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那个高氏再无耻再偏心也不会向她一个孙女要东要西的吧,只要你能抹下那个脸,仲秋还真不在乎给她。不过,在村子里只要她还能出门,仲秋也挺服她的。
可是瑞高氏是找她娘要,媳妇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仲秋啥都说不出来。
可是,孙女即便是长大成人,不给奶奶孝敬东西,也没有人说出来什么,因为女孩子是养给别家的。你朝女孩子要东西,那就是你当老人的不爱护晚辈,村子里的人就会说话了。
方氏默默地点了点头,她也知道是自己让仲秋为难了。
本来家里因为买田已经够紧的了,现在又多了一笔大的支出。
仲秋见方氏已经内疚便不再多说,只要方氏不再吐口应下什么事情,她就好办。
没过几天,仲秋家稻田养鱼的事就已经在村子里传开了。而王兴文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每天一早起来去田里看看那些投进去的鱼是不啃到了苗儿了。
几天过去,看到稻田没有什么损失,而鱼好像也活得挺好的。王兴文这心才算是放下,村子里的人都看着稀奇,每天在仲秋家稻田里围观的人还真不少。
渐渐的,到了七月的时候,稻田里的苗已经明显看得出来长得比不放鱼的稻田里的苗长得壮,苗的叶子都是黑绿色,那是肥足的现象。
养鱼的稻田里,不但苗长得壮,而虫子也少。
渐渐的,大王庄老王家种水稻的风就刮了出去,有趁着农闲的人来大王庄看稻田的,再看到稻田养鱼,那就更是看着稀奇了。这同不知不觉的就刮了出去,不但引来更多的农人,还把县令给引了过来。
仲秋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些农人里,县城里的四氏米行的掌柜的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还很手快地把这个详细的情况写了一封详细的信派人送去了京都。
这才引来了县令的围观,这些仲秋家自然是不知道的。
第88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日子在仲秋家和村里人忙活和好奇中到了八月份,这是一年里天气最热的时候。
仲秋家的人却一天也不敢在家里休息,尤其是王兴文和仲秋,每天都要到稻田里看看里面的鱼和水稻长得如何,这可是她们一家子明年的指望呢。
县令来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县令大人穿着一件长衫,看着就是个读书的人。带着两个书吏到大王庄走了一趟,主要是看看他主子信里说的那家人家的地。
种水稻也不算是太奇怪的事,北方种水稻也不是仲秋家第一家,不过是水稻的产量不大,收益不好,所以,一般的农家都是种有出息的玉米来做粮食。
现在听说大王庄不但要种水稻,还要在水稻里养鱼,这不用他主子说,他自己就觉得奇怪呢。
听说一回事,看到又是一回事。县令大人亲眼看到游在稻田里的鱼时,他都觉得自己的眼睛花了。
“这是真的?”县令大人问跟着来的书吏。
“是的,大人,是真的。活得好好的,再过三几个月,就能捞了。”书吏也觉得这事透着新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稻田里的鱼,看着那些鱼游来游去的,“大人,你看这稻长得,还真是壮啊。”
“走,到别的稻田去看看。”县令大人刚刚被主子派到了这里,很是想要表现一把呢。既然主子都来信了,怎么着这事也得弄明白才成。
三个人在村子里的稻田转了一圈儿,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养鱼的水稻比没养鱼的长得壮实,而且,现在已经结出了稻穗,县令大人虽然心里奇怪,不过,也没有去打搅村民,这大王庄可是主子交待下来的让他注意的,他可不敢摆什么县令的架子。
带着三个人回去之后,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往京都。
仲秋家继续她们家的种田事业,不过,仲秋现在却没有再管稻田里的事,她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呢。
子滨在镇上学的不错,先生几次都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学生,将来的造化不会小。
自从过完年之后,仲秋就把空间里的水拿出来,换了家里水缸里的井水,几个月过去。看着家里人的精神都涨了不少。而最主要的是王兴文以前微有些弯的腰竟然已经直了起来。
方氏本来一到阴雨于,就会有轻微的咳嗽,现在也没有了。
探春和半夏的肤色变得细腻白晰,虽然她们家现在还是那样过日子,没有比以前好多少。可是现在家人的气色是真的好了起来。
子滨和子汐都变得聪明起来,而仲秋现在也跟着子滨一边识字一边读书。不然的话,她总是这么的特殊,总是要让人起疑的。
古代人可没有什么天才之说,肯定会把你当成妖孽的。要是男孩子还好说,她一个女孩子,还是找些可以掩盖的借口的好。
其实,村子里的风气还不错的,大家都忙着家里的那一摊子事,哪里有闲功夫扯些没用的。就是有些爱传闲话的,那也不过是东家长李家短的。
村长可不是白当的,儿子又是县城里的主薄,这回的事他也是知道的。趁着休沐的时候,还特意地回来了一趟,把县令大人对他们村子水稻田的事很看重的事与他老爹说。
村长那也是人精,自然是对仲秋看的稻田很是注意。发下了话,村子里的孩子们没事的时候,都会看着点,不要让人偷了稻田里的鱼。
总算是在秋天十月时候,大家都在收自家的稻子之后,来帮着保仲秋家收粮。
不要说别的,只说这一年大家水稻长得都还不错。虽然最多的人家一亩只打了三百七十多斤,但是如果卖出来的钱,可是比玉米要多一倍还要多呢。
最少的人家一亩也产了三百二十多斤,一时间,整个村子里都一片的欢腾。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收成这么好,银子也多了好多,都是拜仲秋家才会有的。所以,大家把自家地里的庄家收完之后,就都汇到了仲秋家,帮着把仲秋家的地给收了。
收稻子是一回事,另一回事,今年大家都想看看仲秋家的水稻养鱼到底比平常的稻田多打多少粮食。
一村子,凡是家里种了水稻的,都过来看着仲秋家忙。
一直忙了近了一个月,总算是把稻田全都收回了家里。
现在大家都盯着仲秋家的水稻养鱼收成,壮劳力都过来帮着舂米。看看那6亩多地到底能打多少。
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得呆住了。
平均每亩下来,竟然是近五百捭,比去年每亩多收近三成,而且,这还不算稻田里的鱼。
现在鱼都已经长成一斤半左右的,最大的都长到了二斤左右。一亩地竟然光鱼就收了近二百斤,每斤鱼卖价七文一斤,那可是一两多银子,6亩地光鱼就会收近七两银子,这还不算水稻的收入。
全村子的人都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等到全部都算了之后,村子里的人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一回,仲秋她们家水稻养鱼收成高,算是把周围的村子都传了个遍,而且,这事还让县令大人亲自来看了一回,详细地问了。
仲秋对这些都没有参与,都是由王兴文出面料定的。她现在正在忙着空间里她培育的玉米,稻田养鱼已经算是初步定了下来。村子里的人明年一定会学着她们家这么做的。
现在是,她要扩大家里的田地,除了要把空间里的玉米弄出来汉种子外,她还想着另外的一件事。
子汐今年已经五岁了,她想着也让他上学。
子汐的聪明能力比之子滨还要高些,而且,这两年跟着她可是把算学学得很是不错的,不说相当于三年级的学生也相差不多。比起这些古人来讲,那就算是一个上等的学生了。
不过,古代人学的都是什么四书五经的,算学虽然也学,不过还是很少。
这个国家仲秋也都初步地了解了一下,还不错,民风还好。当朝的帝王也是个明君,所以,仲秋并不觉得她大干的话会招来什么从天而降的祸事。
这正好把她的心愿实在,当一个享受的地主。让自家的人都过上好日子,而且,这里的农事让她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今年的稻田养鱼很不错,成绩也就算是一般。不过在村人的眼里,这是能耐,大王庄的老王家老大那是有能耐的人,不种抑先种了水稻,还成了。第二年竟然想了个稻田养鱼的法子,也成了。
水稻不但增产,连鱼都卖了那么多钱。这下子老王家的王兴文算是在周围百里乡村出了名。
稻子出来之后,自然不用仲秋发愁,她已经和县城里的四氏米行说得了。从打米那天开始,人家就已经派人来蹲点了,舂好的米直接就过称,付钱然后装车运走。
村子里种水稻的人家都跟着仲秋家借了光,村长是头一份儿跟着仲秋家一起种水稻的,也是种的最多的一家。
本来他家的地就多,竟然拿出了三分之二的地用来种水稻,这下子。光他们家的稻米收成,就比仲秋家的多。
虽然没有仲秋家的米长得好,但是收入绝对是村子里的头一份儿。
大家伙自家卖完了就帮着仲秋家种土豆,去年仲秋家的土豆收入也不错。今年的土豆早早就育成了土豆栽子,就等着田倒出来。
有村人帮忙,仲秋家今年种的更早了几天,等到冬了,肯定比去年收的要多要大。
不过今年仲秋没想着要把土豆再卖了,她想着土豆不但可以做土豆粉、土豆淀粉还有土豆粉条。粉条是有人做的,可是那些都只是当菜吃的。
仲秋想着每年她们家都能收那么多的土豆,就那么当成菜吃就有些白瞎了。这才想到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土豆粉什么的小吃,很是火的。
她既然想到了,自然就要开始实验。反正家的事她说了算大半,几个土豆而已。身边有探春和半夏跟着她一起弄,也不过几天,就让她弄了出来。
结果,一家子吃了之后,都觉得这东西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儿,再听仲秋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都没有反对的。
再过了几天,等到家里的地也都种完了,大米和鱼都不用她们忙活就已经有人把东西都运走。钱送到手上,这下子时间有了,全家又开始了弄土豆粉,土豆粉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