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皇后-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祁镇见她感动的泪盈于眶,轻笑了一下,伸手递给她块丝帕,“梓童也是想为朕分忧,朕如何不知,再说你我夫妻——之间,何需言谢?只要梓童开心就好。”

凌若辰擦去了眼泪,绽出一抹笑容,“皇上对臣妾这么好,臣妾又怎会不开心呢,对了,今个儿戏班子送来了《白蛇传》的介绍,还是臣妾帮着修改的呢,皇上有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吧!”

这个官办的垄断互市一开始倒是很热闹,蒙古人赶着大群的牛羊入关,换取他们的生活日用品,官府采购了南方的手工艺品过来,数倍的价钱交易出去,收入远远超过了民间互市收的那点税钱。

户部满意了,可兵部却越来越多牢骚了。

那些瓦剌人第一次来还好说,百十个人赶了上千头牛羊,回去也是成群结队赶大车离开。可是到了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所过之处的州县乡村,都会发生各式各样的偷盗抢劫案件,看到的人报案说,都是那些瓦剌人。可在汉人的眼里,瓦剌人长的都差不多,抓又不好抓,人家又都有使节团护着,搞的地方大乱,百姓怨声载道。

而后来换回的牛羊马匹和皮毛,也开始出现以次充好,甚至缺斤短两的问题,这些瓦剌人不忿于大明官价的垄断,各式各样的小动作小花招也斗士出来了。

起初王振一手安排了人采购交易,赚的盆满钵满,压根就不管这些事,地方上报上来的折子也被他压下,可是到了后来,残次品越来越多,手下人上报,他的账面利润大幅度缩水之后,他终于忍无可忍了。

正统十四年初秋,明蒙互市交易后,王振命人扣下了近三分之二的货物,折抵历次交易的残次品,又着人来一一辨认近两千人的瓦剌使团,从中抓捕了一百多个惯犯,交给了各州县衙门,以平百姓之怒。

王振这次的手段狠厉,颇有些霹雳作风,让从前那些被他几乎扒掉了三层皮的官员们都大开的眼界,没想到这个雁过拔毛的死太监居然会做出这等事来。

下面些不知情的百姓还以为他为民做主,好生称颂了一番。

朱祁镇见他做事如此认真,也大是嘉许了一番,昭告朝廷。

而瓦剌国中,那太师也先原本听铁木尔回报,说是此次互市乃是皇后亲自促成,他原本就厌倦了每年朝贡要被王振扒掉一层皮的事情,对这个没了把的茶壶早就恨之入骨,想不到此番居然闹出这等事来。

如今他已将瓦剌鞑靼两部合一,实力空前庞大,祖先们被驱逐出中原,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想再杀回去,重现蒙古大元的盛况。

一得到这个消息,也先非但不怒,反倒长笑一通,走出帐外,拿着马鞭遥指南方,“草原上的雄鹰们,现在到了我们展翅高飞的时候了!那些南方的肥羊等着我们,金银财宝和美女都等着我们,是我们杀回去夺回一切的时候了!”

****

第二章 廷争

正统十四年秋,瓦剌大军兵分四路,骑兵奔袭辽东、甘肃、宣府、大同,其中大同一路的领军,正是瓦剌太师也先。

探马八百里加急飞报,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京城。

朝中众臣哗然,也先打的旗号是讨伐大明出尔反尔,夺物伤人,这祸事的根源,自然就是那为恶一世,却突然认真了一回的司礼监太监王振先生。

王振执掌司礼监多年,先帝托孤的顾命大臣多已故世,朝中安插了无数他的党羽,其余诸臣虽不齿他的为人,但此事关系到大明脸面和边关安危,也无暇与他计较,只得匆匆商议领兵领兵的人选。

大明边境已多年未有大战,就算瓦剌和鞑靼人以前时有叩关之举,也多事小打小闹,从未能破关而入,大多数时候也不过是为了抢掠做个掩护,堵着明军不得出关,他们好掳掠周边乡镇。

而武将之首,英国公张辅,已是四朝元老,年事已高,不复当年横扫安南时的精神,已不能亲自领军,当下便推荐了驸马井源作为三军统帅,领兵出征。

王振此次,却是出人意料的精神,听着众臣商议,一双小眼睛眯在肉缝里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等到他们提出了人选,他这才站出来,深深一礼,一字一句地说道:“启奏皇上,这蒙古鞑子竟敢藐视我大明天威,斗胆犯边,恳请皇上御驾亲征,统帅三军,必当所向披靡,一振国威!”

“御驾亲征?”朱祁镇原本在龙椅上听得无聊,下面这些个大臣大多数是文官,斗嘴辩论引经据典,可是说到打仗也都是纸上谈兵,正想准了张辅所奏,突然听到王振这么一说,顿时眼睛一亮,来了精神。

“先生说的可是朕亲自领兵出征?”

王振点点头,铿锵有力地说道:“想当年永乐大帝便是御驾亲征,将士士气倍增,上下一心,将那些鞑子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元气大伤。皇上年少英明,正是开疆辟土,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一派胡言!”

张辅听他越说越是来劲,简直恨不得立刻拖着朱祁镇出征,气得白胡子都翘了起来,指着他说道:“你一个内臣,懂什么战事?竟敢怂恿皇上御驾亲征,将皇上的万金之躯置于险地,到底有何居心?”

王振脖子一挺,瞪圆了小眼睛说道:“微臣一心替皇上分忧,有何居心?皇上英明神武,御驾亲征必当所向披靡,英国公这么说,难道是不相信皇上的本事,更有甚,是觉得我大明数十万精兵敌不过瓦剌区区两万人马?若真如此,倒不知英国公这些年是怎么带的兵!”

“你——”张辅被他噎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指着他浑身发抖。

王振身子一侧,张辅的手指方向,就越过了他,指向了英宗。

王振趁机说道:“英国公年纪大了,还是好好修养的好,这带兵出征一事,就不劳您老人家操心了。”说罢,他望向朱祁镇,沉声说道:“皇上,此事关系到我大明声威,以后千秋百代,青史流芳,就在此番了!”

朱祁镇心中一动,见张辅已不再说话,王振的话有种蛊惑人心的力量,不知为了什么,心底好像有种力量,驱策着他接受王振的建议,当下轻咳了一声,说道:“先生所言甚是,诸位爱卿还有没有意见,如果没有——”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凛然说道:“当年永乐大帝迁都北京,是以天子守国门,而非以天子御敌寇,皇上万金之躯,日理万机,除了边关战事,还有各州府政事待决,如何能轻言御驾亲征?还请皇上三思!”

王直身后,跟了吏部户部一大群官员,齐齐在后面高声喊道:“请皇上三思!”

朱祁镇迟疑了一下,望向王振。

王振冷哼一声,说道:“政务有内阁诸位大人主理,难道还需要皇上亲力亲为?那还要你们干什么?你们自己无用,居然还拦着皇上行事。”他转身望向朱祁镇,眼光幽深,缓缓地说道:“一切决断,还是要请皇上定夺!皇上!——”

朱祁镇被他幽深的黑眸一看,脑子越发的昏乱起来,太阳|穴莫名地一痛,那种强烈的发自心底的力量,让他无法独自思考,只得随手一挥,顺口说道:“那就照先生的意思,朕亲自领兵出征,着英国公和兵部尚书随同,其他的事情,就由先生和诸位爱卿商议,朕的头痛,先行退朝了!”

说罢,他揉着太阳|穴,也不管身后百官群情涌动,乱成一团,径自回宫。

次日,吏部尚书王直邀集了一百多位官员联名尚书,坚持反对御驾亲征。

兵部尚书邝埜(ye),侍郎于谦,各自上书反对,洋洋千言,详述了当下瓦剌的实力和战事的严峻,力劝皇帝不可听信内臣,轻率出征。

而内阁辅政大臣里,当年宣宗留下的三杨已死,胡淡早已听从王振的意见,而张辅这一次,却保持了沉默。

朝议之后,王振送到他家里的,是根廷杖。

几年前,他就是因为得罪了这个权阉,被他设计陷害,竟然廷杖二十,就连当时还在的太皇太后,也未来得及阻止,那一次的屈辱,至今还记忆犹新。

而如今,他已是垂垂老矣,可膝下尚有幼子,若是再得罪了王振,自己一旦西去,这英国公府上下人等,只怕都难逃那个睚眦必报的奸人毒手。

更何况,所有反对的折子,根本就没有到朱祁镇的手里,就已经被王振以司礼监太监的权利,留中不发。

御驾亲征,已经势在必行。

第三章 监国

等到凌若辰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朱祁镇在乾清宫和朱祁钰正在共进晚膳,商谈此次出征的事情,见她面罩寒霜,气急败坏地冲进来,竟然连太监都来不及通报一声,贸贸然闯了进来,随行的太监正想告罪,朱祁镇轻笑着摇摇头,让喜宁领着宫女太监们都退了下去。

朱祁钰见状,也准备告退,却被他留了下来。

“一家人说话,没事的。”

凌若辰气冲冲地看着他,忍不住说道:“皇上若真当我们是家人,为何出征这等大事不与我们商量后再做决定?”顾不上考虑朱祁钰会怎么想,这一刻,没有比阻止朱祁镇出征更重要的事情了。秦翰不知何时能恢复记忆,除了她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她不阻止,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场数十万人惨败战死的事情发生,看着他们兄弟反目成仇,一个是她从前最爱的人,一个是如今对她最好的人,她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受到伤害。

朱祁镇轻叹一声,指指一边的座椅,示意她坐下,然后才淡淡地说道:“朕若是平民子弟,随军出征自然是家事,可如今朕身为天子,此行关系到我大明声誉,朕又怎能退缩呢?梓童既然来了,就一同用膳吧。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提了。”

凌若辰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神情,顿时眼圈就红了,猛然跪倒在地上,“请皇上收回成命,万万不可御驾亲征!”

“梓童!”

“皇后!”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相对望了一眼,朱祁镇向前一步,想扶起凌若辰,朱祁钰退后一步,脸色苍白,本想就此离去,可是望着凌若辰,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