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4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宗闻言,也满是欣慰的点了点头,精神都跟着好了很多,李承乾已经有了着落,他相信,在杜睿和褚遂良这两位大臣的辅佐之下,李承乾可以守住李家的江山,可以延续贞观之治的辉煌。

松了一口气,会想起自己的一生,有自得,但同样也有遗憾,当初和杜睿总论天下事,曾立誓要纵横寰宇,气吞八荒,可天不假年,如今已然没有这个机会了。

“承明,你可曾还记得贞观五年的时候,你曾在承庆殿内和朕说过的那番话!”

杜睿一愣,立刻就回想了起来,忙道:“圣上!微臣不敢旦夕忘却!”

太宗点头道:“这就好!你我君臣曾立誓要让炎黄子孙成为整个世界的主宰,现在朕不能去实现这个宏远,就只有靠你了!澳洲,美洲,欧罗巴!朕会在天上看着你去实现这个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的!”

杜睿面色郑重的答道:“圣上,臣可以向圣上保证,微臣一定会辅佐太子殿下,实现圣上未尽的夙愿!”

这个时候,再说那些虚的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就连太宗自己都知道,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单凭喊上两句万岁,就当真能让太宗病愈的话,杜睿宁愿喊上一千次,一万次,可是这个当口,什么都不如说上几句实在的话。

太宗也是欣慰的叹道:“如此的还,这下朕就放心了。”

说完又是长叹一声,眼睛看着幔帐,眼神之中颇有些英雄迟暮之感,他的丰功伟业,他的盖世豪情,就要终结了,未尽的夙愿,也只能交由后世来完成了。

突然太宗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伸手指向了西方:“还有……”

杜睿自然知道太宗想到了什么忙道:“圣上不用担心,臣家中商队往来东西,对那边的情形也有所探查,如今三家混战,此消彼长,打得不亦乐乎,微臣早晚会将他们收拾了!”

太宗闻言,这才放心下来,点点头,对着王德道:“叫他们都进来吧,朕有旨要宣。”

王德知道太宗所指的是那些还候在外面的大臣,于是把他们喊进来。

太宗当着众臣地面道:“杜睿接旨。”

杜睿连忙跪下,道:“臣杜睿在。”

“加杜睿太子太师衔,领总参谋部,兵部尚书职司。”

众大臣听了丝丝倒吸了口冷气,这些官职无不是二品,甚至从一品地官职,而且太宗将总参谋部,兵部全都交到了杜睿的手上,分明就是将这一国的兵权都给了杜睿。这是何等的信任,可是杜睿会接受吗?以他一向淡泊名利的态度,他会接受吗?

可是没有想到杜睿却答道:“微臣杜睿领旨谢恩。”

太宗点点头,接着道:“承乾,杜爱卿,你们过来。”

杜睿和李承乾对望了一眼,走到太宗地身前,太宗将他们的手拉在一起,说:“朕眼看是不行了。”

杜睿和李承乾连忙打断太宗的话:“圣上(父皇),您现在精神好转了,很快就没事了。”

李承乾悲从中来,泣道:“父皇,您会没事的。”

太宗闻言,笑着用手抚着李承乾的头说:“痴儿!人哪有长生不死的!朕这个父皇对你严厉了一辈子,你可不要怪父皇啊!”

太宗在李承乾面前当了一辈子的严父,直到此时,才算是真情流露。

李承乾忙道:“儿臣知道,儿臣都知道,父皇对儿臣严厉,是为了儿臣好!”

太宗点点头,然后望着杜睿道:“杜爱卿,你真是我大唐福星,贞观之治能有今日的景象,你出力不小,朕都知道,最难得的你不贪功,朕今天便将太子交给你了!”

杜睿忙道:“微臣在这里向天发誓,此生定然帮助陛下和太子殿下铸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太宗听了很高兴,道:“很好!很好,那样朕就可以安心地去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宗驾崩

太宗居然真的向杜睿托孤,在场的大臣们一个个全都瞪大了双眼,太宗看重杜睿,这点他们早就知道,可是谁都没想到太宗对杜睿的重视居然达到了这种程度,以一国之事托付,这是多大的恩宠和信任。

杜睿也被太宗的举动吓了一跳,忙道:“微臣不敢担当此重任,还请圣上收回成命。”

太宗看了看杜睿,脸上突然泛起了笑容,道:“杜爱卿,你不用过谦,朕是看好你的,你有大智慧,大忠心,将太子托付与你,朕放心。”

杜睿闻言,虽然内心感动,可面上却是一阵踌躇,他想答应,可是心里却还有所顾虑。

太宗显然看出了杜睿在担心什么,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诸位爱卿!朕还要说一句话,你们都要听好了。”

这些大臣见到太宗虽然精神气很好,可脸上泛起一大片潮红,知道他已经没多长时间留在这世上,现在他每说一句可以关系到以后大唐的去向,连忙应诺。

太宗鼓足了力气,道:“朕要和你们说的话就是杜睿此子自幼就是自学成才,没有人指导,他有些事不合礼制,然无论他做什么,只要不谋逆,众卿皆不可谏。”

不可谏!

那岂不是让杜睿可以为所欲为了?这如何使得!

褚遂良第一个走上前,道:“圣上,这个不合礼制,杜大人既然位居朝中重臣,手握重权,一言一行自当恪守为臣之道,受人约束,若是不可谏的话,岂不是……”

太宗此时是回光返照,脑子也清醒过来,他看着褚遂良道:“褚爱卿,朕知道你是忠心于皇室的,也知道你的担忧,可是你们大家都来想想,杜睿虽然年纪尚轻,可做了多少事情。”

听了这句话,众人顿时默然不语,说到杜睿这些年创造的功业,贞观一朝,还当真无人能比,可以说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杜睿当居首功之臣。

几次三番率军出征,为大唐开疆拓土,倡导变法,使大唐民富国强,出海远洋,更是为大唐带来了无数的财富,开拓了眼界,这等功绩,便是房玄龄,魏征,李靖等人复生,也无法与之相比。

褚遂良默然无语,但这时却有一人奏道:“可是圣上,要牢记王莽之鉴。”

居然将杜睿比作了王莽,杜睿闻言面色也是陡然一变,回头看去,见说话的乃是工部尚书许敬宗。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入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即参加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后唐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

公元634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改中书舍人。

公元643年,因完成武德、贞观两朝《实录》封高阳县男,权检校黄门侍郎。

公元645年,太宗亲征高丽,许敬宗为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在辽阳驻跸山大败高丽兵,许敬宗立于马前起草诏书,深得太宗赞赏,从此专掌诰令。

唐高宗嗣位,任礼部尚书。后因子女嫁娶、受贿被弹劾,贬为郑州刺史。

公元652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奉敕主编《文馆词林》一千卷,分类纂辑自先秦至唐代各体诗文,保存了大量文献。

公元655年,复拜礼部尚书。此年高宗欲立武则天为后,众大臣谏阻,惟许敬宗促成其事。

公元656年,加太子宾客。不久拜侍中,监修国史。

公元658年,进封郡公、中书令。

公元662年,改任右相,加光禄大夫。

公元663年,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仍监修国史。著有文集80卷。子许昂、孙许彦伯俱历官太子舍人。

历史上的许敬宗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许敬宗为官累任中书令和太子少师,这不仅是凭他支持武则天为后换来的,曾监修国史,两为帝师,这个人非常有才气,这也是太宗皇帝、高宗和武后一直欣赏他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他支持高宗立武氏为后。在封建王朝的正史中都是以李唐为正统,武则天被称为篡位的,因此许敬宗自然也就变成了阿谀奉承的势利小人。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这个时候,许敬宗本应因为将自己女儿许嫁蛮人,收受大量财物,被指私德有亏,贬为州刺史的。

可因为杜睿的出现,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敬宗也因为在侯君集谋反案之中,大量揭发与侯君集勾结的朝臣,最终被太宗提拔,坐上了工部尚书的位子。

许敬宗今天虽然有幸与重臣同列,被太宗召入内室,可在众人的眼中,他不过就是个小人物罢了,可是方才的一句话,顿时让大臣们对这个小人物另眼相看了。

王莽,王太后娘家的人,在他没有篡夺西汉江山之前。同样因为为人艰苦朴素,品德端正,为天下人所诵扬,的确,杜睿出现得太妖异,才华也太妖异,而且可以说他身上简直是没有缺点,爱国爱民,忠心耿耿,才华出众,低调谦虚,简直是所有完美名词的化身。

其实许敬宗说这话也是硬着头皮,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揣测帝意,太宗虽然信任杜睿,可内心当中也同样担心杜睿夺了他子孙的江山,这个时候,为了在太宗最后的时刻,加深一下印象,他也算是拼了。

听到他这一说,旁的人也顿时来了精神,礼部尚书高季辅便道:“圣上,上善莫若水,天降水土以哺万物,水最柔,可也要用堤坝挡之,否则一旦由着它的性子,让它泛滥成灾,天下地局面不可收拾。故天生圣人,孔子传《论语》《礼记》,修诗书,以正天下礼份,规范礼制。自古以来功臣不少,周之太公,汉之子房,功业无论是谁也都胜过杜大人数倍,可臣未曾听过那一个不受礼制规范,不可谏的。”

这话可是说得有理有据,无论杜睿做出再大贡献,他也比不上姜太公,张子房。况且现在杜睿年未及而立,就有了这样的权利,又不受礼制节制,一旦他掌握地权利越来越大,无疑就象没有防范的洪水会泛滥成灾。

听了高季辅的话,众人也是纷纷附和,就是其他原本事不关己的大臣也觉得很不妥,也向太宗进言,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本李承乾和杜睿的关系就已经很近了,要是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