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色黎明- 第6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一辉头几年倒是一直在上海、武汉、南京之间来回走动。但是随着北洋段祺瑞、人民党与江苏巡抚王有宏,分别掌握了这三个城市的所有权之后,各个其他政党的势力在这些地方迅速衰落,他也只在上海还有停留,很久没有到过武汉与南京。这是行程是北一辉第一次深入中国农村。

江浙与根据地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都是一样的多水,有丘陵。根据地里头留辫子的人也不是太少。但是这明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首先就是各地初见形态的水利工程。

人民党有个爱好,就是爱立标志。在各个基本规划里头,必须有界碑。由于水泥的普及,高高的水泥柱子就立在那里,上面有着各种规定。光这种大张旗鼓的表态就说明了人民党的基层工作已经深入到何等程度。这不是简单的革命党才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如果北一辉知道这些圆形的、方型的,或者其他各种形态的水泥柱子里头包含的其他意思,他估计会更加惊讶吧。

每一个水泥柱采用的水泥都不相同,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水泥柱,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刻了说明的碑,他们还是国家实验室进行的诸多水泥实验中间的一部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这些水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人民党的国家实验室可是很在乎的。

北一辉精通汉语,这些碑上刻的内容都是与民生关系密切的东西。要么是对项目的说明,要么是各种未来规划的内容。例如大型的灌溉与排涝,各种河道疏通与道路安排。没有一个是为了彰显人民党威严的,但是每个项目或者规划背后,都代表着人民党的真正力量。

至于百姓之间的区别,那就更大了。例如北一辉在根据地走了这么远,硬是没见到谁不是在用铁质工具的。铁锨、铁锹、铁锄头、铁耙,与其他地区尽量采用木质农具的农民一比,根据地的农民实在是令人羡慕。

占据了武汉之后人民党就有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基地,这点北一辉是知道的。但是他万万想不到,这些钢铁居然能够如此深入的成为劳动工具。他也与农民攀谈过,所有农民无一例外的告诉北一辉,这些农具是合作社专门卖给农民的。而农具价格之底,让北一辉都想自己买些。

每个人都有三亩地,每个农民甚至还有布票,油票,特别是招待北一辉的饭里头竟然从不缺肉。特别是被称为“陈家菜”的炖肉,和“陈家白吉馍”,那里头作为调味料的丰富香料,绝对不是普通日本人能吃得起的。虽然见过大批的饲养场,不过北一辉还是觉得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同行的接待人员催促,北一辉想弄的更明白些。

至于拖船,以及其他地区的各种工业品,反倒没什么比日本城市更强的地方。问题在于,这些都是在中国农村能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人民党不是简单的占据了几个城市,而是实实在在的把自己的势力深入到了整个根据地里头来。仅仅这一点,就说明人民党已经不再是革命党,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政府。

对于建立如此功业的陈克,北一辉不能不尊敬。

宾主落座之后,陈克询问了孙中山的近况。其实北一辉近期与孙中山联络并不是太多。几年前,因为孙中山收受日本政府的钱离日一事,北一辉不惜站在章太炎、宋教仁等人的立场,对于孙中山的作为大加批判。在北一辉看来,孙中山是一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无论行事思考都是西方模式。孙中山并没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去进行革命事业,而是要把西方民主理念通过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实行。所以,为了达成目的,往往不惜任何手段也要向外国找寻支持。所以,他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黄兴、宋教仁等人身上。他认为能在中国革命成功之后,能稳定中国局面的人,并非孙中山,而是黄兴和宋教仁。

但是中国局面变化的太快,同盟会的分裂不仅没有导致革命偃旗息鼓,相反,北洋和人民党这两股土生土长的本地势力迅速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导者。北一辉前一段到了同盟会在北京和天津的分部,近距离观察研究北洋政府。

他之所以接受孙中山所托给陈克送信,见见这个传奇的革命党首领固然是一个目的。他还想继续深入中国腹地,到黄兴与宋教仁所在湖南去。那里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终点。

第四卷 群党并起 第94章 进步和守旧(九)

“孙文先生的三民主义文稿不知陈先生看过了么?”北一辉问。这是他此次带来的见面礼,孙中山再三叮嘱北一辉一定要让陈克仔细看这个政治纲领。

“暂时没有。”陈克笑道。作为马克思与毛爷爷的信徒,三民主义里头既然一不讲现实的生产力发展,二不讲哲学意义上的人类社会问题,陈克就完全没兴趣。

“那请陈主席看一下如何?”北一辉拿出了一个册子。

陈克现在看东西很快,孙中山的政治理念陈克也看过,可以说后世的研究性总结比孙中山本人的思路只怕更清楚,所以全部翻完不过十几分钟。

“这就看完了么?”北一辉大为惊讶。

陈克把三民主义的基本点,民族、民权、民生,以及五权分立的基本政治理念向北一辉简单复述了一番。北一辉也是精通汉语,他还没见过有人能把问题如此简单却又完整清晰的叙述清楚。他心里头对陈克的敬意立刻就加深了一层。

同盟会里头认为陈克“运气好”的人要多少有多少,就连孙中山也叹息过,“当时若是能全力在安徽革命就好了”。可是一个靠运气的人,绝对不可能如此深入浅出的阐述革命道理的。就连孙中山讲述三民主义的时候,也多是阐述其应用,反倒对基本理念不够深入。

“陈先生,那你对三民主义有什么看法?”北一辉问道。

“我们人民党讲矛盾,讲斗争。我们认为世界上的一些,都是存在于矛盾与斗争这个基础之上存在的,我们看到的一切表象,都是矛盾与斗争的结果。合作也是矛盾斗争的一个表现方式。孙先生想与我们合作,这种合作是建立在我们双方有满清这个共同敌人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这个三民主义里面,孙先生未免有些倒果为因。这是为了解释眼前的矛盾所积累出来的一套理论。反帝反封建是当前中国革命最大的问题,但是欧美列强国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这么形成?中国到底要怎么反对这些国家的压迫?对这些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问题,孙先生完全没有触及,所以我个人对他这套理论并没有兴趣。”

这是相当直率的反对,北一辉已经明白陈克坚定的拒绝态度。不过这丝毫没有让北一辉感到意外。人民党与同盟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即便陈克在推动革命中贡献极大,同盟会里头吆喝着要“除掉革命叛徒陈克”的人绝非一个两个。例如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陈其美,就经常这么鼓动同盟会中的反人民党情绪。

“那陈先生觉得什么才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北一辉一起来的胡汉民高声问道。从一开始胡汉民就觉得陈克对自己代答不理的。不过陈克这种身份摆谱也没什么奇怪的,这只能说明陈克人品有问题。不过听陈克如此严厉的抨击三民主义,胡汉民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了。

陈克的确是故意晾着胡汉民的,412反革命政变里头,蒋光头、胡汉民、蔡元培就是主使者和策划者。陈克也是费了好大劲才让自己没有采用“武器的批判”来对付胡汉民。历史证明了这种人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基本无可救药了。

胡汉民态度如此坚决的表态,陈克冷冷的答道:“民生主义讲平均地权。地权还在地主手里,你平均个什么啊?”

土地革命一直是同盟会最大的分歧点,而党与国民党之间在土地问题上也是死敌。陈克这话直接戳中了三民主义的一个大弱点,就是根本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结构。无论孙中山怎么调整,他都不可能真正追求土地国有化。而土地革命则是人民党最基本的纲领和经济路线之一,也是与其他政治势力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民党杀地主,这个事实在各地传的很广。之所以没人敢蹦出来指着人民党大骂,那是因为畏惧人民党的军事力量。连根本就不是铁杆保清的江西,人民党一句话“江西总督是满清的铁杆走狗”,接着不分青红皂白就杀进江西。其他省份真的是“敢怒不敢言”。而且能与人民党敌对的北洋都不吭声,其他省份的哪里敢出来说话。

不过胡汉民不怕,他正色说道:“地主土地本是辛辛苦苦的挣来,人民党一句话土地国有便统统收去,这不公道。”

“公道不公道,那是你们的看法。我们人民党只在乎土改之后是不是达到了群众有地种有饭吃的目的,群众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既然我们认为这些目的已经达成,其他人怎么评价我们是完全不在意的。”陈克冷冷的给了回答。

面对这么傲慢的态度,胡汉民眼睛登时亮起来,不过语气反倒变得平稳,“平均地权是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地价上升,多出来的部分由国家收税,这笔钱用来发展经济……”

陈克打断了胡汉民的话,“我们根据地没有土地买卖这一说。愿意种地的,就可以申请到土地,不愿意种地的,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所以平均地权说得再好,我们都不需要。”

听到这些,胡汉民与北一辉都是一惊。他们听说过人民党分给百姓土地,不过万万没想到人民党居然彻底取消了土地买卖。

“那土地到底归谁所有?”胡汉民问。

“土地国有。人民可以申请到使用权,除了纳税之外,不用任何其他费用。”陈克回答的很干脆。

“那不就是说,人民党就是这些土地所有人了么?你们就是最大的地主了!”胡汉民的声音激动起来,这么残暴的土改政策是胡汉民没想到的。

“我们人民党没有一寸土地,土地是国有的,谁想使用土地都得申请。”陈克答道,不过他此时已经微微皱起了眉头。

胡汉民更是激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