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李曦来了兴致,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眼下才四月,距离早稻收割还有两个月,再补种稻子是肯定不行了,早稻能收,就必然影响晚稻,不划算,但是两个月的时间用来种菜,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要种子到位,那就没问题,到时候让老百姓们交菜来冲抵粮食,你说,这样难道不好吗?”
柳荣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着李曦,上上下下,又上上下下,最后忍不住了,问他:“五十万亩,种菜,还拿来冲抵粮食……别的我不问,只文你一点,这些菜种出来你卖给谁?”
李曦笑笑,伸手往东一指,道:“成都!”
“成都?”
李曦点点头,“我查过了,成都有在籍户口十七万,人口过百万,就是不算郊县,光是住在成都城内的,也足有四十多万人,这些人都是脱离了农业的,他们哪怕吃一粒粮食一个菜叶,也得是拿钱买,这是多大的一块儿市场?”
自从听他说到成都这两个字,柳荣就觉得自己好像是恍惚之中明白了一点什么,却总还觉得心里不够透亮,于是便很认真地听李曦说话,听到这里,他似乎已经领会了李曦的意思,却还是忍不住插口,试图找到可以反驳的理由,道:“成都有四十万不事生产的人不假,可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在乡下有地啊,他们都是由自己家里的佃农们每天按时供应菜蔬的……”
“没错,可是真正在乡下有地,只是躲到城里去享福的,能占多少人?”
李曦这一句话就问得柳荣张口结舌,这话倒是不假,有钱的地主肯定是少数的,柳荣心里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当下里乍一听李曦想出这等稀奇古怪的点子来,饶是聪明如他,也不免一时之间有些跟不上趟儿,便总是试图给这思路找出些漏洞来。
只不过这个时候,李曦的话便如连珠炮一般,甚至已经容不得他有找漏洞的时间了,就听李曦继续说道:“成都府内,住着四十万人,往大了说,那些有钱有地的富裕人家,加上他们家里跟着吃饭的奴仆,也就是十万人。剩下的,还有三十万人!”
“这三十万人平常怎么解决吃饭吃菜的问题?米面粮油,他们都是到米铺去买,但是菜蔬这个东西,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出售,只有一些成都府城外不远的老百姓家里种下一点菜来,拿篮子挎了,到城里去换点买盐的钱,但是这一点供应,远远不足用,所以,我要在成都开一间大超市,呃……是超级市场!专门卖菜!”
柳荣听得有些头大,等李曦兴致勃勃的说完了,他端起茶碗来,也顾不得凉热就喝了两口,自己在那里拧眉苦思,好大一会子,他才在李曦期待的眼光里抬起头来,两眼直直地盯着李曦,问:“所以,你觉得我比较适合帮你办这个事儿是吧?”
李曦闻言哈哈大笑,忍不住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道:“知我者,子产兄也!”
柳荣闻言摇头苦笑,不过再想想,这想法新奇得让他忍不住就想顺着李曦的思路寻思下去,再加上他早就不想在县学里继续熬日子了,所以当下见李曦主动登门来找自己出去做事,而且让自己做的还是这样一件从来不曾有人做过,甚至都从来不曾有人想到过的趣事,他倒真是来了兴致。
当下他摸着下巴苦思良久,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我们家老爷子那里,怕是不会点头啊,要真是这么弄,包括你,包括我,咱们是不是也太胡闹太出格了点儿?这点子新奇是不假,但是大凡新奇的东西,都是成败难料哇!”
李曦摆摆手,一脸的兴致勃勃,道:“老爷子那里,待会儿我去找他说,反正我还要趁机替我们县里伸手要东西,总是免不了要挨骂的,索性加在一块儿挨了吧!”
柳荣闻言不由失笑,抬起头来看看李曦,倒是突然觉得眼前这个李曦似乎才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李曦——乐观、开朗、无所畏惧,妙事迭出!
前些天的那个他,虽然大致上也是如此,但总给人感觉他自己给自己蒙了一层纱似的,忽近忽远若即若离,似乎一直都在刻意的隐藏一些什么。
低下头又仔细的把李曦这个想法推敲了一遍,奇怪的是,他竟是越想越觉得李曦的设想不如道理,一旦做好了,指不定就是一件极有趣的妙事。
而且,不用李曦说他就能明白,这件事一旦做起来了,里头可就又是一笔天大的横财呀!
当下深思片刻,他抬起头来冲李曦点点头,算是郑重的把这个差事接了下来。
李曦见状满意地笑了起来,然后,他在柳荣的身边坐下,脸上微微有些鬼祟,问:“我说大舅哥,现在这会子离老爷子回来还早着呢,你看,你是不是能给带个路,我想去……”
柳荣那是多聪明的人哪,只看李曦的表情就能把他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当下还不等他把话说完,便赶紧摆了摆手,“想都别想,女儿家闺房重地,岂是你能随便进去的!”
“喂,给点面子好不好?”
“这种菜的事儿,我们家要三成份子。”
“呃……不是吧,你就这么出卖你妹妹的?那可是你亲妹妹!”
“亲妹妹怎么了?你是不知道,她这还没嫁过去呢,就整天惦记着家里的这个那个的,看那意思,她恨不得把我们家都搬了去做嫁妆,这丫头,气人着呢……我阿爹说了,见了你就要狠狠的咬一口大的,里边的损失外边补!”
“呃,婠儿真是顾家呀,好媳妇,好媳妇,那个……老规矩,两成,不能再多了!”
“三成!不能再少了,我们家一个大小姐,还换不来你三成份子?”
想了半天,看着柳荣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李曦咬着牙跺着脚,狠狠地道:“两成五!”
柳荣嘿嘿一笑,起身道:“成交!”
“嘘,小声点跟我来,别让我阿娘逮着……”
***********
狠狠求推荐票!
第二卷 芝麻小官也疯狂 第九章 绸缪
四月二十六日,在李曦的一力推动下,蜀州晋原县颁布针对全县灾民的赈济方案。
根据各地里正们报上来的数字,县里除了大幅度减免了今年的税赋之外,对于家中存粮告蹙的饥民,也提出了救助办法。
那就是,需要多少粮食,都尽可以向当地里正申请,官府审核之后将免息发放,只等将来晚稻收下之后再原数交还给县府即可。另外,县里还提供了另外一套偿还方案,那就是可以利用眼下稻子们被淹死之后的空地,和种晚稻之前的这两个月闲暇,在官府的引导下种菜,将来官府会按照市场指导价进行收购,冲抵粮款即可。
之所以最终采取了这样一个方案,其实是李曦那个种菜的方案和原本县里的赈济方案相互融合之后的产物,毕竟不管是县令郑爽还是李曦的幕僚李逸风,都觉得单纯执行李曦那一套方案,有些太过冒险了,另外,将本来该有的免费赈济,变成强势要求民间集体跟着种菜,官府里也怕民间会有反对的声音。
而按照目前这个方案来走,一来县府里本来该补贴出去的粮款一下子省了下来,正可以拿这些钱粮来做些事情,比如以工代赈的引导百姓们重修田基和都江大堤等等,确保以后不至于再次受灾,二来赈济的粮款虽然不是完全免费了,但是却毕竟给百姓们提供了一个便利还款的途径,百姓们也不至于有太大的抱怨。
当然,从原来李曦所考虑的强势引导变成现在的可选可不选,这力度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小了很多。
消息发布出去才两天,下面的反响便一一的回馈过来。
即便如此,民间反对的声音还是不小,最关键的矛盾点当然就在于出了这等大灾,官府本该免费赈济灾民的,眼下却变成了有偿的借贷。
不过幸好,不管是有了李逸风指点的李曦,还是县令郑爽,都对此早有准备,于是第二手紧接着就施展了出来,那就是官府宣布,会拿本来该免费发放给百姓们的赈济物资用来做薪酬,利用大灾之后田地抛荒的这一段闲暇,大规模整修晋原的水利和田地。
如此一来,民间反对的声音倒是一小子就小了许多。老百姓们虽然还是希望能免费拿到赈济,不过一想到官府把这些赈济用作来修整水利,那也就意味着以后再次遇到这等大灾,就不必如此狼狈了,这种拿眼下一点钱粮换的此后长久安全的做法,无形之中就让大家觉得官府是有心要做些事情的,因此,大家心理上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安排。
不过即便如此,除了那些家中田地完全绝收的农户之外,其他人对于这个种菜冲抵赈济的办法,还是不太感兴趣,因为谁都不知道种出那么多菜来卖给谁!
即便是那些地里完全绝收的农户,也是顾虑重重,反倒有不少人更倾向于去报名参加那个以工代赈修理水利的活儿,在他们看来,官府给的工钱不低,家里只要出两个劳力去做工,换来的米粮已经足够养家,倒是比跟着那个什么主簿大人种菜要稳当多了。
因此,当官府两手齐下,一边组织大规模的修整水利工程报名,一边让各地里正们统计辖区内愿意种菜以冲抵赈济的农户时,就出现了很鲜明的对比。
想要参加那以工代赈的,每每都得排着队报名,甚至还有不少人需要暗地里给里正们答应些好处才能拿到一个名额,而里正们为了帮自己的辖区多争取几个名额,也是各施神通,别的不说,光是李朌这个跟着江安的小小刀笔吏,在几天之内就混了足有万钱的油水,都是下面里正们孝敬来的。
而愿意报名参加种菜冲抵赈济的农户,却是寥寥可数。一直等到以工代赈的名额已经招满了,再也不要人了,这才有人无奈之下勉强选择了种菜,觉得好歹总比让田里抛荒着自己一家人挨饿要好。
可即便如此,有人宁愿排干了水之后抢着种上麦子,想要好歹抢回一点收成,也不愿意跟着李曦种菜。毕竟在老百姓们心里看来,拿了那么多好地来种菜,实在也是太不胡闹了。大家很害怕到时候菜种出来了官府又不要了,到最后只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