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8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说起来,反而是张培贤与段德两人行事让他有些微词,张培贤统领大军,不能压服众将,使大军上下服膺,本就是错,却还有脸上书,欲将麾下将领治罪,若是较真的话,那就叫一个无能。

段德就更不用说了,出身兵部,党附兵部尚书李承乾,只知结党以排除异己,私心太重,王佩之事不见他说什么,却在赵石身上做文章,还不是因为赵石与李承乾不睦的缘故?

折汇就更不用说了,争功之心最切的就数他了,但自己却不露面,却鼓动他人,屡兴风波,可怜,折大将军一去,折家再无当年半分风采了,如此下去,下场比之当年种家,又能好到哪里去了?

半载征战,前方战事有些纠结,朝堂上下更是震动连连,但和当年平蜀之战相比,朝堂上要平静的多的多,但也因心悬战事,所以多了几分焦躁,便是身为枢密使的汪道存也不能免,这多少也是引起此次争吵的缘故所在吧?

随后汪道存站起身,躬身道:“军情如火,大将但有无法自专之事,奏于朝廷,当速断,今拖延时日,虽于战事无碍,然易招军前上将疑虑,何能专心于战事?”

“汪大人所言极是……”李圃知机,此时终于出言附和,“此战,当可定我大秦万世之基业,不可不慎,群臣各陈己见,皆有道理,不过当此之时,再无拖延之理,陛下英明,还请陛下圣裁……”

这两人一旦说话,分量自然不同,再无其他人插嘴的余地,不然的话,定会招致两人怒火,领袖群臣,那可不是一句空话,这个时节,谁开口稍微反驳,谁也就大大得罪了这两位,若是单独一人,也许还能抗辩一句两句,但两人一起开口,任你再是德高望重,任你再是根底深厚,也无法承受这两位文武臣工之首的怒火的。

景帝微微颔首,摆手温声让两个人坐下,大殿一片寂静,与方才截然不同,大秦皇权之重,在这个时候才显露无疑,诸事皆可一言而决,却无多少掣肘,此事之所以拖沓至今,不是皇帝陛下不够决断,而是多事之秋,陛下的心思分散太多而已。

群臣思量着,方才吵的有些忘乎所以,是不是瞧在陛下眼中了?陛下又是如何想的?会不会以为各人皆有私意,不合自己心意?

当然,这些许的忐忑,不过是一掠而过,若事情重来一回,各人也必定不会相让,让得一步,后果便无可逆料,这就是朝堂政争的症结所在,谁也改变不了……

景帝李玄谨笑了笑,新建的勤政殿威严肃穆,和勤政殿比起来,乾元殿就有些狭小了,每次召见臣下,大家声息相闻,自然亲近,但敬畏之心却不足,而今的勤政殿,做的就很不错,景帝所处之处,离群臣略远,若在群臣后面,眼力不佳的话,甚至很难瞅清皇帝陛下的面容神色,这样的一点距离差距,却足以让人产生天威莫测之感,不得不说,工部匠作监的能工巧匠在这个上面,是下了大心思的。

“李承乾……”景帝的声音不大,却在殿中来回激荡下,清晰可闻。

进殿以来,一直未发一语的兵部尚书李承乾身子僵了僵,却下意识的站起身来,深深躬身,“微臣在。”

“朕想听听,卿家怎么说?”

李承乾惊了惊,接着嘴里就有些发苦,要说在此事上,兵部可就有些尴尬了,尤其是,近来他也算是春风得意,一步迈入政事堂,多年夙愿得尝,这个自不必说,但话又说回来了,兵部在这个时候的处境便也有些尴尬,夹在中书与枢密院之间,两头受气……

而实际上,兵部之权却是大涨,这个是无可置疑的,手中不但握着部分兵权,却还有议政之权,权力大增是必然的,但在此时看来,相随而来的麻烦也就多了不少,就拿兵部呈文来说吧,现在不但要交枢密院一份儿,却还得在中书备档,而对于兵部之权,中书许多人也是垂涎已久,以后明枪暗箭,还能少了?

所以,在这个中书初定,兵部职权略显混乱的时节,却是让人喜忧参半,当然,李承乾也看出来了,为长远计,兵部入中书辖下,对兵部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用兵征战,自然过不去兵部,而太平时节,于中书之下,可要比身处枢密院辖下日子要好过的多,也就是说,不管将来如何,兵部都不会吃亏,如今所欠者,不过是明晰职权罢了,一时之忧,算不得什么,而待得将来,说不定,他早已更进一步了也说不定……

话虽如此说,他的眼光也不错,但就此时来说,却还是有些纠结,众臣目光瞧过来,都复杂的让人难以言述,便是他自己心里,这滋味也是莫名的很了。

不过陛下动问,容不得他想太多时候,该怎么说,才合陛下心意,又该怎么说,才不会得罪太多同僚,而最重要的,合了陛下心意不难,难的是,陛下会不会高兴,好像有些矛盾,但说实话,他瞧的太清楚了,陛下绝无意降罪于赵柱国,召其回京议罪?不啻于痴人说梦一般。

但话出自他的口中,虽说必定深合陛下心意,得罪了中书同僚不说,陛下却也未必高兴,至于缘由嘛,李承乾也是有苦难言,以陛下的心性而言,最为不喜见风使舵之人,揣摩君意,故意为之,若他李承乾也是这般,如今哪里会得陛下如此信重?

陛下颇有任侠之气,奈何身为帝王之身,不得不为百姓计,为国事计,有许多事,便不得不为尔,但……毕竟本性如此,所以,最不喜欢那些揣摩人心,唯唯诺诺的臣子,这就是李承乾眼中的皇帝陛下,他从来没跟人说过,便是最亲近之人,也不会露出一丁半点口风,这不但是他安身立命的宝贝,而且却也是招致祸端的东西,所以只能藏在心底最隐秘处,估计这一辈子也不会想旁人提起的。

而观陛下重用之人,也各个如此,这变相证明了他猜的一点都不错。

但话说回来了,反其道而行之?附和于中书诸人?那更不成,一旦掺和进去,惹得陛下心中不快不说,日后的麻烦也必然会接踵而至……

而陛下这个时候单单问他,除了示群臣以信重之外,是不知道他的处境吗,那断然是不可能的,陛下圣明烛照,哪里会不清楚这点关节?是故意为难于他?那更不是了……也许,不过是见他一言不发……已经心有不快……李承乾想到这里,心中已有些后悔,这个时节,闭口不言,就是大错啊……

所以这左右为难之处,除非身处其中,旁人就算知道,也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滋味于万一的。

众臣注目之下,李承乾面色不动,其实心思却已经转了不知道多少,片刻之后,他终于咬了咬牙,开口直言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得胜伯领兵渡河北上,本为偏师,进军临汾,已是大险,再若坚守,实乃不智,张大将军所虑不错,为大局计,当严令得胜伯回军……”

避重就轻,谁都不会满意,但着实不愿卷进这番风波当中,无奈之下,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果然,许多人目中露出嘲讽之色,转过了头去,但李承乾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只是微微抬头,向陛下那里瞄了过去。

景帝笑意未减,还微微点头,摆手示意李承乾退下,但平静之下,所含的失望之意,让李承乾如坐针毡,不过是顾着他的颜面,没有细究而已,若是换个人,估计就不是这么轻描淡写了。

这一刻,李承乾后悔之余,却是将那远在河中,还带给他天大麻烦的赵石恨到了骨子里……

李承乾看的不错,皇帝陛下有些失望,皇帝陛下甚至在想,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承乾也变得这般圆滑了,当初……赵柱国曾言,可以数千兵马,破李承乾所率数万大军,当时……他不以为意,心中还道,朕要的是兵部尚书,又非领兵大将?

但现在想来,也许赵柱国说的根本不是这个,许是……说……一旦心性变了,人也就变得……让旁人不认识了……

当然,这纯属皇帝陛下触景生情,胡思乱想而已,要不怎么说,没人愿意招惹皇帝陛下身边的近臣呢,道理就在这里了,身在帝侧,一言一行,也许都会对皇帝陛下产生影响,即便当时未有那个效果,过后却也难保陛下不会记得,应景的时候,可不就有了作用?真真可谓是防不胜防,这也正是近臣们足可自峙的地方,和常人所说的枕边风之类的类似,关乎的却乃旁人荣华富贵,甚至是身家性命罢了。

但失望归失望,景帝却已经有了决断,微微挺直身子,沉声道:“下旨……”

随着这两个字,随时候在殿外的几个御前待诏立即便被引了进来,陆续坐于众臣之后。

“晋羽林中郎将,猛虎武胜军指挥使,明威将军赵石平虏将军,加兵部侍郎,领东宫卫,掌河中事,许便宜行事之权……”

群臣大震,连李圃和汪道存都惊愕的望了过来,又如当年平蜀故事……但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胆敢开口说话……

这还没完,大殿之中,除了几位待诏下笔之时的刷刷声,便是皇帝陛下清晰而又坚定的声音在回荡。

“晋潼关镇守使,总掌大军事,明远将军,加兵部侍郎张培贤征东将军,太子少保……问他,朝廷加恩至此,可有为大秦开疆拓土之志?若无,朕当亲征……”

到了这个时候,群臣真的是面无人色,尽皆惶恐无措了。

“晋潼关镇守副使,大军留后,兼转运使,扬威将军折汇平寇将军,卸大军留后,转运使之职,为大军副,可随大军出征。”

“诏,委京东路安抚使韩聪,领潼关镇守副使之职,领大军留后,粮草转运使,圣旨到日,不须回京述职,即刻上任……至于京东路安抚使之职,应由谁来继任,中书议一议人选,奏上来便是。”

半个多时辰之后,候在外殿门外的宫人们眼瞅着诸位朝中大人鱼贯而出,没有赐宴,都径自出宫去了,众人不由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诸位大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还是让多数人吃了一惊,更让人惊悚的是,一位四品大员,在出殿的时候,木呆呆的,根本没有留意脚下,结果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