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统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统天下-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队已经全部组建完毕,剩下的就是练兵了。火枪兵陆陆续续的更换掉了以前的老式火铳换上了最先进的神机枪,也算的上是鸟枪换炮了吧。

对于骑兵朱厚照还是格外看重的,因为他知道马上就要打仗了,倒是侯离了骑兵还是不行的,因此对于骑兵的建设可是下足了力气。先是向孝宗要了六千匹上好的宝马,骑兵旅三千人每一人两匹。接着又到府库里取了一万多套最好的铠甲和兵器。现在的骑兵旅在装备上来说绝对是最好的了,就连那些边关的精锐骑兵比上骑兵旅在装备上都有所不足,不过谁让他们没有一个好的领导呢,还是那种什么都弄得到的领导。

接下来几个月铁血军又开始地狱般的操练,朱厚照知道马上就要打仗了。为了战时少流血,只能练时多出汗。时间在慢慢流逝,而铁血军也在慢慢的蜕变成一只嗜血的狂魔。

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战事。七月归善古三仔等聚众造反。朱厚照凑请领兵平叛孝宗自是不许。对于孝宗的拒绝朱厚照也在意料之中。他是太子,孝宗怎么会让他轻易的领兵去打仗呢,要是出了意外怎么办。实际上铁血军刚开始练兵还不到一个月,现在是一点战斗了都没有,朱厚照就是先去平叛也做不到。不过朱厚照是早就料到了孝宗会拒绝才这么说的,他为的是明年的战事。这就好比你问一个人借一个东西,你借的第一次对方可能会拒绝,但是当你第二次去借的时候他可能拒绝的就没第一次那么干脆了,当你第三次去的时候估计对方都不好意思拒绝了。朱厚照第一次请求领兵出征孝宗不允许,那第二次呢,第二次不行还有第三次,第四次……拒绝的次数多了估计就连那些大臣都会有点看不过去,那到时候后朱厚照的机会就来了。

孝宗不同以朱厚照也就不再要求了,转而专心致志的练他的兵。

次日孝宗下令两广督御史潘番领兵平叛。接到圣旨之后潘番迅速率兵出击,一路猛追猛打,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把古三仔等叛军镇压了下去。

弘治十六年的下半年在安安静静中渡了过去。

明弘治十七年鞑靼火筛(和硕)带兵劫掠山西大同等地。战报传回京城引起了孝宗的极大震怒。火筛是明朝的老仇人了,以前火筛就经常带兵劫掠边关,后来被打败了之后消停了一段时间,想不到此时又开始纵兵来犯了。

第二天一上朝孝宗便宣布了火筛来犯的消息。

“真是岂有此理,上一次火筛求和我们放过了他,想不到他现在又来犯?”

“就是,真是毫无信誉可言?”

“这回一定不能放过他。”

一听火筛又来犯了,群臣顿时群情激奋。弘治朝随着明朝国力的恢复对外开始越发强硬,此时火筛再次来犯可谓是顿时引爆了群臣的情绪。安敢如此欺人!

朱厚照由于是太子身份也被允许可以前来听朝,此时朱厚照正站在群臣的最前面。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朱厚照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铁血军立功的机会来了,火绳枪展示它的威力的时候来了。

“启禀父皇,儿臣愿往大同领兵歼灭来犯之敌。”朱厚照坚定而又洪亮的声音突然响彻整个大殿。

听到朱厚照的声音孝宗和众位大臣的目光立马聚集在了朱厚照的身上。

“你怎莫还想着领兵打仗的事啊?”看着朱厚照孝宗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了,此前朱厚照已经好几次请求去边关领兵了,可是都被孝宗给拒绝了,本以为朱厚照已经放弃了,想不到现在朱厚照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提了出来。

“请皇上准许太子殿下领兵击敌。”

“请皇上准许……”

“请……”

看到朱厚照又一次站出来请求领兵打仗,这些个大臣顿时就像在黑暗中发现亮光一样,纷纷请求孝宗准许朱厚照领兵去边关打仗。说实话对于孝宗几次拒绝朱厚照领兵去边关的请求这些个大臣也有点看不下去了,虽然害怕朱厚照出现意外,但也不能这么打击人家积极性不是,更何况身为太子保卫国家本来就是朱厚照的责任。朱厚照领兵合情合理,还会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太子都来了你们这些当兵的还不赶紧多杀几个敌人。

最后孝宗只得准许朱厚照领兵去大同御关,命他率领铁血军出征,不过私底下孝宗一直嘱咐他到了大同不得上前线,在后面指挥就行了。没办法,大臣们基本上都请求了,你还能怎么样,再说老是不让朱厚照去边关传出去影响也不好,你凭什么让别人去打仗,去送死,而让自己的儿子在家里安全的呆着。也不是没有反对朱厚照去边关的,比如吏部尚书就反对,不过一个人明显干不过一群人。

下朝之后朱厚照立马去铁血军营宣布了这个消息,接着命令马成和李桦两人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一万五千人想要出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后勤辎重什么的都要准备好了。

对于火筛朱厚照还是比较熟悉的,火筛是蒙古鞑靼郭勒津旗旗主,更是这几十年来明朝的敌人里排第二,第一当然是达延汗了。

蒙古鞑靼郭勒津也叫蒙郭勒津部。在蒙古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部落。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叫火筛的部落首领。蒙郭勒津部自出现于史书记载后,曾默默无闻二三百年,然至明中叶又以强健的雄姿出现在历史舞台,表现得既强悍而又极为活跃。

蒙郭勒津部落与土默特部落,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并在其居住地区,成为这个共同体的主体。因此,明代史书记载土默特万户为“满官嗔”万户。在《蒙古源流》中则称“土默特蒙郭勒津”,或称为“蒙郭勒津土默特”。《蒙古源流笺证》中写“又彼以蒙郭勒津统土默特,此殆以土默特统蒙郭勒津也”。蒙郭勒津的地位与作用,已显而易见了。在15世纪,蒙古北元时期,被称为中兴烈祖的达延汗,将四分五裂的漠南蒙古各部重新统一起来,使蒙古民族得以振兴。在蒙古民族发展史上,有其伟大的功绩。在这一伟大的中兴事业中,蒙郭勒津部落以它的强悍实力,成为达延汗的依靠力量,并帮助其完成了统一蒙古之大业。蒙郭勒津之所以成为达延汗统一蒙古的力量,是由于它有一个强悍的首领。他就是脱**之子火筛。火筛是北元满都古勒可汗的东床佳婿,居于彻库特,而被称为“彻库特之火筛塔布囊”。他正处于明朝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年间,是满都古勒可汗到巴图孟可汗(即达延汗)时期的人。“火筛”为卓越之意。火筛其人,赤面颀伟,骁勇善战,勇武绝伦。在统一漠南蒙古之大业中,蒙郭勒津部落的首领火筛,在征战中,东至辽东,西至贺兰,驰骋于万里疆场上,与达延汗“相依日强”,“有功于达延汗甚巨”。正因为蒙郭勒津部落首领火筛在达延汗的中兴事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个部落亦显得活跃而强悍。最近这几十年火筛经常带兵劫掠边关,对于他,大明人恨不得生食其肉,凉饮其血。

五天之后,朱厚照准时率军开拔,兵锋直指大同的火筛。

第三十九章纵兵劫掠

大同作为明朝在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历来战争贫频发。可以说这个地方基本上每隔两三年都会打上一场仗。所以此次火筛的入侵对于大同的军民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大同,山西都指挥使郑瑀站在城墙上看着外面的密密麻麻的蒙古骑兵,倍感头疼。虽然早料到鞑靼人回来,但是没料到这一次会来这么多。火筛以前大多只是率几千兵前来,为的只是劫掠边关好抢一些粮食和金银而也。但是没想到只一次竟然率领两万多人前来,看来此次火筛志不在小。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看好了,一会等鞑靼人上来之后立马放箭。”郑瑀朝着城头上的士兵命令道。

“是,将军。”

城下鞑靼人的骑兵在城外一字排开,但是却并没有进攻。

鞑靼大帐内,火筛坐在上坐上专注的看着面前的地图。

“诺颜,我们为什么不攻城啊?”坐在下方的一名万户看火筛迟迟不下令攻城,焦急的问道。此次鞑靼两万多人来犯就是为了攻下一城一地好好的劫掠一番,现在大军已经在城下驻扎了半天了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

“急什么?”火筛狠狠的瞪了那人一眼,缓缓的说道:“汉人善守,而我们却不善攻城,现在急着攻城只会增加伤亡,我要等到里面的郑瑀自己出来。”

“汉人在城里呆的好好怎么会出来呢?”下面人不解的问道。蒙古人不像中原人懂兵法的甚多,实际上大多说的蒙古将领根本就不懂任何兵法,他们只知道带着骑兵冲杀。

“哼,他不出来你就不会逼他出来啊?莫日根,我平时让你多看看书,你都看到那里去了?”对于莫日根问出这么蠢得话,火筛也是极为生气。如果是别的将领,或许火筛还不会这么生气,但莫日根和其他人不同,莫日根是火筛的义子。火筛无子,便从自己哥哥那里过继来了莫日根,所以说莫日根就是部落未来的继承人。

有人就有争斗这句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不过对于好多人来说,这句话出现的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说得太精准了。都说汉人好内斗,殊不知内斗不是哪个民族的的特点,而是整个人类的共性。世上哪个民族没有内斗,如果没有内斗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不会在大多数时候都得臣服于中原王朝的脚下。内斗耗光了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拿什么来抵挡汉人的进攻,臣服是最好的出路。鞑靼内部同样有争斗,而争斗的众多人中就有火筛和达延汗巴图蒙克。达延汗被誉为蒙古的中兴之主,在他的统治下鞑靼日益强大,虽然和成吉思汗时期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这仍然不影响巴图蒙克在蒙古人中的崇高地位。巴图蒙克是骄傲的,因为蒙古在他的统治之下重新散发出了活力,又一次统治了大草原。但是他的野心绝不止于此,他想像成吉思汗一样,把他的江山传下去。

鞑靼由众多部落组成,达延汗的部落只是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