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雅宋-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有几个识字的读书人吧。”

小张师爷心中暗道:“这一招够狠辣,那些差人们若是知道,不知会作何感想。”

江耘问道:“两位师爷,你们看如何?”

小张师爷沉吟良久,斟酌着答道:“此法虽善,却是断了那胥吏们的财路。自古清水池塘难养鱼,如此一来,商户喜而胥吏忧,只怕出工不出力,商税难收啊。”

江耘道:“所以,我才给他们长月钱。而且,每位胥吏负责所属的那一片区域,我会按一定比例给他们提成,用作差费。若还是干不好,那便换人,我就不信找不到干这活的人。”

“提成?”

“呃。就是,耗费。”

小张师爷明白过来,细细思索了一番,亦觉着可行,说道:“江大人既有此决断,小可定当竭力而为。”

江耘点点头,继续道:“开春之后,在选举之事未成之前,新法总是要行的。浏阳地处南方,所适用之新法无外乎青苗、农田水利、募役、方田均税法。此四条法令,各有利弊。我们须计议一番。”

小张师爷早已做过功课,说道:“江大人,朝廷行新法,为的是强国富民,小可却以为万不可扰民。据在下所知,潭州境内其他四县之青苗法均打算以最低利率贷钱于县内富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亦有所闻。此是放任之举,只求方便,逃避烦琐的借贷手续与风险。为了确保不亏本,那些富户必然在利息上加码。”江耘担忧道。

“我县则应简化手续,携粮带种,分成数个小组,深入各个乡村,现场借贷与民。”老张师爷说道。

小张师爷听得大惊失色,说道:“下乡?当场放贷?”

“是的。本官一组,你们三人各一组,每组带五个差人,到村之后,再招些乡中的威望老者,以策粮种安全。从元宵之后,每逢五、十,各自下乡,直至春耕。”江耘说道。

小张师爷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江大人,如此一来,虽然无忧,然,官威何在?”

江耘洒然一笑,说道:“官威何用?”

小张师爷再次被击败,无奈的点头:“在下并无异议。”

老张师爷却担忧道:“青苗钱何处着落?”

江耘点点头,说道:“对。常平仓的数目绝对不够。我们且两手准备。本官年前去一次杨大人处,若能借,便借一点,若不能借,在市场上买一点罢。待过完年之后,便行免役法。”

“江大人。按惯例,这免役钱是过了中秋才收的。”小张师爷提醒道。"

王烨插言道:“江大人已经计议过了。先收一部分,从富户先收。而且要核实人数,按实收。”

江耘点点头,忧心道:“此亦无可奈何之举,断然等不到中秋,只能先富后贫了。”

小张师爷明白了,这江大人的确爱民,但那些民可不包括那些富人们。

“若真能收上来,倒的确可解燃眉之急。”小张师爷赞道。

“呵呵,你放心,到时候见机行事吧。头一炮我总是要打响的。”

小张师爷心中好笑,嗬,又要亲自来,江大人这官可真不好当。

“接下去,便是农田水利法……”

“此事暂且先放一放,等明日们亲自去田间,还有瞧瞧这浏阳河的水势。”

崇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傍晚。

京城的慧贤雅叙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挂,又是一年的年假时分,伙计们陆续回家过年,园里已经冷清了许多。

印刷坊的老杜脚步匆匆,怀里揣着一份样刊,出了大门便拐进了边上的印刷坊,将报纸交给坊里的伙计,嘱咐道:“主编说了,年关将近,数量略微降点,就2800份吧。印完了都在这儿呆着,还有谁没来的也去叫来,晚上等我回来分花红。”说完,又急急的去了。

伙计们一听,顿时炸开了锅,东家素来仁厚,每月的花红也能分个几两银子。到年关,怕是更多。几番招呼之下,立马开了工,热火朝天,分部就班的印了起来。

博闻小筑之中,书报社与园中的首脑们都在。李清照安静的坐在那儿嗑着瓜子。虽然早过了时间,但她要坐在那儿,总是没有人要赶她走的。

齐玉沅已然代替了陆掌柜做了上首,**兄弟,贺暄,杨明镜,邵籍,方翌,一个不少,尚差一个急急赶来的老杜。

【第131章 汝辈跟否】

二旨阵风似而来的老杜老讲屋内,齐玉沉轻声笑道川,二傅的精气神可是一点都不输我们年轻人哇。”

老杜羞赧的一笑,轻声站在下首,脊背挺得笔直。

齐玉浇道:“杜师傅,您先来?”

老杜也不推辞,清了清嗓子,说道:“江社长走之前特意找我说过。他说待时机成熟,可采用活错字,老汉我想了想,现在差不多真是时候了。以现在每期约互四份的印刷量来说,活木字的磨损太大,印刷质量也不高,经常会有粘连,印花,漏油的现象出现,印废的报纸太多,这就是现在销量上去了,但成本下降有限的主要原因。现在的成本约七文五,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采用活错字,成本可以降至七文,而且印刷的质量会提高。”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邵籍补充道:“老杜那次用铅字试印,我也在场,的确是清晰不少,印刷的速度也大有提高。而且明年的销量会有所增长,江社长在杭州城大出风头,连带着《大宋天下》的销量都翻了两番,呵呵。”

李清照冷笑一声道:“本居士若在场,安得江小儿卖弄?什么不见五陵豪杰墓,大坏韵律。”

江端友却拈着胡须笑道:“喔?老夫却喜欢这句,哈哈,神来之笔也。”

杨明镜亦频频点头道:“倒是奇怪,那天他是一个人去的啊?如何作了这么多绝诗妙词。”

“想是又有贵人相助吧。”贺老哥也是不信。若是江耘在场,此玄怕是要暴怒非常。

陆掌柜轻咳一声,提醒道:“诸位,我们现讨论书报社的大计。”

众人回过神来,哈哈大笑,俱都回到正题,表示老杜此举可行。

老杜受了鼓舞,接着说道:“事情大多已安排妥当了,趁着过年的空闲,让人将那些常用的错字先做出来,等过了元宵便可派上用场了。”

齐玉浇点头道:“那就按杜师傅说得办吧。所须银两可来我处支用。”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因为师师走了,汴京戏院的收入平淡了些,好在那些招牌画都卖得不错,除去开支,今年二月开业到现在,竟也有劝余贯的收入。

贺暄提醒道:“玉抚勿忧,走了江夫人。明年却会来一位大牌。”

齐玉浇轻声一笑,说道:“贺大哥,据说人家是来做个琴师的。”

众人会意一笑,明白两人所说的大牌便是即将从杭州过来的杭州第一美女姜清清。

齐玉浇继续说道:“此事先不管它,按照当初定的,方大哥的奖金不少嗬

方翌客气道:“戏院这一块。离不开大伙儿的鼎力支持,方某惭愧了,哈哈。”

“再接着便是书报社了,开业比戏院晚了一个月。从三月份到年底,短短九个月,可谓历尽波折。蒙两位江老先生和邵先生鼎力支持,《大宋天下》才有今日之局面。从最初的灶口份到如今的红口份,可以说。我等之成败与之息息相关,具体的情况不如请邵先生详谈。”齐玉流娓娓说道。

邵籍客气了一番,清声说道:“我只从我这一块做个介绍。江社长高瞻远瞩,《大宋天下》没有在立碑之争中倒下,反而更加壮大,这不能不次机遇。时至今日。报纸的销情较大好于预期,杭州的份数已经达到劝份,一举扭亏为盈。江宁府(南京)、扬州作为下半年开辟的新点,销量也很不错。所以。明年的努力方向有三:第一,继续巩固、提高《大宋天下》在江南的销量;其二,开拓新市场,大名府,西京,成都,还有江大人所在的潭州,和去年的思路一样,我们暂不考虑盈利问题,推广《大宋天下》的理念为第一要务。其三,加强京城卖报送报服务,江社长和我探讨过,与滴水书院合作,吸收其中的贫寒弟子在课余送报卖报,并给付报酬,对此,方院长也已和我达成共识。”

方翌点点头,示意此法可行,插言道:“书院之中教格物的元教授对报纸极为推荐,整日念叨着要将自己的下前来投稿呢。”

江端礼说道:“喔,既如此,让他拿来看看。《大宋天下》一视同仁,有好学识便可登堂入室,自成大家。齐狂生之例便在眼前。”

江端友也赞同道:“当初看漏了《驭河八策》,此番断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觉得我们作了编辑这一职,便须放宽眼界,不能再以个,人喜好作取舍。”

江老夫子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说得众人频频点头。

李清照说道:“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扩版,四个版面已经远远不够了。如邵大哥所说,江南的市场已经打开,连带着江南的投稿也多了不少,诗文盛地,锦绣文章,若是不用,未免说我们小气。寒了那南人的心。”

这句话说中众人心坎。的确,随着《大宋天下》的普五五及,瓢的读书人莫不以大作上报为荣,然版面有限,僧:;二,令在座的许多主编难以取舍。但《大宋天下》刚刚从党碑风波中缓过气来,贸然扩张,未免有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担忧。

老杜小心地说道:“各位东家,若是要扩成八版,用了活错字后我有把握把成本控制在十二文左右。但这样一来,成本就高于售价了

齐玉浇试探着说道:“如果增加的四版中,加上招牌画的话,应该能再增加不少收入的

江老夫子知道众人都在回避那个十文的价格底线,沉吟良久。开口说道:“其实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样。《大宋天下江社长所创,既然你我都无法决定,便问问他的意思如何?”

一直不说话的贺暄突然说道:“对。问一下他的意思吧。若我猜得不错的话,这价格还是十文钱。但版面肯定会增加。他总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众人齐刷刷的望着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老先生,看得他好不尴尬,笑着说道:“我比你们中任何一个人都了解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