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见自家大王都发了话,那些土人顿时发出了一声欢呼,在为首的那个阿坎的带领下,疯狂的朝着村口的防线冲击,不时的有土人中箭倒地,但是却不能阻挡土人们进攻的热情。

“杀!杀!杀啊!”

阿坎是个身高体壮的土人,和身旁的土人相比明显要高壮了许多,手里拿着一把黑漆漆的大刀,肩膀上还带着一支箭,鲜红的血顺着胳膊,不断涌出,但他却浑然不觉,只顾着冲锋。

冲到村口的土墙处,一翻身就跳了上去,挥刀朝着一个村民就砍了过去,眼看着那个村民就要身首异处,突然一把刀飞了过来,正好剁在了阿坎的脖颈处。

“啊……”

阿坎的惨呼声嘎然而止,杜平生冲上来一把攥住刀柄,横着一拉,就将阿坎的脑袋给割了下来,土墙下的土人见了,也是大惊失色,阿坎是他们部落当中最强大的勇士,如今居然被一个汉人这般轻易的就割了脑袋,土人怎能不惧,方才还因为重赏,被激发起的士气也一下子就被恐惧所取代了。

在土人阵后的那个大王见了也是一阵胆寒,阿坎可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勇士,可是这才一照面,就被土墙上那个少年一刀砍了脑袋,这还了得。

“快撤!快撤!”

他现在也顾不得杜睿身上有可能带着的珍宝了,还是保命最要紧,自家的大王一逃,剩下的土人自然也就没有方才那一往无前的气势了。

杜平生此前得了杜睿的命令,自然也不会穷追猛打只是招呼着村中的青壮对着那些落单的土人放箭,大概是身在异乡,环境险恶的缘故,这些村中的青壮箭法都格外出众。

待到那些土人都逃散了,杜平生带人下了土墙,方才的厮杀场上,留下了五具土人的尸首,还有两个被射中了腿,来不及逃的土人成了俘虏。

“你这蛮人,今日落在咱们的手里,也是你的报应,看我为被你们这些蛮人残杀的乡亲们报仇!”

一个青年,说着挥刀就要砍,杜平生见了连忙将他拦住,道:“且慢,不要杀他,我家少爷还有话要问!”

那个青年见状一愣,不过方才要不是杜平生,他们这个村子很有可能就要遭逢大难了,更何况,杜睿一行人进村的时候,他们也都在场,连一向受人尊敬的里正都对杜睿一行人毕恭毕敬,他自然也不敢造次,虽然心中不甘,但还是将那两个受伤的土人交给了杜平生。

杜平生带着两个土人进了村子,朝张里正家中走去,一路上有不少村民围观,对着那两个嘴里屋里哇啦乱叫的土人指指点点。

杜睿见杜平生平安归来,还抓了两个俘虏,也是暗暗点头,杜平生虽然混沌,但跟在他身边日久,也总算是开窍了,和他的哥哥杜平原自然是不能比,但也是粗中有细。

那两个突然普一被杜平生扔在地上,就要逃走,站在他们身后的杜平生上去一人一脚,将此人踹翻在地,周围的青壮上去又是一阵拳打脚踢,总算是老实了下来。

杜睿见二人跪倒在地上,嘴里说着他听不懂的语言,也是一阵皱眉,转头对张里正道:“老丈!村中可有人通蛮语!?”

今日要不是杜睿主仆在,这个存在了数百年的村落很有可能就此消亡了,张里正此时对杜睿除了天生的敬畏之外,更多的还是感激,听杜睿问起,忙道:“此地的汉人与蛮人也时常交易,老汉便懂蛮语!”

杜睿闻言大喜,道:“好!老丈权且做个通译,将我的话说与这两人听。”

张里正连忙点头,先对着两个蛮人喊了几声,那两个蛮人立刻安静了下来,面带惧色的看了看杜睿,又说了一阵。

张里正对杜睿一拱手,道:“侯爷此时可以问了!”

杜睿点点头,道:“你问问他们今夜为何要袭击你们的村落!”

张里正将杜睿的话翻译给了那两个土人听,一个年岁稍大一些的土人忙道:“是阿里不哥说有衣着华丽的汉人进了你们的村子,我家大王就想着带人来……来看看!不!是来抢些宝物!”

杜睿听了张里正的翻译,心中不禁一阵苦笑,他不过是想要走走看看,却不成想险些给这个台湾岛上的汉人村落带来灭顶之灾。

“你们的部落有多少人,在这附近还有多少部落!”

两个土人听了杜睿的话,对视了一眼,还是那个年岁稍大的土人道:“部落里男女老少有七百多人,这附近还有三个差不多大小的部落!”

杜睿接着又问了一些事情,总算是将如今这台湾岛上的情况明白了个大概,如今岛上还没有一个强大到可以一统诸部的势力存在,那些部落大多都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也时常存在攻伐。

至于此地汉人的势力,因为此时距离当年东吴开拓夷州,年代久远,当年迁移过来的汉人后代,存在的已经不多了,像他此时身处的这个村落已经不小了。

那两个土人被带了下去,杜睿见张里正面有忧色,便道:“老丈可是担心那个部落再来搅扰!”

张里正叹道:“侯爷有所不知,小老儿年幼时,曾听村中的老人说过,当年先人来这夷州之时,大约还有三五万众,于这岛子的南端其势不小,可自从永嘉之乱后,岛上便于中原失去了联络,当年朝廷置办的官吏也大多逃了回去,汉人无人统领,不断被当地的蛮人杀害,这附近也只有我们这村子因为在山口之中,才能免遭涂炭。”

张里正说完,见杜睿并不言语,突然跪倒在地,大声道:“侯爷乃大贵之人,我等夷州汉人虽然久离中原,背反祖宗,罪无可恕,然赤诚之心,终年不改,仰天朝如敬父母,还望侯爷回返之后,能代我等弃民呈奏圣上,盼圣上能早发大兵,救我等海外弃民于水火,小人等感激不尽!”

杜睿闻言一怔,连忙将张里正搀扶起来,道:“在下出海,也未曾得过圣上的旨意,海外汉民的处境,在下虽已知之,然却也不能明言承诺,在下如今只有一言,华夏一脉,同族同宗,他日在下回返之时,在圣上面前,定然会据实以告,圣上乃千古一帝,定然不会坐视尔等身处水火。”

张里正闻言,又跪倒在地,泣道:“侯爷之恩,天高地厚,小老儿代这夷州岛上的汉人百姓鞋侯爷大恩。”

杜睿看着跪了一屋子的百姓,心中也是不禁一阵感叹,他知道若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只是在此处勒石树碑,便继续远行的话,等到他回来之时,这里的汉人百姓恐怕也就十不存一了。

当即带着杜平生等人返回了岸边,找到冯茗,命他火速差人乘船返回泉州港,将他的奏折面呈太宗亲启。

冯茗也不敢耽搁,当即差人盛了一条随行的剪帆船返回泉州港,此次杜睿远行,除了三十艘盖伦帆船之外,还有二十艘剪帆船随行,当夜就有一艘剪帆船,离开了船队,朝着来的方向驶去。

杜睿虽然安排已毕,却还是不禁想着方才在那汉人村落之时,张里正的话,海外弃民,华夏历朝历代,对待他们这样的海外移民,大概都是如此称呼,但是在对待这些人的态度上,却是大不相同,比较鲜明的便是明政府和满清政府了。

明朝政权是在异族统治后光复华夏的汉人政权,更是中国历史上正统性最强的朝代之一,与汉朝相匹敌,便是唐宋也皆有所不及,而人们所说的王朝的正统性,实际上就是政权来源的合法性。

这种立国基础既给明朝打上了鲜明的汉族民族主义烙印,同时也使这个朝代更具有国家民族责任感,这种民族责任感,即便是当今大唐煌煌盛世也略有不及。

明朝建国之初的政治纲领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是将汉族民族主义,重建中华传统道德、民本主义结合在一起做为立国之本的,在明太祖时代,这些纲领基本得到了全面的实行。

儒家思想,特别是提倡民族大义和民本思想的程朱理学,在明朝是做为宪法性意义的存在,是政权合法性的源泉。而儒家核心的“华夷之辨”和“仁”的思想,都要求是否维护汉族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关乎这个政权是否属于合法政权的重要标准。

同时,科举制度在当时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公平化和广泛化的社会阶层流动,使政权中枢能向认同中华的各阶层人士敞开,使基层民意最少阻碍的进入上层。

而明朝政治的公开性,在中国也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加强了政权与民间舆论的互动性,明朝社会舆论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同样是以后很难达到的。

同时也有很重要的一点,按照儒家思想,明朝最高统治者是不可以将国家的、汉族的利益与自身利益视为对立面,而且明朝内阁权力的增加和制度的完善,也使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的能力不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在重大决策上是很难做出明显违背基本民族利益、道德和意愿的行为。尤其不可能做出站在外族和外国立场上损害汉族和中国利益的决策。

在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西班牙人和菲律宾土著屠杀华人的事件,当时明朝政府在同一时期内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战争,即万历三大征。在西北的宁夏,西南的播州,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六年长达七年,与日本在朝鲜进行的战争。

虽然这三场大战明朝都取得了全胜,体现了明朝政府和万历皇帝的杰出决策能力。但战争对国家军事和财政能力的损耗也是极大的。建州通古斯酋长奴儿哈赤正是利用这时机扩展自己势力的。

因此,在明朝处于财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万历皇帝决定允许平民开矿,通过征收矿税来缓解财政危机。但由于工商业阶层的抵。制,以及代表工商业利益的官僚们的反对,同时也有执行方面的问题,使这一措施收效甚微。

而此时,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银通过菲律宾的大量流入,使明朝误以为菲律宾有银山可采,再加上一些人的诱导,明朝派官员来吕宋调查,试图在此开辟财源。

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恐惧,担心这是明朝征服的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