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淘金国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95淘金国度- 第1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29年前,奥地利一直面对经济低迷、高失业率与工商不振,正如她的南北邻国。这就令初生的民主十分不稳定。在1920年代末期,基督教社会党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政府主政。1933年,基于议会被解散,共和渐渐崩溃。

经过1934年的奥地利短暂内战后,共和国灭亡,被一个独裁法西斯政府取代。这个基督教社会党专政的政府和保安团统治国家,镇压其他政党、禁止言论自由。首相拥有大权,而基督教社会党则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令政府具有宗教专政的特色,有别于德国的纳粹主义。

最初,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及其继承人库尔特·许士尼格都向意大利求援。其实,奥地利法西斯主义与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比较相似,更甚于纳粹主义。墨索里尼基于国家安全,支持奥地利独立,防范德国扩张。只是后来,由于墨索里尼想借助德国的帮助去征服阿比西尼亚,于是与希特勒结盟,孤立了奥地利。

1934年7月25日,被定为非法的奥地利纳粹党刺杀了陶尔斐斯,意图发动政变但失败。其后,很多奥国纳粹党人逃到德国,然后与仍在奥地利的同党策划恐怖袭击,针对奥国政府,造成超过八百人死亡。许士尼格跟随陶尔斐斯的政策,坚持镇压纳粹党。

只是这个做法,遭到了已经完全掌控德国的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强烈不满,而希特勒一直想要统一日耳曼民族的思想也从没有放弃,德国重新崛起,生存的空间必须拓展,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每一个方向都是他的目标。

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无疑是阿道夫·希特勒扩张德国版图第一步的最好选择。

从1937年起德国先后向奥地利施压,要求奥地利政府承认奥地利纳粹党的合法地位,甚至让该党参与奥国政府事务。1938年,奥地利首相库尔特·许士尼格为了保存奥地利的独立,宣布进行公投,来决定奥地利应否与德国合并。然后,德国政府向他施压,要他将权力交给奥国纳粹党。但遭到许士尼格政府的强烈抵触。

时间一步步向前,就在1938年3月11日,奥国纳粹党突然发动政变推翻了奥地利的共和政府。

而让许多人震惊的是,3月12日,在德国国防军进驻奥地利时,不但没有遇到任何对抗,而且受到很多奥地利居民的欢迎。

就在这一天,国防军进驻奥地利,德国正式合并奥地利,组成了统一的大德意志,德奥日耳曼民族一统的愿望终得实现。

德奥统一是违背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的做法,而且是德国所做出的最大的一种试探,原本许多人都以为,英法政府此前虽然在阿比西尼亚战争,在萨尔区回归德国,在德国大肆武装军备,西班牙内战中一步步的对德退让,但绝不可能允许德国光明正大的走出扩展版图的道路,英法等原一战协约国势必都将发出最为严厉的反对声音。

但事实上,希特勒等人摸清了英法的命门,不希望战争暴发或者说中想将祸水东引苏联的英法在这一次依旧选择了退让,依旧选择了在口头上政治抗议的无用把戏,为后来的一切奠定了基础,自吞了苦果。

当然,不用以后,就在同一天,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让英法陷于进退维谷之中。

1938年3月12日,就在德国国防军进驻奥地利,希特勒正式宣布德奥合并的三个小时之后,德国特使里宾特洛甫,西班牙国民军领袖佛朗哥,阿拉斯加外交部长杨国平突然在阿拉斯加西撒特别行政管理区首府达赫拉市签署并宣布了一个惊人协议。

这个简称为达赫拉协议的三国协议,向外界公布了让英法无比震惊的决定。

根据协议规定,从即日起,佛朗哥代表西班牙政府将其所属的加那利群岛、摩洛哥北部包括休达、得士安所在的沿地中海岸狭长地带,西属摩洛哥伊夫尼、塔尔法亚等所有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权益转让给阿拉斯加。

虽然这个协议的内容并不多,甚至当中没有出现明确的价格,协议也没有涉及到三方的其他政治、军事或结盟协议,但在英法等国看来,这就是一种无声的宣示,就在德奥合并的同一天,在德国作保下,佛朗哥居然将他起事的海外根据地包括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加那利群岛和休达全部转让给阿拉斯加,这是一种默契吗,或者只是一种巧合,还是三方本意就是在告诉英法告诉其他国家,德阿双方形成了一种合作,一种相对密切的合作。

如果说其他的伊夫尼,塔尔法亚等西属摩洛哥土地,英法并不会太过在意,但休达和加那利群岛呢,休达跟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一样,都是真正扼守地中海出入海口的战略性要地,只是一在海峡北一在南罢了,作用其实都是一样的。阿拉斯加控制了这里,加上本就位于这一狭长地带的梅利利亚,雷拉岛,等于阿拉斯加人一举控制了整个直布罗陀海峡的南部,从此谁也无法在这个海峡威胁到阿拉斯加进出地中海了,反而其他国家都有可能受到了阿拉斯加的强大威胁。

而加那利群岛呢,事实上阿拉斯加人控制这里,其严重性一点都不低于休达。

加那利群岛是西班牙人现存的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上,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火山群岛。东距非洲西海岸约130公里,东北距西班牙本土约1100公里。距摩洛哥西南部海岸约100~120公里,分东、西两个岛群。东部岛群包括兰萨罗特岛、富埃特文图拉岛及6个小岛屿;西部岛群包括特内里费岛、大加那利岛、帕尔马岛、戈梅拉岛和费罗岛(又称耶罗岛)。面积7273平方公里,人口约有数十万。

这样一个群岛,他的战略地位是不用置疑的,地处大西洋海运线上的重要十字路口,是非洲、欧洲、美洲间来往轮船的重要燃料供应站。一个无比重要的中途站和补给基地。

西班牙强盛之时,这个群岛是西班牙前往美洲殖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地,只是随着西班牙的没落,这个岛虽然重要,但放在西班牙手里,将不再能威胁到任何人,英法美任何国家都能畅通无阻,但阿拉斯加不是没落的西班牙,这个群岛放在阿拉斯加手里,将会所以国家带来威胁,阿拉斯加掌控这个十字路口的重要基地,和平时期没有问题,但若是发生冲突的时候,足以带来致命的威胁。

英法在此之前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准备,他们甚至不知道阿拉斯加付了多大的代价才让佛朗哥将这里转让,但不可否认的就是德国人一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甚至他们隐隐感觉到,很可能真正的协议早就已经达成,之所以放在这一天公开,有其特殊的意义,甚至就是德阿两国向外界表达其态度和合作关系的举动,是在与德奥合并并行呼应的举动。

越是这样,英法即便知道阿拉斯加掌控这些地方将会带来的威胁,却越不敢轻举妄动,在他们想要采取激烈行动之前,必须先弄清楚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德阿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假如两国紧密联合,这样加上意大利,德意阿形成三国联盟,英法想要因此做出任何强烈反应都必须考虑清楚后果。

假如这只是一种正常的交易呢?他们同样不能轻举妄动,那就表示德阿关系还很微妙,有可能只是正常关系,但受到一点强烈刺激就可能将这种微妙关系转化成真正的同盟,将阿拉斯加推向德国?这绝对不行,这一刻他们似乎再次有了一战时期的感觉,那个时候的阿拉斯加同样是这样,似乎两不偏帮,却拥有着巨大的力量而两头得利,导致冲突双方都不敢轻易的得罪与他,导致阿拉斯加最后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而这一次,又是这样,甚至还没有看到大规模战争,但阿拉斯加却已经开始收获巨大利益了。

在达赫拉签订的协议只是一种对外宣传的交接协议,其实真正的有约束力的三方协议早在费城就已经签订,而阿拉斯加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在那份并没有公开的协议当中。

经过勒布雷和杨国平主持的与里宾特洛甫及德驻阿使馆人员的谈判中,最终基本上满足了三方的要求。提供给佛朗哥的武器装备最终只剔除了航母,其他的全部照付,而且阿拉斯加还承诺在两年提供一千万阿元的无偿援助予佛朗哥,并承诺中止与共和政府的任何交易。

若佛朗哥最终取得西班牙政权,阿拉斯加还将提供不低于三千万阿元的贷款给佛朗哥政府用以恢复西班牙战后经济,只是最终在政治上的援助阿拉斯加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这个条件,佛朗哥的代表库埃斯塔将军经请示后,也放弃了,光是援助和贷款加上那一大批武备,佛朗哥获取的利益也相当不错了。至少政治、军事上,德国人答应因此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效果差不多。

而对德国方面付出的代价,也与叶枫和里宾特洛甫商议的差不多,双方加强经济领域、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承诺若德向阿采购成品军备,阿方需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双方如有对等技术可相互公开交流,但阿拉斯加特许出口商品级别以上的不在公开交流和出售之列。

另外阿拉斯加还承诺此后在德国与第三方国家发生冲突或战争时,阿拉斯加需要保持中立,承诺不与德方敌对国家缔结任何盟约,与第三方国家的技术交流和相关贸易,其交易商品技术标准不得高于售于德国的商品技术标准。但若有直接威胁阿拉斯加利益的行为则此承诺作废,阿拉斯加有权采取任何行动。这一承诺有效期为十年。

而达赫拉协议只是阿拉斯加单方面提出的一种宣示搭顺风车的态度,事实上这个协议并不具备多少效力,所有一切有约束性的东西都在那份费城协议当中。

达赫拉协议上声明的是即日起转让,而这次的交接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就在协议公开后。英法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似乎早有准备的阿拉斯加军队便开始了行动。

协议公布后不到一小时,驻西撒阿斯凯马特军营的海军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