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动物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近动物世界-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实际上也是鸟类的时代。那么新生代鸟类演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说除了飞行的鸟类以外除了生活在树上,生活在水中的鸟类以外,还有一些鸟类又重新回到了它们祖先的状况,换句话说就是说变成了次生的,不会飞的鸟类,这个大概从四千万年前就开始出现,当时在那个时期就出现了一种称为不飞鸟的这样一个化石,在西欧、北美,我们地质历史上称为始新世的时候,这种化石可以达到2。1米高,实际上很多人认为,就是说随着恐龙的灭绝,在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后,留下了很多大片的空间,这些空间为鸟类占据很多这种生态环境提供了一种机会,所以很多鸟类,它如果不飞行的话,实际上飞行是一种非常耗用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它就懒得起飞,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这种鸟类从会飞行,到后来又不飞行的这种现象,在中生代鸟类演化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只是跟大家列举几点比较特殊的例子。那么到了距今三千万年的渐新世,有一个重要的代表称为曲带鸟,这是在南美发现的。左边是它的复原图,右上角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鸟和人的一个比较,这个化石可以达到1。5米高,就是说在不同的进化时期,都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类型。这个图片显示的实际上是地球上最高的鸟类,象鸟,可以达到三米高,五百公斤重,这个化石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绝灭的时间大家注意一下,实际上1700年左右,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时期,这种鸟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化石的灭绝是由于我们人类导致的。那么由于我们人类而导致灭绝的另外一种鸟类,是恐鸟,这是世界上实际上出现过的最大的,也是最重的鸟类,可以达到3。5米高,很遗憾大家可以看到它灭绝的时间,大概是19世纪的时候灭绝的,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就是博物馆里的骨骼,以后能不能把这种骨骼通过它的一些基因人为复原出一些活生生的恐鸟来,我想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那么因为人类而灭绝的鸟类还不仅仅有以上这些,我们大家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渡渡鸟,就是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的这种鸟类化石,也是因为人类的到来,才导致这种鸟类的灭绝。所以我想我们了解过去的目的,也是为了认识现在,认识鸟类进化的将来,最后我想还是希望大家珍惜我们现代人类共有的这些朋友,鸟类,做好更多保护鸟类的工作。
  问:周博士,我前些天看过您写的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国内的好像《科学通报》上,关于鸟类起源。您今天讲得很多,其中有一点我想问的是,今天您没说,鸟起源于恐龙,那么在您的文章里说,是起源于腔骨龙类,对吧,是虚骨龙类。我们有时候把它叫做腔骨龙类,那么这个起源里头有两个问题我想问您一下,第一个问题,因为发现腔骨龙基本上是跟始祖鸟在同一个时期的,那么在同一个时期,它怎么就能演化到始祖鸟,这中间是个怎么样的过程。第二个方面就想问一下,这个腔骨龙类,因为它很显然前肢是越来越长,应该是,那么鸟类是越来越短,那么从长到短这个演化当中,它是怎么样一个过程,这个想问您一下。
  答: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时间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研究人类起源,你可能说不能到非洲找大猩猩,我们是从猩猩来的,但是我们可以说,我们有共同的祖先,就是说我们要几百万年找人类的祖先,那么再到一千多万年,我们可以找到人和猩猩的共同祖先,我们现在最多谈论的是,我们和猩猩的关系,可能比我们和大象的关系要接近一点,这就是我们研究化石,现在经常关注的一点,实际上这是因为化石不完整导致的,就是说鸟的起源从恐龙起源,这是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学说, 但是这些虚骨龙类,实际上它最早的记录和最早的鸟类生活的时间是差不太多,比如说这个美颌龙和始祖鸟就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当然鸟类不可能从这种恐龙来,显然是从更早的这种恐龙祖先来的,但是由于化石记录不完整,我们并不了解,这个也被多反对恐龙学说的人拿来作为证据,因为他觉得这么长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假如说鸟类从两亿年就起源的话,那么到一亿五千万年,这几千万年之间可能发生很多的变化,但是我想从这种亲缘关系的角度来说,我想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就是说我们知道,鸟和恐龙的关系很接近,但是鸟类真正的祖先,我想我们还需要等到更古老的化石证据。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手指变长、变短的问题。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过去大家觉得,虚骨龙类是因为奔跑,所以手是越来越短的,那么现在我们发现实际是不一样的,有些恐龙实际上手指是在变长的,变长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为了爬树,那么最早的一些鸟类,实际上手指是比较长的,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变短了呢?变短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飞行,而不是爬树,实际上就是说发生了一些功能的转变,就是说当它的祖先飞行能力不是很强的时候,它需要爬树,需要借助这个前肢爬到树上滑行,那么后来就是说,随着脚的树栖能力的加强,飞行能力的加强,手的爬树作用在减弱,那么飞行的功能成为一种最主要的目的,实际上把手从爬树的这个需要中解放出来,所以才发生了这个手指后来又相对变短的这样过程,但是后来很多滑行的鸟类,前肢或者手也可能会很长,就是说任何一种变化实际上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跟它的适应相对应的,没有一种绝对的规律,说一定变长。变长,变短,实际上都是和环境相协调的。(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警惕外来动物入侵…张润志
  主讲人简介:
  张润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81~198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学院获得昆虫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荷兰WAGENINGEN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在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昆虫系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外来入侵物种鉴定、预防和综合治理研究工作。建立我国长角象科和朽木象亚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10余篇,获得院、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4项。2002年获得中国昆虫学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得中国植保学会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得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和野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外来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入侵动物对其扩散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内容简介:
  千万年来,海洋、河流、山脉、和沙漠为珍稀物种河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但是在近几百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一边的无效,外来入侵动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环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外来入侵动物很容易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进而四处扩散。目前在全国各地,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出现了外来生物,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威胁。
  生物入侵不仅能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亡,还会瓦解生态系统功能。美国目前每年要为生物入侵付出1370亿美元,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也达574亿人民币之巨。
  我国面临生物入侵的形势是非常紧迫的。数十种入侵生物猖獗危害,数百种入侵生物敲击过门,数千种生物翘首以待。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加速入侵物种的形成、扩散和蔓延。
  生物入侵的方式,一般有人为方式和自然方式两种。目前造成重大损失或形成严重威胁的外来动物入侵种有椰心叶甲、斑潜蝇、八角铁甲、苹果蠹蛾、松材线虫、地中海食蝇等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润志主要从事外来入侵物种鉴定、预防和综合治理研究工作。他在《警惕外来动物入侵》这起讲座中认为:防治外来动
  物入侵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法律保障。2严守国门、加强检疫,最大程度的拒敌于国门之外公众认识、全民警惕,减少人为传入和扩散蔓延。3 强相关科技研究依靠科技减少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4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御能力,确保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颁布了《植物检疫条例》,国务院法制办也在研究外来动物入侵的情况,《外来物种管理法》也很可能要启动,我国科学家也在提供一些建议和科学依据。
  张润志表示:生物入侵跟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实际上非常密切。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爱好和疏忽,制造一些外来物种。因为有很多东西都是人为制造的,生物入侵也不是说可怕得没有办法治理,它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不能恐慌,应该采用理性的看法,尽量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说,大家都能做出贡献。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好了,抵御生物入侵的能力就强了,我们也做出了我们每个人的贡献。
  《警惕外来动物入侵》(全文)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入侵与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情况。因为生物入侵,现在在全世界范围都受到广泛关注,对我们的整个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都影响巨大。所以,现在从整个国际、国内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有关情况。所以,我简单把这些有关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先来给大家看几张画面,这是福寿螺的一种卵,我估计大家可能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