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翔-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在水面上有几艘哨船来往巡逻。依稀可见两岸沿江分布的哨台上闪着点点的火光。

杨炎这才问道:“大师不是在广州法胜寺吗?现在江南正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不知大师为何要到隆兴府来。其实隆兴府中名胜古迹颇多,只是今天时候以晚,而且我明天就要赶去潭州面见太子,若是大师在隆兴府多住些日子,等我回来之后,一定陪同大师去腾王阁去游览一番。”

光衍笑道:“如今金人入寇江南,檀越军务多忙,岂有空陪贫僧这等闲云野鹤之人。只是贫僧想找一个清静所在,有些机密语言要对檀越说明,才把檀越请出来,不恭之处,还请檀越恕罪。”

杨炎听了到有些好奇,道:“不知大师有何见教,非要到这里来说,在下洗耳恭听。”

光衍点点头,道:“如今金人入寇,我大宋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而居贫僧看来,现在能够力挽狂澜,驱逐鞑虏,解大宋国朝于危难之境,救天下万民于火水之中者,唯有檀越一人而己,只是不知檀越现在是做何打算?”

杨炎微微一怔,觉得光衍这么问自己到十分奇怪,不过还是答道:“大师太过讲了,在下不过是一介武夫,无德无才,岂能但此重任,不过在下即为大宋子民,自当尽心竭力,驱逐金人,免使我大宋子民受异族奴役,光复我大宋山河。”

光衍呵呵一笑,面对赣江,道:“檀越过谦了,不过现今虽然是天下大乱,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东坡学士曾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檀越难到不曾想过,正所谓乱世出英豪,天下大乱却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正当大有做为之时也。”

杨炎皱了皱眉,道:“大师言语深奥,说的是什么意思,不妨直言,不要对我打哑迷了。”

光衍转过身来,目光看着杨炎,一字一句道:“如今天下之势,全在檀越处置尔,檀越欲当何为,即将何为。”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杨炎耳边听来,却不亚于打了一个霹雷一样。杨炎听了,顿时脸色大变,道:“大师何出此言?”

光衍面色不改,道:“檀越祖孙三代,皆为大宋名将,威信素著。而檀越先有北伐远征之功,威震敌胆,深得军心,后有平定广南之捷,剿灭海盗、恢复海上平安,有大功于民,贫僧在广南数月,两广百姓无不感念檀越功德。如今檀越己拥兵十余万,兵强马壮,又占有两广之地,人心归服,兼有海运之利,可谓兵精粮足。试问现在大宋国朝之内,还有何人可以与檀越相抗。檀越若是欲成大事,正当其时也。”

第四百六十九章 弃守建康府(三)

杨炎深深吸了一口气,竟没有想到光衍是劝自己谋反大宋,道:“我杨家三代均受朝廷恩侍,难到大师要我杨炎做叛逆篡位之人吗?何况先帝对我有知遇之恩,临终之时托负我扶佐太子登基,赶走金人,恢复大宋,如今先帝新丧,尸骨未寒,在下虽然粗鲁,不知礼仪,但也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光衍淡淡笑道:“这又有不可,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唯德者居之,失德者失之。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谁也不是天生就是帝王。汉高祖刘邦不过一介亭长,司马氏夺曹魏江山成晋,李氏夺大隋天下建唐,就是本朝建立,还不是当年太祖皇帝夺取周室的江山而来。而太祖皇帝虽然夺取周室的江山,但他不是也成了一代明君。只是大宋传至今日己有两百余载,如今只剩这半壁山河,可见赵氏己是气数当尽,此乃天意,不可强求。而如今朝廷之中,先君巳丧,太子尚未登基,只要檀越先扶太子登基,侍机持掌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待赶走金人,建立不世之功,再受禅继位,以檀越之雄材大略,只需励精图治,内修明政,外治兵甲,待时机成熟,举兵北伐,收大宋失地,一定可以成就汉唐之伟业。后人必会称赞檀越为一代英主,而绝不会视檀越为叛逆篡位之人。”

说完之后,光衍盯着杨炎,两人相对半响,无言而视。过了好久之后,杨炎才开口道:“大师这番话还对什么人说过?”

光衍道:“贫僧只对檀越说过,绝不敢告诉旁人。”

杨炎点点头,挥了挥手,道:“那就好了,刚才那番话,在下就当大师从未说过,在下也从未听到,但愿以后也不要再听到。”

光衍沉默了一下,再度双掌合什,对杨炎一揖,微微笑道:“方才是贫僧胡言乱语,还请檀越也不必记挂在心上。就算贫僧从未说过吧。”

杨炎终于也免强笑了笑,道:“在下还有事再身,先向大师告辞了。明天我就要去潭州,不能相陪大师,还清大师见谅。”

光衍神态自若,道:“檀越事务多忙,不必理睬贫僧,但去无访。”

杨炎向光衍一拱手,转身离去。光衍看着杨炎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说边不觉泛起一丝笑意:“杨炎,你现在虽然拒绝了,但总有一天,你会想明白的。”

回去之后,杨炎可不敢对赵月如、赵倩如说光衍劝自己谋反的事情,只是说陪光衍去了赣江边游览了一下。虽然觉得黄昏时分去游览赣江,颇为奇怪,但好在赵月如、赵倩如并未深究,只当是光衍这类高僧的癖好罢了,因此也没多问什么?

第二天,杨炎便和赵月如、赵倩如两人,带着吴锡和催锋军和五万石粮食、一百万贯铜钱,出发去潭州。临行时,光衍又赶来相送,谈笑自诺,仿佛昨天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一样。

※※※

潭州,古称“长沙”,位于长江以南的洞庭湖平原上,史称“扬越之地”,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北有洞庭重湖,南有五岭屏障,发源于岭南的湘江之水穿城而过,连通南北,交会东西,历来为南部疆域的重镇名城。古有:洞庭湖“中有磊石山、秦骑望两处,高踞全湖,周望万顷,铜盆、万石两汊,为湖中栖泊要害,南北有事,势在必争。”之说。境内河汊溪流密布,高耸的城墙外面则有宽宽的护城河环绕。江心是绵延数十里橘子洲。现在为大宋荆湖南路安抚司的治所。

与隆兴府相似,潭州亦有许多名胜古迹,而以“潇湘八景”是最具著名。“潇湘八景”有:“潇湘夜景、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还有著名的岳麓书院也位于潭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赵构和赵惇一行到达潭州已经有数日的时间了,经过了几天的休息,远路的劳顿和辛苦都已经恢复过来,而且随行的人员也都基本安置妥当。赵构、赵惇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都被分别被安排在潭州城里,岳麓山畔的一处大型的园林里居住。其它官员就安排馆驿,征调酒楼、宅院安置。

虽然在来到谭州的途中,随行的官员们失散了近半,不过几位执政的大臣都还在,中书省和枢密院只好占用安抚司的衙门,开始处理政务,好在现在军政早己合为一体,也不用再分东西两府了。而其他六部、九寺等其机构都还没有恢复,这些机构的官员暂时都还无事可做,因此也没有办公的地方。

随着各项消息的传入,几位执政大臣也终于能够确定,皇帝赵昚确实已经归天了。不过在这之前,赵昚曾在朝中多次表示以死殉国,因此几个人到也并不感到意外。

这一天陈俊卿、梁克家、韩彦直、龙大渊、史浩、洪适等几位执政大臣又聚在一起,史浩道:“各位相公,如今可以确定皇上已经归天,然而国不可一日无主,民不可一日无君,何况现在金人入侵,若是国久无君,那么朝廷的指令也名不正而言不顺,因此在下以为,当务之及,应立刻拥立新君继位,方可名正言顺。”

陈俊卿点点头,道:“史相言之有理,老夫也以为现在当立刻奉立新君,然后再招集各地人马勤王,赶走金人,还于旧都。”

龙大渊在一边道:“那么几位相公以为,当立何人为君?”

陈俊卿看了他一眼,道:“先帝在世之前以立下太子,而且也以有遗命,若是身遭不测,可由太上皇下旨,着令太子继位。此言我们几位大臣当场都曾听见,可是也不是?”

其他几人纷纷点头,道:“陈相所言极是,我们都曾听见。”

第四百七十章 弃守建康府(四)

陈俊卿又点点头,道:“即如此,我们几位大臣当联名上书,求太上皇下诏,策立太子登基。”转头对史浩道:“史相公,这份表章就请你来执笔,写完之后,我们都在上面签名,然后呈交给太上皇过目。”因为史浩是赵昚当太子时的老师,因此这份表章由他来写较为合适。

史浩点头道:“在下理当从命。”

这时荆湖北路制置使刘珙进来,道了一声:“打饶各位相公。”然后递上一份公文,道:“建康府那边发来告急文书,请救朝廷速发援军,否则建康府难保。”

朝彦直急忙上前,接过公文。几人现在都在一起办公了,但韩彦直的资历比其他几人来,还浅了许多,因此他平时较少主动发言,不过他是枢密使,掌管军事,有军情报来,理应由他先过目,然后转告其他大臣。韩彦直看完公文之后,立刻将公文传给其他人看。

原来这时金军已经形成了对建康府的三面围攻,金国右副元帅孛撒亲率七万大军,由西路进攻,中路由金国左副元帅纥石列志宁和杨沃衍率领,大军八万,而东路由完颜陈和尚和完颜霆率领,共计有人马三万。金帝完颜雍亲率五万大军,为三路接应。经过了十几天的激战,金军先后攻取了安庆府、庐州、无为军、盱眙军、滁州、和州、真州等长江以北的地区,宋军已经被迫全部撤到了长江南岸。

众人都看完之后,陈俊卿问韩彦直道:“子温,现在这我们可以调动多少人马,救援建康府。”

韩彦直道:“最多只能抽出两三万人马来。”

陈俊卿皱眉道:“如今荆湖一带人马不下十余万,隆兴府一线也有五万大军,难道就只能抽出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