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10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题。

改革前的赫梯国王的权力受到彭库斯会议和图里亚斯会议的制约。这两种会议有权决定王位继承,还管理司法等事务。王位继承问题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动乱。

铁列平确定了王位继承的原则,即首先应由长子继承王位,长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继承,依此类推,如果没有王子继承,就让长女选择丈夫做国王。王室内部互相争斗杀戮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国王不得任意杀戮其兄弟姊妹,王室内部纠纷由彭库斯会议做出裁决,国王亲属犯了罪,只由其本人负责,不得牵连其家属,也不得没收其财产。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

之后的赫梯君主苏皮卢利乌玛斯一世,在完善都城哈图沙什城的防御之后,发动了对米坦尼的战争,收复伊苏瓦城,继而攻占其都城瓦苏冈尼,灭米坦尼王国,叙利亚中部部分地区归于赫梯版图。

苏皮卢利乌玛斯一世驾崩后,由长子阿尔努旺达二世即位,仅一年后,他死于宫廷阴谋。

赫梯由幼子姆尔希理二世继位,这位骁勇善战的年轻皇帝,在迎娶代表战争女神伊修塔尔的国家最高女祭司为侧妃后,攻陷了卡赫美士城,完成了对叙利亚的征服。

同年,被称为世界中心的巴比伦加喜特王朝,也迫于其强大的军事,向姆尔希理二世敬献公主作为其侧妃后,龟缩在巴比伦尼亚平原的一隅苟延残喘,就此,赫梯帝国正式登上了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安那托利亚高原,这块广阔土地之上主角的位置。

公元前15世纪末至前13世纪中叶是赫梯历史上的新王国时期,正值赫梯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编制了《赫梯法典》。在国王苏庇努里乌马什统治时期,赫梯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的实力,攻占了米坦尼王国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国王。他自己的儿子也成为其他一些小国的国王。

赫梯在新王国时期在叙利亚同埃及进行了争霸战争。霍连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这些埃及第19王朝前期的法老们同赫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交战双方在卡迭石战役中受到惨重损失。在赫梯新王哈图西里二世执政时,赫梯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83年缔结了和约。

公元前1246年,国王哈图西里三世采取和亲政策,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

迄今有和约传世的最古老的战争,就是公元前14世纪末叶至前13世纪中叶,古代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延续数十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卡迭石之战,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战后缔结的和约,是历史上保留至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条约文书。

古代叙利亚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结,扼古“锡道”要冲,是古代海陆商队贸易枢纽,历来为列强必争之地。

早在公元前第3000纪,埃及就多次发动过对叙利亚地区的征服战争,力图建立和巩固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

但埃及建立霸权的努力遇到了埃及强邻赫梯的有力挑战。约公元前14世纪,当埃及忙于宗教改革无暇他顾时,赫梯迅速崛起,在其雄才大略的国王苏皮卢利乌马斯的率领下,积极向叙利亚推进,逐步控制了南至大马士革的整个叙利亚地区,沉重打击了埃及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约前129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决心重整旗鼓,与赫梯一争高低,恢复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为此,拉美西斯厉兵秣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赫军团,连同原有的阿蒙军团、赖军团和塞特军团,加上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拥有4个军团,2万余人的兵力。

公元前1286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和比布鲁斯。次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世御驾亲征,率4个军团从三角洲东部的嘉鲁要塞出发,沿里达尼河谷和奥伦特河谷挥师北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进至卡迭石地区,于卡迭石以南约15英里处的高地宿营,位于奥伦特河上游西岸的卡迭石,河水湍急,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是联结南北叙利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军队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埃军试图首先攻克卡迭石,控制北进的咽喉,尔后再向北推进,恢复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

就在埃及举兵北上之际,一场紧锣密鼓的备战活动也在赫梯全面展开。拉美西斯二世还未启程,赫梯即从派往埃及的间谍那里获悉了埃及即将出兵远征的秘密情报。

赫梯王穆瓦塔尔召开王室会议,制定了以卡迭石为中心,扼守要点,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粉碎埃军北进企图的作战计划。

为此,赫梯集结了包括3500辆双马战车在内的2万余人的兵力,隐蔽配置于卡迭石城堡内外,拟诱敌进入伏击圈后,将其一举歼灭。

拉美西斯二世率军在卡迭石附近高地驻宿一夜后,于次日清晨指挥主力部队向卡迭石进击,意欲在黄昏之前攻下该堡。拉美西斯二世率阿蒙军团冲锋在前,赖军团、普塔赫军团居后跟进,塞特军团由于行动迟缓,尚滞留在阿穆路地区,一时难以到达战场。

当阿蒙军团进至卡迭石以南8英里的萨布吐纳渡口时,截获两名赫梯军队的“逃亡者”,这两名实为赫梯“死间”的贝都因游牧人谎报赫梯主力尚远在卡迭石以北百里之外的哈尔帕,并佯称卡迭石守军士气低落,力量薄弱,畏惧埃军,特别是叙利亚王侯久有归顺埃及之意。

拉美西斯二世信以为真,立即指挥阿蒙军团从萨布吐纳渡口跨过奥伦特河,孤军深入,直抵卡迭石城下。

穆瓦塔尔闻讯迅即将赫梯主力秘密转移至奥伦特河东岸,构成包围圈,将埃军团团围住。拉美西斯二世从刚刚捕获的赫梯俘虏口中始知中计,立即派急使催促赖军团和普塔赫军团紧急来援。

当赖军团到达卡迭石以南的丛林时,早已设伏于此的赫梯战车出其不意地攻其侧翼,赖军团损失惨重,接着,赫梯军队以2500辆战车向埃军阿蒙军团发起猛烈攻击,埃军士兵一触即溃,四散逃命,陷入重围之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侍卫的掩护下,左突右挡,奋力抵抗,并祈求阿蒙神的庇佑,还将护身的战狮放出来“保驾”。

在此危急时刻,埃军北上远征时曾留在阿穆路南部的一支部队赶到。这支援军呈三线配置,一线以战车为主,轻步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步兵和战车各半,突然出现于赫梯军队侧后,对赫梯军猛攻,把拉美西斯二世从危局中解救了出来。

埃军连续发动6次冲锋,将大量赫军战车赶入河中。赫梯王也增派战车投入战场,猛冲埃及中军,并令8000名要塞守军短促出击,予以配合,战斗十分激烈。

黄昏时分,埃及普塔赫军团先头部队赶到,加入战斗。入夜,赫梯军退守要塞,战斗结束,双方势均力敌,胜负未分。

此后的16年中,战争延绵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之战轻敌冒进的教训,改取稳进战略,一度回到奥伦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会战的策略,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约于公元前1269年,由继承自己兄长穆瓦塔尔王位的赫梯国王哈吐什尔提议,经拉美西斯二世同意,双方缔结和平条约。

哈吐什尔把写在银板上的和议草案寄送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

条约全文以象形文字被铭刻在埃及卡纳克和拉美西乌姆寺庙的墙壁上。条约规定:双方实现永久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关系,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双方承诺不得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

条约签订后,赫梯王以长女嫁给拉美西斯二世为妻,通过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同盟关系埃及与赫梯的争霸战争,是古代中近东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代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当时的赫梯也处于其鼎盛时期。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军事较量,使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严重削弱。埃及并未达到恢复亚洲属土的目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后继者日益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从爱琴海的小亚细亚一带席卷而来的“海上民族”的迁徙浪潮,与利比亚部落的入侵相呼应,日益动摇法老的统治,曾经一度强盛的新王国逐步陷入瓦解之中。

赫梯虽然占有叙利亚大部,一度雄视西亚。但与埃及战争后,本来就不甚稳固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动摇,不久即开始衰落。到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侵入赫梯,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臣属国家纷起反抗,赫梯国家迅即崩溃。至公元前8世纪,完全为亚述所灭。

赫梯人和埃及人一样,曾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文明,他们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世代征战让赫梯人认识到没有强劲的军队是不行的。赫梯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铁方面颇具名气,是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

赫梯神话是赫梯人的主要文学表现方式,包括根据古代苏美尔人的创世和洪水传说改编而成的作品,赫梯的宗教也照搬美索不达米亚的多神崇拜。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献祭、斋戒和祈祷,而不具备伦理意义。

赫梯以楔形文字记述自己印欧语系的语言,创造了赫梯楔形文。赫梯还另有一套象形文字,用于铭刻和印章,这可能是受哈梯人原始图画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

赫梯人最突出的文化成就当属法律体系,以《赫梯法典》为代表的赫梯人法律,要比古巴比伦的法律更人道,判处死刑的罪过不多,更没有亚述人法律中那些诸如剥皮、宫刑、钉木桩等酷刑。

赫梯人的艺术才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