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夏春秋- 第19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亮之前,美军在进行了半小时的炮击之后,再次派上了一个连的坦克掩护一支部队部队发动了冲锋,而此时,美军已经渡过了泰晤士河,开始从南向北进攻了。也就是说,坚守在这里的中国军人已经被彻底的包围了起来!当美军逼近了南塔楼,最后一次向抵抗者喊话,要他们方向武器投降的时候,这批中国军人引爆了埋设在塔楼下面的数吨炸药,在他们最后的一刻,还带上了数百名美军作为垫背的!

整个伦敦塔与塔桥的抵抗战进行了12天,而在这12天之中,美军先后换上了三支部队进攻,在战斗中,美军被摧毁了一百多辆坦克与装甲车,损失了3000多名官兵。而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座被废弃了的塔楼,以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伦敦塔桥!

这500名中国勇士中,只有125人因为负伤被撤离的英国军队带走,随后他们又在英国参加了游击队,继续与美军作战。而等到英国解放的时候,只有83人与专程赶来的魏明涛见面!而这83人,全部参加了战争后面的作战行动,而最终能够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还幸存下来的已经不到50人了!

当英国政府宣布将重建伦敦塔,以及伦敦塔桥的时候,当时能够找到的30多名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中国军人全都被英国政府邀请来参加了新伦敦塔与新伦敦塔桥的剪彩典礼。而英国政府为了纪念曾经在这里英勇战斗,并且在这里流血流汗,牺牲在了英国土地上的中国军人,特意在新伦敦塔桥的北桥头上建了一座中英友谊纪念碑,而该纪念碑上铭刻的就是那500名在这里坚持战斗的中国英雄!

伦敦塔与伦敦塔桥的战斗,是防御者在伦敦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战斗行动。从这之后,英国军队转入了地下游击战,但是伦敦的战斗并没有停止过。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内,大量分散在伦敦的英国军人,以及拿起了武器的英国平民一直与美军周旋着!大规模的游击战虽然只持续了3个月,就因为美国严厉的军管措施而停止了。但是,伦敦的战斗从来就没有结束过,这是一座英勇的城市,而生活在这里的也是英勇的人民!在美军撤出伦敦之前,伦敦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抵抗行动!

整个英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抵抗,苏格兰高地的游击战已经颇具声色,而在英国各大中城市里,城市游击队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了起来。在英国的所有交通线上,大量的游击队一刻不停的袭击着侵略者。在美军被彻底的赶出英国之前,在最终战胜美国侵略者之前,英国人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抵抗行动。这是一个热爱自由,尊重友情,并且痛恨敌人的民族,这是一个不屈的民族,虽然他们的土地被侵略者占领,但是他们的意志从来就没有屈服过,他们的战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六十一篇 鏖战欧陆 第一章 战火燎原

正文 第六十一篇 鏖战欧陆 第一章 战火燎原

英国的战火还没有平息,美军又开始向欧洲大陆进发了。在美国的整个进攻战略中,英国仅仅是一个跳板,虽然这个跳板太顽固了一点,但是最终美军仍然成功的控制了英国的军事基地,在英国建立起了向欧洲大陆进发的基础,并且由此向欧洲大陆发动了进攻。当然,英国不是一个单独的战场,这是整个欧洲抵抗美国入侵的一个主要战场,而当战火烧到了欧洲大陆的时候,英国就逐渐的被人所遗忘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美国方面在沉默了3年半,通过精心的准备发动了这次猛烈的进攻行动,而其目的就是要扭转战场上的局面,从新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迫使中国进行战略防御,而由此获得最终的胜利!当然,美国方面将主要的进攻方向选择欧洲,这也是看准了中国不可能放弃欧洲,同样,中国在欧洲的力量太过于薄弱,所以可以在这里抓住机会。而从当时美军反击的情况来看,通过欧洲,最终向中东,海湾地区发展,迫使中国将防线缩到伊朗高原,美军的这次进攻行动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而随后,美军还有着非常庞大的进攻计划,比如在南大西洋夺取制海权,进入印度洋,打击中国的海外资源产地,迫使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组织防御,从而一举改变南美洲战场与非洲战场的局面。接下来,在由海军与陆军联合行动,沿着欧亚大陆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发动进攻,最终威胁中国本土。而在太平洋上,美军也在组织反击,最终将通过日本向中国大陆发动进攻!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是美国设想的最终获得胜利的计划。当然,他们只进行了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且还算不上是完整的一步,后面的所有计划都没有机会去实现了!但是,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来,美国方面组织的这次战略进攻是有深远考虑的。就如同中国在太平洋上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打上美洲大陆一样。这都是通往最终胜利的必经之路!

战争需要计划,特别是在确定战争方向的时候,计划显得非常的重要,一个优秀的,切合实际的计划,往往能够使战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计划能否实现,那还得看国家的实力,如果没有国力的支持,那么任何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美国的计划相当的完美,甚至让中国的军事家都不得不感叹,战后甚至有人叹息,如果美国能够完成他们的作战计划的话,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将是另外一个结果了!很显然,这是不合实际的说法,美国当时如果有能力实现他们的计划,那为什么没有实现呢?计划只是战争的指导,而战争拼的还是双方的实力!所以,美国光有一个好的计划,而没有实现这些计划的基础,那么再好的计划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这种时期其实在哪个国家都有。在战争的初期,中国就抛起过速胜论的观点,但是结果很明显,中国虽然国力比美国强大,但是并没有强大到能够一次性击倒美国的地步,所以任何关于速胜论的说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事实也证明,中国是在经过了持久的战斗,艰苦的努力之后才获得胜利的,而并不是某一两次重大战役就为中国带来了最终的胜利!而在英国抵抗美军入侵的前期,也有一些英国将领鼓吹反击论,即通过大规模的反击,将上岸的美军赶到大海里去,而结果是导致数万英国军人无辜的牺牲了!可以说,这些错误的观点本身就有问题,而没有基础支持的任何庞大的计划本身也是有害的!这次,美军在欧洲登陆的作战计划就相当的完善,将每支作战部队的行动都计算了进去。但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完善的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即当时美国进攻欧洲大陆的时机并不成熟!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总参谋部就成立了一个独特的部门,该部门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归国华侨,或者是在别的国家有过服役记录的退役军人。而他们走到了一起,组织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从中国的对立面来思考未来的战争,并且设想一些可能战争形式!这是一个很独特的部门,而且其保密程度相当高,在总参谋部内,只有总参谋长以及情报处处长对此有所了解。大部分中国军人都不知道这个部门的存在,但是,这个部门却为中国自己制订作战计划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吧!而通过了解对手可能采取的方式,来改善自身,这本身也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办法!

当初,该部门就设想过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军进攻欧洲的可能性!虽然在好几年前就做这么大胆的设想有点荒谬的感觉,但是现在看来,这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根据这些对美国的军事机制有所了解的人做出的评估中,可以发现他们的估计与实际情况其实是很接近的。比如,他们估计美军占领英国需要投入100万到150万的地面部队,而实际上,美军用在英国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军队就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他们也估计,美军如果要从英国登陆欧洲大陆的话,那么需要动用300万到450万的地面部队!而这就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了,因为当时美军只准备使用150万地面部队入侵欧洲!

这里,我们还可以参考另外一组数据。当年俄罗斯入侵欧洲的时候,虽然并不需要发动登陆作战,而且俄罗斯在配套的军事力量方面比美国军队差了一些,但是仍然动用了450万地面部队发动进攻,而最终也没有能够征服欧洲!

这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判断了,即美军投入到欧洲战场上的地面部队太少了一点!按照当时中国方面的估计,即使美军采用新的战术,那么150万大军最多也就征服荷兰,比利时与法国,而要想向纵深发展,这确实有点难度!

当然,战斗的实际情况不是估计出来的,而是在战斗中产生的。双方的估计都有所偏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到欧洲战争后期,美国方面虽然持续多次向欧洲大陆增兵,但是其兵力不足的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并且最终成为了美国在欧洲大陆失败的根本原因!

经过这么多的表述,所要说明的事情已经出来了,即美国方面为进攻欧洲做的准备其实还欠缺了许多。比如,当时美军储备在英国的作战物资仅仅只够作战部队使用两个月,而欧洲大陆的战斗不可能在两个月内就结束!同样的,美国海军此时已经受到了来自南面的威胁,所以不可能一直保证向进攻部队提供支援。更重要的是,英国地区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此时就匆忙的发动新的进攻行动,这让进攻欧洲的基地显得很不牢固!

反正,当时美国方面进攻欧洲的问题不少,而前面也提到过了,同盟国方面在欧洲防御上的准备也存在着许多漏洞!在双方都有不少的缺陷,并且犯下了不少的低级错误的情况下,那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看谁能够更多的抓住对方的缺陷,并且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在战场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由此带来胜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