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9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枪。

但是,戴梓不仅没有因此获得荣华富贵,反落得一个悲惨的命运。戴梓的才干十分突出,他曾只用八天的时间,便仿造出一种欧洲发明的新式大炮,而在华的外国同行南怀仁花了一年时间都没造出来。

由于戴梓杰出的火器研制才干,招致了同为满清研制火器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嫉恨,削平葛尔丹势力后,南怀仁就向康熙帝诬告戴梓私通日本,康熙帝因此而“听信谗言”,将戴梓发配到辽东,终结了他的武器研制生涯,戴梓在辽东被迫以卖字画为生,一生贫寒,郁郁而终。

康熙小麻子决不是一个缺乏判断力的君主,他不可能不知道戴梓的才干远在南怀仁之上,以康熙帝的英明,他为何仅凭南怀仁一面之词就给戴梓定罪?他难道不懂得人才的可贵吗?康熙帝为何容不得戴梓,却能够容留和重用比戴梓平庸的南怀仁呢?

只要了解满洲统治者对汉人的变态的防范心理,原因就一目了然:在削平三藩、征服准葛尔、夺取台湾之后,江山稳固,满清统治者已经不需要戴梓的发明才干了,戴梓的发明才干反而是一种威胁,才干越杰出,威胁越大。

按照满洲权贵的思路:戴梓或者戴梓的发明成果要是落到谋反的汉族势力手中,怎么办?因此,康熙帝一定要打压戴梓,把他充军到蛮荒的辽东,埋没他的所有才干,就是办法之一。实际上戴梓算幸运的了,他落到相对仁厚的小麻子手里,还得以保全了性命,他要是落到防汉心理更为变态的弘历手里,至少得人头落地。

归根结底,戴梓受打压是因为他是汉人,他太杰出了,而南怀仁不仅平庸,还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比利时人,是个“非中国人”,这与满清统治者的自我定性相同,反倒有同类的感觉。满清统治者宁相信“色目人”,也不相信“汉人”的心态,与元朝的蒙古人相通。

到了乾隆时期,满洲八旗军因为严重腐化而战斗力大为沦丧,为了挽救满洲的“弓马”根本,使其不致失传,在当时欧美正值工业革命,火器突飞猛进之际,乾隆帝居然下令八旗军废用大炮等热兵器,以增强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的使用能力。乾隆帝的荒唐与愚蠢,实在是叹为观止。

满洲统治者企图通过让本民族亲兵垄断先进武器的政策,消除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造反的能力,以极力延长这个压迫性政权的邪恶寿命。满清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的,对先进武器的垄断,使得八旗兵在镇压农民暴动和地方反叛势力时占有很大优势。

但是,满清让本民族亲兵垄断先进武器的政策,阻断了先进武器的大规模应用,从而消除了先进武器的研发动力,清朝火器制造的水准越来越粗劣,最终使得葡萄牙加农炮、鸟嘴铳、火器车等从明军手里获得的先进武器不可避免倒退和失传,随着军事科技的流失和退化,满八旗对火器的垄断也就失去了意义。

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明末由西洋和日本传入的火器失传已久,整个大清帝国的军队终于倒退回宋朝以前大刀长矛一统江山的时代,满洲以“弓马”为根本的优良传统终于得到完整的传承,主要兵器仍是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英国的洋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则被目为怪物,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的居然是“驱邪”的马桶、秽物。满清政权两百年的闭关、愚民和民族压迫政策实在是成效卓著。

由于任何一个朝代,腐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武器的因素,就成为决定清军战斗力的因素,清军武器装备的不断倒退,不仅使之无力抵御外敌,镇压农民起义也越来越困难。及至两百多年后,面对太平军的冷兵器,腐败清朝正规军几乎完全没有武器上的优势,满清政权在农民军的凌厉攻势下差一点就要垮台。

满清的作为,正应了一句老话:“害人终害己”。可以说正是满清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在当时来说将处于世界文明较先进地位的中华民族拖入落后深渊,并沉沦长达一百七十年的原凶。

现在杜睿到了这个年代,自然不会再让历史重演了,对待吐蕃,杜睿尚且能够怀柔,但是对待华夏大地北方的游牧民族,杜睿的手段绝对称得上残忍,契丹被杜睿灭族,那些女真人的祖先,这十几年来也不断的被薛仁贵的辽东兵团进剿,几乎没有了藏身之地。

如今大唐的热兵器可以说正在跳跃式的发展,西方人在前世曾自豪的宣称,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是白种人让火药在战争中的作用被发扬光大。

现在轮到华夏子民取代那些白皮猪了。

杜睿接着又问了燧发枪的造价问题。

张言硕回道:“恩师,制造燧发枪,以六斤为妙,只是耗铁甚多,四十斤毛铁,最后只炼到七、八斤精铁,所费不小。”

杜睿听着,心里也盘算开了,依他估算,加上铁价,炭价,工匠的工钱食粮,还有其它的耗费等,一根燧发枪的成本在三到五两,所需不是一笔小数目。

正想着外面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紧接着人声嘈杂,期间还带着人的惨叫声,杜睿的心一沉,看向了张言硕,张言硕的面色也是一阵发白。

不一会儿,一个面部被灼伤,一侧的耳朵血肉模糊的青年就被抬了进来。

张言硕急道:“这……这是怎么回事!?”

有佐官回道:“回大人的话,是牛清在外面试枪,结果燧发枪不知怎的就炸膛了,将牛清炸伤!”

虽然此前在研制的过程当中,也时有这种意外发生,受伤的,甚至丢掉性命的例子也不少,可是刚刚组装好的燧发枪,居然试射的时候,就炸膛了,这样张言硕如何面对对他寄予厚望的杜睿。

“恩师!弟子……”

杜睿也能猜得到是什么原因,止住了张言硕的话,一针见血的指出道:“火枪之所以容易炸损,一是材料不足,或是工匠们在制造时取巧,粗细薄厚不均,特别是在铳管的焊接上,许多工匠技艺不足,造成火枪炸镗,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从今以后,每一支燧发枪铸造完成,都要打上铸造时间,铸造者的姓名,事后还需造册,以便随时查考。”

张言硕连忙应下,道:“弟子马上就吩咐下去!”

杜睿接着道:“告诉工匠们,每月食粮工钱都不会少,今后每造出一只合格鸟铳,朝廷都会给予奖励,如有不合格,便要扣去相应月粮以充材料耗损,如有造成军士损伤,还要加以处罚。”

张言硕也知道这是唯一避免工匠偷工减料,消极怠工的办法,道:“好,就依恩师所言。”

杜睿看着众多围拢过来的工匠,道:“你们都要记住,你们手中所造的东西,是大唐将士用来捍卫国家疆土,黎民百姓的,他们要拿着你们造出来的武器,在战场上与敌人血肉相搏,试想一下,如果到时候武器除了问题,他们的性命谁来保障,战场上打了败仗,大唐怎么办?本官希望你们都牢牢记住!”

那些工匠闻言,有的人面色顿时凝重了起来,而有些人则羞愧的低下了头,毫无疑问,他们就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工匠了,其实他们倒也不是懒惰,或者偷奸耍滑,他们之所以不用心,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见识过火枪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总觉得自己手艺高超,就应该去砸到威力更大的陌刀,对火枪有些瞧不上,因此上自然也就有些消极怠工,但是听了杜睿的话,他们才发现自己错的有多厉害。

他们可不会以为杜睿是虚张声势,对杜睿的能耐,他们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杜睿创造出来的那些奇迹,让他们简直将杜睿当成了神祇一样看待。

给工匠们训过话,杜睿随即又和张言硕谈起了具体的制作流程,张言硕的回答,显然让杜睿非常不满意,因为张言硕所介绍的,一支燧发枪的制作过程真的很复杂。

依张言硕的介绍,这燧发枪制作,首先是枪管,将做枪管的熟铁烧红后,敲击在一根钢芯上,这样卷成铁管,冷却后再裹外面的第二层,敲击细密,达到一定厚度后,抽出钢芯,一段铳管才完成。连做几段铳管后,就将它们一节节焊合起来,这里是关键,焊接不好便容易炸镗。初步的枪管做好后,便要用钢锥钻出铳镗,挫出准心,这里时间最久,有时可长达一个月,之后是用钢条将枪管内刮光刮净,然后是各样的装配。

杜睿拿着两支燧发枪,相互比较了一下,发现这两支燧发枪的区别真的很大:“这种枪管又细又长,射出来的铅弹威力恐怕有些不足啊!”

张言硕闻言,连连点头道:“恩师!学生觉得这燧发枪的关键还是要射得远而精准,因此才将这枪管加长了,确实如恩师所言,威力不大,只能在三十步以内才能射杀身着铁甲的士兵。”

杜睿对此大为摇头:“这燧发枪近距离威力不够,用于实战时没有多大的用途,尤其是在旷野平地对付快速机动的骑兵时根本用途不大,还没有射杀几个骑兵,敌人已经冲到面前了,我看还是制作那种短粗枪管的燧发枪好,威力大。”

张言硕闻言,诧异道:“难道还想将这燧发枪用于野战不成?”

杜睿一听,就知道张言硕对燧发枪的定位完全错了,其实这倒也不怪他,之前诞生的火炮,从来都不曾用于野战之中,只是攻城和守城的时候,才会被用到,张言硕也就产生了一种惯性思维,以为这燧发枪也是攻城,或者守城的时候用的。

杜睿道:“燧发枪不同于火炮,这是单兵作战武器,未来大唐军队要面对的敌人什么情况都有,必须做成那种威力巨大的重火铳,能在七十步左右射杀身穿铁甲重铠的骑兵。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优势,枪管变粗了,就可以在钢芯上直接将整支枪管打出来,更加节省时间,工匠门也更容易加工。”

张言硕一愣,他只是看到了按照杜睿的要求,制造出了燧发枪的喜悦,也见识到了燧发枪的威力,却没想到该怎么在战场上来使用这东西,军事毕竟不是他的强项,他想不明白,倒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