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子想了想:“嗯,其实,我想当一名飞行员。”
  爸爸:“噢,这个理想不错。不过,探险家能走遍地球上的每一个别人不敢去的角落,宇航员则能在太空上行走。说说看,飞行员能做什么?”
  儿子骄傲地说:“飞行员能飞上蓝天!”
  爸爸:“是的,太棒了!可是,万一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那该怎么办?”
  儿子停顿了片刻:“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降落伞跳出去。”
  爸爸:“亲爱的,你的这个想法很特别,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儿子的回答让爸爸意想不到:“我必须赶紧去拿燃料解救我的飞机。”
  这个想法不仅让小男孩的爸爸,想必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很意外吧?一个循循善诱的父亲,不仅诱发出了儿子难得的心里话,也诱发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梦想,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位父亲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身上,诱发出了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专题8——多感官刺激让学习变得像玩一样
  感官调动得多,不仅对学习非常有用,而且能使学习变得非常好玩。这种多感官刺激所带来的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孩子学起来就像玩一样,孩子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是在学习,便在不知不觉中把该学的都掌握了。对于家长,这种教孩子的方法还极易操作,并且,身边处处都是不用花钱就可以拿来用的资源。不信试试看,保你能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厨房是个大课堂
  对于大人,厨房是做饭的地方,对于孩子,厨房可是学习和玩的地方。不要以为这种地方小孩子来了就是捣乱于是将他拒之门外,那样不知会让孩子错过多少学习的契机。因为,厨房是孩子最生动的课堂,锅碗瓢盆全是教材。
  用勺子和碗敲出数学和音乐——①数数:家长用勺子敲碗,每次敲几下,让孩子边看边听,然后报出数字;②运算:准备2—3个不同质地的碗或杯子、盆,家长用勺子在每个上面敲不同的次数,然后让孩子说出总共的次数;③推理:准备5—8个不同质地的碗或杯子、盆,家长用勺子按一定规律在前4—6个的上面敲出不同的次数,如:1∣2∣1∣2∣或1∣2∣3∣1∣2∣3,然后让孩子根据规律接着敲下去;④音乐:准备1—3个不同质地的碗或杯子、盆,家长每次在一个或几个的上面敲出一个节奏,如:在一个上敲“哒哒∣哒哒哒∣哒”,然后让孩子重复敲。
  在上述玩法中,听、看、做几乎都要同时进行。所有环节里,孩子的数数、运算、推理、打节奏能力,手、眼、耳等感官的协调能力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都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强化。在专门练习听力时,还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只听不看。另外,所有玩法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变换角色,而碗的使用个数则依孩子的年龄及程度而定。
  用筷子摆出数学——①排序:家长给孩子一把长短不齐的筷子,让孩子按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将筷子排成一排;②推理:准备10根长短不齐的筷子,家长按照一定规律摆出4—6根,如:长∣短∣长∣短,然后让孩子根据规律接着摆下去;③摆图形:准备数个一般齐的筷子,用筷子边摆边教孩子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基本图形,引导孩子发现各种图形的特点,并适时提出问题,如:“三根筷子能摆出什么图形?”然后让孩子自己试着摆出来。
  通过玩这些,孩子不仅了解并运用了长、短以及几何图形等数学知识,同时,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手、眼等感官的协调能力也都获得了很好的训练。
  澡盆里面知识多
  澡盆里面也有知识?当然!传说著名的浮力定律就是阿基米得在澡盆中发现的!如果孩子坐在澡盆里既能尽情享受玩水的乐趣,又能学到不少知识,那给他洗一次澡可真够值的!
  用自己的身体和瓶子感受浮力——准备一个空瓶子。引导孩子发现水的浮力,例如问问他:“躺在水里和躺在床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不能漂在水面上而空瓶子却能?”让孩子边做边体会。还可以让孩子做几个实验:试着让空瓶子站在水面上,看看能不能做到?怎样才能让瓶子沉下去?还有哪些东西能像空瓶子一样飘在水面上?
  吸管也能吹出科学——准备几根粗细不同的吸管、肥皂水和一个空瓶子。家长通过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且动手操作找出答案,同时也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提问。这些问题可以是:“怎样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怎样才能吹出大泡泡?”“泡泡是什么颜色的?”“怎样吹出有声音的泡泡?”“为什么堵住瓶口就吹不出泡泡了?”
  也许,孩子暂时还理解不了什么叫浮力、气压、表面张力等等,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会对用手、眼、身体等协调工作后得出的实验结果产生浓厚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这必将为他日后形成科学概念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孩子在用眼睛看、用手操作、用身体接触的过程中,他会细心观察,用脑思考,提出假设,不断检验,失败重来……这些科学的态度和素养对孩子来说不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吗?
  衣柜也能藏学问
  衣柜里的衣服五颜六色、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有薄有厚,有软有硬……这些都是让孩子学习的好素材。
  摸一摸,比一比——准备一年四季的衣服各数件。让孩子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来感知衣服的薄厚、软硬,然后闭上眼睛边摸边猜哪件薄哪件厚,哪件软哪件硬,再睁开眼睛对照一下。在这个活动中,家长充当裁判,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如连续猜对三次可以得到一块饼干等。
  用衣服学测量——准备几件长短不一的衣服、裤子和一把直尺。先让孩子用眼睛目测衣服、裤子的长短,然后告诉他最准确的办法是用尺子量一量。教孩子量衣服之前要引导他认识直尺,让他用眼睛观察尺上的刻度,再用手摸一摸。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介绍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整理衣服学归类——准备一年四季的衣服各数件。让孩子按照衣服的颜色、长短、薄厚、软硬等分类。同时,家长也可以将衣服分出几类,让孩子通过看、摸、量等方式说一说每一类都是按什么分的。
  这些利用衣服的玩法使孩子的目测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均获得了良好的训练。同时,眼睛和手等感官也变得越看越灵活,越摸越敏感。
  以上几组教育方案,或者叫玩的方案,都是在居家生活中就可以用的,简单易行,可供借鉴。也希望家长能因此获得些启发,从而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有趣的教孩子知识以及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和方式。
  专题9——指尖流动着智慧
  一般来说,运动分为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精细运动。像上一节里介绍的弹跳运动,就属于典型的大肌肉运动,而精细运动主要指手部的运动。常言道:“十指连心,手巧心灵。”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部位在大脑的皮质层中均占有一个相应的运动区,该区域的大小不以身体部位的大小而定,而是与该部位功能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比如大拇指虽小,可它在大脑皮质层所占的“领土”几乎比大腿多10倍。手指的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越能刺激大脑皮质产生兴奋,从而越能使思维变得活跃。大脑在受刺激后又会反过来调节手指的灵巧性和协调性。就这样,手与大脑相辅相成的互动便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可见手对大脑的作用非比一般。所以,家长必须格外重视孩子手部的运动能力,想方设法帮助他打造一双灵巧的手。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不仅大肌肉运动,手部精细运动也可以并且应该从婴幼儿时期就进行训练,训练得越早,对促进大脑发育的效果越好。因为手先于嘴会“说话”,手部的训练可以从交流开始,这就是在“手势语——孩子与人交流的第一种工具”那一节里面提到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能够提高孩子精细运动能力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家长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最好的做法是——家长不要做!换句话说,即“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让他:
  自己的玩具自己抓;自己的车把自己握;自己的铃铛自己摇;自己的饼干自己捏;自己的糖果自己剥;自己的勺子自己拿;自己的小碗自己端;自己的瓶盖自己盖;自己的小脸自己洗;自己的毛巾自己挂;自己的帽子自己戴;自己的拉链自己拉;自己的鞋带自己系;自己的扣子自己扣;自己的积木自己搭……千万别小看这一抓、一握、一摇、一捏、一剥、一拿、一端、一盖、一洗、一挂、一戴、一拉、一系、一扣、一搭等动作,这些几乎囊括了3岁以前所有能产生显著效果的手部精细运动,家长尽管放开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只在一旁做个热心的观众,不时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就可以。假如家长因为怕孩子太小做不好、怕他受苦,从而包办代替的话,无疑就会使孩子错失练习手指的良机,这势必造成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缓慢,严重的还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既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又能让家长省事,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三全其美”的好事,不试试,未免就太可惜了!
  用笔画出智慧
  画画几乎是一件让所有孩子都情有独钟、永不厌烦的活动,这项活动能给孩子带来许多收益。通过画,孩子首先可以收获快乐,其次能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使精细运动获得很好的发展,从而最终开启心智。所以,画画是最不能让孩子错过的活动之一。
  在孩子1岁时就可以交给他一支小画笔,让他在纸上随意画。孩子不一定会握笔,只要能拿住笔在纸上画就行;也不要管他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