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翔-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大宋立下大功,那时赵眘还要倚重自己,根本算不了什么。实在不行,就把责任堆到前线的守将身上,找几个替罪羊就可以了。

但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刚一提出撒军的要求,就遭到了建康都督府的一至反对。他虽是御营宿卫使,但对韩彦直、李显忠这样的大臣也无权罢免。令他心里不禁有些竭斯抵里,历声道:“我这就下令,看你们谁敢不听令。”

韩彦直冷冷一笑,道:“相公请自便,恕彦直不奉陪了。”说着一甩袖子,忿然离开。李显忠、刘珙、张孝祥、范成大、岳霖等人也一言不发,跟着韩彦直一齐离开。

汤思退气得手足失措,伸手抓过一支毛笔,奋笔急书。嘴里喃喃道:“我这就下令,看你们谁敢不听令。谁敢不听令。”

忽然执笔的手被一支大手握住,汤思退抬头一看,原来是杨沂中。汤思退愕然道:“杨郡王,你这是什么意思?”

杨沂中道:“相公,你真要下令吗?”

汤思退“哼”了一声道:“这是自然,杨郡王你要阻拦老夫吗?”

杨沂中松开了手道:“相公真要下令,我自然不敢阻拦。但请相公恕我杨沂中不能署名。我立刻上书皇上,请求至仕归农。”杨沂中也及不满汤思退的做为,但他这一次是做汤思退的副手,不能像韩彦直、刘珙那样当面和汤思退冲突。说得虽然委婉,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汤思退又惊又怒,指着杨沂中,道:“你……你……”连说了几个“你”字,眼前一黑,“啪”的一声手中的笔也掉到地上。

几天以后,颖、寿、宿、邳、徐、海六州的驻守宋军都接到了两份命令,一份是以御营宿卫使的名议发来,令他们立即撤军,回到各自的驻地。而另一份是建康都督府发来,要求他们严加防守,绝不许离开自己的防区。汤思退和韩彦直争噪的风声多多少少也传到各路去了,接到这两份命令,各路的守军都有些无所适从。

最终还是有几路的宋军尊守汤思退的调令撤军。于是金军一面和卢仲贤琰谈论议和,一面分兵两路,进攻邳州和寿州。海州的魏胜分兵拒守,邳州虽然失守,但总算守住了宿迁,使金军无法再前进。而另一路金军攻占寿州,一路南下又攻占了钟离。一直打到了定远城下。定远距离建康府只有两百多里。

消息传到了临安,满朝震惊,赵眘又惊又怒,急忙下诏,诏汤思退回京询问经过。汤思退见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放弃六州的目地但也造成了金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也算是一个理想的结果。这时正好卢仲贤也从金国归来,两人便一道返回临安。

第六十九章 虞允文回京(二)

朝中的事情却和杨炎没有多大关系,这时他也以纪过马军司的衙门上任,这时整个马军司几乎都是空的只有几个人留守,根本也无事可做。杨炎去了两天也都是无所事事,第三天时,他干脆只去报个到,然后就溜回家算了。

杨炎刚回到家里,杨全正在等他。一见他回来,杨全立刻拉住他道:“二少爷,这宅子重新修缮的图纸已经画好了,你来看一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说着拉着杨炎来到书房中,书案上正放着一大卷图纸。杨全辅开其中一张,画着正是一座大宅院,虽然不是画栋雕梁,金碧辉皇,但也是雕采巧丽,小园香径,楼台亭阁一应俱全。

杨全一边在图上比划,一面解释道:“这新府地分三重院落,一共有房屋二十八间,西北边上修一座花园,在花园中还要开一个小湖。初步计算,工程全部大约要二、三万惯钱,不过老郡王说了,这钱全部由他来出,你就不必但心了。”

杨炎张了张嘴,本想说不用这么麻烦了,但想到反正是杨沂中掏钱,也就没说什么了。

杨全又问道:“二少爷,你看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杨炎道:“我看这样就很不错了,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这么着吧!”忽然想起了一点,道:“马房可要修大点,起码要能养二三十匹马才行,另外还要建个大院子,能跑马、练武用的。别的就我就没意见了。”

杨全点点头,又道:“第一批雇进来的家人们我都已经选好了,男女各有二十个,都是从咱们家的外族人里挑的,改天我把他们全领来让你见见。”

杨炎一怔道:“男女各有二十个,有必要要这么多人吗?”

杨全呵呵笑道:“二少爷,你没当过家,那里知道家里的事情,府地大了,人手自然也就要更多了。这还是暂时的,象这么大的府地,家里的使唤人没有一百也要有八十。就说这男的门房、厨房、库房、马房、院子里、花园里、打杂的、跑腿的……”

他还没说完,杨炎就抱起脑袋道:“够了,够了,全叔你就别在说了,要使多少人,怎么安排他们全叔你就自已看着办吧!以后这些事情就别来问我了。”

杨全也笑了,他在杨府多年了,对杨炎的性格十分了解,知道他性子随和,说话随别。正要走时,杨炎忽然道:“等一下,全叔你把使唤丫头的带去给流苏看看,让她选几个。”顿了一顿,又道:“算了还是全叔你选好以后再带去给她看吧,她也是不会挑人的。”

杨全忍住笑道:“二少爷,你放心吧,我一定选几个老实勤快的丫头给流苏姑娘带去,你还有什么事吗。”

杨炎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道:“全叔,这么大的个府要多少开支,我贡得起吗?”

杨全道:“二少爷,你这么一问我到想起来了,你如果那天有空,我陪你到你的田庄去看看,也好心里有个底。”

杨炎点点头,扭头从窗外看了看天,还不到晨时。道:“今天我就有空,现在去看看可以吗?”

杨全点点头道:“那好,在庄上有供休息的屋子,我叫厨房做好饭菜,午饭送到庄上去吃。”

杨炎道:“好,你还去准备一辆马车,我带流苏一起去。”

很快杨全安排好了一切事宜,杨炎和杨全乘马,流苏乘车,带了两个待女和家人一起出发了。

宋时的田亩大至分为三等,亩产在五石以上的为一等田,亩产在三至五石的是二等田,亩产三石以下的是三等田。另外还有一年两熟的特等田亩产约为七至八石左右。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农夫可耕作二十至三十亩田,如果有耕牛,那么工作量可以翻一倍。

杨炎的所有田产中,皇帝赐给他的一千亩田中有五百亩是一等田,五百亩是特等田。杨沂中给他的两千亩田中一千亩一等田,一千亩二等田。不过两处田产不是一个地方,他们一行先来到杨沂中给他的田产的地方。

只见阡陌交错,秧苗出息,放眼看去有些稻穗长到半人多高。不过都尚未成熟,还是一遍碧绿色。杨炎和杨全这时都从马上下来,流苏也从车中出来,家人跟在他们身后,一行人在田埂间行走,四处张望。这时正值七月中旬,正是盛夏时节,离秋收尚有两个多月,但佃户,农夫们都不顾炎热,依旧在田间辛苦劳动着。

看守这片田地的管事姓乌,是一个六十多岁年纪的老头,身子到还健壮,腿脚也还灵便。因为这里原是杨沂中的田产,杨全经常到这里来视察,因此和杨全到很熟,一见杨全来了,立刻迎上去打招呼:“杨管事,你又来视察来了。”

杨全一指杨炎道:“这是二孙少爷,老郡王以把这一片田产给了他,现在他是这片田产的主人,我今天是陪他来看看。”

老乌头笑道:“知道,知道,六月二十八日那天我也到府上去过,见过的。”然后领着他们一行人,四处走动,将田地一一指给杨炎看。

杨炎看了一会儿,才问杨全道:“全叔,这里每亩地收多少田租。”

杨全道:“这里还是按以前的规俱,一等田收六成,二等田收五成。那一边等去了再说,我想也和这边一样。”

杨炎点点头,自己算了一下,这三千亩地一年可收的田租大约有八千至一万石,市价一石米平时可买八百至一贯钱,如果是在青黄不接时可能会翻上一倍,如果是遇到水旱天灾,那还要高。也就是说这三千亩地一年大约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万贯左右的财富。

得出这个结果连杨炎自己也吓了一跳,他是正六品的官员,一年所有的奉禄,贴补,赏赐加在一齐也不超过二千贯。三千亩地在大宋来说也只能算一个中等规模的富户,拥有田产过万的官员,富户大有人在,他们的收入皆不更高了。怪不得官员富户都喜欢屯集土地。

正在看着,忽然听见有人大喊道:“不好了,牛惊了,牛惊了,大伙闪闪那。”

杨炎顺着声音看过去,果然在不远处,一头耕牛在田间发疯了一般的乱窜。而在田间耕作的佃户纷纷四闪躲避。还不时大喊:“牛惊了,大伙快躲开。”

这时那受惊的耕牛跑了一圈,一调头,竞向杨炎和流苏所站的田埂冲了过来,声势到是十分吓人。流苏早吓得脸色发白了。杨炎忙把她拉到自已身后,右手握住“碧血照丹青”的剑柄上。他自从有了长刀“风林火山”之后,一直很少用“碧血照丹青”了。但“风林火山”毕境太长,出来游玩带着很不方便。因此今天只佩带了“碧血照丹青”。

不过杨炎千军万马都见得多了,并没有把一头受惊的耕牛放在心上。

忽然之间,只见有一个人影从旁边冲进田里,在杨炎的前面,挡住了耕牛的去路。杨炎也吃了一惊,这是什么人,现在自己想出手也来不及了。

果然那头耕牛“哞”的叫唤了一声,一抵头,伸出倚角向挡在它面前的那人顶去。只见那人也伸出双手,一下子抓住了牛角,一人一牛竟较起力来。

第七十章 虞允文回京(三)

那头牛四蹄刨地,溅起老高的泥水,但也不能在前进半步。只听他猛的发出一声怒吼,竟牛头按的贴到地上。紧接着“咕咚”一声,那耕牛的前腿竟也被这人按得跪了下来。耕牛连声暴叫,庞大的身躯左右晃动,几次都想要挣扎着站起来,但都被这人死死按住,竞然丝毫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