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7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大计,向大唐摇尾乞怜,许下无数的承诺,换取大唐的帮助,可是看他现在的模样,好像是大唐在求着他继续做波斯国王一样。

杜睿虽然不想将到手的利益分出去,不过如果这个裨路斯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杜睿倒也不介意,在波斯的中东故地,选择一块土地,帮助裨路斯复国,然后帮着大唐牵制阿拉伯帝国。

当然裨路斯至少也应该是薛西斯一世那样的人物,历史上的薛西斯虽然混蛋,但怎么说也是一个让人生畏的雄主。

薛西斯的父亲大流士在马拉松之役失败后,率波斯大军撤回。适逢埃及发生叛乱,正当他考虑再次出征希腊还是先平定埃及叛乱时突然死去。

大流士有众多妻妾,这些女人为他生下许多孩子。其中只有一位能成为波斯之主,他就是薛西斯。薛西斯继承王位毫无悬念。他的母亲是大流士的王后,也是波斯开国之王居鲁士的女儿。在所有波斯王子中,薛西斯是最尊贵的一位。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成了波斯第四代国王。在美国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薛西斯是一个俊美诡异的青年,脸颊上挂着成串的金环,身材高得不合常理,张嘴就是一口沙哑的英语。

当然那些都纯粹是歪曲,是美国人自以为是的产物,事实上,薛西斯脸上没有金环,反而蓄着长须,但他确实非常高大英俊,在整个波斯帝国里都罕有其匹。

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看,薛西斯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之巅,从那里俯视着蝼蚁般万千众生。他的举动时而宽宏,时而暴虐,难以揣摩。他的本性并不残忍,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他甚至像诗人一样心思细腻,感怀伤世。如果拿中国的帝王和他比较,最接近于他的是隋炀帝。

除了希罗多德以外,还有一个关于薛西斯的资料来源,那就是《圣经》。《旧约·以斯贴记》里记载了他后宫里的一个传奇。

在这个故事里,薛西斯握有难以想象的权力,他左手握着生,右手握着死。而他伸出哪只手,没有人可以揣度。

帝国里所有人都匍匐在他脚下,除了他,没有人享有安全和尊严。

王后是他的奴隶。他曾在酒后,命令王后走到那些醉汉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他就像一个富翁在炫耀自己的珠宝。王后拒绝了这个命令,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但她付出了惨痛代价。她马上被废黜,打入冷宫。后宫里的嫔妃,如果不蒙他召见而擅自进入寝宫,都会有生命的危险。如果薛西斯向她伸出了金杖,那么她将被赦免。如果他没有伸出,那么她就会被处死,哪怕她是王后。

首相是他的奴隶。他可以轻易的扶植起一位首相,也可以同样漫不经心地处死他。虽然首相可以聚敛起庞大的财富,拥有显赫的权势,但薛西斯的一次愤怒,就可以让这一切化为乌有。

至于那遍布帝国的犹太人,则更是他卑贱的奴隶。整个犹太民族的生死完全系于他一念之间。是遭受可怕的灭族,还是享受国王的恩宠?

全体犹太人战战兢兢地等待着苏撒皇宫的王谕。一个民族在生死之间的等待与挣扎,构成了《以斯贴记》的核心。

《以斯贴记》成书于较晚的时期。作为一个故事,它是杜撰的。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它的细节描述也是不准确的。但是,它传达出了薛西斯帝国的气氛:薛西斯的意志是遮蔽天地的网,整个帝国的臣民都在网中。

他在即位后不久镇压了一次埃及的暴乱,埃及人极其反对波斯帝国的统治。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的网撒向了爱琴海。他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了雅典,但在萨拉米海战中被打败。这场海战的失败宣告希波战争以好大喜功的薛西斯一世彻底失败而告终。

最终,薛西斯一世死于一场宫廷政变。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国王。

虽然薛西斯在历史上的形象给杜睿的感觉就好像个神经病患者一样,而且结局不咋地,但是怎么说也是个实力超群的枭雄人物。

如果裨路斯是个薛西斯那样的人物,杜睿当然不介意帮助他复国,为大唐在阿拉伯帝国的旁边再放一个助力,但是很可惜,裨路斯就算是活到死,也到不了薛西斯那个地步,他充其量也就是个整天想着复国大计的妄想狂,外加一个傻缺青年,这样的人根本对大唐未来的计划毫无用处,甚至还会带来麻烦。

见裨路斯那张嘴巴还在不停的阐述着大唐帮助波斯复国的正义性,和波斯对大唐的重要性,杜睿实在是忍不住,打断了裨路斯。

“裨路斯王子!本帅并不信仰你们的神明!而且你今天来这里要求本帅帮助波斯复国,在本帅看来,对大唐根本就没有任何必要!”

杜睿的话,如同兜头一盆冷水,将裨路斯浇了一个透心凉,在来的路上,他甚至都已经计划好了,要在什么地方举行登基典礼,就连王后的人选,他都已经决定好了,可是现在杜睿的话,分明就是将他全部的希望都击了个粉碎。

“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帮助波斯复国,是当初贵国的皇帝陛下作出的承诺!我今天来,不过是要求你们兑现当初的承诺,难道大唐要做言而无信的国家吗?”

“放肆!”

“无礼!”

“大帅!将此人逐出去!”

“大帅!这人分明就是得了失心疯!”

“就是,这里的土地都是我大唐将士拼着性命打下来的,波斯人未有尺寸之功,凭什么要牺牲大唐的利益,帮助他们复国。”

“把将士们用性民打下来的土地交给波斯人,末将决不答应!”

众将纷纷起身呵斥,秦束甚至都将手按在了佩剑的剑把之上,只等着杜睿一声令下,就将裨斯路力斩于此。

杜睿见状,当即摆了摆手,冷眼看着已经被吓到了的裨斯路,道:“王子殿下!此前先帝虽曾承诺助波斯复国,然贞观二十一年之时,便曾派人护送你回返呼罗珊,此后贞观二十二年,又曾遣人支援,要说这承诺,也早就了解了,你如何还敢再来!便是将大片的疆域划归与你,你如何守御的了!”

杜睿虽然严词拒绝,不过心中对这个裨路斯倒也有些怜悯,根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入侵波斯时,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得格尔德三世于公元638、639年以及647、648年,分别向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但都被当时的太宗皇帝拒绝了。亚兹得格尔德三世于公元651年,被杀害于中亚阿姆河附近的木鹿城的一座磨房内。

卑路斯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逃到吐火罗,受到当地部落酋长保护,得到些许的喘息机会。卑路斯意欲东山再起,于654年遣使向大唐求援,高宗一如太宗一般,以路途太远为由,拒绝出兵。

这时,阿拉伯军队盘踞在波斯东北呼罗珊地区,对强盛的唐王朝能控制的中亚地区基本上采取打了抢、抢了就退回呼罗珊的战术。

卑路斯在吐火罗部落武装的帮助下,一度打到呼罗珊,但又被阿拉伯人打了回来。

661年,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大唐求援,唐高宗派特使王名远入西域中亚,成立波斯都督府,设于后世阿富汗的赞徳,立卑路斯为当地都督,662年唐又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后在阿拉伯军队的不断威逼下,卑路斯又沿着丝绸之路东逃,最终于675年初抵达长安。高宗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又专门为他在长安城内修建了一座拜火寺。677年,卑路斯在长安去世。

卑路斯去世后其子泥涅师承袭“波斯王”称号。并被封为左威卫将军。最终病死在长安,终未能复国。

泥涅师去世后,其子普尚滞留于中亚地区,仍被大唐视为波斯王。据《册府元龟》记载,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仍不断有“波斯王”遣使来朝,这“波斯王”应当是普尚及其子嗣。也就是说,波斯帝国虽亡,其余脉仍长期在中亚地区萦绕不散。

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复国梦想,要是放在以前,杜睿是应当敬佩的,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是大唐的公爵,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唐的利益,而不是波斯人如何。

裨路斯闻言,顿时满面涨红,怒道:“你们唐人难道都是这般言而无信的吗?”

杜睿冷哼一声道:“这片疆土,是我大唐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拼着性命打下来了,王子殿下倒是说说,你有何理由,要本帅将这片疆土拱手奉上,若是助你复国,我大唐除了一个虚名之外,又能得到什么?”

裨斯路楞住了,他完全没想到杜睿居然会说出这番话来,他以往见过的唐人,一个个满口都是喜欢说些仁义道德,久而久之,就连他都觉得大唐助波斯复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杜睿说出这番话来,他猛然惊醒,似乎大唐真的没有理由无条件的帮助他。

想明白了之后,裨斯路方才那站在道义制高点的气势,顿时消散的一干二净,垂着头,咬着牙,他知道今天是无法得到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了,不过就这么放弃的话,他又实在是不甘心。

抬头看了杜睿一眼,见杜睿依然是那么一副冷峻的表情,咬了咬牙,裨斯路突然跪倒在了杜睿的面前,拜道:“天朝大将军!若是大唐能助我波斯复国的话,从今以后,波斯将永为大唐的藩属,为大唐守护西陲!一切唯大唐马首是瞻!裨路斯愿意以至高无上的智慧之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名义起誓!”

杜睿看着裨路斯,觉得这个波斯王子也当真是够可怜了,不过如果因为怜悯就牺牲大唐利益的话,杜睿也就不是杜承明了,在这等关乎着国家利益大事的问题上,杜睿从来都不会有任何的心软。

“裨斯路王子!波斯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本帅劝你看清事实,你也不具备王者之资!难以威服四方,去长安吧!本帅会奏明圣上,念在昔年大唐与波斯相交甚厚的份上,册封你为波斯王!便在长安养老吧!那里虽然不是你的故乡,可是中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料想也强过这里的贫瘠之所!”

裨路斯闻言一愣,他没想到杜睿三言两语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