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雅宋-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哈哈,的确是不小了,寻常人家,可嫁作人妇了。”赵佶笑道。

丘蓉嗔道:“不和你说了,人都走光了,你还不回家么?”

“是啊,是该回家了,唉……”赵佶叹道。

“听你的口气,倒象回不了家似的,你家住在哪里?”丘蓉奇道。

“京城。”

“偌大个京城,便全是你家么?”

“是啊,京城这么大,哪里才是我的家呢。”赵佶叹道,自失的一笑,眼中却有迷茫之色。

找来的江耘正好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忍,开口劝慰道:“端公子,我送你回去吧。”

赵佶好象想起了什么,说道:“你说过要带我去吃……”

江耘一愣,说道:“对了,我倒忘记了。那好,我们现在便去吧。我叫上几个兄弟同去。蓉儿,走,我带你去吃京城最好的蟹黄汤包。”

江耘呼朋唤友,叫来了林镇齐,杨明镜和王烨。陆伯勤忙得连人都找不到,不去管他了。一行人出了慧贤雅叙,一路往着城西走去。

晚上的京城夜色极美,城西更是人口繁密之地,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瘸腿陈的汤包铺开在民居小街之中,四周大多是贫苦之众,赵佶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看到了其间种种情形,不由地叹道:“想不到连京城之中,竟也有许多贫困的百姓。”

江耘见机说道:“端公子今晚所见,想必知道微服私访的深意了吧。”

王烨没有功名在身,少了许多顾忌,说道:“端公子想必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少爷,平时少来这种地方吧。京城还算好的,其他州县的贫苦百姓,那是更苦呢。”

“如果慧贤雅叙之中种种,可见我大宋繁华锦绣,那么此处之状况,则更让人直面真实。”林镇齐是个直性子,管你是不是皇帝。

赵佶默然不语。江耘怕适得其反,打圆场道:“你们没有闻到香味吗?前面便是瘸腿陈的汤包铺了。”

瘸腿陈的汤包铺设在街角,并无特别之处,门口挂一小旗,上书一个大字“陈”。老板是个瘸腿,据说原来是个军士,在战场上摔断了脚,就回乡开了汤包铺,做得一手好汤包,加上价格公道,渐渐得便远近闻名。京城的许多酒楼都来请过他,却被他一律拒绝,坚守这个街尾小铺一直至今。

江耘此番已是第二次光顾,坐下之后喊道:“老陈,上汤包来。”

老陈瘸着腿,动作倒也麻利,不一会儿,已经端上一大盆金黄灿灿的汤包来。

众人忙活了一晚上,早已饿了,全都埋头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将一大盆汤包消灭地干干净净。老陈赶紧又上了一盘。

“这次比上次那个还要好吃。”赵佶意犹未尽。

丘蓉“扑哧”一声笑道:“又来了,先前吃茶时也是这般说,好似什么都没吃过一般。”众人之中就只有她不知赵佶身份,说起话来全无顾忌。

赵佶郝然笑道:“你们吃得我都不曾吃过,但我吃的你们也吃不到。”

丘蓉奇道:“难道你是神仙不成,尽吃些山珍海味?”

赵佶唉声叹道:“今番吃了许多寻常东西,才知道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是。”

“人生至味,不过一碗安乐茶饭。”一直没说话的杨明镜幽然叹道。

赵佶一震,抬头看着杨明镜,喃喃地说道:“安乐茶饭,安乐茶饭……”

“是啊,对于这些穷苦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一碗安乐茶饭更让他们期待的了。”江耘说道。

赵佶无语默坐,陷入了沉思。

丘蓉突然说道:“你们看那边。”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街尾的墙根上躺着许多乞丐,其中有许多小孩子,正直勾勾地盯着众人桌上的汤包。

赵佶喊道:“还有多少汤包全部上来。”说完,拉着丘蓉拿着桌上的汤包向乞丐们走去。

墙根上的乞丐一拥而上,分抢着赵佶和丘蓉手中的汤包。赵佶的一身白衣沾染了不少油渍。他却全然不顾。在那一刻,他的心中只有这些不分彼此的大宋子民。

“我发誓,我一定会给你们一碗安乐茶饭!”

丘蓉呆住了,抬头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男子。

“你相信吗?”赵佶双目圆睁,眼中已有泪光。

“我相信。”不知怎的,丘蓉竟然隐隐地相信他能做到。

“端公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走吧……”身后的江耘轻轻地说道。

【第042章 职位安排】

深夜的蔡府内室,灯火通明。蔡京与他的一干党羽正在密议。

“这个江耘,倒懂得借势,被他玩了一手漂亮的。”胡师文恨声说道。

刚刚当上御史大夫的许敦仁道:“他一个进士,竟然做此商人之举。我当参他一本。”

“不可,敦仁你的位子还未坐稳,无须急在一时。处在你的位子,最重要就是揣摩圣意,明白吗?”蔡京沉呤道。

“蔡相英明,敦仁知道了。”许敦仁拍马说道。

“说实话,江子颜这一手天马行空,实在是漂亮。唉,用来做对手,实在是可惜啊。”沈鸿博叹道。

宋乔年不满道:“鸿博,到了今日,你还心存幻想么?”

沈鸿博反驳道:“自古朝廷臣工,同为君王效力,难道必须势如水火吗?”

蔡京却对沈鸿博相当的宽容:“鸿博,众多弟子之中,属你最为聪慧,素有大志。但在心志上却仍有欠缺。前朝司马相公与王相,苏子瞻与章惇,其友情可羡天下,然最终生死不得相容,由此可知,士大夫不比常人,在政治面前,友情是最奢侈的东西。”

“蔡相又如何知道,他江耘不是支持新法呢?”沈鸿博仍然坚持道。

“新法旧法,只不过是朝堂之上的旗帜而已,我等做臣子的,只需要认准一个方向。”

“什么方向。”

“还是那句话,揣摩圣意。鸿博明白了吗?”蔡京双目烔烔有神,盯着沈鸿博说道。

“圣上若信任与你,姑且不论新法旧法,方可有所作为,一展抱负,蔡师纵横仕途二十余年,此皆经验之谈。鸿博如何对一个毫无背景的青年进士如此看重?”胡师文明白蔡京的意思,欲解开沈鸿博的心结。

“我观此人,乃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初时我等招揽,却不识抬举,哼!”宋乔年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此人不愿居于人下,多说无益。鸿博,此人在皇上面前颇受眷顾,殿试时的那篇文章倒罢了,据说密折制度也是出自他的手笔,着实不简单。今后将会是你的劲敌。”蔡京提醒道。

“蔡师,鸿博知道了。”沈鸿博恭声道。

“对了,蔡师,鸿博的职位朝廷安排了吗?”胡师文问道。

“三甲以上的进士,都已经安排了。鸿博礼部员外郎,江耘授宣义郞,那个杨明镜则为著作郞,俱放在翰林书院里,乃是闲职,我倒在看看,他们能翻出多大的风浪来。那个武举出身的,外放到西北去了,哈哈哈哈。”蔡京得意地大笑。

“翰林书院,翰林院,一字之差,天差地别也!”众人都放声大笑。宋代的翰林院是类似于中央秘书处的机构,地位极高,历来是权臣们在中央仕途的起始地,当初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从这个翰林院起步的,而翰林书院则是赵佶所建立的一种文化机构,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样子。这一字之差,地位和待遇的确是差了太多。

“对了,蔡师,那个状元公居何职?”沈鸿博问道。

“状元公大才,此番我给他找了个好差事,去河南调查水灾,外加赈济灾民。这两件可都是好差事啊。”蔡京狞笑道。

“这次京西北路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知州石恒远怕是保不住这乌纱帽了。”许敦仁说道。

“蔡师,这石恒远也算我们的人,前些天派人来过几次了,不知道这次保不保他?”胡师文问道。

“乔年,此次我欲派你和状元公同去,见机行事。能抹平的话则放他一条活路,以后也好多个助力。不过,我观游定夫此人,非善与之辈,恐怕是凶多吉少,必要之时,也只能断臂了。”蔡京叹道。

崇宁元年十一月冬,迟迟未定的今科进士的人事任命终于定了下来,三甲之列的进士俱都做了妥善的安排,翰林书院成了最大的安置之地,除了杨明镜与江耘之外,还有许多郭思等许多京城的进士,都成了翰林书院的学士,相比这些闲职,沈鸿博的礼部员外郎则是个中枢之地的实职,能代表国家与外邦使节交往,所接触的都是些实权人物,还经常能和皇上见面,绝对是个好位置。外放的官员也有不少,虽然都是些知县,但也有明显的好坏之分,能去一些江南、京兆之周的富庶之县的都是后台较硬的。陆伯勤等一些三甲之外的进士则没这般好运气,大宋“员多阙少”的真实情况摆在那里,要想做官,请等上一等吧。

相对与沈鸿博的礼部员外郎或者外放的知县,江耘小集团很明显在此事上吃了闷亏,而林镇齐的外放西北秦州军则是一个见利见弊的问题。如果从他武举第二的成绩上来看,无异于贬斥,但从历练的角度来说,对于一直向往军旅生活的林镇齐来说,或许是一种磨炼。西北种家军纵横边境数十年,军容军纪俱是严苛,极是磨炼人。

“很明显,这是蔡京的第一手牌。”贺暄轻松地说道。和江耘在一起呆久了,贺老哥的心态好了许多。

“嗯,没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江耘说道。

“我才不希罕做什么官,慧贤雅叙才是我生活的重心。哈哈。”陆伯勤轻松地说道。这一个多月来,他越来越喜欢,也越来越适应陆掌柜这个身份了。

“对了,那个状元郎分得何职?”杨明镜问道。

“听圣上说起,好象是要派他去调查河南水灾。”江耘说道。

“不会吧?初入仕途便插手如此重要的事?这其中的错综复杂与利益牵扯,让他一个刚上任的新官如何着手?此举简直儿戏也。”贺暄叹道,心中还有一句话不曾说出来,端王性轻佻,倒真不曾说错。

听贺暄一分析,江耘也觉得有道理,这次水患所引发的其中官场利益又岂能是一个局外人所能调查得清楚的,哪怕是你是名满天下的贤才,哪怕你是今科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