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倭国水军首先进击大唐水军的中军巨舰,意图将大唐水军由中军为突破点,分割为两部,并分别加以围困,然后歼灭之。

大唐水军统率刘仁轨见此形势,不禁冷笑道:“倭人也就这么点儿小把戏了!”

遂命令大唐水军自中军佯撤,引诱倭国水军,进入大唐水军水阵,倭国水军不辨其计,争先恐后,毫无次序的冲入唐新水军水阵。

待倭国水军完全进入之后,大唐水军即由左右合围之,倭国水军被完全围困在水阵之中。此时,双方水军水战已进入胶着状态。

大唐水军凭借船高厚舰,自上而下发射火箭,猛火油,倭国水军因舰小船薄,纷纷中火燃烧,水军军士纷纷弃船跳入海中,又于海中中箭,顿时丹血四溢,海水为之一赤。

见此形势,倭国水军统率当即命令向大唐水军舰船发射火箭,奈何大唐水军船高舰厚,虽然一处着火,随即可以扑灭。

眼见发射火箭亦无作用,倭国水军登时慌乱。有的舰船不辨方向与大唐水军巨舰相撞,即刻沉没,军士死伤无数。有的舰船慌忙逃窜,烟雾之中不分敌我,竟然与己方船舰相撞,亦即沉没,军士亦死伤无数。

倭国水军统率来岛大津于是仰天而誓,切齿而嗔,自刎而死,其后,倭国水军残军溃退。

是夜,倭国水军残部,天智天皇愁眉不展的思索着,仁川海战的失败,使这个倭国至高无上的人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从信心百倍与大唐帝国抗衡的亢奋心态,一下子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他此时终于认识到,大唐帝国作为当世第一强国,倭国想要和大唐抗衡,现如今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基础,而想要在未来战胜大唐,就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备中央集权体制,加强和巩固王权,建立健全各种律令制度,同时努力改变治国安民的基本国策,大力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崇尚节俭,加强吏治以省民力,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将已经停滞了熟稔的大化革新进行下去。

在原本的历史上,倭国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事实也表明,此后的数十年时间内,倭国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历了一场大败,天智天皇如今也彻底清醒了下来,他知道要使日本发展起来,就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否则,发展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天智天皇颇有点儿埋头三十年,抬头再相见的意思。

历史上,在经历了白江口之战的失败之后,倭国也确实不断修补与大唐的关系,还在对唐关系中谋求改变称藩称臣的不平等地位。

同时,对新罗也表现出较高热情,不断派使与新罗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公元七百零三年,倭国派了一个二百零四人的使节团赴新罗,谋求改善和发展关系。

公元七百零九年,新罗使者抵倭访问,倭国朝廷设宴款待,右大臣藤原不比亲切接见,要求与新罗“成往来之亲,结两国之好”。并转送新罗王大批丝绸锦缎。在整个奈良时期,倭国与新罗之间使者往返达三十八次之多。

发展对唐关系,全面吸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也成了当时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内容。派遣唐使,就是其重要措施。

但白江口之战前后,倭国派遣遣唐使的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外交途径,维持其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同时探听大唐的对倭政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免遭不测之祸。

白江口之战以后以及整个奈良时期,倭国都不再计较朝鲜半岛南部的利害得失,而是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到民间风俗习惯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儒学、佛学、文学、体育、娱乐等,全面吸收大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以致形成了所谓“唐风文化时代”。

而大唐作为当世第一强国,政治经济文化均处领先地位。因此,所谓四方蛮夷朝贡之国络绎不绝,或求其庇护,或与之发展贸易,吸收其思想文化成果。作为唐王朝,只要承认主从关系,不论国家大小,皆爱之如一,怀柔存抚。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唐出兵帮助新罗的主要目的,就是扶持弱者免遭欺凌或吞并,借以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继续保持业已存在的关系,满足天朝大国的虚荣心理,当政治的外交途径行不通时,才出兵帮助新罗大败百济与高句丽,完成统一的。

白江口之战之后,大唐主动从朝鲜半岛撤兵,进一步加强了同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使统一后的朝鲜半岛经济文化得到更快发展,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当中来看,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新罗和唐朝联军取得白江口之战的胜利,有利于遏制日本对朝鲜半岛南部的渗透和蚕食。因为大和国在统一扶桑列岛后,经济文化很快发展,同时,倭国又不断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势力,四世纪中叶时,派兵侵占了朝鲜半岛南端的任那,作为向北吞食发展的据点,但在新罗统一并不断强大起来以后,才驱逐了倭国在朝鲜的侵略势力,这对东亚地区和平和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白江口之战后,倭国致力于发展与唐关系,目的在于吸收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成果,而当时主政的高宗李治也不计前嫌,主动遣送白江口之战的日本俘虏回国,并派遣在唐的倭国留学生和学位僧回国,借以改善两国的关系,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唐倭关系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但是现在历史已经发生的改变,如今的大唐照比原本历史上的高宗一朝更为强大许多,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做那么多表面文章,宣扬自己的仁义道德了。

即便是太宗当真有这个心思,杜睿也是万万不肯的,对待倭国,从前世而来,切身感受过倭人对华夏创伤的杜睿就只要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彻底的根除。

而此时的天智天皇虽然在经历了一场惨败之后,认清了现实,但是就好像一个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样,天智天皇也是如此,水军虽然败了,然而陆军毕竟还没有上阵。

此时倭国的大军还剩两万多人,天智天皇就像个赌徒一般,在休整了一夜之后,突然再次杀奔了仁川港,刘仁轨“防备不及”之下,被倭人偷袭得手,慌忙败退。

天智天皇见偷袭得手,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催促进兵,一日之内行军百余里,一直奔袭到了日山城。

志得意满的天智天皇哪里知道,看似一派顺利的攻势,其实完全都落入了杜睿的算计之中。

杜睿原本就没打算让倭人离开朝鲜半岛,所以才命令刘仁轨在水师大捷之后,放倭人上岸,原本如何让倭人上岸,杜睿还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可是谁也没想到,天智天皇居然如此不智,头脑一热,就杀上岸来,反倒是让杜睿省了不少麻烦。

亲手宰掉一个倭人天皇,这是杜睿前世和所有前辈愤青最大的梦想,没想到如今这个梦想居然在他的身上实现了。

念及此处,杜睿也忍不住兴奋起来,让身旁的众将顿时莫名其妙。

“兄长要教训这些倭人,何需如此费手脚,只要给小弟一万人马,定然能杀得那些倭人哭爹喊娘。”秦束想着那些倭人的装束,不禁阵阵不屑。

此时节,倭人在各个方面都依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之中,身上穿的是竹甲,手里拿的也是竹枪,东洋刀的冶炼技术还没有传过去,论装备,倭人完完全全处于下风。

秦用忙道:“你懂什么,大帅如此安排,必有深意!岂是你能胡乱揣测的!”

秦束闻言,吐了吐舌头,也不敢说话了,他平生只怕两个人,一个是已经亡故的秦琼,还有一个就是秦用这个长兄,对于杜睿,他则是打心底里那么敬服。

杜睿如今心情大好,就好像天智天皇的脑袋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一样,对秦束的话,也浑然不在意,笑道:“倭人生具狼性,如今国力远不如我大唐,尚且要兴兵挑衅,一旦让其一朝得志,恐怕为祸华夏!”

倭人能威胁到大唐的安全?

众将虽然不说话,但是脸上的表情分明写着“不相信”三个字,也难怪他们不相信杜睿说的话,如今大唐国力鼎盛,威加四海,岂能是小小的倭国可以抗拒的。

他们不了解华夏与倭国日后所经历的那场大战,杜睿却是一清二楚,即便现在的倭国在大唐眼中还是羸弱不看,杜睿却也不敢怠慢,能将一切隐患消除在未发生之前,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

日山城前,倭人正在耀武扬威的准备进攻,如何能想到,他们已经落入了大唐军队的包围之中。

日山此地,四面环山,地势异常险要,只有日山城前面,有一小块平原地带,如今倭人志得意满这下,居然不管不顾的冲进了这么一个口袋阵,不是找死,还能是什么。

“兄长!弟兄们都准备好了!就等兄长的将领!”秦束骑在马上,手中紧紧的握着一对金蛟锏,眼睛里满是杀戮前的兴奋。

杜睿点了点头,道:“好!下令全军出发,不要放过一个倭人,告诉将士们,此战不要俘虏!”

秦束虽然想不明白杜睿为何如此痛恨倭人,但既然杜睿说了,他自然就要照办,更何况,不要俘虏,他也省得麻烦了。

皇极天皇正准备下令攻城,突然四周围传来了无数的呐喊声,紧跟着无数唐军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

皇极天皇见状大惊失色,看向了一旁的上野小稚子,怒道:“你不是说唐人都已经逃到百济去了吗?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儿!?”

上野小稚子是皇极天皇的宠臣,专门负责的就是倭军的斥候部队,见状也是脸色苍白,他预感到自己中计了。

“陛下!臣当以死谢罪,然而此时还是尽快逃吧!我们中了唐人的奸计了!”上野小稚子大声喊道。

皇极天皇哪里还能猜不到这个,当即命人开路,准备突围。

然而来的容易,想要走,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倭军连日赶路,早就已经疲惫不堪,如今看到唐军铺天盖地的杀奔顿时丧胆。

秦束,秦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