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阔凭鱼跃-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岭关和仙霞岭,令郎若好战喜功,没准就会与宗泽的人马纠缠不清,到时候怕对抽身不利。”

方腊想了一下:“我让王欢去辅助他,把握好时机。”他冲着宋江诡异的一笑:“要不等船队回来调出几只小一点的,载上点人马去攻打杭京?”宋江一怔,随即哈哈大笑:“方兄不亏是世之枭雄,用兵行事不拘常理,学我的招数也学的快!”两人朗声大笑,声音传到屋外,惊飞了房顶上的一群嬉戏的麻雀。

虽然退出杭京的时候方腊的心情很坏,但他并没有将此怪罪于宋公明的身上,相反的,正是因为憧憬着宋江对他描述的美好的远景使得他支撑自己,带着人马撤到台州。这些天来通过与宋江不断地交流,以及对自己这几年来所作所为的反思,方腊真正开始意识到他这个皇帝的荒唐,也开始明白宰相高明培等阿谀奉承之徒的可恶之处。

毕竟是贫苦人家出身,方腊沿路上经常微服私访,听寻常百姓讲他们对大越国的看法,逐步认识到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能给予他们的更多,他们就会更支持谁。自己在前些年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屡败屡战,终于东山再起,一举克定江浙,不是因为自己有神权天赋,也不是因为一下子变得多么善于战斗,而是因为大宋王朝对于江南的盘剥与日俱进,尤其是徽宗征调“花石纲”搞得江南天怒人怨,让一向温驯良善的江南百姓,包括一开始还对自己起义持敌意的士绅们都无法再忍受下去,转而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希望通过支持方腊起义改天换地,让他们不堪重负的脊梁得以歇息。而自己上台之后,由于采纳高明培的主张,一面大肆扩军备战,一面大兴土木,使得百姓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沉重。百姓们现在已经不再支持他了呀!

方腊终于明白为何宋江那天同他说的“即使逆今天不败于官军之手,也必不久败于百姓之口”的意思了,也明白宋江说的“你造赵家王朝的反,将来会不会有人造你的反”这句话的含义。原来是自己被蒙蔽住了心灵,做了如此糊涂的事情。这使得他对宋公明的见识和胸襟愈加佩服。如若早些有此人在身边递些诤言该有多好。此时此刻,在方腊心目中,宋江早已不再是北方的绿林同道,也不是官家派来擒拿自己的鹰犬,而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雄才大略的大智之师。

南下途中,方腊找到了宋江所说的那位王安石的后人,倾谈之下,果然家学渊源,谈吐不凡。这样他就不再为了到了台湾之后该如何推行新政而忧虑了。不过宋江当着他们君臣二人直言不讳,说熙宁新政之中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并非十全十美。况且到了台湾之后,天时地利人和都与当年不同,应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变通而行,“时移世易,变法宜已”,切忌生搬硬套,循规蹈矩。

宋江满怀崇敬地说:“王临川先生之伟大,在于他忧国忧民,勇于创新,舍己为公,鞠躬尽瘁。作为后人应该很好地领悟临川先生的思想真谛,而不拘泥于表面文章。”他还告诫说,熙宁以来,论及变法新政之文章不在少数,凡是能见到的都应悉数研读,褒贬皆无妨,套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遇到难以决断之事,不妨去问应用之人。关于百姓民生的政策,百姓是否欢迎,为何好恶,是最好的试金石。一席话说的君臣二人连连称是,直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天庆要清君侧

苏北路经略使兼扬州军节度使张所奉了宗泽的将令,带着本部两万人马从绍兴折向西,沿着官道奔向仙霞岭,一路之上所向披靡,每日行程都近百里之多。连走了四五天,眼见离着仙霞岭不过三四百里路程了,手下的将士纷纷告饶:“大帅,连日来天气闷热,士卒们行军异常辛苦。又不少人中暑患病,是不是放慢些行程,明日休息一天。不然的话,就算赶到仙霞岭,也是疲兵一只,如何能与敌军作战?”

张所乃是久在行伍之人,一辈子各种大小战阵经历了无数,虽然他深知将士们所言不虚,但是宗元帅早有军令,要求他们十天之内赶到仙霞岭,防止方腊的余部从这里突围到江西去。现在浙江境内大军云集,而外围却空虚得很,若是方腊带了数万人马跳出重围的话,固然会成为一支流贼,但再要想围而歼之,那又要劳师糜费,难上加难了。更何况朝中还有个长期以来一直与自己不睦的权臣童贯,无时无刻不盼着前线出些纰漏,好借题发挥,故此张所想了半晌也只同意今日早些安营扎寨,每天依旧要早起赶路,务必要尽快与方天庆接触上。

手下军卒们连日行军早已疲惫不堪,得了大帅允许就地扎营的命令之后草草地立起了营栅纷纷倒头便睡。到了半夜忽然军营周围号角声四起,一时间将士们乱作一团。张所也是朦胧间被从梦中惊醒,翻身跳下床榻执剑在手,连忙询问是何缘故,有营门把守的军兵报告说,不知从哪里来了许多大越军,正在营地四周防火鼓噪。张所大惊:原以为方腊的人马早已成了惊弓之鸟,见了这人数众多的官军都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有人前来偷袭,难道是方天庆的人马已经得知自己到此?

张所猜测的不错,营外鼓噪的正是方天庆所部。方腊的二皇子方天庆据说出生的时候有巨星东坠,故而被认为是天宿下界,加上这孩子自幼生得伶俐乖巧,三岁识文,四岁习武,在方家上下的眼中简直就像是铁定的大越国未来的国主,除了方腊多少有些厌恶这孩子身上不时透露出来的轻浮和娇纵之外,大家都觉得方天庆替代长兄成为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自从三年前方腊继占据了两浙之后又夺取了江南东路,正式建立了大越国政权之后,方天定便在方家上下三代皇亲的公推下被钦定为太子。为着让他多少了解一些政务,同时也磨练一下过于乖张的性格,还算有些远见的方腊力排众议,借鉴赵宋皇家的做法,以到下面锻炼为名外将太子放到金华为知州,说是要让他多接触地方事务,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这让年轻气盛的方天庆多少有些质疑父皇的用心。

从小方天庆就能感觉到父皇对自己苛严。除了父皇,无论是家里的两位爷爷,三位叔伯,还是姑姑以及大妈和二妈都对自己百般呵护,就连哥哥天定、堂兄方杰、表兄厉天闰等等同辈的人也都有意无意地让着自己,唯有父皇对自己总是板着一副面孔,让他心中始终充斥着又敬又畏的感觉。等长大了一些之后,父皇将方家众兄弟都送到在仙霞岭隐居的武林名宿高一德门下学艺,方天庆便在心中生出了一个念头:要学就一身通天的本领,将来让父亲对自己刮目相看,让他知道他以前对自己的歧视是大错特错的!于是一向在家中娇生惯养的方天庆在众兄弟中格外的用心,狠下了几年的苦功,觉得自己的文韬武功已然在众兄弟中出类拔萃,他便新生了一个想法——急需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这次宋军数面围剿,他又被派到仙霞岭一带防御江西经略使刘延庆的进攻。到了仙霞岭之后,他按照父皇的谕旨从各地征集了大批的新卒,使自己的手下从六千人扩充到两万人。虽说新兵的训练不足,但他还是率领着手下几次打退了江西宋军的进攻,若不是有父皇的严令和手下几位大将的力谏,他还要带着人马冲杀到江西境内,凭着自己的神勇武功创下一份功业,免得他人日后评说自己只是个坐享江山传承的二世主,想要大家看看他太子方天庆使如何让素有名将之称的刘延庆名声扫地的。

这些日子听说大越军在北线连遭不利,不但建康、常州等要地尽丧敌手,连二伯方夏也一命呜呼,这让他很有坐卧不安之感,几次给父皇写信要求带兵北上,给宋军来个迎头痛击,偏偏父皇总是告诫他,仙霞岭地位十分重要,万不可擅离职守,导致后防有失。好歹现在听说刘延庆已经偷偷带人移师北上去攻打堂兄方杰,方天庆正准备率领手下直出仙霞岭杀入江西,与堂兄来个前后夹击,让刘延庆首尾难顾,正在此时却得到父皇手谕,告诉他已放弃杭京南下,准备自台州另起炉灶,命他即刻统领手下精锐到台州与主力会师,所招募的新兵当中凡不善战者尽可遣散。

这让方天庆大感迷惑:若说战事不利的话,前敌正是用人之际,如何要遣散军兵呢?还没等他修书询问父皇,有军兵来报,说兵部侍郎王欢大人到了。方天庆搞不清王侍郎的来意,但他听说此人乃是父皇朝中大大的忠臣,忙亲自到关门将其迎将进来。

寒暄过后,方天庆迫不及待地询问起当前的情况,这才知道父皇果然已撤到台州,正准备采纳宋江的主意出海到台湾岛去东山再起。方天庆对父皇这一决定大惑不解,难道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拱手放弃?为何不调集全国之兵与宋军决一死战,就算打败了也不失为轰轰烈烈的青史留名?父皇为何要采纳敌将宋江的提议去那个从未听说过的海外孤岛?是不是被妖人迷惑了心智,才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

王欢早就料到太子必然有许多问题想不通,连忙向他一一做了解释。听完王欢的解释,方天庆反而愈发认为父皇是被奸臣佞人所误——“不行,绝对不能这样!”他心里暗下了决心,要亲自提兵去台州清君侧,挽救大越国于危倾,让世人知道方天庆的英名。

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尽管方天庆暗中决心要提兵到父皇身边铲奸除恶,重振大越国的威风,但也还算知道个轻重缓急。听到后来王欢说到,皇上让他此来是因为宗泽大军正南下围迫台州,为了争取到一些时间,特让王欢来协助他引军自仙霞岭北上,威胁宗泽部队的侧翼,好使宋军有所顾忌不能全心向南,并再三嘱咐,目前大越军中能起到如此作用的部队只有仙霞岭这一支人马了,望他务必听从王欢的劝谏,切莫意气用事,坏了军国大计。

方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