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胡烽火录-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代为呈情。若卿有得,孤恕你无僭越之罪。”

“怕不容易啊”,朱涛嘟囔。

“什么?”司马昱高声询问。

“臣……臣听说”,朱焘慌乱地掩饰说:“此剑是防身利器,能一剑斩断鸭蛋粗的铁枪,锋口毫不卷刃,剑身弹性十足能对折不断。据说,辽汉出产甚少,故而价值连城,所以又称‘连城剑’。”

“知道了,退下吧”,司马昱不耐烦地摆摆手,而后他缓步走到兵部官员面前,握住了那对蛇剑中的阳剑,缓缓地抽剑出鞘。

“嗡嗡嗡”——蛇剑发出阵阵颤音,浑身抖动着,像是一条活过来的黑蛇。司马昱心里一惊,失手丢下蛇剑。蛇剑毫无声息地扎在地上,半截剑身已钻入土中。

“好妖异的剑”,司马昱感慨着:“好煞气,好锋利……”

※※※

辽东,和龙城。

慕容恪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身边,几名汉臣立在左右。

良久,慕容恪叹了口气,说:“冉闵胜了,他竟然胜了。”

众人默不作声。

慕容恪说的是最近魏国与石赵残余的战事。冉闵战败后回到邺城,亲自向此前曾谏言的大臣王泰道歉,但此时,王泰正在缔造一种“传统”——传统不合作。

宋亡时,大臣们与皇帝因小事起争执,就采取这种“行政不作为”的态度,啥事也不敢,就让国事瘫痪,让兵临城下,让国破家亡。明末始,清流们也采取这种瘫痪国事的“不作为”态度,将国家推向了灭亡。都源于王泰缔造的这种儒生传统。

王泰在生气,他怨恨冉闵当初不用他的计策。读书人嘛,总是这么倔强地帮助敌人。就是冉闵亲自上门,他也一点情面都不给,躺在床上就是只说病重不谈军情,这让冉闵十足下不了台。

冉闵发了狠,搜罗邺城中所有能战的青壮,再战石祗,大败石祗追兵。这让襄国的统帅刘显十分惧怕,甚至绝望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刘显派人秘密的请降于冉闵,并密许以石祗的人头。

冉闵治理下的魏境这个时候已是百业凋蔽,他也无力再战,便答应了刘显的条件,兴高采烈的回到了邺城。之后冉闵假借王泰要投靠关中的苻健为由,灭了王泰三族……

燕国此时尚不知刘显的密约,但他们知道,经过这次失败,襄国已失去翻本的机会。这本来是燕国乘虚而入的好机遇,遗憾的是,现在燕国的大军正牵制在和龙城。

慕容恪也不指望下面人回答,他继续眺望着东方,忽然,他突兀地问:“汉王此时在想什么?”

众人仍不说话,慕容恪眼光搜寻了一下,把目光停留在阳骛身上。

阳骛歪着头想了想,石破天惊地说:“联手冉闵!”

众人大哗。

冉闵杀胡令一下,举世皆仇,连同为汉民的晋朝也在攻击他,此前袁真就占取了庐江。高翼好歹也是宇文铁弗,辽东胡人也把他看作自己人,要不,库莫奚问什么大举投奔。没想到,此人却要与举国皆仇的冉闵为友。

众人的喧哗中,阳骛平静地补充说:“据我们的俘虏说,汉王高翼曾秘下江南,路遇魏王,两人言谈甚欢,彼此惺惺。此刻,冉闵败绩,举国皆仇,他不会不想到联系汉王。

细想起来,汉王与魏王似乎处境相同。魏王四面皆敌,而汉王,契丹攻于后,我得胜之军如乌云压境,这两人怎会不想着相会利用?”

慕容垂(慕容霸)摇摇头,否定说:“魏国旧战兵疲,不成气候,汉王屡胜我军,正意气风发,如何会想着疲弱的魏军。退一步想,即便是两人联手,道路阻塞,魏军如何呼应汉军?阳尚书此言太过了吧!”

“粮!”阳骛简单地说:“我一直想不通,海边那邈彼荒域,汉王如何能让它丰衣足食,然而,据称今年汉地大丰,仓廪十足。据报,汉王使臣已从螺沃登岸,正前往邺城。臣担心汉王以粮草支援魏国,若魏王得此喘息之机,燕汉再久战不下——明年开春便是魏王大举进攻的日子了。”

“急攻如何?”慕容垂思绪跳跃的很大。他在问:如果燕国现在急攻汉国,是否有余力再回头与魏国交手。

“此事休提!”慕容恪狠狠地截断两人的争论。

“狠啊,真乃此生大狠”,慕容恪咬牙切齿地说:“当初我小看了铁弗高,本以为海滨之地,种不得粮食牧不得马,便是任其发展,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如风中之烛,旦夕可灭。故而屡次征讨,都没遣精锐上阵。

可如今呢?如今他做大了,不仅站稳了,而且每与我交战,便占走一点便宜,越战越强,直至把城池修到了我们鼻子底下。早知道如此,当初我们就应该尽遣精锐上阵。阿宜(慕容宜)误我。再战,若不作好十足准备,我亦没把握战而胜之。”

什么?燕军的军神竟然说没把握战胜弱小的汉国,可笑的是,在场的人均脸色郑重,缓缓颔首。

“雷神!”慕容垂简单的两个字揭开了谜底。

“不错,是雷神!”慕容恪附和:“可我坚决不相信铁弗高能役使鬼神,我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兵器,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雷神之怒’到底是什么武器。慕舆根语焉不详,败退下来的士兵们众说纷纭……搞不清这个,我们无法再战。”

封奕缓缓地说:“自高翼称王以来,向我燕国的贡赋从不欠缺。”

“什么意思?”慕容评呆头呆脑地问。

慕容恪眼睛一亮,大声呼喊记室封裕:“封裕,你去汉国跑一趟,就说我燕王打算与汉王会盟与辽水。”

阳骛摇头:“怕他不来——昔日,皇甫真曾邀他率军助战,他不肯轻出,今日我燕国强军尽在,估计他只会据城而守……”

慕容恪俊秀的脸上全是笑意:“告诉他,我打算把辽东属国全给他,他如何不来?”

“此计太假”,阳骛评价:“辽东属国份量太重,汉王不会轻信,天下人也不会轻信。”

慕容恪笑得很开心:“谁说我这是计策,我正打算给他辽东属国。”

“你疯了”,慕容评脱口而出。

疯了,慕容恪疯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辽河平原是燕国发祥之地,慕容恪竟然毫不吝惜地准备将它送与潜在的敌手——汉王高翼。这不是发疯了这是什么?

“我马上进宫面见大王,要求大王考虑将辽东属国赐封于铁弗高,令其辽王之封号实至名归。”慕容恪坚决地说,看其神态绝不似作假。

龙兴之地啊,怎么就给别人了呢,别说汉臣们无法理解,连鲜卑贵族也无法忍受。

“你去,你敢要言蛊惑陛下,我就弹劾你居心不轨”,慕容评暴怒了,其余鲜卑贵族也纷纷责骂。鲜卑人不知礼仪,骂到狠处,纷纷抽刀乱劈,一时之间,城头刀光飞舞。慕容垂兄弟连心,一闪身站在慕容恪身前,按刀而立。

“封太尉,我去向陛下进言,你来不来”,慕容恪仿佛没看见鲜卑贵族的愤怒,他平静地问。

第225章 岁差几何

“不”。封奕拒绝说:“我不会去的,我只是建议赵王(慕容恪的封号)殿下与汉王重申盟约,约束汉王,使其遵守承诺,局限于一隅,绝不是要求大燕以辽地赏之。赵王此计太过行险,以高翼之才,若得辽地,则今后必为大患,我等今生不复见龙城矣。”

“计?”慕容评傻傻地问道:“吓了俺一跳,原来是计,你们打什么哑谜?说清楚!”

“你知道‘千金一诺’吗?”慕容恪解释说:“昔日项羽麾下有位大豪杰名季布他答应的事从不反悔,故而人称‘季布无二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慕容评好奇地问:“季布自姓季,铁弗高姓高,这两人没什么关系呀。”

这次,连封奕阳鹜都听不下去了,但慕容恪脸上却没有不耐烦情绪,他继续解释:“楚季(皇甫真的字)前往三山宣慰时,曾见到南岭关双塔楼上一边一个写着两个字:忠、信。据说,这两个塔楼一个叫忠塔,一个叫信塔。

三山商人行走燕境,嘴里常念叨铁弗高说的两句话:‘为人当忠,为商当信’。铁弗高以商贾立国,哪怕是做样子,也要口口声声讲诚信。

子专(封奕的字)刚才讲,自铁弗翼称王以来,向我燕国的贡赋从不欠缺。哪怕是我们与他交战,该交的贡赋也从不拖欠。不是么,今年的铁钱、铜钱、长弓、甲胄,何曾因去年阿宜之事拖延不交?三山商贾何曾因交战不至蓟京?”

慕容恪说到这儿,慕容评嘟囔道:“那些商人,怕是探子吧,你以为他们真会冒战火也来履行通商协议?”

什么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就是。慕容评无意之间说出了事件真相,可这时代,儒人看不起商人的作用,更不会想到商人天生就是间谍。

“你错了”,慕容恪批评说:“商贾重利轻义,若无严令,岂肯行走于战乱之地。听闻铁弗高治国以严苛著称,他一声令下,商贾怎敢不赴汤蹈火……我问你,辽东属国现有口民多少户?”

慕容评答不上来,以目视阳鹜,阳鹜马上解围:“原先,辽东属国有侨郡七个,口十二万余户,74万人。现在只余一万一千户,约五万人。”

“十不余一啊!”慕容恪把牙咬的咯吱咯吱响:“契丹掳走约六万人,我们迁遣走约25万人,剩下的人呢?剩下的人呢?如今辽东属国剩下什么?粮无一颗,兵不过三万,良田已成牧场,遍地皆是契丹马粪。

以五万老弱养三万士兵,能养活下去吗?我大军此番若不能胜那个铁弗高,不用汉军围城,龙城兵马皆降矣。那慕舆根大概要落得个与阿宜作伴,替高翼舔靴子了。

还有,你们知道吗?我燕军驻马和龙城,眼看要与汉国开战,可我们的士兵最近喜欢干什么——他们在学汉语,全军上下30万士卒都着急学汉语。

何以如此?据说,铁弗高美展不留降俘,俘虏若会说汉语,尚有活命机会,否则,哪怕是不会说汉语的狗,也活不下来。如此军心,开战,是需要仔细衡量的。”

在没有棉花与合适取暖设备的时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