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同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最简单的水平上,这些线索告诉我们另一个人如何专注于他所说的东西,当我们说话时他们是否在听,他们是否赞同我们,他们是否感兴趣,他们是很紧张还是很放松,以及——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他们是否觉得该停止谈话了。我们都忽视所有的社交信号,他们在我们移向门边时依然喋喋不休,可是我们是否也注意了对他人社交信号的反应呢?答案并不总是像看起来那样清晰。
  如果我们加以留心,那么大多数社交信号,特别是处于较正式水平的那些,是不难加以识别的。表示听者不耐烦、急于赶时间或紧张不安的社交信号,包括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夸张地叹气、向表或门扫视、从椅子上欠起身子、表情不悦、呼吸急促、向上凝视、手和身体不安地移动、紧张地清嗓子、态度与姿式紧张、多次试图拦住话头。
  这些可能由下列句子(经常是不完整的)加以补充:“嗅,我真是必须要……”:“好的,我们能不能下次再……?”:“真遗憾我没时间……”。表示感兴趣和被吸引的正面社交信号则较为直接,还包括机警的表情、目光交流、身体前倾、生动活泼的谈话与微笑、自发的笑声、表示鼓励的点头和姿式。
  这些例子看起来已足够明显,但很多人还是感觉不到。使我不耐烦或毫无益处地延长交际时间,对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极大的浪费。这样甚至可能起反作用,我们使得我们与之谈话的人不得不干脆什么也不听,因而漏掉了关键的信息。我们还使得他或她以后不那么想再见到我们,因而对我们力图建立的友好关系构成威胁。
  这种不敏感行为中最应受谴责的是实施于不能自主的听众,例如当一个上级同事对一个下级同事谈话时。下级同事可能因不能冒犯对方面无法结束会面,尽管他或她可能时间更紧迫,可能有更好的职业上的理由想要结束事情回去工作。有时这种情况表示上级微妙地实施着对下级的权利。上级很清楚地意识到谈话已进行得太长,但没有说出来的却是“我让你走你才能走,在这之前可不行。”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雨具,以不受日晒雨淋。看脸色,便可知其情绪。面部表情的色彩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不同,人的情绪也不同。学会察颜观色,实在是不可忽视的为人处世之道。知情绪便能善相处;善相处,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达到一致。
  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圆。人在高兴时,心情舒畅,看见高楼大厦,会想到“凝固的音乐”。看见车水马龙会想到“滚动的音乐。”情绪好,容易体谅人。礼让、关心和帮助他人,也乐意与人攀谈,接受别人的邀请,甚至看见小狗也可能热情地打个招呼。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人在烦恼时,心情抑郁,欣赏“田园交响曲”,也会觉得是噪音。因此,学会察颜观色,留意对方的表情,互谅互让,该治则治,该躲则躲,当止即止,就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求得和睦相处,“琴瑟和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颜观色,极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人际交往一定会更加和谐。当然那种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唯上司命是从,为了个人一己利益,专看脸色行事的“小人”,理应受到的是鄙弃。因为察颜观色不是瞄准后准确地射击,而是与他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旋转或是飞跃。“察颜观色,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是为了与他人一起乘舟出航,共同前进。”
  “出头鸟”挨打是因为逞能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 西方名言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水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类古训俗语常被用来告诫人,要警惕环境险恶,人心叵测,要不露锋芒,不动声色,一句话,要提防由于出众引起的嫉妒。
  时至今日,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古训俗语中有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英末路的悲壮。英雄也罢,精英也罢,环境、他人也许对他们发展确实不利,可一味谴责外界或表现出一种貌似无可奈何实为鄙视他人的优越感,就不大公平了。西方有一句名言叫“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才是现代人平等意识的体现。
  有才能的人往往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他们有理由这样想,只是他们没有再深一层思考,由于他们的存在,不知压抑了多少人的发展。而这些人也能推动地球运转,并且不会慢上一分半秒。而“能人们”剥夺了他们的权利,还对他们颐指气使,他们为什么不反抗。“能人”的利益只是少数人的,而受压抑的总占大多数,他们当然要联合起来反对少数人。这就是古训列举的那些惨剧的真实的原因。
  何况又总有那么一些能人,虽说其能力、才学的确是令人钦佩、名副其实的,可正因为这样就过份高估自己的作用与影响,总以为一切高、精、难的工作必须自己插手才会马到成功,他人纯属“跑龙套”的配角,俨然离了他地球就会不转。又难怪“枪手们”总忍不住先打这样的“出头鸟”。
  朋友的哥哥是一家著名杂志社的“创刊号”记者,他才华横溢,工作踏实,资历又老,所以深受社会和总编的青眯,群众关系也搞得不错,在这种上下同心的良好环境里,他如虎添翼成为杂志社里的绝对主力。很快他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被寄予厚望。后来他那个部门的工作果然越做越好,成为杂志社的先进单位。他的作用人们有目共睹。
  再后来,领导调他去党校学习一年,准备进一步重用。临行前他忙了一个星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并落实到人,忙得不亦乐乎。群众们对他依依不舍,都说他学习期间,部里的工作一定会受影响,希望他学习期间不要对工作撒手松心,有时间常回来把把舵。
  这位老兄既感动又不安,感动的是大家对他的信任,不安的是怕工作真出什么纰漏。但无论怎样,离任学习是不可改变的,他只能狠心放下工作走了。
  到党校后,他一有时间就往报社跑,继续做工作发指示。可他很快发现,人们并不真需要他,当最初的重逢喜悦淡去之后,人们按部就班的工作。对他提的建议,大家口头上都很客气,可已没了当初那种令行禁止的认真。他渐渐感到了冷落,感到了多余,感到了退休老干部的失落寂寞。于是他感慨人情冷暖,出名遭妒。
  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类尴尬:一个人在单位里很出众,对单位的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群众信任他,依赖他,这也培养了他的责任感,生怕离了他工作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一旦他离去,大家都有一种轻松感,反而觉得他多余了。麻烦的是他并不清楚这种变化,如果他是个责任心强的人,他仍要参与,这时人们就会嫌他碍事,嫌他指手画脚而不满了。
  优秀的个人与普通的集体的这种关系很悲哀又很必然。因为:第一,从历史上看,杰出的人物总要成为群体的中心,小到孩子王大到国家元首,无不如此。所以一个群体中有了一个优秀分子,大家就很习惯以他为中心唯他马首是瞻。如果有了两个中心,就必然火拼,同归于尽或征服,这就叫一山不养二虎。
  可现代社会就不同了,连国家元首都可以换来换去,人们不在指望什么大救星赐给自己一个好命运了,于是就有了平等独立的意识。这样历史遗留的以强者为中心的习惯就与现代的人生要求对立冲突。这就表现为:群体中仍能有中心,每个人也有种本能的依赖,但这个中心一消失,大家并不感到全是损失,反而也看到了机会。这时,那个能人再回原单位去指手画脚,当然是不受欢迎了。
  第二,能人出众,但并非与常人有天壤之别。他们在单位做的贡献越大,对他人的压力也就越大。每一个常人也许不是能人的对手,不如能人出众,但他们也渴望出众,渴望打破旧有秩序。所以,一旦能人离去,单位的工作不但不会因此垮掉,反而因为更多的人看到了更多的机会而调动起积极性,甚至争先恐后的会有许多人出来填补能人离去的空白。
  以上两点就是离了谁地球都转的原因。能人之所以担心不转,是因为群体对他长期的信赖簇拥,培养出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他们看不到,实际上人人有出人头地的愿望,只是这愿望被能人的实力压制住了。
  事实上,在民主意识日益加强的今天,无论你多能干、也无论你在单位的作用有多大,你都该清楚要给别人发展留有余地,提供机会。更不要以为这个单位没你不行。这足球的明星战术都让位于整体作战的战术了,我们一个人还能包打天下吗?能人也好,“出头鸟”也罢,你的能力、贡献比别人大,但你不能因此夸大自己的作用,永远自立于常人之上。
  第10章 同事间的交流
  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有人缘,是否善于和同事们打交道,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尽快尽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所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这样一个过程的顺利完成,即相互间思想、感情、意见的交流过程,心灵与心灵,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过程。
  你也许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工作很卖力,工作能力也不比别人差,兢兢业业地熬了许多年,可总是不被领导所注意和常识,在同事间也很难找到一两个可以放心地跟他讲讲心里话的人,于是在工作中区常常倍感孤立与不顺。久而久之就难免开始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起来,大有怀有不遇,命运不济的慨叹。
  事实上也许并非是领导看不起你,同事信仰不过,毛病没准儿就出在你与他们亲疏远近的关系上。当然我相信不是你不想做得上下同心、左右逢源,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