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唐再续- 第6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匦徒奖鳎饕美醋氨复笮驼酱K健芭母驼呤┯诖蠼⒅稀坑剑写舯疲蚍⑴母停闭撸辰运椤!笔导噬希母褪抢酶芨嗽恚诖辖ㄒ淮笮蚑形活动架,将巨石系上绳索,套于横杆,一端挂石,另一端人拉绳索保持平衡。当与敌船靠近时,将巨石转到敌船上空,然后松开人拉的绳索,巨石便砸向敌船。巨石可反覆使用,操作灵活。隋代杨素所造楼船“五牙”就装有六支拍竿,到大唐时,此技术当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

其实李曜本人对于这种传统的水军近战武器没有太大兴趣,但王班坚持认为这是大型战舰近战利器,他认为战舰的威慑必须“远近均衡”,如同人的双腿,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条。李曜也担心自己过分干涉专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因此没有坚持。

不过王班坚持归坚持,对于拍杆的改进倒也谈不上很大——材料发展的限制非一时可以克服——因此主要是对绞盘、车轮等零部件进行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了军械监最新秘密产品“滚珠轴承”之后,拍杆所需的人力大幅减少,而转动效能却大幅提高。

各种装备的全方位进化,使得接到李曜王命而出征的王班毫无畏惧,甚至颇为兴奋地上路,领着这支水军,气势汹汹朝滑州而来。

王班已经决定,今日一战,水军的目的绝不只是秦王要求的“尽量阻止或至少迟滞汴军渡河”。

迟滞?

王班望着前方的水面,心中冷笑一声:“今日之战,事关水军地位,我王班岂能容汴军片甲渡河!”

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

对于“河中舰队司令”王班而言,黄河从来不是他喜欢的水战场地,水急河浅、流少沙多、冬天封冻等天生缺陷,都让黄河难以成为南方长江一样的水战好去处。就算眼下这支舰队称雄北方,但在王班眼中也只是徒有其表罢了。

这倒不是技术和财力的问题,只是由于黄河水深不足,因此造的船只吃水太浅,吃水浅则不可过大,于是船体结构、舰载武备等等方面,就都要受到影响。

“这只是一支试验舰队。”这句话,是秦王对他说的,他记得很清楚,他甚至能从秦王的眼神里,看出他对外海的向往。他记得秦王当时面带向往地对他说:“这只是起步,孤王要的,是一支远洋海军。”

王班当时第一次听见“远洋海军”一词,但只是一听,他便明白了,秦王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也许这支舰队只是秦王殿下打造远洋海军的基础,譬如一块璞玉,又或一把未开锋的宝剑,而此战面对的汴州水军,则是这支舰队的磨刀石。

黄河因水文环境原因,历代少有大型水战,其实这也正是北方水军不及南方的最大原因,但这同时也使得唯一用心打造水军的河中水军实力一家独大。朱温虽处汴州,水路四通八达,但手底下的水军实力也有些拿不出手。虽然李曜手中的水军包括最大型的楼船“战列舰”,比起南方水军巨舰如荆南节度使成汭所造的“和州载”,那是整整小了两个号,但放眼黄河,却绝对是所向无敌、独孤求败。至于军械监在平卢节度使王师范辖地石落村'无风注:今威海卫附近小渔村。'建设海港并打造的海航楼船巨大无比,那却是另一回事了。

王班舰队的行踪并未被朱温麾下水军探知,但却因黄河水道商船过多,仍然传到朱温耳朵里。基本不出李曜所料,朱温果然亲率大军,以葛从周的名头掩饰,打算从滑州北渡。他得知王班舰队即将到来之时,大军渡河的准备已经全部就绪,渡河,还是改变主意,顿时成了一大难题。

赌徒习性的朱温在问询了水军将领之后,认为王班大军再快,也来不及在一日内赶到滑州以北的黄河河面,因此决意立刻渡河。但本该只是挂名的葛从周却不同意,他虽然对水战全不熟悉,但却知道被人半渡而击绝对有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极力劝阻。然而这一次,朱温没有给自己麾下这位头号名将面子,只是冷然说道:“再不渡河,河北必失。河北一失,孤王再无胜算,通美,孤意已决,你不必再劝。”遂令渡河。

王班在其楼船坐舰“平澜”之上面无表情地结果飞隼传信看过,霍然立起,对水军诸将道:“惑敌之策已成,朱温于昨晚亥时一刻下令次日渡河,传本将号令,全体起航,击灭汴军水军,送朱温下河喂王八!”

众将轰然应诺,各回己舰,乘着顺流汹涌东去。

黄河之上,朱温松了口气。他今日面色格外沉毅,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但心中却一直怀着巨大的担忧,生怕上游忽然杀出一支舰队,来坏他北渡黄河救援河北的大事。

好在,直到现在,黄河上游依旧只有涛声连绵,仿佛在嘲笑他的胆怯。

但朱温丝毫不觉得丢人:河中水军的实力有目共睹,绝非汴州水军可以抗衡,纵然前一次,李曜利用水军直接在他家后院平卢闹起这么大一场风波,因此朱温也下令汴军水军尽快提升实力。然而朱温却不知道,水军不是陆军,并非招募一批士兵,训练两三个月就能拿得出手的,更别说因为李曜的步步打压,汴州的财政逐渐紧张,更拿不出足够的军费用在平日里作用并不明显的水军上。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时至今日,汴州水军仍无多少进步,就算今日渡河,船只问题也是靠征用民间商船解决。

千帆尽起,百舸争流。汴州水军全军出动,游弋于大河上游,为渡河船只护航,虽然家底有限,好歹也拿出了三艘楼船大舰。

说来好笑,朱温的水军大都督,却是一员著名骑将——铁枪王彦章。而其副将也颇意外,乃是康延孝。康延孝本是河东小校,因罪叛逃至汴,后积功至此。两员骑将,一正一副,来掌水军,汴州水军战力可窥一斑。

朱温眼看着面前繁忙的渡河景象,叹息一声,对身边的葛从周道:“通美,你说……我军若是上月过河,是否会简单许多?”

葛从周本不支持此时渡河,这时仍有些面现忧色,沉声道:“若是早上一月,大河封冻,自然比今日安全百倍。”

朱温强打精神,挤出笑容:“今日也没什么,王班水军尚远,只要过得河去,我军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会同魏博击败李曜,到那时节,军粮补给,都不是问题……”

“不好!”葛从周忽然发现瞭望塔上警讯大作,示警的旗帜猛然摇动起来,立刻朝大河上游望去,却见水平面上,一排黑影渐渐显露出来。

朱温心中一惊,转头望去,顿时手足冰凉。

一支庞大的舰队,正从上游气势汹汹而来,旗舰上高高飘扬这一面旗帜,上书“护国”二字'无风注:河中护国军。'。≮更多好书请访问。。≯

葛从周大惊,顾不得面色呆滞的朱温,大吼道:“传令水军迎敌,拖延时间!传令已经起锚的船只迅速过河,未曾起锚的船只,立刻将步骑卸下!快,快,快!”

朱温醒悟过来,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只能听从葛从周的安排,以自己的名义再发布了一次命令。可即便如此,汴军临河渡口,仍然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王班在旗舰“平澜”的女墙战格之后,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看了看,淡淡地道:“军械监这千里眼倒是真个好使……今日风小,正是我楼船发挥战力之时,敌军小船,不堪一击。传本将号令,以斗舰甲字都与艨艟舰队组成锋失队列,凿穿敌水军阵列,剩余斗舰集中于左翼,不使敌步骑得登北岸,楼船由中路随艨艟舰队进击,继而以火器打扫战场并压制南岸敌军。”

令旗摇摆之下,河中舰队奉命变换阵势,一场毫无悬念的北方水战,就此拉开帷幕。

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河水战,虽有可能是历代以来北方最大的一场水战,但相比此时黄河以北发生的这场战事,其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就远远不如了。

此前已将澶州拿下,毫无疑问地通过朝廷给了自己一个河北行营都统,不过这个河北行营并不管理河东军的征战,而是给李克用挂了一个幽燕行营都统,并敕命李存勖为副都统。

咋一看,是李曜不愿给人觉得自己有凌驾于河东军之上的傲慢,事实上却是用一个幽燕行营都统将河东军圈死在卢龙,限制河东本镇实力的发展。

在澶州这座很可能即将要被包围的城中,李曜召集众将宣布了军事部署。

军械监河中局得到确切消息,魏博大军已经全军调动南下,预计三日后即将抵达澶州。李曜根据魏博军的行动判断,南线的朱温必然已经开始渡河,至于渡河之战,他既然已经交给水军,就不会过多插手——事实上对于水军,即便是他,也没有太多可以插手的地方,尤其是具体战斗的指挥。

不过今日,李曜的布置与此前军议竟有出入,在他此前的计划中,大军应该先往东南,击败从濮州渡河的杨师厚,但今日的命令,却是分少量兵力于东南迟滞杨师厚,主力大军直驱东北,迎战魏博罗绍威。至于西南方向的葛从周大军,竟被李曜华丽地无视了。

对于诸将的疑惑,李曜并未过多解释,只是说“军情百变,自当灵活应对”。实际上哪是这么简单?当日为了展现对降将们的信任,军议并未将他们排除在外,可这等大事,以李曜的性子,又岂能不防?因此当时便故布疑阵,无论这些降军降将里头有没有“双面间谍”,他的这一疑阵布下总不会有错。

这番安排布置下去,最兴奋的莫过于阿蛮——元行钦。这小伙子捞到一个重任:领右天策卫迟滞堵截杨师厚。

元行钦此前所立大功,主要是前一次长安之乱时领军反正,但那次他本身就是李曜早已安排好的一枚棋子,这功勋虽大,成色却未必很足,因此他一直都想找个机会,以真正的战功证明自己。

而且对于元行钦而言,领兵天策卫固然是一份巨大的荣誉,也意味着秦王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但天策卫的职责决定了它能够正经出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