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颜药师接着,几乎有点得意了,说:“我们只需要派几百个士兵,今天晚上辛苦一下。在这里,我可是要给他们请功啊!天这样冷,还需要派他们去执行任务。”

完颜宗望说:“一定!一定!您完颜将军的提议,我们一定照办!给今天晚上执行任务的将士,人人发白银五十两,记功一次。”

完颜药师说:“我们今天晚上,就睡不得安稳觉,恐怕要受一点吵闹。我们只需要派几百士兵,沿着黄河的水边上敲鼓。本将军敢肯定,明天白天,黄河对岸就没有一个大宋的士兵了。为了爱护我们的士兵,为了我们的士兵不着凉,我们的士兵可以分三班轮流值班敲鼓。”

众金兵的将军,看着完颜宗望,这也是计策?需不需要执行?

完颜宗望看来是一个十分明智的统帅,大声说:“好!就照郭药师,郭将军,不!完颜将军的计策,派五百士兵,穿厚一点,沿着黄河河边,把战鼓敲响一点。”

完颜宗望也不知道郭药师的计策好不好。不过,仅仅派五百士兵,晚上敲一下战鼓,又不伤筋动骨,何乐不为呢!

没有效果,明天耻笑郭药师还有笑料。如果有效果,六万大军马上可以过河。实行!

黄河南岸的守军,有十二万,扎了十二个营寨。调兵遣将的将军是大宋宣抚副使折彦质。住在离黄河岸边几里的地方的中军帐里。晚上,听到鼓声。其实,鼓声对岸用力在敲,有个黄河,再传到中军帐,也声音很小。偏偏折彦质知道金兵已经到了对岸,今晚心神不宁,金兵的鼓声,他就听到了。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卫队,骑上马,跑了。

主将逃跑离开了中军帐,大家都看见了的。于是,中军帐的将领,士兵就东一坨,西一坨开始跑。很快,中军帐的将士都跑完了。

中军帐的将士一跑,很快,这个消息又传到了临近的营寨,附近的营寨又开始效仿。也没有将军出来制止。这个逃跑的行为向两边扩散,不到两个时辰,整个十二万的大宋军队,由于主帅逃跑,扩散为全军逃跑。

如果有一个将军出来制止,敌人又没有来,面前还有一道黄河天险,肯定可以少跑许多人,也不会得了传染病,十二万人一起逃跑了。

他比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被日本军队几千人追得四处逃窜,还要使人觉得耻辱。毕竟日本人还在后面追嘛!(不过也够叫中国人汉族人耻辱了)

这个折彦质是个将军,又是一个文人。现在都还有他的诗文传下来,可以见他的文采很好。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作为一个将军,是军队的耻辱,如果作为文人,是文人的耻辱。你手边有十二万人的军队,你身边有一条天险黄河,仅仅听到鼓声,就逃跑了。这是汉族人永远的耻辱。我也是一个汉族人,但是我们不能掩盖我们民族的耻辱。有多少文人投笔从戎,干下了惊天动地的功绩。文人不是贪生怕死的理由。以个人的牺牲换取民族的生存,才是每个汉族人应该有的品质,才是民族永远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李回部一万多人的军队,后面的支援部队,见十二万全部跑了,遂跟随进行了后撤。只是李回的部队没有垮,形成了整建制的撤退。但是,他,他这一支部队,仍然存在耻辱。敌人虽然多,能够一次渡过黄河的,毕竟人数太少,完全可以抵抗敌人、消灭敌人。

金兵第二天早上,看见河对岸旗帜仍然在飘扬,只是头天的人来人往没有了。对岸看不到一个人。

消息报告到完颜宗望处,完颜宗望还不相信。亲自到河边来看,哪里有大宋的兵的影子?

马上,完颜宗望派三十个士兵,作为试探,到对岸去侦查。他们五人一组,四面查看,也没有大宋人的影子才派船回来报告。

完颜宗望说:“郭药师真神人也!”

金兀术对郭药师的怀疑更加深了。大宋军队为什么敲了个鼓就全部撤走了?

金兵击鼓就吓走十二万人的军队,可以说旷古未闻。

金兵临近了大宋的京城----开封,而且来得十分轻松。

正文 第十九章 李纲将军

金兵在那里顺利地渡河。

可惜渡船太少,只有五条船。他们有六万多的军队人要渡。还有,他们每一个人有两匹马。一匹马相当于四个人的面积重量,它们还不那么老实,运输还困难。

金兀术后来是一个出名的军事家,他怎么不知道“半渡而击”的道理。

如果先渡三万人过河,没有了马,金兵不能在骑射上显出威力,大宋的军队可以出动十万人,轻松消灭金兵。如果由好的指挥官指挥,十万大宋兵,也可以消灭金兵的三万骑兵。大宋调二三十万人的军队,比金国容易得多。半渡而击,两面夹攻,全歼金兵的六万余人?

被歼灭的危险,这个担心在金兀术心里十分沉重。

他把这个东西告诉完颜宗望。完颜宗望告诉他,大宋没有他担心的那样的本事。他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金兀术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但与大宋人打交道的时间太少了。如果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仗就没有办法打了。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大宋朝廷的早朝开始了。

大臣们三呼万岁,三跪九叩。

早朝已经没有昨天热闹了。小赵皇帝的气色反而好多了。该滚蛋的已经滚蛋了,现在是该打仗的时候了,也是自己可以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还是宣读当天的战报。

沿黄河的十二万人的守军,在敌人的一夜鼓声中,消失了。后面的李回的一万多人的支援部队,也只得回撤。金兵已经利用小船在渡河。

小赵皇帝也惊得目瞪口呆。他还是一个穿越者,还有思想准备,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也吃了一惊。

有人在那里吼半渡而击。“半渡而击”,如果出动几十万军队,遇敌即跨,那真是天大的冤枉。大宋的军队这样没有使处?“没有使处”是四川老人们骂孩子十分严重的话。用来骂大宋军队都嫌轻了。是“臭狗屎糊不上墙”,也不解气。小赵皇帝在四川话里找不到话来骂大宋军队,心里很不解恨。

格老子,这是啥子军队,他妈的个x。小赵心里骂起来,感到十分不解恨。

大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少宰兼中书侍郎吴敏,同知枢密院士许翰皆主张抵抗金兵。

开封府尹李纲坚主抵抗。他说:“道君皇帝将宗庙社稷托付陛下,陛下岂能委之而去?今宗庙社稷,百官万民,皆在京师,舍此将欲何往?为今之计,当整兵马,固结人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小赵皇帝听了也十分感动。虽然他已经知道历史,但在历史的当口,亲自听了李纲的话,看到许多大臣迁都逃跑的言论,闻言也甚为感动,便问大臣们:“我们要抵抗金兵,总需要一个指挥京城保卫战的将军。谁可以作为指挥我们京城保卫战的将军呢?”

大家都面面相觑,默然不语。

见这个情况,李纲慷慨说道:“陛下,如不以臣为慵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

小赵皇帝见李纲出来主动担任将军。马上任命李纲担任尚书右丞、东京留守,兼行亲征行营使的“军事指挥权”。一个文人就这样担任了不应该文人担任的军事指挥权。

小赵皇帝虽然任命了李纲担任军事指挥官,心里的疙瘩反而更大了。这不是又重回到历史的轨道上了吗?

等到朝会结束,小赵皇帝留李纲下来,悄悄告诉他,今天晚上,由他通知军队的高级军官到城外参观我军的新武器。

小赵皇帝知道,一个军官如果有信心,他的那一支部队还可以战斗,如果他丧失了信心,这个军队也就完了。现在需要给开封的军官们增加保卫战一定要胜利的信心,京城保卫战才能够胜利。

下午,李纲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宣布:1、东京城处于军事管制中,诸门不再早启暮闭。2、城墙四面马上增加砖石、檑木、火油、火具、弩床、炮座等。3、各面城墙配备正规军(禁军)1.2万人,辅以厢军、保甲兵相配合。4、以其余马步军4万人,分为前、后、中、左、右五军,每军8000人,作为机动兵力。李纲把军事布置得更详尽、具体。

布置完毕,又骑马对全城的防务进行了一次巡查。

战争,由远而近。由职业军人压到了文人身上。这就是现在大宋重文轻武的历史现状。

下午,用了午膳,小赵皇帝在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的御驾亲征办公室,看沙盘的开封城。北面的城墙加护城河又加西面汴河、东面汴河,又形成了一个保护大宋开封南面的一道屏障。

汴河可以采取半渡而击的方法。一是敌人渡河的时候,用弓箭射击敌人,延缓、阻止敌人的进攻。二是敌人进攻的架势大,阻击效果不大,让敌人占一小块地方后,用大兵力对敌人的小兵力进攻,力求全歼敌人的过河部队。如果敌人多,可以通过多次歼灭敌人,达到大量消灭敌人的目的。

对一支信心不大的部队,也可以通过消灭少数敌人,来增加消灭敌人的信心。对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效果也会很好。

小赵皇帝把张文亮叫来,要他起草几条命令:

一、沿汴河巡逻的骑兵部队,巡逻的起点,向东西延伸二十里。不再住在骑兵部队,应该住在汴河河防部队的前端,直接受河防部队指挥使的指挥,向河防部队报告巡逻情报。

这个命令要下四道。两边的骑兵,两边的河防部队。

二、外城墙的西水门城门与两边城墙的士兵以及调来的民兵,马上准备抛打的石头。如果附近没有,或者不够,可以拆附近官员的假山。一定要备足,越多越好。明天完成。后天检查。

三、采购全城的石灰,运到外城汴河东门至外城西水门,二十丈一堆,每堆500斤。

四、采购箢篼,每堆城墙上的石灰上,放上十只。

五、开封附近的硝石硫磺厂的现有存货,马上运到京城部队仓库。全国的硝石、硫磺厂,现在要不停地生产。京城现有的木炭全部采购到部队仓库。

六、给水磨坊下达硝石十万斤、硫磺三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