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7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稳定性、冒险性和各部落的分散孤立性,使多神自然崇拜在贝杜因人中十分流行。

公元五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内外局势出现剧烈震荡,整个社会陷于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机之中。

首先是生存危机,北方的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西亚霸权,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公元525年,拜占廷盟邦埃塞俄比亚人攻占半岛南部也门地区,灭阿拉伯的希米亚王国。后来,波斯军队又驱逐埃塞俄比亚人,占领也门。

这两次入侵使南阿拉伯的农业文明遭到彻底毁灭,定居该地的人口大量北迁,重新返回游牧或半游牧状态。此后,愈演愈烈的诸国争霸战争,使传统的国际商路由阿拉伯半岛西部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居住在希贾兹地区、以经商为主要收入的贝杜因人因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财路,麦加商人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广大民众失去谋生手段,陷入了破产的困境。

其次是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给已处于文明世界门槛上的阿拉伯社会以猛烈冲击,随着贫富差距增大,社会的内部矛盾日渐凸现。麦加商人贵族在商路被阻断的情况下,将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盘剥贫苦民众。

许多贫民因不甘沦为债务奴隶或各种形式的依附者而时起抗争。社会内部的冲突与对抗,使麦加贵族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维持社会秩序、扩张土地和发展贸易,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统治机构。

广大民众也深切渴望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权力机构,以实现社会安定、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再次为信仰危机,生存的艰辛与社会的动乱,使阿拉伯人的内心产生种种困惑,为何世代尊奉的各种自然神灵在如此深重苦难之际不伸出救援之手?

那些征服者又是凭藉着哪方神灵的佑助才变得如此骄横?

在对多神崇拜日益失去信心后,贝杜因人逐渐把自身凄苦的现状与上天冥冥之中的神灵关联在一起。传统的自然多神崇拜信仰体系开始松动瓦解,而周边地区犹太教,给了贝杜因人以朦陇的启示。

当生存、社会和信仰等重重危机,痛苦地困扰着贝杜因人的同时,也在铺垫着社会变革的历史舞台。穆罕默德顺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毅然登上历史舞台,肩负起变革历史命运的重任。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族的一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他生前丧父,幼年丧母,由年迈的祖父抚养成|人。早年他为人放牧,稍长随叔、伯前往他乡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

生活在麦加下层社会之中的穆罕默德,对阿拉伯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体验和了解,能够体察到身处乱世之中的大多数阿拉伯同胞心中不断翻滚的潮流。

他经常躲在麦加郊外的希拉山洞中潜修冥思,渐渐体悟到,要把阿拉伯人从异族欺凌和社会的重重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首先拯救他们的灵魂。在汲取犹太教和沿袭贝杜因人原始信仰的基础上,穆罕默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传教最初是秘密的,其接受者仅局限于他的近亲密友及下层平民和奴隶。后传教逐渐公开,信徒日众,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

骄横的倭马亚家族等贵族豪门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人身攻击,对其教义进行抵制,继而发展到暴力迫害。

穆罕默德在生命受到威胁、家族放弃对他的保护之后,被迫出走,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争端,甚得民心。此后,他将自己的主张付诸社会实践。他以穆斯林的麦加“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制定宪章,凡47条,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

为了巩固新生的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指挥乌马公社,以军事战争的方式,筹集财富和武器。

此后数年间,穆罕默德先后与麦加军队两度交锋,特别是627年,他以掘壕坚守之策,挫败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解除了新兴政权面临的军事威胁。此后,麦地那军队愈战愈强,屡战屡胜,迅速兼并周围部落。

公元630年初,权势日臻巩固的穆罕默德率万人大军兵临麦加城下,迫使倭马亚贵族归顺投降。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阿拉伯世界开始了崛起的步伐,穆罕默德顺应时势,以宗教革命的形式,推动阿拉伯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创建,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统一体,并以宗教信仰为手段,成功地开辟了把阿拉伯人由被征服者转变成征服者的途径,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默罕默德之后,历任哈里发利用北方拜占廷、波斯两大帝国长期争战的有利时机,指挥以贝杜因骑兵为主的穆斯林武装,挥舞圣战大旗,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首先击败拜占廷,攻陷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地区,继而分兵东西两路,展开全面进攻。东线接连攻破波斯军队防线,占领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区。西线连败拜占廷,占领巴勒斯坦和埃及。

阿拉伯帝国扩张战争如火如荼,势不可挡。东线阿拉伯军队乘胜追击战败的萨珊波斯王室,进军呼罗珊,彻底灭亡萨珊王朝,并夺得呼罗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地。西线大军,攻入北非利比亚。

阿拉伯帝国彻底变换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曾被人征服,奴役,生存都遭受了严酷的考验,但是随着帝国的崛起,他们变成了征服者,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变成了他们的奴隶,这让哈马德这样,随着帝国发展的脚步,一起走过来的人,倍感自豪。

但是就在这最辉煌的时刻,一个强大的敌人,横亘在了他们的面前一一大唐!

或许如果先知能早就预料到今天的话,阿拉伯人何必走向这个纷扰的世界,在阿拉伯半岛上休养生息,繁衍自己的族群岂不是更好,但是现在说那些已经晚了,太晚了,杜睿不会给他们机会,纵然此时还能苟延残喘下去,但是以后呢?

哈马德已经不用去想了,变成了一举生机断绝的冰冷尸体。

第五百零四章 谈判(四)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杜睿的话,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阿拉伯帝国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亚将被阿拉伯帝国转变成他们的固有领土,布哈拉也不会被攻陷,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穆阿维叶将会建立倭马亚王朝,此后哈里发均由倭马亚家族成员世袭担任,阿拉伯社会也将进入帝国时代。

此后,阿拉伯人军事扩张,将迎来第二个高峰期,东方战线、阿拉伯军队将越过葱岭,与大唐相对峙。另一支东线军队,将攻入南亚次大陆的北端,占领信德一带。北方战线,阿拉伯军队通过三次发兵,围攻拜占廷国都君士坦丁堡。西方战线进展最为猛烈,不仅占领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地区,还以皈依伊斯兰教教的北非土著柏柏尔人为主力,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南欧的西班牙半岛。

在剪灭西哥特王国后,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攻入西欧法兰克王国。一直到普瓦提埃战役失利,阿拉伯人方才0停止向西欧内陆的进攻,不过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地中海沿岸仍频频得手。

阿拉伯帝国将会由一个落后的游牧部落组成的小邦,一跃扩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其疆域分别与大唐帝国、拜占廷帝国和查理曼帝国为邻,并世称雄。

其扩张速度之快,疆域之广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强大冲击力。

除秉持伊斯兰教神权统治原则外,倭马亚王朝还大量吸收以拜占廷帝国为主的其他文明国度的典章制度,形成一种伊斯兰教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

哈里发为帝国最高元首、军事统帅和宗教领袖,拥有宗教和世俗大权,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和宗教三大权力系统。中央由各部大臣执掌政务,辅助哈里发。

地方分为五大行政区,各区置总督,统理一方军政,但财赋税收一直由哈里发任命的专职税务官司理。地方司法由总督任命的法官负责,多由精通《古兰经》和《圣训》的伊斯兰教学者担任,专司穆斯林案件,而非穆斯林则由各自宗教领袖负责。

帝国高级官员多由阿拉伯贵族充任,低级官吏则由原拜占廷及波斯的官吏担任。此后,帝国开始统一铸造货币,金币为第纳尔,银币为第尔汗,并将阿拉伯语定为帝国官方语言,使帝国统治披上浓厚的阿拉伯民族色彩。

百年的征服扩张,使阿拉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更趋多样化,并逐渐行成四大等级:一是享有广泛特权的阿拉伯人。其上层由先知家族、历代哈里发家族、重要的迁士和辅士家族及各地总督等组成,他们政治地位优越,广蓄田产和财富,役使着众多奴仆。其下层为普通的阿拉伯武士,这是帝国维持统治的重要社会力量。他们多以战争为业,名列军册,凭藉军功分享战利品为生,多携妻带子居住在各地的军营大寨之中。

二是麦瓦利平民等级,即非阿拉伯血统的新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多为叙利亚和伊朗人。他们文化程度较高,掌握着一定的生产技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按伊斯兰教原理,凡皈依真主的人均享有同等地位。实际上,麦瓦利所享有的社会待遇要大大低于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故而该等级中的不满情绪十分强烈。

三是迪米阶层,即帝国境内未改宗的异教徒。其人数众多,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和帝国政府基本的剥削对象。迪米除了承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之外,还遭到穆斯林的种种宗教、社会歧视。

四是奴隶阶层,这是一个连做人的起码资格都不具备的最低等级。原始时代的阿拉伯社会就存在一定数量的奴隶。在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