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雅宋-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于,一曲终了,演出人员上台谢幕,赵佶龙颜大悦,挥手致意道:“好,不愧我大宋包龙图,真乃人臣之典范也,看赏!”

“谢皇上,请皇上、太后稍息片刻,等会有更精彩的《断桥相会》奉上。”

江耘一声令下,台上立刻忙碌起来,《断桥相会》中的两个大部头道具,断桥和雷峰塔早有一些太监帮忙抬了上去。

不多时,舞台已经布置完毕。一声钟响过后,这曲风靡京城许久的《断桥相会》正式开演。

相比《包青天》颂扬加悬疑的戏曲风格,这一出爱情戏更显得唯美与动人,其价值观又与现今大宋的主流意识并不相悖,让众人看得极是过瘾,尤其是那些长在深宫的嫔妃们更是投入,已完全沉浸在戏中。

随着时间的流失,戏曲马上要进入了**,就在这个时候,却突然发生了变故!

原本好好的立在台上的木制的雷峰塔隐隐的晃了几下,慢慢的朝前台倾斜了过去。那个雷峰塔虽然是木制的,只有三、四米高,还不至于砸到坐在前道的赵佶母子。但就是这样,君前失礼,惊吓太后之罪,就够他江耘受的了。

此刻,江耘终于明白了刚才那个军士的提醒,然而现在,却已经来不及了,看着慢慢倾斜下来的木塔,有心无力,手脚冰凉。

【第080章 突生事端】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赵佶前边的那一列禁军护卫之中飞出一人,跃上台去,单手托出,堪堪撑住了那摇摇欲坠的雷峰塔,生生的一托之下,将那木塔止住颓势,成60度角斜斜地定在那里。那人深吸一口气,大吼一声,腰跨一沉,向前顶了一步,左手换右手,又将木塔顶回了半分。此刻,其他禁军军士都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急急的围住那木塔,以防再生变故。江耘惊魂未定,偷眼朝赵佶那边看去。只见赵佶微有愠色,而向太后则神色如常,反以赞赏的眼神看着场中那位托塔勇士。

台上的李师师情急生智,并未被眼前的乱势吓住,而是一清歌喉,接着演了下去。那托塔之人扎起马步,单手顶住雷峰塔,挥了挥手,让手下的军士下台。

赵佶身旁的一个太监劝道:“皇上……”

赵佶挥了挥手,喝道:“退下,有勇将如此,朕有何惧!”

台下的禁军的军士们喝彩道:“宗统领果然天生神力,那一托怕是有千斤之力吧。”台下的掌声如雷。

江耘此时已经看清那位托塔的勇士原来是今科的武状元宗则!

在江耘的示意下,台上加快了演出的进度,即便如此,还是演了近半个时辰,而那个宗则却托着那木塔纹丝不动,如此臂力和定力,教人好生佩服。

戏曲终了,早有那些禁军军士跃上台去,慢慢得托着雷峰塔顺势缓缓的放到地上。宗则活动了一下手臂,神色如常地跃下台来向皇上太后施礼道:“属下护卫不力,让皇上和太后受惊了。”

此时,下面大臣中,一人出班奏道:“皇上宗统领临危不乱,天生神力,保我皇与太后安全,应于以嘉奖。”

赵佶点头赞同:“嗯,蔡相所言极是,宗统领护驾有功,擢升为殿前步军神武营统领。”

“谢皇上。”宗则呃首谢恩道。

“有赏必有罚,请皇上治江耘君前失仪,惊驾太后之罪,如此方可显我皇赏罚分明。”蔡京又道。

此时,老朋友曾布出面解围道:“皇上,此事属于突发事件,却非江耘一人之过,若真要追究起来,恐怕所有参与此次演出及场地布置的人员都要牵连,以老臣之见,不如……”

曾布此言一出,台下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人。江耘虽然低着头,心中却暗喜,这老小子果然不错,一句话就解救了我,法不责众嘛。

这时候,长公主赵怡发话了:“皇兄,我看还是算了吧,就算真塌下来,也砸不到人吧。”

赵佶看了看身边母后的表情,见她面色平静祥和,并无怪罪之意,心里松了口气,但又不能驳了蔡京的面子,沉呤半晌,说道:

“江学士虽是无心之失,但事关皇家安危,朕就罚尔俸禄半年,以示惩戒,其他人员一概不究。”

蔡京面无表情,一挥衣袖,回到了座位。

江耘的端午节皇家祝寿演出就这样有惊无险的结束了,但他心里清楚的知道,这绝不是一场意外事故这么简单,而是针对他江耘的一次有预谋的报复,若不是宗则的横空杀出,结局可不是罚半年工资这么无关痛痒。敌人,远远不止明处那几个。

散场之后,江耘和杨明镜特意找到了宗则好好的感谢了一番。大个子宗则记性不错,还认得他们几个,客气的说道:“江学士无需挂怀,此乃宗某职责所在.对了,那位林兄可是去了军中?”

“正是,镇齐现在西北秦凤路,哪似宗统领率御禁军来得威风。”杨明镜说道。

宗则浓眉微皱,苦笑一声:“宗某却觉得,在军前杀敌好过在这里当差。昔日年轻之时,宗则曾中过进士,然廷对失策,为考官所恶,故弃官而后从武,想得便是杀敌报国。”

江耘知他心意,劝道:“将帅之才,军旅磨砺固然重要,但此处也全非虚耗时光,宗大哥没听说过吗,人生处处是战场啊,就象刚才。”

宗则一愣,旋即明白江耘话中之意,放声大笑道:“江学士好词锋,宗某佩服,能在战场扬名立万,马革裹尸,乃是宗某之追求。”

江耘握着宗则的手,亦放声大笑:“宗大哥好志向,有空可要来慧贤雅叙坐坐,让小子有所受教。”

“好,有时间一定拜访。”

崇宁二年六月初。慧贤雅叙成立已经年了,这意味着,新的一年的会员年费又将收取,那些办了会员卡的会员们没有太多的犹豫,大都爽快利落的缴了费。汴京戏院的招牌位招租工作也在齐玉沅的主持下进展地较为顺利。方翌编写的新戏《花魁投江》已经开始排练。大宋书报社发行的报纸也到了第13期,在高额的稿酬刺激下,报纸上的文章越来越精彩,由此产生了一批以文人试子为主要构成的“撰稿人”,他们发现,原来书中真有黄金。一直闲居在园中的原河南知县张顺德张大人发挥余热,开始连载饱含他心血的《知县手记》,讲述了他为官十数年的从政、治民的经验,一时反响颇高,人们纷纷猜测着这是哪位大清官所作。

邵籍的报纸营销工作更是进行的风生水起,已经订出去800份全年的报纸,其中大多数都是些达官贵人、商家和文士,甚至连皇宫都订了30份,对于这些买家来说,全年两的支出根本是不值一提的。可这800份不值一提的小钱,堆到江耘兄弟们面前时却让人心花怒放,近千两的真金白银啊!

高兴过后,也只能往库房里一放了事。想投资?想炒地?对不起,大宋没有这样的业务。

书报社的送报、卖报小队扩展到十数人,俱是京城之中贫苦的少年。有了一碗饭吃的他们格外的卖力,将报纸卖到了京城各处,个别机灵点的,更是见缝插针的认起了字。

“江耘果非常人。当日初见,我便知道他必是人中龙凤。”翟汝文看着手中的报纸说道。此刻的河南县府之中,翟汝文,游酢,秦师爷三人正人手一份从京城而来的不同期的报纸。

“走在前头的人总是孤独的。历史从来如此,屈原如是,王安石如是,不知道我们现在算不算是现今的大宋中孤独的那群人。”让游酢大发感慨的是纪念屈原的那一篇文章《行者孤独》。

“两位大人,其实我们并不孤独,你们看。”秦师爷说完,递上了手中的另一份报纸,赫然入目的正是张顺德连载的那篇《知县手记》。

翟汝文和游酢都大感兴趣,拿过报纸看了起来,良久,游酢叹道:“张大人果然爱民如子,心怀百姓,只可惜生不逢时,毁于官场倾轧。”

“游大人不觉得这是制度的悲哀吗?”翟汝文说道。

“制度的悲哀?”游酢若有所思。

“不错,制度的悲哀。汝文沉浮数年,加上受江耘影响,却有感触。如今的制度只会让好官做不了事,良吏变庸才,善谋者居高位。而大宋之根本,百姓却永远处于最底层。处于最底层也就罢了,其差距更是越来越大,辛苦劳作求三餐之饱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制度的悲哀吗?游大人,你还记得三个月前我们在林山乡选举乡长时经历吗?”

的一周,求票票和收藏,谢谢啦!!!

【第081章 乡民自选】

经翟汝文提起,一时三人都想起了当日历历在目的情形。在他俩的组织下,乡民们按照每户一名的名额齐聚一堂,用不记名的方法选出了他们的乡代表,虽然还是原来乡里的那位大户,但乡民们的心思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他干得不好,我们下次就不选你了。而那位当选的大户,也看上去多了一份热切,毕竟我代表的是全乡啊。

当场,这位代表就提出了他的要求:“黄河水冲垮的堤坝要整修,今年的青苗钱还是要继续发放,青黄不接的时段,最好接济一下。”

这林山村是河南县最东边的乡村,是全县十八个乡村中最贫穷的一个,也是受灾最重的一个村落。全乡200多户,共有田产2多亩,全年的赋税不过是粮石。

游酢当场就拍了板,整修堤坝的钱粮县里出,人工则由村里负责,以抵差役,今年的青苗钱无息贷放,上半年免田赋,下半年的秋粮则不能免田赋,500石。按大宋正常年份每亩2-3石的亩产,这500石是较低的。听到这个决定,林山村的村民几乎沸腾了。这可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好事啊。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黄河不发脾气。连发了两年,再发的话就没天理了。

“今年的春汛怕是已经过去了吧?这黄河总算安生了。”翟汝文问道。

“按往年的情形,春汛的确是过去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也不曾有问题,下半年才是关键啊。治水历来是河南县的大难题了。”秦师爷不无忧虑的叹道。

“今年的夏收应该就快了吧?河南县总算迎来一个大熟了,我等总算不辜负圣上所托啊。”游酢略感欣慰。

“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