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翔-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蝗缃窆隳现疑坪拼螅逃泄膊恍枰饷闯さ闹饧浒桑俊

杨炎道:“回禀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王小波、李顺、方腊等人作乱,不过是承势而启,虽然一时声势浩大,但毕竟根基不足。因此朝庭大军一到,即可平灭。然而如臣在奏策中所言,摩尼教在南方潜伏四十余年,假借传教之名,广收信徒弟子,盘根错节,已是根深蒂固。非一时一刻可以铲除干净。何况广南地处偏远,朝庭政令一时不及,遂使官府肆噫横征暴掠,渔肉百姓之事常见,民间怨声载道,以至蒙憧百姓,无知村夫才对摩尼教光明救世,之类歪理邪说真信不疑,亦非一时所能铲除干净。趟若只为平灭摩尼教或者不难,朝庭只需征集大军,至多半年即可将所失之地夺回。然而如不能斩草除根,则朝庭大军一足,贼势必复发,广南永无宁日。”

赵眘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所以你在奏策中才说,平定南方,当务之急乃是一面出兵征剿,一面安抚百姓,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自然就可将摩尼教的遗患消灭殆尽了。”

杨炎道:“陛下圣明,只是这样一来时日久长,欲速而不达,非三年为期不可。而虽以三年为期,但先以武力征剿为主,第一年可初见成效,而后两年则当以安抚百姓,整顿吏治,兼行平灭海盗之患,以保正广南沿海的安全,保正海路畅通,商船无忧。如此才能使广南之地永久太平,繁荣富足。”

赵眘点点头,海盗为患,自古历代都有。想要完全剿灭干净也是不可能的。只要不闹出大乱子来,一般也就算了。但赵眘却没有想到,广南一带沿海的海盗势力不仅不小,居然还形成了官盗勾结,蒙上压下,来往的商旅除了要向市泊司交税,居然还要向海盗交钱。而有一些不向市泊司交税走私货船也要向海盗交税。如果不是杨炎从南方带回 来广州的消息,临安朝庭恐怕还不会知道。

自从大宋南渡之后,广州市泊司历来都是大宋的关税重要来源,每年可获利达二三百万贯钱。但现在赵眘才知道,原来海盗收去的钱居然也不比市泊司少。如果真能解决了广南沿海的海盗之患,那么广州市泊司每年的关税收入还可以增加一倍,这样的事情赵眘想着也感觉得兴奋。

赵眘道:“你说的有理,既然如此,朕就许你三年时间,到时候你就给朕一个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的广南。”这意思已经表明,赵眘决定启用杨炎了。

杨炎忙又叩首道:“臣当竭尽所能。定不负陛下重托。”

赵眘又道:“那么你需要动用多少人马,平定广南?五万人马够不够?”需要多少人马也是一个很关健的问题,因为在不抽调各支御前驻军的情况下,驻守在临安的三衙禁军中马军司有三万多人,虽然目前还驻守在前线,但这是可以调回来的,而军力最强的殿前司有七万三千多人马,由于还要保卫临安,因此出动五万大军,基本是目前临安可以动用的人马最高数量,如果还需要增加人马,那就只能从各地方军中抽调了。

杨炎道:“回禀陛下,平定南方无需五万大军,臣只需三万人马即可够用。”

赵眘怔了一怔,心里先是一喜,因为少用一些人马自然是好的,但随后有些担心,三万人马是否够用,道:“杨炎,你是说只用三万人马就可以平定广南之乱了吗?”

杨炎道:“三万人马即可,不过如臣在奏策中所言,这次平定南方需水路并进,同时用兵,因此三万人马之中,还有有一半是水军,并且配备相应的战船,武器,装配……”

“且慢。”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赵眘就打断了话头,因为刚才所说的三万也好,五万也好,在赵眘看来都是不包括水军的。那么按照杨炎的意思,也就是说平乱只用一万五千人马就够了?不要说赵眘不信,就连虞允文和韩彦直也在为杨炎担心,前面的问题杨炎都答得不错,可不要因为这一个问题出了漏子。但现在杨炎的话已出口,两人现在也无法补救了。

赵眘忍不住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扶着书案,道:“杨炎,人马是不是太少了一点,虽然居范成大在公文里说,乱军有三十余万之众,依朕看来纵然有些夸大其辞,但十五万人总是有的。你是说只带一万王千人马就够平乱了吗?”

杨炎微微一笑,道:“回禀陛下,摩尼教在广南一带苦心经营近四十年,教徒众多,说他们聚众有三十余万,并不为过。不过兵贵精而不贵多,将在谋而不在勇,用兵多了,临安的守卫也就空虚了,因此能少用一些就少要一些吧。”

赵眘却不住摇头,道:“话虽如此,但如果不能平定广南之乱,人马留在临安又有何用呢?吴拱领步军司二万五千人马都不能平乱成功,你只用一万五千就行吗?”

杨炎道:“陛下所言及是,不过现在步军司不是就在广南吗?尚有人马不下二万余众,因此臣只带一万五千人马去广南,合兵一处可有三万五六千人马了,如此一来兵力亦不为少了。而摩尼教早人数虽有三十万,但良莠不齐,不乏老弱病残之辈,真正强壮者最多只有二十万人。而其中大多原来都是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而且武器、装配也不全,其实也只是乌合之众,真正有战斗力的绝不超过十万。而且广西尚有地方厢军不下五六万,可以从中挑选一二万强壮者充用,然后在从当地百姓中招募一二万人,这样一来式得大军七八万人之多,足以平乱。”

第二百零六章 新年(四)

赵眘听了,这才有些放心,知道杨炎不是在信口开河,又道:“你说的虽然有理,但是直接从临安多带些兵去不好吗?为何还要在当地整编、招募人马?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杨炎道:“一则三衙禁军有保卫临安之责,等闲不可轻易调动,二则调用人马多了,钱粮徭役也会增加,三则广南气候特殊,中原、江淮之兵到了广南往往会因为水土不服,十停之中折去一二停。因此临安之兵当尽量少带。而步军司的人马在广南时日己久己熟悉了当地的气候,其他可多用当地的人包括当地洞蛮,夷人他们既习惯气候水土,又熟悉地历,又能深得民心,一举数得,平乱也就易如反掌了。”

赵眘这才完全明白了杨炎的用意,怪不得韩彦直说他“虽然年轻,却也不是轻孚燥进之人”现在看来他考虑的果然很周全,行事也算成稳,或许还真是用对了人。

杨炎又道:“不过有一点先要向陛下说明。”

赵眘道:“你且说无访。”

杨炎道:“现在摩尼教军气势正锐,这时诚不可与其争锋。而且临安之兵到了广南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气候水土,而整编、招募当地的人马也需要时间来训练。因此最初数月当以坚守为主,尽量不与其交战以骄其心,待其耗尽锐气,兵力彼倦,防卫松懈之时再突然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可大获全胜。”

赵眘明白杨炎的意思,就是开始可能还会打败仗,让自己耐心一些。想了一想,道:“那幺你打算坚守到什么时候方才出战。”

杨炎道:“居微臣预计,等到七八月份,诸事都可以齐备,便可以出战了。不过临阵之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时间提前、后退一些也都不定。”

赵眘皱了皱眉头,道:“七八月份正是盛夏,广南气候本就炎热,那时势必热不可挡,岂是用兵之时,你是不是在考虑一下,等到九月再出兵。”

杨炎摇摇头,道:“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七八月自然非是用兵之际,臣知道,乱军也会知道。故此才会反其道而为之,才算是出奇制胜,李愬雪夜取蔡州,便是如此。”

赵眘这才完全放下心来,杨炎的那些战绩果然不是侥幸得来的,用兵之奇果然与众不同。他这才坐回到龙椅上,道:“杨炎,你还有什幺要求没有。”

杨炎道:“臣有两个要求,一这次平定广南,当以征抚并行,臣是武将,行军打仗是臣专长,但于安抚百姓,治理民生之事不甚精通,应有这样一位官员协助方才可行。”

赵眘点点头,道:“那么你可以合适的人选吗?”

杨炎道:“如果由臣来选,臣当选建康府通判辛弃疾。”

赵眘道:“辛幼安少负才气,康概豪迈,有报国之志,假以他日,必是宰辅之材。现在任一个建康府通判确实存些委曲了他。不过他还年轻,还可以再历练几年,这次平定南方正好可以让他施展一下。”

说到这里赵眘自己也笑了,因为说到年轻,没有人比杨炎更年轻了。又问道:“还存一个要求是什么?”

杨炎道:“如果用臣平定广南,则广南一应事宜当可由臣自行专处,而且必须能够节制两广,方可成行。”

赵眘听了,微微存些沉思。杨炎接着道:“广东、广西虽为两路,但民风、习俗相近,边界相邻。摩尼教作乱,虽然主要是在广西,但随时可以窜到广东,上一次他们就曾进攻过广州。如果不能节制两广地方,臣恐怕到时候摩尼教进攻广东,不好处置。”

虞允文也道:“陛下,臣以为杨炎之言有理,想要平定广南之乱,必须一并节制两广,方才能做到令进禁止。”

赵眘点头头,道:“好,朕己知道了。杨炎你先则过去,听候调用吧。”

杨炎谢恩之后,退下殿去了。

赵眘道:“来人,宣梁克家,龙大渊,史浩进见。”

不多时,三人都来到了金殿上,施礼己毕,赵眘道:“朕意已决,就任命杨炎为广南西路制置使,并节制广西、广东各府州人马,主管平乱事宜。中书立即拟旨,交朕御批。”

赵眘刚说完,史浩立即出列,道:“皇上且慢,臣有一言。”

赵眘道:“史卿,你有什么话要话吗?”

史浩道:“陛下选用杨炎为将,慧眼识人,不以年犯长幼为异,臣等甚是佩服。不过我大宋自开国以来,历来都是以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节制武将。前者广西制置使也用的范成大,岂能因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