没到,只听见一阵大哗,前方的败军潮水一般涌了过来。登州军防线已然溃败。

退无可退的王师范一咬牙,拔刀上前,厉声喝道:“再有败退者,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话音未落,汴军已蜂拥而至。

王师范领着莱州军与汴军陷入了血战。

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双方仍在激战,自知无路可逃的莱州士兵在王师范带领下拼死不退。

山后忽然鼓角齐鸣,一员大将威风凛凛,挺枪而出,他的身后是不计其数挥舞着战刀的骑兵。王茂章终于在最后一刻发动了反攻!

血战了一夜的汴军士兵即使是铁打的汉子,此时已是精疲力尽,强弩之末。淮南军大队骑兵卷地而来,汴军顿时大乱。

“谁敢如此嚣张,与我纳命来!”一声厉喝冲破了战鼓的轰鸣和密集的马蹄,如同一匹饿狼在苍茫原野间孤独地嚎叫。

所有人都惊呆了,能有这样的声势,不是朱友宁是谁?

还没等双方士兵回过神来,一员铁甲长刀的大将已冲上土山,卷着凌厉的杀气,从天地间呼啸而来。

那人,那马,那柄长刀,杀气腾腾,从高岗上呼啸而来。

就在此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那匹疾奔的战马突然一声悲鸣,前蹄跪地,翻倒在地。那员大将猝不及防,从马上腾空而起,扑倒在地。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所措。

一个叫张土枭的青州将领首先回过神来,跃马而上,手起刀落,一股血雾喷出,那员大将人头落地。张土枭举起那颗血淋淋的人头,立刻变得欣喜若狂,厉声高喝道:“朱友宁已被某阵斩!朱友宁被某阵斩!”

主将被杀的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彻底轰垮了汴军。汴军士兵如潮水一般溃败下来。王茂章、王师范合兵一处,拼命追杀。从登州到米河(今山东益都东),数十里的路上,到处都是滚滚人流和刀光剑影。

这一战,朱友宁带领的汴军被俘斩以万计,其中从河北赶来助拳的魏博军最为悲惨,这支以战力强悍著称的军队在进攻时被推到了最前面,溃败时落到最后,被追上来的青州军包了饺子,遭到全歼。

一匹快马从登州郊外向西疾驰而去。朱友宁战死,汴军在登州城下大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中原。

那支正在中原腹地缓缓前行的铁甲洪流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突然加快了速度,迅速向东而去。

而此时,还有无数支军队正飞快地向这股巨大的洪流汇集而来。朱温正在集结自六路围攻河东以来规模最大的军队。

等朱温到达徐州,身边已经聚集了整整二十万大军。这足以让每一个割据势力都胆战心惊。要知道,此番朱温欲入关中,叩关函谷之时,当面之军也不过十万,纵然加上北线进攻河中二城的汴军,也不过十五六万之数。

根基之地,不容有失;后院之火,不得不扑!

枪阵如林,战旗蔽日,强大的军队逼视天地。但此时朱温的心里却像浇下了一盆滚烫的开水,难以平静。

朱友宁是二哥朱存的长子,对他,朱温一直视同亲生儿子,想不到如今却在风华正茂之时命丧登州。当年在广州城下,自己在大雨中抱着二哥尸体痛哭的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了他心底。现在,这块旧伤疤又被人生生揭开,让他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敬翔之前曾多次提醒过他,注意青州的王师范。但他相信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的王师范不敢主动跟他叫板。没想到,这个一向看似低调老实的青州人竟然趁他西征之际,在背后策划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偷袭计划。兖州被夺,连爱侄朱友宁也惨遭横死。王师范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要用让王师范想也不敢想的强大力量把他撕个粉碎!必须如此!

二十万汴军在朱温的率领下,日夜兼程,一路向东。连原本担心被李曜乘虚直入洛阳、汴州一线的心思,也被怒火烧光,再也顾不得了!

青州一带顿时乌云压顶,杀意盈天!

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

青州一带,在朱温大军挟怒逼近之下,早已是乌云压顶,杀意盈天。而此时,兖州城下,他麾下的头号大将葛从周,却正被稳坐城头的刘鄩气得急火攻心。

一想到自己全家老小都落在刘鄩手里生死未卜,葛从周就急得眼睛发红。他从军这么多年,杀敌斩将无数,鲜有败绩,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连家底都被人一锅端了。

急于夺回兖州的葛从周指挥全军猛攻城池。刘鄩夺城时只有五百人,但他入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很快就消除了他们的戒备心理。随后,他很快就把城中的老百姓武装起来,一起守城。

兖州一向是军事重镇,城防坚固,再加上刘鄩指挥得法,任凭汴军如何进攻,一时间竟是岿然不动!

葛从周钢牙咬断,可面对这般对手却也无法可想,只好命令邻近州县,把各种重型攻城武器运抵兖州城下,准备强攻。

看着不断抵达城下的攻城器械,刘鄩心里也终于打起鼓来。葛从周救家人心切,肯定会不惜代价地强攻,这样下去,兖州堪忧。

刘鄩出身名门,父亲刘融做过朝廷的工部尚书。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少立志,酷爱读书,这让他有一种那个时代罕见的儒将风骨。

智取兖州之后,刘鄩得知汴军名将葛从周的家小就在城中,立即下令军士不得进入葛府。随即自己亲自登门,拜见葛从周的老母亲。刘鄩的气质和风度很快就让葛从周的母亲感到这个人不是一般的武夫,对他刮目相看。

更难得的是,刘鄩不管有多忙,都坚持每天早上到葛府向老人问安,派人照顾起居,待之如亲生母亲,对葛从周的妻子儿女也是优待有加。葛从周的亲属有不少都在兖州任职,对这些人刘鄩也一律保持原职,待遇不变。

虽然夺取兖州的手段有点不正大光明,但刘鄩很快就以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葛从周的家人和全城军民。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乱世,刘鄩的仁义宽厚就像一颗稀有的宝石,在暗夜里熠熠发光,又如一涓清泉,流进人心。

现在,刘鄩决定稳住葛从周的心。

在刘鄩的请求下,葛从周的母亲乘着小轿,登上了城楼。望着城下正面红耳赤大声指挥士兵攻城的儿子,老人沉声喊道:“我儿听好!刘将军待我,不下于你。全家老小都托刘将军厚待,衣食无忧。你与刘将军刀兵相见是因为各为其主,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葛从周愕然转头,目瞪口呆。他匹马奔到城下,仰头望着自己的母亲,看了好久好久。确定母亲没有受到胁迫之后,葛从周翻身下马,对着自己母亲磕了三个响头。等抬起头来,已是泪流满面。

被刘鄩的情感攻势击中泪点的葛从周顿时变了个人。汴军再也不强攻城池,而是转为围城。

双方都在等待一个台阶下,等待青州战局的明朗。

朱温的二十万大军经徐州、沂州,于是年七月进抵临朐,随即命大将杨师厚率精兵为前部奔袭青州。

杨师厚号称刀箭双绝,乃是罕见的勇将。年轻时曾在时任东南面副招讨使李罕之手下从军。李罕之这个人自负残暴,却不识人,杨师厚很憋闷地当了好多年小兵始终不得升迁。有一次李克用向李罕之要兵,李罕之随意挑选了一百多个士兵送过去充数,却不想这里面竟然就有杨师厚。

李罕之完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